茶叶行业经验培训资料汇编资料实用.docx
《茶叶行业经验培训资料汇编资料实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行业经验培训资料汇编资料实用.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叶行业经验培训资料汇编资料实用
茶叶行业经验培训资料
1.2010年我国茶叶市场八大趋势分析
2.安吉白茶的品牌策划分析
3.目前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忧虑
4.YOU时代的中国茶企盈利模式
5.中国茶叶营销存在什么误区?
6.中国茶叶“潘安期”别成“更年期”
7.中国茶叶必须学习咖啡
8.某茶叶公司营销策划书(案例)
9.茶叶店经营管理方案(经典案例)
10.茶叶品牌包装设计的必备知识
11.怎样鉴定茶叶的好坏?
12.无公害茶叶的卫生指标
13.茶叶的定义
14.茶叶的起源及传播
15.中国茶文化
16.中国茶叶的影响
17.茶叶的分类
18.茶-国外饮茶大观
19.饮茶礼仪
20.茶叶基本成份及功效
21.中医说“茶”
22.茶叶的选购
23.茶叶冲泡程序
24.茶叶喝法与使用
25.关于茶叶加工
26.茶叶产业的前景
27.食疗价值
28.茶业知识百问
2010年我国茶叶市场八大趋势分析
中国茶叶学会副会长兼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近日在谈到2009年茶市动向的时候,提醒业界关注茶市八大趋势。
他认为,从总体上看,红茶、武夷岩茶市场趋热,铁观音、白茶、绿茶平稳发展,因为花茶的价位较低,更适合金融危机下的购买力而探底回升,普洱茶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高档茶不好卖了。
茶叶消费多样化趋势明显,“红茶”备受青睐。
世界上90%的茶消费者都喝红茶。
在2008广州茶博会上汇聚了世界与中国各地红茶,和乌龙茶一样,红茶也大受欢迎,掀起了一场经典的“红茶风暴”。
2008年中国的红茶出口呈上升趋势,红茶出口2.68万吨,出口金额4084万美元,平均单价1521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26.6%、40.14%和10.7%。
国际国内红茶消费都在升温。
茶叶消费的多样化还表现在:
从消费人群看,茶叶消费者呈年轻化倾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喝茶;从口味上看,有一部分消费者口味正由传统口味向新口味转变。
如四川的藏茶,加入了花茶元素,口味新鲜,称为“爽茶”,许多国外朋友大加赞赏。
茶食品、保健类的茶品,也将会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质量安全门槛越来越高。
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茶叶检测标准。
去年8月1日起欧盟已将对残留在茶叶中的农药硫丹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把检测标准提高了3000倍。
而在9月1日,对出口到欧盟的茶叶检验将由原来的100多项增加到200多项。
日本有关方面也表示,从2009年5月起,将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对茶叶农残限制有明显变化,将设限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
去年10月,我国实施第一个针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制订的《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国家标准。
国家还成立了茶叶质量标准委员会,各地都相应的加大了监管力度。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日益红火。
台湾茶业界很重视中国内地市场的开发。
2007年,台湾单销大陆的茶叶出口额就达116万美元,足足比5年前增长8倍。
两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台湾展位个个爆满,上海等其他茶博会暨海峡两岸茶业交流会也是人气旺盛。
“在我们看来,大陆最具诱惑力的,一是广阔的茶叶种植基地;二是庞大的茶叶消费市场。
大陆13亿人口啊,这么大的市场摆在这里,我们怎么可能不来?
