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7.docx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7
阶段测评(三)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美国黑人路易·惠吞在1953年的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看到的情况。
在东北的工业区,我看到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
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各个少数民族。
这表明( )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B.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
C.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消失
D.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工业化
[解析] 材料中少数民族取得了同汉族同等的待遇,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故选B。
材料所讨论的不是区域治理,排除A项;民族差异至今未消失,排除C项;材料并未专指少数民族地区,排除D项。
[答案] B
2.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上海市政府出台一项措施,“具体规定是每四周上映国营片、苏联片各百分之廿五,大部分影院上映的英美片每四周不能超过百分之廿五,其余时间则上映私营国产片”。
这一项措施( )
A.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体现
B.出台于50年代初期
C.出台于80年代初期
D.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现
[解析] 材料反映上映苏联片较多,这是受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影响的表现,故选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了文化科技领域的自由氛围,而材料对影片放映有严格限制,不是“双百”方针的体现,排除A项;从材料“国营”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史实,排除C、D两项。
[答案] B
3.(2018·甘肃兰州高三诊断)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
“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
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
”为此,党和政府建国后( )
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
D.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强调的是改变农民经济的分散性,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从而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是三大改造之前实行的土地政策,与材料不符合,A项错误。
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B项错误。
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可以排除。
[答案] D
4.(2018·安徽第一次质检)“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旧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B.新中国成立之初打破资本主义阵营
C.新中国游离于世界外交舞台之外
D.新时期中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 材料中的“今日地球村”,说明此时是全球化高度发展的改革开放后,“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说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故选D项。
A、B、C三项所反映的事件均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与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不符。
[答案] D
5.下图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知识网络。
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共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边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
D.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
[解析] 民主和法制在建国后日趋完善,故选D。
民主党派的职能是在中共领导下参政议政,排除A项;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排除B项;基层民主实行直接选举,排除C项。
[答案] D
6.(2018·陕西八校联考)《共同纲领》第十七条规定:
“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该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源自( )
A.巴黎公社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D.解放战争
[解析] 材料中“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等关键信息体现了砸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的特点。
而世界无产阶级更新国家机器的革命活动开始于巴黎公社,故答案为A。
[答案] A
7.(2018·河北五校联盟质监
(二))“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
“定产到户,超额归己”。
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
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解析] 由“大跃进”“到1961年底”可知,当时正是我国“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的时期。
由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责任田且受到部分领导人的支持可知,农民群众自发纠正“左”倾错误,C项正确。
A、B两项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答案] C
8.有学者引用黄仁宇的话描述我国某阶段经济发展特征:
“中国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心,全在于国家如何才能把商人的资本与劳动和生产结合起来,经济要发展,没有劳动者固然不行,没有资本也不行,而没有国家把二者结合起来,引导资本不断投资于劳动,那就更是不行。
”这一阶段应该是( )
A.1949~1956年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D.1976~1978年
[解析] 从题干“中国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心,全在于国家如何才能把商人的资本与劳动和生产结合起来”可知当时中国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商人与生产的关系,反映了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因此该阶段应是1949~1956年过渡时期,故选A。
B项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不存在解决商人资本问题,排除;C、D两项时期经济建设存在“左”倾错误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答案] A
9.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国轻重工业比重图。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图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近代社会的特殊国情 ②图二反映了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的成果 ③图一表明中国近代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④图一图二表明政府长期重视民生工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图一中国近代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结合史实可知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的性质决定的,①正确;图二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趋于均衡,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正确。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双重压迫发展缓慢,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③错误;图一图二轻重工业比重图不能表明政府重视民生工业,④排除。
故A项正确。
[答案] A
10.(2018·山东齐鲁名校第一次调研)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
