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鼓风机操作手册30532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2457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心式鼓风机操作手册3053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离心式鼓风机操作手册3053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离心式鼓风机操作手册3053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离心式鼓风机操作手册3053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离心式鼓风机操作手册3053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心式鼓风机操作手册305328.docx

《离心式鼓风机操作手册3053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心式鼓风机操作手册305328.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心式鼓风机操作手册305328.docx

离心式鼓风机操作手册305328

润滑油单元手册一览表

序号

目录

备注

1

润滑油系统

2

螺杆泵操作手册

3

多相AC感应电机的安装和维护

4

换热器手册

5

HILCO滤油器安装、操作和维护说明书

6

电动加热器手册

7

98系列止回阀和安全阀

8

温度开关

9

浮动型液位开关说明书

10

差压变送器

11

温度表说明书

12

压力表说明书

13

差压表说明书

润滑油系统

概述

本章叙述润滑油系统。

润滑油系统主要是一个闭合回路系统,在正确压力下为氧化氮压缩机部件提供持续的冷却过滤油源。

润滑油系统的所有主要组件、管道和控制元件均排列并安装在预制底板上,以便使润滑油靠自身重力流回贮槽,同时也在压缩机底板下提供空间。

润滑油系统在各种正常操作条件以及最异常条件下用完全符合规格的泵持续提供油源,每台泵用两个相同的冷却器来驱动,并具有贮流能力以提供良好的压力控制。

从泵出口总管开始到贮槽提供一个连续油旁路,进而保持这种能力。

如果主泵无法维持所需的流量和压力,则压缩机和传动器将自动停机。

润滑油系统的主要构成是:

油槽、一台泵和传动器、两个油冷器、两个相同的滤油器、必要的压力调节阀和仪表。

这些组件通过钢管连接起来提供了一个清洁、无泄漏、易于维护的系统。

在下面的数据表和仪表数据书中解释了主要组成部分的一般功能。

操作工必须完全理解润滑油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原理,并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迅捷的补救措施。

首先应熟悉各组成部分,然后借助仪表数据书中的设定值、跳车压力设定值等参数仔细研究油流程示意图。

主操作台构件

油槽

油槽是一个矩形的不锈钢结构,底部带一个斜坡,用于排放和清理两个人孔、带滤网的充油口、油位表和放空口等。

油槽内贮存的润滑油足够稳态正常流量条件下三分钟或更长存留时间。

油槽中提供有电动加热器,在启动泵之前对润滑油进行预热。

泵和传动器

润滑油系统配套提供了三个规格和容量相同的容积式回转泵。

这些泵具有一定的贮流能力,在各种正常操作条件和最异常条件下提供正确油量。

如果压力继续下降,压缩机和传动器就停机。

注意:

启动泵之前的润滑油最低油温是21℃。

滤油器

润滑油系统中有两个相同的滤油器,每个滤油器中有多个滤筒过滤元件。

由于采用了两个相同的滤油器,在设备操作的同时可在所选的滤油器上更换过滤元件。

设计温度下输送油时滤油器的最大压降为60KPa(油入口和出口间的压差)。

差压降达到近150-200Kpa时,应更换过滤元件。

每个滤油器都配备有一个排油孔。

更换过滤元件时的最后一个步骤应当是:

用为装置放空而提供的孔板旁路向另一个滤油器中注油。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通常会由于另一个滤油器的使用而造成跳车。