”陈重嘉先生道出了台湾茶人的共同心声。
普洱茶要“触底反弹”尚需努力培育市场。
2007年,普洱茶市场泡沫被击破。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接踵而来。
许多茶商都有“不抱多大希望”的心理准备。
由于普洱茶产品良莠不齐,曾经被炒到癫狂的普洱茶市场近期又上演了高台跳水,市场正在向其价值回归,消费者也有一个理性接受过程。
目前普洱茶市场正在向良性方向转变。
2009年,普洱茶经过多年的起起落落之后将进入相对平稳期,但要重振雄风还有待努力。
市场倾向名优茶。
近几年,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有一定能力的消费者对于茶叶的消费越来越看重品质和品牌。
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更加注重茶叶的品牌和包装,买茶叶奔品牌的现象已日渐普及。
散装的、无牌无名的茶叶市场份额将逐步缩小。
今年中国茶叶学会将推动茶界重点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引导各主要品牌企业加快扩张步伐,抢占终端市场。
品牌建设将是今后中国茶企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各大产茶区,各大茶类都将逐步形成一批知名品牌。
这也标志着茶叶品牌化经营时代真正到来。
营销制胜将突出特色茶文化。
茶文化活动营销能避开国内媒体广告近年来收费居高不下的状况,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宣传成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创造强大的影响力,为茶界人士所推崇。
2009年,茶文化活动营销仍然是主要营销手段。
茶界人士都在积极筹备举行第三届海峡两岸和成都等茶博会。
科技创新,产业化生产,提高茶叶附加值。
2008年,各地实施茶叶产业化生产,实行茶叶再加工,生产茶饮料,年产值递增30%。
安溪县引进生产“茶氨基酸”5条生产线年产值将达10亿元,第一条生产线已经落地投产。
另外,各地通过茶新品种培育、制茶工艺技术创新与引进、茶农技术培训等科技创新,带来茶业突破性发展,如安溪铁观音新工艺,金观音成功培育,武夷岩茶新品“金骏眉”红茶一公斤售价达1.6万到2万元。
茶叶价格整体趋向平稳。
茶叶的健康、和谐理念越来越为更多人所接受,茶企标价的理性回归,各类茶的标准相继实施,也有利于价格管理和控制。
目前,中国茶叶产量在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中国茶叶70%是内销,产量与内销市场基本上呈正比增长。
这样的宏观供求关系决定了今年茶叶价格不可能大起大落,将趋向平稳和理性。
安吉白茶的品牌策划分析
从茶界新锐安吉白茶快速走红这一事实上,可见一斑。
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安吉白茶的品牌定位聚焦在“珍贵”上,“养生”或“健康”只是“珍贵”的重要支点。
从发现过程、历史记载以及后期的主要运作来看,每个环节都在体现安吉白茶的“珍贵”本色。
例如,从安吉白茶的“源头”来看,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的观点和描述,无疑为安吉白茶披上了皇家的外衣,顷刻间让安吉白茶“珍贵”而且“高贵”。
再如,安吉白茶设立农资专柜,引导茶农采用物理治虫方式,洒生物农药,施有机肥料等等,生动地体现出安吉白茶的生态特征和“健康”品质,有力地支持了安吉白茶的“珍贵”特性。
另外,由于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加之原产地证明商标的启用,这些元素也在支持着安吉白茶的“珍贵”特性,将安吉白茶的“珍贵”体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安吉地处天目山北麓,群山起伏,树竹交荫,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安吉被称为“中国竹乡”,植被覆盖率为60%,而茶竹之缘,也颇为“珍贵”。
安吉白茶精准的品牌定位,为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是促进其迅速发展的最为坚实的保证。
事实上,安吉白茶精准的品牌定位已颇具成效。
据白茶世界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安吉白茶堪称是中国茶叶品牌的“样板田”。
这其中少不了精准的品牌定位的功劳。
不动脑子,就用票子;不做大创新,就要花大钱;不掏脑袋,就掏口袋。
宣传策略要兼顾“四个统一”和“四个主体”
茶叶品牌宣传策略应该怎么做呢?
