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第二节宋词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2624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j第二节宋词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lj第二节宋词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lj第二节宋词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lj第二节宋词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lj第二节宋词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j第二节宋词doc.docx

《lj第二节宋词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j第二节宋词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j第二节宋词doc.docx

lj第二节宋词doc

第二节

宋一代之文学—词

宋词专以言情

▪宋词专以言情(艳情为主),宋诗好以言理

▪钱钟书:

¡°宋人在恋爱生活里的悲欢离合不反映在他们的诗里,而常常出现在他们的词里¡¡据唐宋两代的诗词看来,也许可以说,爱情,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

¡±(《宋诗选注序》)

词适于言情

▪儒家重视诗文伦理教化功能

Ø散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

Ø诗歌: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诗序》)

Ø词:

(晏、欧、范、张)¡°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胡寅《酒边词序》)

▪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

(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然宋人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

(沈雄《古今词话》)

沙弥思老虎

▪五台山某禅师收一沙弥,年甫三岁。

五台山最高,师徒在山顶修行,从不下山。

后十余年,禅师同弟子下山,沙弥见牛马鸡犬,皆不识也,师因指而告之曰:

¡°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马也,可以骑;此鸡、犬也,可以报晓,可以守门。

¡±沙弥唯唯。

少顷,一少年女子走过,沙弥惊问:

¡°此又是何物?

¡±师虑其动心,正色告之曰:

¡°此名老虎,人近之者,必遭咬死,尸骨无存。

¡±沙弥唯唯。

晚间上山,师问:

¡°汝今日在山下所见之物,可有心上思想他的否?

¡±曰:

¡°一切物我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

¡±(清¡¤袁枚《续新齐谐》)

▪袁枚:

¡°情所最先,莫如男女¡±

女人是老虎(李娜)

词:

石顺义曲:

张千一

▪小和尚下山去化斋

老和尚有交待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

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走过了一村又一寨

小和尚暗思揣

为什么老虎不吃人

模样还挺可爱?

老和尚悄悄告徒弟

这样的老虎最呀最厉害

小和尚吓得赶紧跑

师傅呀!

呀呀呀呀坏坏坏

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心里来

宋词繁荣的情况

▪自上至下的普及

Ø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

▪新词调大量出现

Ø至北宋后期,所唱的大都是宋时新声

▪流派众多

Ø柳永体、东坡体、易安体(李清照)、朱希真体、稼轩体(辛弃疾)、介庵体(赵彦端)、白石体(姜夔)

Ø词体大略有二:

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大约词体以婉约为正。

故东坡称少游(秦观)为¡°今之词手¡±,后山评东坡¡°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张綖《诗余图谱》)

宋词的流派

▪婉约词(柔婉)

Ø内容:

儿女风情、离愁别绪

Ø风格:

结构深细縝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含蓄蕴藉

Ø代表词人:

晏殊、张先、欧阳修、柳永、秦观、晏几道、李清照、贺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

■晏殊、晏几道为父子,称“二晏”

■北宋的周邦彦和南宋的姜夔被称为格律词派

■柳永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被称为“第一个专业词人”,以“俗”与晏、欧的“雅”相对。

有《乐章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

Ø北宋前期,以小令为主

宋词的流派

▪豪放词(阳刚)

Ø内容:

不受拘束、视野宽广

Ø风格:

气象恢弘、豪迈奔放

Ø代表词人:

苏轼、辛弃疾(字幼安)

■“词至东坡而位始尊”

■辛派词人:

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

▪柳永词:

宜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

▪苏轼词:

宜关西大汉,铜琵琶、执铁板,唱:

“大江东去……”(俞文豹《吹剑续录》)

词风与派别

▪婉约派:

词之正格,也称「格律派」。

▪豪放派:

词之变格,不拘词律。

▪「词家正宗」:

周邦彦

▪「词中之帝」:

李后主(李煜)

▪「词中之龙」:

辛弃疾

▪「词家三李」:

李白、李后主、李清照

晏殊

▪七岁号称神童,十五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一生仕途得意,被称为¡°富贵宰相¡±¡°太平宰相¡±

▪善于发现人才,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名臣贤相皆出其门。

▪晏殊的词:

Ø擅长小令,多表现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离愁别绪。

Ø词风闲雅有情致,语言温润秀洁工丽。

Ø有《珠玉词》及《晏元献遗文》

晏殊词艺术成就

▪善于以淡雅之笔写富贵之态,以清新之笔写男女之情

▪善于捕捉对自然景物敏锐而纤细的感受,并善于抒发由此而产生的深蕴凄婉的感情

▪善于从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对人生所持的理性态度,抒发对人生所持有的旷达之情,意境高远

▪音律和谐,语言精美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借惜春抒发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伤。

▪艺术特点

Ø语言凝练含蓄,圆转流丽

Ø意蕴虚涵深广,富含哲理

晏殊《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Ø花落燕归、夕阳西下,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惋惜留恋也无济于事;而¡°燕归来¡±又给人以欣慰。

Ø事物不断变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Ø落花之去,燕子之来,既是衰亡,又是新生,既是无情,又是有情,作者在努力化解心中惆怅。

▪“小园香径独徘徊”

Ø香径,照应¡°花落去¡±。

Ø独徘徊,对所见所感所思进行深沉的反省与思索。

拓展阅读:

晏殊的词

▪《浣溪沙》

Ø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宴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采桑子》

Ø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

泪湿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伤春伤逝的情怀

欧阳修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倡导诗文革新

▪博学多才,诗词文兼长,史学、经学也卓有成就

▪词承南唐余绪,仍写传统的离别相思,但摆脱对服饰的描写而转向细腻的内心刻画,使词进一步摆脱歌者之词的地位转向文人的抒情之作

Ø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力

■自然风光、仕宦遭遇、人生感慨、豪迈性格、怀古

▪风格婉丽,时有疏隽放旷气息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Ø上片写景,闺妇登楼远眺游冶章台的丈夫,但见庭院深深,杨柳堆烟,帘幕重重,她望而不见。

■“庭院深深”,写的是环境,亦是深锁大院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Ø下片抒情,借闺妇伤春写美人迟暮之感。

■人无情,花亦无情,她倍感失意与孤寂。

“伤春”

▪“春”:

(1)实指春天

(2)象征青春

▪(3)隐喻爱情

▪(4)象征一切美好事物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掩门¡ª¡ª寂寞、失望、惆怅。

▪问花¡ª¡ª痴人痴情痴语

▪虽然执意留春,无奈雨横风狂。

佳人的青春、爱情象暮春的落花,终随风雨飘零。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无可挽回地匆匆离去。

在伤春的背后,隐含着深沉的人生况味。

艺术特点:

婉曲层深。

▪用一系列的悲凄意象(深院、烟柳、帘幕、雨横、风狂、门掩黄昏、落花)层层渲染春归,衬托人的孤寂,特别是结尾“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

谓非层深而浑成邪?

¡±(清.毛先舒《古今词论》)

▪冯延巳词,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刘熙载《艺概》)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片,马上行人思亲,以春水喻愁

▪下片,楼头闺妇怀人,以春山念远

▪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王世贞《艺苑巵言》: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拓展阅读:

欧阳修的词

▪《玉楼春》

Ø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Ø离歌且莫翻新阙,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Ø永叔(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王国维《人间词话》)

Ø¡°风月¡±,特寄情,而非即情,语超然。

(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

Ø以遣玩之意兴挣脱沉痛之悲慨

拓展阅读:

欧阳修的词

▪《生查子》

Ø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Ø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浪淘沙》

Ø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Ø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Ø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拓展阅读:

欧阳修的词

▪《南歌子》

Ø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去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Ø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采桑子》

Ø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Ø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朝中措》

Ø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Ø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柳永