冷却器

油冷器为常规管壳式换热器,是标准外包式浮头换热器,管束可拆卸。

水流经管束,因而便于水侧清洗。

油在单通道中流过壳侧。

提供有多个挡板,以维持所需的油黏度。

在油冷器上提供了排气孔,以清除空气。

输送阀

输送阀位于油冷器和滤油器中。

这些阀将润滑油无间断地从一侧输送到另一侧。

当阀门处于中心位置时,两侧都处于工作状态。

建议缓慢地进行从一侧到另一侧的输送,以使系统上的振动最小化。

调节阀

止回阀是为了在各种操作条件下保持恒定总管压力。

正常状况下它是一个自动阀,但在需要控制范围较大时采用气动调节器及配套的阀门定位器。

当各压力低于总管压力时,除采用止回调节器以外,还要使用安全阀。

这些安全阀通常也是自动的减压阀,但在需要控制范围较大时也提供了气动调节器及配套的阀门定位器。

隔离式闸阀

每个调节阀都配备有隔离式闸阀和旁路切断阀,以便在调节阀失灵时应急之用。

配管

润滑油系统组件由必要的管道连接在一起行使系统作用,这包括控制仪表的安装准备工作,如压力表、温度表、开关(变送器)、监视和安全设备。

总管连接着油操作台和各个油润组件(如轴承),用过的油回流到油槽。

监视设备(如压力表)、安全设备、报警和跳车开关均安装再总管上靠近油润组件的位置。

安全和监视设备

润滑油系统仪表遍布整个系统,如油流程示意图中所示。

在油槽和油冷器的入口及出口处提供了温度指示器,在每个压力级别都提供了压力指示器。

备用油泵启动。

在每个压力控制级均提供了报警和设备跳车开关(变送器),否则都有其它替代保护措施。

润滑油技术指标

DMW公司不推荐具体的润滑油品牌。

DMW设备所有者应向可靠的润滑油供应商咨询有关润滑油的要求。

基本要求是:

1.润滑油油质优良,一般采用被称为轻质透平机油的润滑油。

2.润滑油应当很容易与水分离,乳化性最低或者搅拌时泡沫少。

3.防锈、抗氧化性能强,不易形成酸渣、油漆、清漆或树脂。

4.闪点超过185℃。

润滑油供应商应意识到压缩机入口工作温度低于0℉(-18℃)的条件,因为供应商可能希望推荐使用一种倾点低的润滑油来减少排油口入口堵塞情况。

这些基本要求目的不在于规避润滑油供应商,而是为了体现工况要求并对供应商提供具体建议。

油注意事项

所有油均应保持在一级品质条件下。

润滑油系统设计了除湿、除尘和清除其它杂质,但是这并不能定期检查和油品化验的需要,尤其在第一年操作期间。

如果在检查和化验中发现油未达到一级品质条件,应当换油。

建议制定一个油维护分析计划,具体咨询你的润滑油供应商。

安装

润滑油系统的安装要求类似于主设备的那些要求。

重量分配不要集中,旋转速度和旋转重量要低。

因而,基础可以是更轻的结构。

在系统较小时,包括油槽在内的所有主要构成一般都安装在一个底板上。

而对于大型装置而言,油槽可以与操作台共用底板,而在超大型装置中操作台本身可分段。

在控油台图纸上显示了具有空间要求的布置图以及设备的干(不含油)湿(充满油)重量。

操作台必须有足够的支撑,并在整个支撑结构下栓接或灌浆到位。

润滑系统的清洗

所有采用压力油滑系统的设备在操作之前应彻底清洗整个润滑油系统。

这样作的重要性无需过分强调。

必须经过不断冲洗清除贮存、运输和/或现场制造期间侵入油系统内的各种灰尘、锈皮、碎屑、焊渣或其它污物。

在极端情况下还要通过酸洗、中和及喷洒防锈油的方式进行清洗。

油管要经过酸洗及中和,然后薄薄地涂抹上一层防锈油。

运输前要封堵好开口端。

管道连入系统之前也必须经过酸洗及中和。

系统一经组装并且油泵一旦可操作,就应立即开始清洗。

清洗工作一直持续到滤油器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污物已全部清理干净为止。

如果系统长期闲置未用,应在操作之前进行清洗。

也可采用另一种方法,即闲置期间定期在整个系统中循环油,然后在开车前再清洗系统。

进行清洗操作期间,所有轴承都应当用临时性的跳线绕过。

在连接法兰处安装盲板,以切断管道与安全阀和类似控制设备上轻油工程的连接。

注意:

系统操作之前一定要拆除盲板并重新连接先前拆下的管道或接管部分。

润滑油系统的清洗

1.彻底检查系统的所有可进入区域。

如果发现污物,应在填充清洗油之前清除掉。

2.安装干净的滤油器元件。

3.油泵与传动器对中。

4.在油槽中注入适当的冲洗油,达到最低操作油位,这样可正确清洗系统并保持泵的吸入量。

尽管可以得到并建议使用专用清洗油,但也可用标准油进行清洗。

注意:

一定不要使用含有石油溶剂(如煤油)或非石油溶剂(如四氯化碳以及含有水、苛性化合物或其它活性物料的溶液)的清洗油进行清洗。

5.为防止空气夹带,必须打开滤油器上的排气孔、系统高处的排气孔以及控制传感线路上的放气口,并且带压泄放系统中的空气。

空气全部排放后封闭排气孔。

6.启动主油泵并循环清洗油。

如果泵无法操作,必须采取临时措施循环清洗油。

7.清洗油逐步升温到150-160℉(65-70℃),不得超过160℉(70℃)。

在整个清洗操作期间均应保持该温度。

注意:

1.不得向油冷器中直接喷射带压蒸汽;油管压力和温度限定值,参照油冷器技术指标。

2.用蒸汽加热水时,必须安装温度报警和安全阀。

8.油的另一种加热方式是制作一根不锈钢接管并浸在油槽中。

将不锈钢管做成盘管形式,从而达到保持所需油温的目的。

确保接管不泄漏。

9.在管道上安装机械振动器,尤其在接头和法兰处,以驱除管道内的锈皮或其它污物。

如果没有振动器的话,可定期敲打管道。

10.通过通道交替冲洗调节阀。

打开所有关键阀门和针阀。

11.根据经验,在清洗开始的几个小时,多数的外来物质都积聚在滤油器中。

如果滤油器的压差明显增大,则应当清洗滤油器,清洗频率可能是每隔15分钟。

12.检查压力表读数和指示流量限定情况的流量指示器检查窗。

13.定期对油冷器、滤网或集气过滤器进行放气。

14.检查回油线路,使油能够顺畅流回油槽。

15.继续进行油循环,直到滤油器中无污物迹象。

16.停止油循环并在上油法兰下游侧靠近轴承箱的地方安装毡圈、细棉布或用细不锈钢网烧硬的金属丝网(40微米或更小)。

17.重新开始循环清洗油。

18.每隔一小时检查一次在步骤16中安装的滤油器金属丝网。

如果在连续三小时的检查显示滤油器和金属丝网无污物迹象,系统可视为清洁了。

19.拆除盲板后将系统的断开部分清洗干净。

20.清洗工作结束后开始加热并循环油,直到油冷器出口油温达到近120℉(50℃)。

达到该温度时,泄放系统中的清洗油。

断开最低点的油线路,以便完全排出油槽和油线路中的循环用油。

达到令人满意的系统清洁度后:

1.拆除系统中所有临时性滤网、金属丝网和备用网。

2.清除滤油器和系统低洼处在清洗操作期间沉积的所有清洗油和污物痕迹。

安装新的过滤元件。

3.拆下油槽盖,用不起毛的抹布清理油槽。

放回油槽盖并立即向油槽中注入清洁油。

操作

启动的准备工作

1.检查所有阀门灵活自如。

2.检查油槽油位,必要时补充油。

3.检查透平机轴承箱和控制器的油位。

4.按照仪表数据书所示核对所有控制器设定值。

5.检查所有排液口/排气孔和旁路阀是否都关闭。

6.检查所有隔离阀是否都打开。

7.充入仪表空气,检查所有配件和连接处是否漏气。

8.用手拨动泵和传动器的转子,检查其是否可自由转动。

9.检查泵联轴节的对中情况以及是否正确旋转。

启动

1.油泵的启动

油泵开始以低油温(滤油器上游)时,由于油黏度高,滤油器压降可能高出正常值,这可能会引起滤油器高差报警失灵,甚至损坏过滤元件等。

(尤其是滤油器不干净时。

所以,应按照下列步骤逐步启动油泵。

(1)打开与油泵安全阀相关的旁路阀“a”,如所附示意图中所示。

(启动泵A时,打开阀门“a”)

(2)启动泵。

(3)逐渐关闭旁路阀“a”,滤油器差压不得超过预定值(高报警设定值)。

如果压力超过预定值,用油槽加热器和/或泵的热损失使系统中的油升温,同时打开旁路阀并保持滤油器差压低于预定值。

为避免滤油器的压降过大,在两个滤油器均有油通过时将滤油器的输送阀置于空载位置。

(4)油系统升温后完全关闭旁路阀。

2.排除油系统中的空气。

3.检查所有配件和连接处是否漏油。

4.检查滤油器压降和各个压力。

5.检查压缩机和传动器周围流量检查窗处的油流动状况。

正常维护

1.定期检查滤油器压降,当滤油器间的压降达到近1.5-2.0kg/cm2时更换过滤元件。

2.定期检查油槽油位,必要时补充油。

3.通过定期操作备用油泵并回复到备用负载的方式检查备用油泵的操作。

4.检查调节阀的填料盖有无泄漏。

检修

1.清理油槽。

2.按照制造商的建议检查主油泵。

3.检查油泵联轴节有无磨损。

如果联轴节完好,则重新润滑,否则更换联轴节。

4.按照制造商的建议检查油泵传动器。

5.清理油冷器。

6.更换过滤元件。

7.按照制造商的建议检查调节阀。

8.清理泵的入口滤网。

9.排气后检查有无漏气。

开车前,在油温达到正常操作温度的条件下,设定并检查所有压力调节阀、控制器和安全设备能否正常操作。

(油管设定值参见油流程示意图、油配管图和仪表数据书。

表1-1.故障处理指南

故障

可能的原因

处理措施

1.滤油器差压高

1.油黏度过高。

1.检验油黏度是否正确。

2.油温过低。

2.含水量高(过滤元件膨胀)