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品牌茶叶传播策略首先应该坚持“四个统一”。
第一个“统一”是线上媒体与线下媒体要统一。
第二个“统一”是有声媒体与无声媒体要统一。
第三个“统一”就是广告与新闻要统一。
新闻是娘,广告是爹,缺了谁都生不了孩子,二者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
也就是说,你不能只有广告,一定要有相对应的合适新闻。
第四个“统一”是自有媒体与社会媒体要统一。
我们不能只知道做广告,还要懂得充分利用我们的自有媒体,以大幅降低企业的品牌传播成本。
其次,茶叶品牌传播策略至少要先包括“三个主体”,即:
企业家品牌传播策略、企业品牌传播策略以及产品品牌传播策略。
传播策略必须做到让三者和谐统一,共同表达一个相同的主题,即:
传播策略要遵循“三位一体”法则。
但是,对于茶叶而言,我们还要兼顾第四个主体:
区域茶叶品牌。
再次,茶叶品牌传播策略要遵循“四势法则”,即茶叶品牌宣传要顺应社会之势、行业之势、企业之势及消费者之势。
这些法则对我们提高品牌传播效率,降低传播成本极其有益。
“四个统一”相当于传播策略的“纬线”,“四个主体”相当于传播策略的“经线”,“四势法则”则相当于“地轴”。
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要把“经线”、“纬线”和“地轴”统一在一起,形成“1+1+1>3”或“4+4+4>12”的聚合效应,充分利用“一分钱做品牌”的理念来把品牌做实做强。
目前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忧虑
1.有名茶,无品牌。
西湖龙井茶、安吉白茶、黄山毛峰、日照绿茶、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
“潘安卖茶”现象
只有英国的立顿能够独树一帜的凭借其年销售额28亿美元的业绩在世界品牌方阵里占据一席之地。
立顿之下,国内销量最大的单一品牌天福茗茶一年的营业收入也只是刚刚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与动辄数十亿美金营业收入的世界级大品牌相比差距甚远。
天福之下,单一品牌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刚刚进入发展上升通道的品牌也不多,只有福建的日香、八马、凤山和云南的中茶、龙生、大益等廖廖几个。
医药行业的领军公司之一天士力最近高调宣布将陆续斥资30个亿进入中国茶叶市场,凭借药企的技术研发实力推出“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大有独占高端即饮包装茶鳌头之架势!
“全国七万家茶企的年总产值,竟只相当于立顿一家”
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的仅近1000家。
2008年世界茶叶销售额为18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茶叶市场规模仅为18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2美元左右,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
全中国有近七万家茶叶企业,每年生产茶叶200多万吨
2.厂家多,品牌少。
安吉白茶行业的代表品牌之一,世外茗源的品牌影响力
中国几千年茶叶历史却诞生不了一个真正的品牌,全国近七万家茶叶企业无一例外走的是厚重的茶文化品牌路线,沉重的茶文化枷锁导致“80后”近70%不喜欢喝茶,“90后”不爱喝茶者更是高达95%;
YOU时代的中国茶企盈利模式
毋庸置疑,实现利润的问题让中国茶企的老总们苦苦思考,以至于焦虑不安。
它今天在哪里?
如何产生?
它明天将出现在哪里?
如果您作为一家中国茶企的老总,不能按照顺序准确回答好如下问题,你的投入将会付诸东流,包括资金、时间等等的许多努力。
1.谁是本品牌的客户?
第一目标客户群是哪个小众化群体?
2.客户的需求和偏好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哪些变化?
3.谁应该是我的客户?
第二和第三目标客户群是谁?
4.如何提高客户价值?
即帮助客户解决现有茶叶产品尚未解决的问题?
5.如何成为客户的首选?
即在客户最关注的某些方面超越竞争对手?
6.本企业的赢利模式是什么?
即通过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来赢得客户的尊重?
7.本企业目前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我的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业务范围?
8.我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谁?
谁与你争夺同一个目标客户群体,在同一个业务范围?
9.最难对付的竞争对手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与我们自己的模式有什么不同?
10.我的下一个盈利模式有怎样的?
即最近一次的模式比上一次改变了什么?
11.我的战略控制手段是什么?
即企业靠什么要素组合来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12.我的公司价值体现在哪里?
如何才能提高公司的利润率和增长率?
中国茶叶营销存在什么误区?