“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
”该打油诗针对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
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D.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解析] 题中打油诗反映了农民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结合“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间信息可知,此时中国社会正在进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答案为C。
[答案] C
11.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
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对外贸易的发展B.“大跃进”的推动
C.实施“一五”计划D.纠正“左”倾错误
[解析] 1965年经济复苏是对“大跃进”的“左”倾错误进行调整的结果,1973年是周恩来抵制“文革”中“左”倾错误的结果,1975年是邓小平对“文革”错误全面整顿的结果,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8·雅安模拟)对于人口迁移现象,英国学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即:
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住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
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地区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
A.东南沿海地区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
B.东南沿海地区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
C.东南沿海地区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
[解析]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6~1976年,与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港澳尚未回归,拉力作用并不明显,故B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和下海投资人士,故C项正确;“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属于推力而非拉力,故D项错误。
[答案] C
13.(2018·山东齐鲁名校第一次调研)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
“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
”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
这些言论( )
A.批评了冷战政策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力图缓和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D.力主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解析] 由题干材料分析可知,乔治·凯南主要谈论的是美苏关系和对苏政策,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对苏政策”“坚定”等可推理出,他主张美国对苏联采取长期的不妥协的外交政策,即遏制政策,故答案为D。
[答案] D
14.(2018·深圳一模)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举意在( )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解析]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
由题干所示的时间信息和巡展内容可以推断,美国所举办的一系列巡展与马歇尔计划有关,故A项正确;两极对峙是指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题干只反映了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故B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与题干所示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而题干中的信息只与经济相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15.(2018·辽宁沈阳教学质监
(一))1944年8月苏联出版的某刊物上说:
“苏联对战后合作感兴趣,因为这样的合作让美国得以推动并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进程,使我们能够沿着社会经济获得更大发展的道路快步前行。
”这表明( )
A.苏联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抱有热情
B.美苏两国已就战后合作达成一致
C.苏联承认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D.全球化的统一市场正式开始运作
[解析] 结合题中“1944年8月”“苏联”“美国”“战后合作”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体现了苏联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态度,A项正确。
[答案] A
16.普京曾多次指出:
“我们在近70年的时间里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偏离了人类的康庄大道。
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经济意识的理想化扭曲了最基础的财产关系,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没有良心,但要想回到过去,就意味着没有脑袋。
”由此看出( )
A.普京强调阶级斗争学说
B.普京抵制西方和平演变
C.普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D.普京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 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
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它不但有助于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而且会提供丰富的经验,以史为鉴,可以帮助人们察往知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而在俄罗斯人们对于苏联解体的思考中,出现了许多否定苏联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普京作这样的讲话旨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不承认历史和历史的规律性,认为历史对现实没有意义的一种观念、主张)。
[答案] C
17.(2018·湖北黄冈高三调研)保罗·约翰逊在《现代:
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解析] 结合题中“(20世纪)80年代”“求变之风”“民主精神”等信息可知,当时正处于东欧剧变的历史时期,该事件的历史影响是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故答案为A。
[答案] A
18.(2018·吉安模拟)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这一运动( )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解析] 材料中描述了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这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力量的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故选B。
[答案] B
19.(2018·西安联考)“只要我们大家都能消除对德国工业统治的恐惧心理,对于欧洲联合的最大障碍也就消除了。
唯一的办法是,把德国工业从战败国被歧视的地位解脱,把法国的工业与德国的工业都放在同一起点上。
”此观点导致了( )
A.欧共体的成立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C.欧元的诞生D.欧盟的成立
[解析] “把法国的工业与德国的工业都放在同一起点上”,这表明联合只是局限于“工业”方面的,即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故选B。
欧共体扩展到了经济的全方位联合,欧元是货币的统一,欧盟涉及政治经济的多方面联合,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0.(2018·齐齐哈尔模拟)2008年金融危机后,许多人深刻地认识到,不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就不能真正揭示这场危机的根本成因,而在这方面,马克思有绝佳的分析技巧。
得出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 )
A.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阐释
B.对经济危机周期的成功预测
C.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已是穷途末路
D.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解析] 题干强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故A项正确。