▪宋代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又称柳七、柳屯田。

精通音律,会自度音调填词。

▪¡°奉旨填词柳三变¡±,第一个¡°专业词人¡±

Ø晏殊称填词为¡°呈艺¡±,欧阳修¡°聊陈薄技¡±

▪第一个大量写作长调慢词,开创铺叙手法。

词史上里程碑似人物

▪有词集《乐章集》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

“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且填词去。

”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

柳永对词的贡献

▪创作态度及社会影响上的贡献

Ø将词从士大夫圈中解放出来,走向市民和世俗

▪柳永词之“俗”“真”

Ø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定风波》)

▪内容上的开拓:

羁旅行役与都市风情词

▪词艺:

Ø慢词

Ø铺叙手法

Ø雅俗结合

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

▪上片:

写登高临远所望之深秋暮江雨景。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Ø花叶凋零,众芳摇落,眼前江水无语,寄托词人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

Ø物华——消逝,惟有江水——永恒

▪下片:

写登高临远所生之情——羁旅行役之苦。

体现:

Ø“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Ø“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Ø“想佳人,妆楼顒望。

——思家乡、念亲人、叹仕坎坷、萍踪无定。

《八声甘州》艺术特点

1.铺叙写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境界开阔,气势沉雄,情调悲凉。

▪悲秋:

人生迟暮、贫士失职志不平、羁旅无友。

Ø时令:

清秋、黄昏

Ø景:

暮雨、江天、霜风、关河、残照(夕阳)、当楼、红衰、翠减、长江水¡ª¡ª旷远、阴沉、凄寒、寂廖

Ø情:

迟暮之苦、贫士失职之叹。

▪东坡云:

¡°世言柳耆卿词俗,非也。

如:

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杨慎《诗品》)

▪¡°盛唐诸公之妙,自在气体醇厚,兴象高远。

¡±(翁方纲《石洲诗话》)

Ø象,是形象。

兴,是诗的感发力。

《八声甘州》艺术特点

2.抒情委婉曲折

▪“不忍”句:

直接抒发羁旅之苦、思乡之切

▪“想佳人”句:

转换角度,驰骋想象,写彼之思己。

▪“争知我”句:

由己之思彼而结。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罗大经《鹤林玉露》)

▪¡°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形容盛明,千载如同当日。

¡±(李之仪《跋吴师道小词》)

柳永《望海潮》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罗大经《鹤林玉露》)

▪金主完颜亮:

Ø“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谢驿:

Ø“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苏轼

▪为人处世上,原则性很强,不苟世取容。

Ø政治生涯坎坷,夹于新旧两党中左右受制

Ø“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生活上,亲和力强,富于情调。

▪文学艺术上,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无所不通

▪政治上,实干家,政绩卓著。

▪受儒、释、道思想影响。

逆来顺受、乐观旷达的苏轼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望湖楼醉书》)-熙宁五年(1072)在杭州所作。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何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初到黄州》)-元丰二年(1079)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Ø绍圣二年(1095)贬谪岭南所作。

逆来顺受、乐观旷达的苏轼

▪“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纵笔》)-绍圣元年(1094)贬谪惠州所作。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元符三年(1100)渡琼州海峡时所作。

苏轼对词的贡献

▪1.认识上的突破:

有意识地提高词的地位

▪2.内容上的突破

Ø抒情:

突破男欢女爱离愁别怨

■爱国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从政之情:

入仕与归隐的矛盾

■怀古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伦之情:

兄弟、师生、夫妻、朋友

Ø《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Ø咏物,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Ø词写思妇之所思所念

Ø构思新巧别致

■把月照梁上燕,看成月中嫦娥只垂爱双栖之飞燕而不顾怜空闺人

苏轼词之婉约

▪《蝶恋花》

Ø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Ø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Ø东坡之词,纯以情胜。

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私情耳。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Ø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苏轼·定风波

▪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

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柔对曰: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柔奴身处逆境却安之若素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抒发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苏轼·定风波