100多年前,中国茶叶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
100年后的今天,世界茶叶销售额为18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茶叶市场规模仅为180亿元人民币。
目前,中国茶叶在世界上是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处在茶叶大国而非强国的尴尬局面……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市场营销策划诊断与行销分析工作,帮助过一些中国茶叶企业的发展,本篇只就中国茶叶企业(品牌)的“市场营销能力”表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当代中国茶叶,最缺乏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1、茶叶企业品牌建设不力:
纵观中国茶叶市场20多年的发展,中国茶叶在“品牌竞争力”建设中明显处在下风,中国茶品牌竞争不赢英国的“立顿”、日本的“三得利”就是品牌建设不力的证明。
2、中国茶业行业行销能力缺乏:
随着竞争的加剧,茶业行业竞争的边界将被打破,茶叶品牌不仅要与其它茶叶品牌竞争,还要跨行业与咖啡及其它饮料进行竞争,20年来,中国茶叶市场经受过三次跨行业冲击:
1)第一次是80年代“咖啡的冲击”
2)第二次是90年代初“碳酸饮料、果汁、啤酒的冲击”
3)第三次是“矿泉水的冲击”。
目前,茶叶跨行业竞争不过咖啡就是中国茶业行业缺乏营销能力的证明。
中国茶叶企业在市场营销工作中存在的严重误区
一、“文化”的误区
茶业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自然有厚重的文化背景与底蕴,历史上也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盛情讴歌。
但是茶叶行业倡导的“文化”,首先应该是一种“商品文化”,一种“主题包装文化”,一种可以和消费者产生共鸣、促进销售,培养忠诚度的“文化”;而非孤芳自赏、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文化”。
部分儒商、艺术家的“茶以载道”,它只是极少数人曲高和寡的嗜好,只代表个体的艺术品位,而不代表商品定位与产品销售主张(USP)……
企业要发展,“货币承认”才是市场营销行为的第一要素!
市场需要“量”的支持,茶叶的销量与产品赢利能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要时刻清醒认识,轻飘飘的艺术行为代替不了厚重残酷的商业竞争!
材米油盐酱醋茶!
它首先是生活必须品!
才能成为艺术品!
市场行为必须分清主、次;分清“皮”、“毛”——正所谓:
皮之不存,毛之焉呼?
!
“文化”是为了产品服务,而不是产品为文化服务;“文化”是为了产品的销售,而不是牺牲销售来证明自己的品牌(企业)有文化!
茶是商品不是艺术,中国茶叶企业,不能为了文化做文化,更不能被艺术误导:
印度、斯里兰卡供养着世界十大排名茶商,中国为何没有世界级大茶商?
因为中国人把茶当艺术,而西方人只把茶当商品。
中国茶业营销:
“文化过度、营销不足”——快走出“叫好不叫座”的文化误区吧。
二、产品的误区
产品严重同质化,原因是中国茶叶企业只关心“产品”不关心“商品”;只关心“如何卖”不关心“如何买”。
认为只要自己的产品好,就应该好买,而忽略了市场竞争与产品差异化。
没有有效的挖掘、提炼出自己产品的独特卖点,更缺乏品牌的“归核——品牌内涵的缩定,走进了产品严重的同质化怪圈。
因为缺乏品牌区隔、就缺乏品牌的鲜活度,缺乏品牌支撑,产品的附加价就不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就会下降,产品也因此缺乏持久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实际上,中国茶业市场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供大于求,茶叶行业的生产弹性大。
只要茶价上涨,茶叶产量当年可以大幅度增加;只要某市场价格较好,库存茶叶马上就会从全国各地涌入。
所以,再好的“产品”卖不出去就是“废品”!
——市场将永远根据供需关系发展,永远按市场规律决定生存!
不仅产品同质化,甚至连产品卖点、促销活动、广告媒介宣传传播的方式、卖场布置、产品成列、视觉色彩、专卖店(专柜、货架)装修风格、渠道模式、产品价格全都同质化……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中国茶叶企业(企业家)要学会:
用“比较”的眼光,有“宽度”的看自己的产品;
用“竞争”的眼光,有“高度”的看自己的产品;
用“商品”的眼光,有“角度”的规划自己的产品!
中国茶叶企业,不要被一大堆荣誉奖状的产品迷失!
人人都有的“同质化荣誉”不是卖点,快快回归到商品的本身,走出产品同质化的误区!
三、意识的误区
1、危险的“机会主义”:
不愿做基础工作,投机取巧(不炼内功,吃伟哥),梦想一夜成名。
对必要的、必须的市场基础工作与最基本的市场投入,都想用“技巧”来解决,希望跳开速成!