对油进行净化。

3.流量高出设计值

1.设备需要油量过大。

2.确认轴承孔板安装。

4.过滤元件不对

1.检验微米额定值。

2.根据原始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资料检验更换后元件。

5.输送阀

1.检查输送阀端口是否正确定位。

2.检查法兰连接处的垫片规格是否正确。

3.检查有无障碍物。

6.差压指示器传感位置不当

1.确认高压和低压传感点是否就在输送阀处,或者在滤油器入口和出口油嘴处。

2.是否符合滤油器、输送阀和/或油冷器间的差压指示。

7.表读数不对。

8.油冷器有污垢。

校验差压指示器。

1.检查油冷器差压。

2.如果过大,进行校正。

2.总管压力低

1.流量高出设计值

检验孔板安装。

2.泵出口压力低

1.检查泵速。

2.检验止回调节阀的操作。

3.关闭所有旁路阀。

4.检查泵入口有无堵塞。

5.检查油槽油位。

3.滤油器差压高

参见故障1。

4.表读数不对。

对仪表进行校验。

3.操作台控制不稳

1.油黏度高或低

1.检查油黏度。

2.检查油温。

2.透平机泵传动器

调整透平机控制器速度偏差。

3.控制器不稳

1.排出传感线路中的空气。

2.确认变送器校验正确。

3.检查调节阀工作台设备。

4.重新校验控制器。

5.确认气源充足。

6.检查传感线路起点。

7.检查阀门冲量。

4.容器中夹带空气

1.排出所有高处的空气。

2.检查油槽油位。

5.安全阀异常

1.检查设定压力。

2.拆除并检查。

6.自动阀异常

1.安装手动阀或针阀。

2.检查阀门冲量。

7.油泵性能

1.由于磨损,输出可能小于设计值。

2.检查传动器的设计速度与泵设计速度间的关系。

4.泵切换时装置跳车

1.操作台不稳

参见故障3。

2.安全阀线路中有气腿。

在泵出口线路间安装带孔板的排气线路。

3.启动辅助油泵开关

1.重新校验。

2.检查仪表阀。

3.排气。

4.检验位置。

5.设定点过低。

4.止回调节阀传感线路位置

1.传感线路应当在滤油器下游。

2.可行的话,传感线路应当在累计器上游。

5.跳车开关

1.重新校验。

2.排气。

3.检查仪表阀。

5.泵出口压力低

1.油泵磨损

检查油泵,必要时修理。

6.油温高

1.油冷器结垢。

检查并清理油冷器。

2.油冷器中的空气

3.冷却水源

排出所有空气。

1.检验流量。

2.检查入口和出口温度。

TRILUMTRL系列螺杆泵操作手册

(图)

版本:

BA-2009.06

ID号:

550271

VM号:

652.0009GB

目录

1关于本手册

1.1任务组

1.2其它适用文件

1.3警告和符号

2安全

2.1预定使用

2.2一般安全说明

2.2.1产品安全性

2.2.2操作员的义务

2.2.3人员的义务

2.3具体危险

2.3.1爆炸危险区

2.3.2危险输送液

3布置图和功能

3.1标签

3.1.1类型标牌

3.1.2ATEX标牌

3.1.3泵的型码

3.2布置图

3.2.1TRL布置图,外部耐磨轴承

3.2.2TRL布置图,内部耐磨轴承

3.3轴密封

3.3.1机械密封

3.4存放和润滑

3.4.1E版

3.4.2U版

3.5安装类型

4运输、贮存和处置

4.1运输

4.1.1交货时的开箱检验

4.1.2吊装

4.2贮存处理

4.2.1内部采用防腐剂

4.2.2外部采用防腐剂

4.3贮存

4.4清除防腐剂

4.5处置

5安装和连接

5.1安装的准备工作

5.1.1检查环境条件

5.1.2准备安装场地

5.1.3表面准备

5.1.4清除防腐剂

5.2安装

5.3电机安装

5.4管道规划

5.4.1支撑和法兰连接的规定

5.4.2规定公称直径

5.4.3规定管道长度

5.4.4优化横截面和方向变化

5.4.5避免过大压力

5.4.6提供安全和控制设备(建议)