Ø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Ø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Ø自然之风雨-人生之风雨(宦海之风雨)

Ø旷达、乐观;归隐之思

Ø¡°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

《临江仙》

Ø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Ø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Ø¡°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

郡守徐君猷(y¨®u)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

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

Ø旷达超脱情怀

李清照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1.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

▪《如梦令》

Ø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Ø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Ø¡°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

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黄蓼园《寥园词选》)

▪《凤凰台上忆吹箫》: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多愁善感、缠绵凄惋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2.清新朴素而又精美的表现手法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叠字

▪《武陵春》

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Ø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

Ø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Ø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Ø可谓憔悴支离矣¡¡此非深于闺恨者不能也。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拓展阅读:

李清照的词

▪《醉花阴》

Ø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Ø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Ø¡°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

明城诘之。

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元.伊士珍《琅环记》)

辛弃疾

Ø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Ø有出将入相之才,无奈其乃北人南来入仕,且其抗战恢复之论和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被闲置二十多年,抑郁而终。

Ø辛词慷慨纵横,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又加以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充沛的创作力,其词风格多样。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内容分析

▪上片写登临所望之景。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Ø壮美的秋色图,气象阔大,生气盎然,笔力遒劲。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Ø岑:

小而高的山。

Ø目:

▪上句写水,下句写山,山水相映,衬出词人俯仰河山之感,表现山河沦陷之悲。

▪主客反衬,极写千里江山之美,反衬词人愁恨之深。

▪移物及情,词人看到沦陷区的远山,想到那里人民的苦难而愁恨,却说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二、内容分析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断鸿:

Ø

(1)失群的孤雁

Ø

(2)自喻身世飘零,心境孤寂

▪吴钩:

泛指刀剑。

Ø“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园》)

▪“看”“拍”,是登临遥望心有所感而引起的动作、行为。

写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痛苦和愤慨及不被理解的孤独。

二、内容分析

▪下片重在用典抒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Ø后人称思乡和归隐为莼鲈之思。

Ø反用张翰莼鲈之思典,表示自己不能归隐

Ø辛弃疾的家乡早已沦陷,眼下是有家难归,亦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激。

二、内容分析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Ø典故:

刘备责备许汜不关心国家安危而只顾为自己购置田园房舍

Ø表示不能只顾个人买田造屋。

▪无论退隐还是求田问舍都不是自己的夙愿,那自然只有坚持抗御金兵,恢复中原的主张,在困境中斗争了。

二、内容分析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Ø用桓温典感叹时光流逝而北伐抗金收复国土的事业尚无希望。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Ø把英雄气赋予儿女情

Ø词人悲叹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只能在红尘歌女中得到同情与安慰。

三、艺术特点

1.情景交融

▪景:

Ø清秋、楚天、水、遥岑、落日、断鸿

Ø借秋景衬愁情。

Ø移情入景。

▪愁:

Ø为祖国和民族前途而忧虑。

Ø自己孤独而愁:

雄心壮志不被理解,主战派受排挤和打击,知音难觅。

▪恨:

Ø对金国统治、入侵中原的仇恨。

Ø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恨。

Ø自己空有报国志而无用武之地的愤激。

三、艺术特点

2.既豪放又沉郁,意境开阔。

Ø豪放:

■题材的社会性(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感情的时代性(坚持抗战收复失地的炽烈感情)

Ø沉郁:

■“无人会,登临意。

■内心的矛盾,千种思绪,万般感慨,含蓄深沉。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豪放风格

Ø“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稼轩词》)

Ø“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Ø“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

”(王士祯《花草蒙拾》)

▪2.抒情人物形象的独特性

Ø性格丰满、情怀复杂的悲剧英雄形象:

俱崇高的理想强烈的使命感,坚定的进取精神、执着的人生信念;豪迈、刚健、壮烈

Ø“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

Ø“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贺新郎》)

Ø“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3.善于用典,善用想象、夸张、比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