回避科学的客观的过程,用小聪明来代替严谨的市场行为!
2、缺乏做品牌的勇气与决心:
缺乏市场投入的观念与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害怕竞争与风险,缺乏专业运做能力与团队,把“偶然”当“必然”,把“狂潮”当“高潮”。
不注重品牌建设,靠着一知半解的品牌知识,恶意炒作,把轰动的“影响力”当知名度;又把“知名度”又当作“品牌”,急功近利,说的是“长远规划”,实际是想捞一把就走!
“叶公好龙”般的做品牌,嘴上挂的是品牌,心理也知道品牌这个“东东”能多赚钱!
一旦需要他对必要的品牌建设投入时,一下子就“原形毕露”……
3、缺乏创新思维:
孙子兵法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商战的“粮草”更多指的是思想,只有创新的思想,才有创新的行动!
一切竞争从设计时开始,最好的竞争手段是避免竞争,决胜终端不如决胜开端!
遗憾的是多数企业都只是从“战斗层面”去考虑问题,没有从“战术层面”、“战略层面”去考虑,没有从源头上领先,往往陷入价格战、同质化的泥潭。
孙子兵法又曰: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行业的原因,往往中国茶叶行业
习惯了用“经验决策”代替“科学决策”。
习惯思维、意识保守,做市场缺乏系统的思维、长远的规划,只凭“商业感觉”;特别不注重“软件”建设,把市场投入、专业的营销策划思想当“投入”而不当作“投资”!
4、缺乏专业的鉴别能力与借力发展的思想:
不借势、借力、借脑发展。
实际上,中国还是有非常专业的营销策划公司,遗憾的是企业往往没有鉴别能力,不能正确的选择营销策划公司,一旦被一些只有“嘴上功夫”却没有真正实战能力的“伪策划、广告公司”误导后,就对营销策划本身的重要价值产生了疑问!
封闭了自己与真正专业团队的合作之路,“因腻废食”实在非常可惜!
5、战略心态不稳健:
茶叶行业(项目),是一个比较特殊、浪漫写意的项目,因为与文化联系紧密,看起来很美!
但实质是属长期慢热型、高投入、高风险、高竞争、典型的供过于求的行业。
决定了茶叶行业,投入周期长、竞争激烈、回报慢。
所以,做茶叶“产业”不能靠激情,它的成功,必须有强大的资源实力做支持!
特别是要有打持久战的稳健心态相匹配,要讲科学与规律,要“雄心”与“耐心”并存!
四、营销的误区
中国茶叶行业,从“销售时代”正式进入“营销时代”但多数茶叶企业对营销的专业技能缺乏了解,特别对深度营销、价值管理、渠道建设、营销模式、销售政策、物流配送、产品协销、促销活动、危机攻关、品牌建设、产品成例、广告传播、产品服务、网络维护、销售团队管理、资源分析、资金链管理等系统过程,缺乏专业度,更缺乏整合资源、产业政策研究、融资、资本运作能力!
在营销的技术与战术中,没有正确解读市场的能力:
例如:
往往错误的认为,“概念”就是卖点,“口号”就是卖点(宣传)!
“广告”宣传了,就是与消费者沟通了!
或者认为只要自己提出了一个“卖点”就是有了产品的定位,消费者就认同了,其实,定位不在产品本身而在消费者的心灵!
五、企业管理的误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与“产业特性”,“小农经营”为主体的茶业经营体系与现代茶业的矛盾还将在职相当长时期存在,影响着我国茶业全球化和产业化进程。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小规模生产、小农家庭化经营方式、传统的茶叶加工方式与茶业产业化、全球化经营的矛盾,以及传统而原始的交易方式、管理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茶业企业的发展。
中国茶叶企业,以“家族式企业、家长制管理”居多,还没有真正向现代企业转型。
没有引进专业的营销队伍,汇聚技术、管理、策划、广告、销售、服务、物流等专业技术人才。
由于没有专业人才,市场运作就靠老板凭经验、拍脑袋、靠关系、讲运气。
市场策略缺乏组合拳,没有计划性、系统性、比例性、节奏性、连续性、出了问题就救火。
有人的时候,轰轰烈烈,摩拳擦掌,策略却有问题;策略清楚了,资源、锐气却没有了;投入广告的时候,市场工作没有启动;启动市场的时候,又没有了广告支持;建了渠道,却不去维护巩固,渠道流失时,又开始补救;管理庞杂、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管理成本极高……
结束语:
茶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
只要转换思想,走出误区,道路显然曲折,前途一定光明!
