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2496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docx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docx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作者:

————————————————————————————————日期: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一幅书法作品,放在我们的面前,怎么评价、怎么读懂、怎么欣赏,是我们每个初学书法的人、甚至是广阔读者都感到困惑而且很想知道的问题。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

笔意赞?

中说: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他所强调的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在读作品之前,心里首先要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这是正确进展书法欣赏的根底。

其次是要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这是进展书法欣赏的关键所在。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构造;“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

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

早在汉代,蔡邕?

九势?

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

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

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

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

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

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照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上下、强弱、长短的变化。

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

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

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

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

〞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

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

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

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

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构造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那么的前提下穿插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构造。

空间构造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局部。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

这样,才能在乎正的根底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照应连贯。

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

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

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照应、虚实比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

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

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过失落,变化多姿。

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

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构造组合中透出的精神、风格、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

“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构造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根底;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

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根底;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二、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

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

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展。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

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欣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

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缺乏,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展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复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

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复原为运动的过程。

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展比拟,使书法形象具体化。

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

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

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

清王澍?

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

云:

“?

祭季明稿?

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

此?

告伯文?

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

祭侄?

奇崛之气。

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

〞可见,不管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

向。

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气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

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

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

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

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展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评审书法的好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评论者的主观因素往往起决定作用。

首先爱好不同,酸甜苦辣各有所好。

有的人喜欢纤细秀美,有的人喜欢厚重粗狂;有的人偏爱端正静气的楷书,有的人偏爱生动流畅的行草。

其次,文艺修养有深浅,审美趣味有上下。

有的人追求写实,有的人追求写意;有的人推崇传统,有的人推崇创新。

编辑本段书法欣赏的条件

  第一、欣赏者应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俗者见俗〞。

任何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结论。

同一件书法作品,也会由于欣赏者的素养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书法本身可以说“既单纯又复杂〞,它单纯到仅以黑白两色的变化和调度去征服欣赏者;但其本身又是一个多维构造。

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赖于多方面的知识构造。

应该从广泛的社会知识、人生的各种角度、各个层次去理解作品。

书法也如其它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它与各种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有密切联系。

其间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书法还与其它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文字学、鉴定学、心理学、生理学、民俗学、历史、美学及音乐绘画等。

它还与其它艺术门类互相交融、借鉴。

所以,对书法的鉴赏,你越是知识丰富、阅历广博、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评价和结论也就越中肯准确。

  第二、欣赏者对书法应有广泛深刻的体验。

刘勰在?

文心雕龙?

中有“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名言。

意思是你对众多的剑器有鉴赏的经历,自然就能辨识其优劣;你会弹奏多种曲调也就懂得了音律。

书法也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你不了解它的根本规律以及开展也就无从给以准确的评价和欣赏。

中国书法的开展历经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就产生了书法艺术,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笔书写然后契刻的,有的刻后还用毛笔填朱或填墨。

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演变经过了甲骨、篆、行、草、楷各个开展阶段,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和书家。

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这样伟大的书法家,流传下数以万计的千古不朽的珍贵遗产,可以说是异彩纷呈。

对于这些,我们虽然无法一一实践,但是,对于书法开展的根本概况,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书家应有一定了解。

对目前书法开展的状况和流派也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对各种书体的特点、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而且要学习研究一两种书体,通过学习、研究、分析、比拟掌握书法的根本规律,提高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

看得多,融汇得多,研究得深,眼界就提高得快,对欣赏和评价就越有发言权,否那么书法欣赏就无从谈起。

一个不辩欧、颜、柳、赵,不知苏、黄、米、蔡的人是无法进展书法欣赏的。

马克思说:

“如果你要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书法欣赏何尝不是如此!

 第三,欣赏者要掌握一定文房四宝知识及其开展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件好的产品出现都离不开得心应手的工具或设备。

书法作品的产生同样与文房四宝的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了解和掌握中国笔、墨、纸、砚的开展及其性能也是非常必要的。

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金文是用泥制范然后翻铸而成。

这些与后来用笔写出的有着明显的不同。

即使都是以笔书写,由于笔的性能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线条也有所区别。

王羲之书“兰亭〞用的是鼠须笔,茧纸,与今天我们用羊毫笔生宣写出来的就不同。

何况从古至今制笔所用的材料、方法不下百种。

另外纸的品种性能也把戏繁多。

其他方面,如墨、砚的改革、装裱的方法形式、质量也都影响着书法作品的效果和质量。

所以,我们在欣赏和评价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时就不能不涉及和研究作者使用的工具和材料。

 

编辑本段书法欣赏的步骤和方法

〔一〕整体把握

  引用了白蕉先生的一句话“学习的标准,就是欣赏的标准〞。

学习书法先从根本点画开场,然后学习结体,再是章法布局。

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场,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正像看一个人,一见面“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

这里主要指“神采〞。

王僧虔说: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有者方可绍于古人〞。

在观神采后,再兼之于形质,此为欣赏书法的诀窍,而斤斤于点画者是难以得其真谛的。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

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

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

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但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即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

集点画成字,集字成行,由行联篇,构成章法。

章法安排是否做到均衡协调,照应严谨,如一队队有组织有纪律的士兵;或似大小错落疏密有致、夜空中闪烁明灭的星辰;或行间茂密左右映带,或空旷疏朗上下照应。

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章法布局是一个重要因素。

章法集众字而成篇,以整幅为一体,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的局部,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笔力和气势、构造和意境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幅作品就是一个整体,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至用笔的轻重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

如王羲之的?

