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重点热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2467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重点热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重点热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重点热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重点热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重点热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重点热力.docx

《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重点热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重点热力.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重点热力.docx

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重点热力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的原理、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中水平面气压差和等压面的凸凹变化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辐射地面、大气辐射——辐射

2能量的传递过程

①太阳辐射在大气与地面的转

化和传递过程:

暖→暖

→还

②大气的根本热源: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

热源:

 

③大气的热力作用

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Ⅲ意义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能量来源:

;大气运动根本原因:

2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

基本规律

①气压垂直分布规律:

②近地面空气遇热,遇冷

气流上升气流下沉

高空气压(同一等高面比较)

近地面气压(同一等高面比较)

等高面上,风从气压的地方流向气压的地方

③热力环流过程:

地面——大气运动——水平面上差——大气运动

④上升冷却凝云降雨,下沉增温天气晴朗

⑤等压面弯曲:

同一等高面,气压低的地方,等压面向弯曲;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向弯曲

3应用

①海陆风

 

②山谷风

 

③城市风

 

教学重点:

近地面与高空的风向

教学难点:

风的受力分析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

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3力与风向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由指向

②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速越快地转偏向力越,北南

③摩擦力:

与相反

北半球

970hPa

980hPa

990hPa

1000hPa

水平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高空风)摩擦力

(近地面风)

 

南半球

970Pa

980hPa

990hPa

1000hPa

高空风近地面风

结论:

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大小的力是:

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大小的力是:

4等压线图:

把同一等高面气压相等的地点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线

高压------由四周向中心气压升高

等压线闭合

低压-----由四周向中心气压降低

高压脊------中间气压比两侧高(凸低为高)

等压线弯曲

低压槽------中间气压比两侧低(凸高为低)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1.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

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各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B.各地区之间的地形差异

C.各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D.各地区之间的人类活动差异

3.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大气环流B.季风环流C.低纬环流D.热力环流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受热后会膨胀下沉

B.空气是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

C.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只能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

D.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5.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地面冷热不均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D.太阳辐射差异的作用

6.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B.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

C.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风向垂直

D.气压梯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7.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最终

A.与等压线垂直B.与等压线斜交

C.平行于等压线D.呈漩涡状

8读大气热力作用图,回答问题

 

①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A箭头aB箭头bC箭头cD箭头d

②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箭头aB箭头bC箭头cD箭头d

③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①削弱作用可能增强②保温作用可能增强

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增强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9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的气温曲线是

②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这是由于

③夜晚多云,气温比晴天时,这是由于

④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

夜里?

⑤为什么人造烟幕能防御霜冻?

10读图回答问题

 

①上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ABBCCDD

②上图中,能表示“早穿皮袄午穿沙,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是

AABBCCDD

11读图回答

①把ABCDE五点按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②甲丙两地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

③比较甲乙丙三地的温度

④比较近地面F、G两地气压高低

⑤甲丙两地有可能下雨的是

⑥若此时为夏季,甲和丙为陆地的是

⑦若甲为陆地,此时为昼还是夜

⑧比较BDFG四点气压高低和气温高低

⑨画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12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把①②③④⑤五点按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②A、B两地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

③比较A、B两地的温度

④若此时为夏季,A和B为陆地的是

⑤若A为陆地,此时为昼还是夜

⑥画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13下列途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14下图中的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回答问题

①由甲图可知乙图出现时间为

A6时---18时B18时---次日6时

C8时---16时D16时---次日8时

②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季节变化不同

B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

C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D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15读近地面的风向形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abcd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bcd

②该图所示为半球,依据是

③如果不受cd影响,b将如何

④如果不受d影响,b将如何

⑤甲乙两地相比较,风速较大的是,原

因是

16读等压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

则A点位于______(南或北)半球。

②假设本图是高空等压线图,A处吹正南风,

则A点位于_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17下图中A、B、C、D为北半球中纬度海平面上的点,