中国茶,品世界。
衷心祝愿有更多的中国茶叶企业、有志之士创出品牌,走向成功,恢复中国在世界茶叶行业的强国地位。
(白茶世界网)
中国茶叶“潘安期”别成“更年期”
中国茶叶界的“潘安卖茶”现象,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与思考,普通茶叶的“潘安期”迟早会被结束。
那么,潘安现象被结束后,相关品牌的茶叶市场就不再红火,就进入“更年期”了吗?
安吉白茶和世外茗源会被人们忘却吗?
07年的普洱茶泡沫是值得借鉴的。
普洱茶由于疯狂炒作,导致价格飙涨。
甚至出现了“存钱不如存普洱”的说法。
拍卖会上曾有100克普洱老茶拍出30万元天价,令人惊诧不已。
不可否认,普洱茶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可以存放较长时间,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饮品。
但是,在“可以喝的古董”宣传攻势下,这种茶叶已然超脱了原有商品的定位,成为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投资品。
经由投机客非理性的追捧,其中的泡沫愈吹愈大。
最后的高台跳水也是必将发生的事情。
普洱茶的行情从此“大势已去”。
由此看来,“潘安卖茶”终究会坏了一锅好汤。
由于假冒产品的价格相对真品来说极低,对名茶的冲击确实不可被忽略。
如果中国带“安”字头的名茶不进行必要的品牌建设,不能让消费者轻松分辨出正宗茶叶与假冒茶叶的区别,恐怕市场会对整个高价的名茶失去耐心。
因为,尽管白茶世界网有很多文章都详细介绍了各种茶叶的辨别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是理性的,他们不会花时间去仔细研究假冒茶叶与正宗茶叶的区别。
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个愉快并且简单的购买过程。
远卓品牌策划机构在中国第一本茶叶品牌营销专著《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中,对茶叶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如果名茶企业,因为这些“潘安”产品的冲击而一蹶不振,那只能说企业自身的抗打击性太弱了,攻击力再强的战士在战场上如果没有防御能力,他是没有资格成为战士的。
不把品牌建设作为主要市场竞争策略的茶叶企业,被淘汰是必然之事,只是时间上有早晚而已。
名茶企业如果只局限于当前的“忠实”消费者,而不进行适当的市场开拓,那么,“忠实”的消费者也总有对别的产品“忠诚”的一天。
好在不少品牌已经开始改变这一局面。
例如,白茶世界网报道称,作为安吉白茶行业的代表品牌之一,世外茗源的品牌影响力快速扩大,销售终端有条不紊地增加。
日前,江苏省常熟市、太港市、如皋市、南通市、无锡市、如东县以及安徽、湖北等地的经销商纷纷要求与世外茗源合作,并争抢世外茗源安吉白茶的经销权或代理权。
世外茗源安吉白茶的到来,为江苏等省市的茶叶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构成了广泛的安吉白茶销售网络,市民在家门口也能够品尝到正宗的世外茗源安吉白茶了,减少了受到“潘安卖茶”现象的危害。
加之世外茗源为经销商提供的系列支持,以及世外茗源推出的世纪财源战略,安吉白茶在江苏等地将持续升温,让更多的人零距离接触珍贵的安吉白茶,“潘安卖茶”现象也会不断地随之减少。
再如,茶叶网站报道说,不少铁观音企业的销售终端也在不断增加,如山国饮艺、八马、中闽魏氏等等。
但是,单靠几个茶叶品牌还不能完全保消费者的利益,也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潘安卖茶”现象。
总之,面对抱有“潘安”目的的普通茶叶,正宗的茶叶名品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