兰亭序?

终篇笔意顾盼、首尾照应,偃仰起伏、似欹反正。

血脉相连、一气贯注。

所以在布局上到达了上下承接、左右照应、通篇团聚不散的艺术效果。

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符合自然美的法那么,妙在各得其所。

如苏东坡的?

寒食帖?

通篇构造大小、长短、疏密等变化迷离,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一种不事雕琢的意趣。

反之,过于工整、齐平而无变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局局部析

章法是从整体上看书法作品的印象与效果。

它包括了书法作品的正文与落款、分行与布白、落款与印章等多方面的关系处理。

但是,作为整体效果是由局部的、单个的字与线条构成的,如果单个的局部的字与线条不美,那么整体的美也就无从谈起。

应该说“单个的线条是美的,组合得好,就到达了更高的美〞。

在这里我们把“局局部析〞分字法、笔法和墨法三个方面来谈:

 1、字法。

字法即字的构造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

通过违与和、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避与就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是理想的字法。

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章法再美,只是一个形式感的问题,而字的结体不好,也难称得上好的作品。

唐代孙过庭说:

“至假设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 其精妙处,指出了每个字都应遵循一个规律:

那就是“违〞与“和〞。

“违〞即变化,“和〞即统一,要在错综复杂的结体变化中求得整体上的统一。

  中国汉字几经变革,各种书体也都有自己的结体规律,历代书家都有关于结体的论述。

作为书法欣赏者应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才能对书法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

如楷书有唐欧阳询的?

大字构造三十六法?

明李淳进的?

大字构造八十四法?

,清黄自元?

楷书间架构造九十二法?

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

王羲之的?

兰亭序?

就是研究行书结体的优秀范本。

出自宋人之手的?

草诀百韵歌?

也为后代所广为流传。

总的来说,行草书中“违〞的成分多些,楷隶篆中“和〞的成分多些。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现代已有人将篆隶以草法为之,以强调“抒情达意〞,这样的篆隶“和〞的成分就大大减少,也颇具时代特色。

即所谓“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传〞之理。

 

  现代“流行书风〞中所谓“丑书〞也是以多种艺术形式和丰富的结字变化追求一种“从多种矛盾中求统一,又从统一中制造一定的矛盾〞的构字技巧,使作品呈现一种新的视觉效果。

虽至今争议不绝,但作为一种尝试,也不妨在争论中让欣赏者做出抉择,大可不必一棍子打死。

我们在欣赏时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评价它以丰富和提高欣赏技能。

 2、笔法。

从字面上看是用笔的方法。

从书法欣赏的角度讲,应该是以正确的用笔写出形态标准的点画。

点画自然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

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但凡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线条或点画〕都应是有力度的〞。

这种力度,在传统书学中称为“笔力〞。

判断点画有无“笔力〞——也就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主要是以“圆〞和“涩〞为标准的。

圆,是一个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

圆的线条饱满、结实,具有浮雕感,能表现出充实圆劲的力度。

圆的线条是中锋用笔的结果,即古人所说“令笔心在点画中行,令笔心自点画中出〞写出来的笔画。

“映日视之,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

〞也就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 所比喻的效果。

如果用笔偏侧〔指一偏到底〕,写出的线条〔点画〕那么扁、薄、浮、弱,抛筋露骨,就无美感可言。

 

 再谈“涩〞。

涩者,不浮滑,不流畅之谓也。

用在书写中的用笔上,就是线条冲破纸面的阻力,挣扎奋进的艺术效果,笔锋在纸面上遇到阻碍和抵抗,而笔迟涩进。

这种阻碍与反阻碍表现的越充分,线条就越显示出本身的力感。

如前人所提到的“屋漏痕〞,不仅是圆的,而且也是涩的。

因为屋漏的水沿着墙壁〔土墙〕下流,不是像在平整光滑的玻璃上面没有阻力,而是在毛糙的墙面上并有沙粒和土灰的阻力,使下流的水线产生了或左或右、直中见曲、似滞还流的水痕,这正契合了书法线条涩的表现。

 

 “圆〞和“涩〞也是有内在联系的。

圆是中锋用笔,涩也是要笔锋直立,人为地制造逆势涩行。

古人有“横鳞竖勒〞之说,意思是写横要像逆向刮鱼鳞一样,产生一定的阻力;写竖像骑马奋力前行,而又要用缰绳勒马控制,是一种蓄势的前进。

刘熙载说:

“笔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涩矣。

〞这样的线条,不轻滑,不飘弱,而有沉着、凝重、苍劲老辣的效果。

另外,书法线条的节奏感也是评价和欣赏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

书法线条的节奏也像音乐中音的长短、上下、快慢一样,不能平铺直叙。

表达在书法上,不但表现在线条的长短、轻重上,还表现在行笔的快慢上。

无论是何种书体,运笔都不是“匀速〞运动,而是随着书者的情绪和章法的要求调节运笔的快慢,使欣赏者从作品中受到书者情绪的感染。

 

 当然,各种书体都有本身的特定的规律和标准。

正如?