在此四点精确测定水的沸点,A、B两点为99.5℃,

C、D为99.80℃。

在忽略摩擦力的情况下,

M处的风向为   

A.东风   B.西风   C.北风   D.南风

18图甲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

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

据图分析完成问题:

①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②图乙是图甲中A、B、C、D四点对应的四种

等压面的画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1C2C3D4D5C6B7C8ACD

9①A②低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低③高多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多,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明显④晴朗的夜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少,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地面降温幅度大⑤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强大气的保温效应

10DA

11①(B>A=C=E>D)②(甲上升,丙下沉)③(甲>乙>丙)④(F<G)

⑤(甲)⑥(甲)⑦(昼)⑧(G>F>B>D;F>G,B>D)

12①(③>②=④=⑤>①)②(A上升B下沉)③(A>B)④(A)⑤(昼)

13B14CB

15①(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②(北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右偏)③(垂直于等压线,吹向低压)④(平行于等压线)⑤(乙甲地等压线稀疏,乙地等压线密集,则乙地气压梯度力比甲地大)

16南北17D22AC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海陆气压中心及季风

教学难点:

风带气压带的形成过程、季风的形成过程

一大气环流:

①概念:

②组成:

环流和环流

(一)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假设一:

地球不自传,地表是均匀的

形成: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假设二:

地表是均匀的

形成:

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②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

(参照热力环流:

高空风——二力;近地面风——三力)

 

基本规律

①三圈环流:

纬纬纬

②近地面:

风带,相间分布

③气压带:

高低压相间分布

形成原因:

热力:

;动力:

降水:

多雨:

;少雨:

④风带风向(北半球南半球)

带、

带、

带、

⑤极锋(副极地低气压带)——画图

 

⑥移动原因:

规律:

应用:

可利用风带气压带位置判断季节

(二)季风环流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①形成原因:

②北半球夏季:

同纬度,陆地比海洋温度,陆地空气遇,盛行气流,陆上热压使

断开仅保留在海洋上

大西洋亚欧大陆太平洋

 

③北半球冬季:

同纬度,陆地比海洋温度,陆地空气遇,盛行气流,陆上冷压使断开仅保留在海洋上

大西洋亚欧大陆太平洋

 

④对比南半球

2.季风

①东亚季风

季节风向源地性质名称成因

冬季

夏季

季风成因:

最典型原因:

②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季风

季节风向源地性质名称成因

冬季

夏季

季风成因:

③澳大利亚北部季风

季节风向源地性质名称成因

冬季

夏季

④影响:

二气候:

以对某一地区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统计为特征的天气状况的综合表现。

1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季节)、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地势、

洋流等

2分布规律:

纬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气候特点:

时间+气温+降水---时间(全年、冬季夏季、干季湿季)、气温(高温、温和、寒冷)、降水(多雨、少雨、干旱)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典型地区

自然景观

带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2000mm以上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纬20°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夏季多雨

700-1000mm

非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半环状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南北纬30°之间大陆西岸内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炎热干燥,250mm以下

非撒哈拉,亚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热带荒漠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南北纬25°之间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1500-2000mm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南北纬35°之间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800-1500mm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南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南北纬40°之间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00-1000mm

地中海沿岸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南北纬55°之间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00-800mm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北部

温带落叶阔叶和针阔混交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南北纬60°之间大陆内部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大陆气团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地区

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南北纬60°之间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700-1000mm

西欧

温带落叶阔叶和针阔混交林

亚寒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北纬60°-北纬70°之间的大陆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地区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全年严寒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苔原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沿海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

全年酷寒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冰原

高原高山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高山高原植物

 

气候类型的判断:

1判断南北半球:

七月气温高一月气温低为北半球;

一月气温高七月气温低为南半球

2判断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气温:

北半球最高温七月最低温一月,气温年较差大为大陆性气候;

最高温八月最低温二月,气温年较差小为海洋性气候

南半球最高温一月最低温七月,气温年较差大为大陆性气候;

最高温二月最低温八月,气温年较差小为海性气候

降水:

降水少为大陆性气候;降水多为海洋性气候

3判断气候类型

①以温定带:

最冷月月均温>15℃热带

0℃——15℃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0℃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以水定型:

>15℃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年降水量多——热带季风气候

月降水量最大值少——热带草原气候

0℃——15℃之间夏季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

全年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

 

<0℃夏季多雨——温带季风气候

全年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①气压带名称ABC

D,其中盛行下沉气流的是

②画出各风带的风向,并注出名称

③用箭头表示三圈环流的方向

④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热的地方为低压,冷的地方为高压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

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

下沉,多晴天

D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①气压带名称ABC

其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

②风带名称EFG

用箭头画出E、G风向

③此图为(南、北)半球图

④此时,本半球的季节是

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①气压带名称ABCD

②风带名称①②③

③以风向来看,风带①在南半球为北半球为;风带②在南半球为北半球为;风带③在南半球为北半球为;

④A锋面叫锋,是和相遇形成的,该地区降水较

⑤此时可能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

4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正确的是

5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①是冷性气流,是极地东风带

C②为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D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6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气压中心:

AB,A切断了

带,使之仅保留在海洋上

②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为,此

时南亚的风向为

③亚洲东部季风的成因是,

南亚季风的成因是

7读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所示为(1月、7月),

带被陆地上的

气压中心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②甲处的风向是,此时南亚的风向

③甲处季风的成是,

南亚季风的成因是

8读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画出C、D、E三处风向并写上名称

②A为气压带

③C、D两处风在成因上的差异是什么?

 

9读澳大利亚北部风向示意图,图中西北季风出

出现的月份及主要成因是:

A.1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1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7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7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0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主要分布在

A.0°~30°B.30°~60°C.60°~90°D.40°~60°

11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

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

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

1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13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节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的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就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

D.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必然导致风向季节变化

14关于极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极锋产生在两极附近

B.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

C.极锋是由于空气垂直下沉运动而形成的

D.极锋是极地东风爬升到盛行西风之上的过程中形成的

15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北方向

16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

A.1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B.7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C.纬向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

D.冬、夏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

17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台风的影响B.反气旋的影响

C.海陆热力差异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8我国滇南和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一带的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A.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交替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季风环流的影响

19我国许多地区,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是因为

A.纬度影响B.地形影响

C.洋流影响D.冬季风影响

20读“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甲)与“沿30°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乙),若两图的季节相同。

完成下列要求:

①此季节,好望角的气候特征是;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   

和   (选择填空)。

   A.a→b   B.b→c   C.e→f  D.f→e

②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低空等压面向   (高空,近地面)凸出,亚欧大陆上等温线向   (南,北)凸出。

③c处与e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的成因不同,请简述之   。

 

 

21.右图为“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C.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读下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

据此回答22---23题:

22.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23.a图中气压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

C.赤道低压带D.副热带高压带

 

参考答案

1①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AC④BC

2①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AC

②东南信风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③南④夏季

3①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②东南信风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③东南风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④极盛行西风极地东风多⑤D

4C5A

6①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②西北风东北风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①副热带高压带亚洲低压②东南风西南风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

8①东南风东南季风东南风东南信风西南风西南季风②副极地低压带③C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D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信风)

9B10A11D12A13A14B15D16C17C18A19D

10①温和多雨 B D ②高空 北   ③c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其成因是: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上的暖气流与从极地南下的冷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北上的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而形成(动力原因形成);e处于亚欧大陆上,夏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气温高,空气作上升运动而形成(热力原因形成)

 

 

24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据此回答问题

①按图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②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问题

①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为温带季风气候B.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丁为热带季风气候

②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1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

大洲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26如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

①丙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②甲乙气候在地区上的分布差异是

A.甲在大陆东岸乙在大陆两岸

B.甲在亚热带大陆西岸乙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甲在内陆乙在沿海

D.甲、乙同处于湿带大陆东岸

27读下面某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回答问题。

①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