B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C项说法错误;D项在题干中未体现。
[答案] A
21.(2018·临沂质检)如图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变化示意图。
它反映出( )
A.美国产业结构畸形发展
B.美国丧失了世界制造业的优势
C.美国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D.高新技术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国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结合时间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推行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美国产业结构健康发展,故A项说法不正确;美国仍具有世界制造业的优势,故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外向型经济,故C项不正确。
[答案] D
22.(2018·云南统一考试)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
“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学成分,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
”这一史学观反映出的世界历史的特点是( )
A.趋同性B.全球性
C.多样性D.整体性
[解析] 题干材料“世界史……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说明世界史具有整体性,反映了作者的整体史观,D项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观察问题的整体性眼光,A、C两项显然与此不符,可以排除。
全球性强调的是全球化的过程,B项错误。
[答案] D
23.(2018·江西高三调研)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中描写自己因为名声好而且“生平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人的事”而信心十足地参加纽约州州长的竞选。
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报纸揭露了他一系列罪行:
伪证罪(有34人作证)、盗窃、毁谤、酒疯子、贿赂犯、讹诈犯、拐尸犯,而且都有人证!
在一次民众大会上,有9个不同肤色的小孩子抱着他的大腿叫爸爸。
马克·吐温的描述主要是为了( )
A.发泄个人对选举的不满
B.揭露美国民主的虚伪性
C.批评美国民主制的弊端
D.批评美国社会缺乏诚信
[解析] 结合题干中内容可知,马克·吐温的一系列遭遇是在“竞选州长”的过程中发生的,这与其前面所做的铺垫相矛盾,说明这是其竞选对手采取卑鄙手法对他的攻击,因此这一事件反映了美国民主虚伪的一面,答案为B。
[答案] B
24.(2018·广东卷)有文学家宣称:
“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
不再有元老!
不再有平民!
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
”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
A.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
[解析] 通过题意可知该文学家强调的是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侧重于个人对社会的感受,这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答案为B。
[答案] B
25.(2018·江苏卷)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
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
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由材料信息“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把未来理想化”可知,这是注重情感表达、注重展现丰富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流派的特点,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注重现实,故B项错误;印象主义注重捕捉事物的“瞬间印象”,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注重表现人们的精神困惑,故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计50分)
26.(26分)(2018·大理质检)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对旧的经济模式进行修正,同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
正如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指出的,放在当时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
“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各界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
材料二 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苏共中央全会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的任务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保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
他认为,“如果只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企业根据所接到的产量和品种的任务应当自己编制充分完整的计划,其中包括劳动生产率、工作人员数、工资、产品成本、积累、投资和新技术各个方面”。
为了能让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能主动、积极,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利别尔曼提出的基本办法是加强利润刺激……采用这个办法的基本原则是:
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
——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上台后面临的经济问题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
(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
(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别尔曼建议”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之处。
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分析“利别尔曼建议”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10分)
[答案]
(1)问题:
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根源: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3)相同:
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影响:
理论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实践上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或者勃列日涅夫改革。
27.(24分)(2018·嘉兴质检)合作与对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大事记。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取消了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
苏联没有参加任何战后贸易谈判,其国际商业活动主要限于其东欧卫星国集团。
——摘编自《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的三种主要举措,并简述其对三十年代后期国际局势的重要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全球经济格局的特点,并简要评价。
(8分)
(3)国际学术界对全球化的认识争论激烈。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当今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
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8分)
[答案]
(1)举措:
保护关税(或“提高关税”“提高进口税率”);限制外贸数量(或“限制进口”);支持商品外销(或“加强出口”)。
影响:
加剧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客观上推动了二战的爆发。
(2)特点:
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并存。
评价: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欧美国家经济,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它推动并强化了美苏冷战。
(3)赞成。
理由:
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反对。
理由:
全球化已经成为客观事实,如WTO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