书谱?

中所言“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无论是学习还是欣赏书法都应学习和掌握这些标准和规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能灵活运用,方能进入书法欣赏之堂奥。

 

3、墨法。

墨法即用墨的技巧。

是书法艺术形式中一个重要课题。

“字本与笔,而成于墨〞“肉生于墨,血生于水〞,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到达。

字缺乏血肉,也就没有了生命。

所以清包世臣说:

“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那么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

唐孙过庭说:

“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也点出了用墨的关键处。

“燥〞、“润〞、“浓〞、“枯〞又是矛盾的法那么。

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那么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太大会肥浊不清。

杜甫诗云:

“墨气淋漓幛犹湿〞,就是理想的用墨。

即使过许多年,也好似刚写出来的一样,精气神采不可磨灭。

“不善用墨者,浓那么易枯,淡那么近薄,不数年间已淹淹无生气矣〞。

 

 墨大致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但也不能过分悬殊,应在看似变化不大的墨色中,写出使人感到变化极为丰富而又保持“润〞的特点,才是理想的用墨。

编辑本段书法欣赏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作为书法欣赏,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应注意几个具体问题,归纳如下:

 

〔一〕、稳定注意

 书法欣赏要充分发挥“注意〞的作用。

“注意〞就是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人在“注意〞时能清晰地观察、反映所追求的事物,而远离其它事物,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状态。

它受人的个性、兴趣、信念的制约,在具体欣赏书法时,必须把其感受、思维、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集中到作品中来,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任何一幅作品,我们一眼就可以扫过去,甚至也评论一番,但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

艺术欣赏要有一段时间用来感受、思考、理解,从而加速心理活动的运转,尤其是对于有着巨大艺术容量的作品,更应反复欣赏、玩味,方可有所得。

宋?

续书断?

中记载,一次欧阳询出行看到索靖写的碑,第一次大体看了一下就过去了,第二次经过时,先是坐了下来仔细的品味,越看感觉越好,干脆就住了下来,在碑旁过了三天三夜才肯离去。

这足以说明一件好的作品,只有仔细欣赏品味才能体会其深刻艺术内涵。

此故事也是“稳定注意〞的绝好范例。

(二)、多欣赏原作

 探索书法美,提高欣赏水平,必须多看原作,因为印刷品多是由大的原作缩小印刷的,一米或几米的作品缩印成只有十几厘米或几厘米大小,往往失真。

如同真实的风景和风景的照相比拟一样,从一张风景照片上是无法体验到走进真山实水中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的。

而我们面对书法原迹,既可远观,又可细加品赏,用笔技巧墨色变化都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三〕、多读书

  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与学识和阅历的提高是分不开的。

要想提高欣赏水平和层次必须有多方面的学养的支撑,如哲学、文学、历史、美学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多方面的知识,都应通晓。

因为不但书法内容既深又广,而且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美学原理是相通的。

所谓“字外功〞、“画外功〞、“功夫在书外〞的说法,其中多读书是非常重要的。

(四)、书法创作实践

 要能鉴赏书法,不但要学习书法,还应亲自进展书法创作实践,只有书法家才能敏锐地感觉到书法作品中那些细微的美妙之处,就像只有诗人才能在诗作中感受到那种难以言状的、震撼人心的微妙之处一样。

没有对创作的深刻体验就难以获得书作中最深层的意蕴。

以上只是谈了书法欣赏中几个主要方面的根本规律和方法,目的是为学习书法的老年学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这些所谓的方法规律很具体,但实质上还是较为抽象的原那么。

它不像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那样有具体的工具和手段,这也是书法艺术的特性所决定的。

所以,理解和掌握这一品评欣赏标准的程度如何,与欣赏者对书法这门艺术的接触和认识的深度有关,与其书法造诣的上下有关,还与其字外的知识修养和个性气质有关。

至于书法欣赏更深的层面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在老年大学书法教学中,经常遇到学员提出这样的问题:

“某某是书法大家,他的字怎么看不出怎么好?

〞,“我们单位有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写得字比某某书法家还好〞。

像这样的问题当然不会没有特殊情况,但一般来说,书家的字绝对不会比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写得差。

这里面有“写字〞与“书法〞的关系问题,同时也说明老年学员对书法作品认识的偏差和欣赏能力的问题。

为了提高老年大学书画班学员对书法的欣赏水平,笔者不揣浅陋,就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问题谈点浅见,望方家、同道不吝赐教。

 

 众多的书法爱好者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或书法展览,往往都要谈论或评价一番,这谈论和评价是否中肯,便代表一个人对书法的认识水平,认识的深度如何,便反映出一个人对书法艺术的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