5.5管道连接

5.5.1保持配管清洁

5.5.2安装入口管

5.5.3安装压力管

5.5.4无应力管的检查

5.6电气连接

5.6.1电机连接

6操作

6.1泵的首次使用

6.1.1清除防腐剂

6.1.2充液和排气

6.1.3检查旋转方向

6.1.4接通

6.1.5断开

6.2操作

6.2.1接通

6.2.2断开

6.3泵的停车

6.4恢复泵的工作状态

6.5备用泵的操作

7维护

7.1检查

7.2维护

7.2.1用润滑脂润滑耐磨轴承

7.2.2机械密封

7.3修复

7.3.1泵返修

7.3.2拆装

7.3.3安装

7.4备件的订购

8故障处理

8.1泵故障

8.2安全阀故障

9附录

9.1剖面图

9.1.1件号和名称

9.1.2TRL…E…图

9.1.3TRL…U…图

9.2技术指标

9.2.1环境条件

9.2.2声压等级

9.2.3拉紧转矩

9.2.4润滑剂

9.2.5防腐剂

9.2.6清洗剂

9.2.7联轴节组装

9.3安全证书

图目录

图1类型标牌(实例)

图2ATEX标牌(实例)

图3TRL布置图,外部耐磨轴承

图4TRL布置图,内部耐磨轴承

图5卧式安装型

图6立式安装型

图7在水平位置上将吊装齿轮固定在泵设备上

图8在竖直位置上将吊装齿轮固定在泵设备上

图9泵上下游垂直管长(建议)

图10TRL…E…剖面图

图11TRL…E…分解图

图12TRL…U…剖面图

图13TRL…U…分解图

图14联轴节组装图

表目录

表1任务组及其职能

表2其它适用文件及其内容

表3警告及无视后果

表4符号及其含义

表5泵的类型代码

表6停泵要采取的措施

表7根据输送液的行为进行测量

表8返修测量

表9故障/编号名称

表10故障处理一览表

表11故障/编号名称

表12安全阀故障处理一览表

表13按照件号顺序的组件名称

表14环境条件

表15声压等级

表16拉紧转矩

表17润滑脂类型

表18滑脂润滑的最低量

表19润滑周期

表20清洗剂

表21带安装支脚的干式安装

表22无安装支脚的箱式安装

表23安全证书

1.关于本手册

本手册

•是泵的一部分

•适用于上述泵系列

•描述了各类操作期间的安全性及相应操作。

1.1任务组

任务组

职能

操作公司

·本手册保存在系统操作现场,包括日后使用。

•确保工作人员阅读并遵守本手册和其它适用文件中的说明,尤其是所有的安全说明和警告。

•遵守系统的相关补充规定。

合格人员,装配工

•阅读、遵守本手册及其它适用文件,尤其是所有安全说明和警告。

表1目标组及其职能

1.2其它适用文件

文件

内容

ATEX补充说明书

爆炸危险区中的操作

订购数据书

技术指标、操作条件

安装图

安装尺寸、连接尺寸等

技术说明

技术指标、操作限

剖面图

剖面图、件号、组件名称

供货商文件

分包商供货部分的技术文件

表2其它适用文件及其内容

1.3警告和符号

警告

危险等级

无视后果

直接重大风险

死亡、重大身体伤害

潜在重大风险

死亡、重大身体伤害

潜在危险情况

轻微身体伤害

潜在危险情况

材料损坏

表3警告及无视后果

符号

含义

安全警告符号

•注意安全警告符号强调下的所有信息内容,并遵守说明以避免人员伤亡。

说明

多步说明

前提

互见条目

信息,忠告建议

表4符号及其含义

2安全

(符号)由于无视整个说明书内容而造成的损害,制造商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2.1预定使用

·只用泵输送允许的输送液(参见订单数据书)

·遵守操作限的规定

·避免干运行:

-确保泵只能带液运行,不得无液运行。

·避免气穴

-完全打开入口侧的配件,不得用它来调节流速。

-完全打开压力侧的配件。

·避免损坏电机:

-注意电机每小时可接通的最大允许次数(参见制造商给出的技术指标)

·关于泵的其它使用,请咨询制造商。

防止明显滥用(实例)

·注意泵的操作限,包括温度、压力、黏度、流速和电机转速(参见订单数据书)。

·不得在关闭压力侧配件的同时操作泵。

2.2一般安全说明

(符号)进行任何作业之前要注意以下规定。

2.2.1产品安全性

泵是按照最新技术和认可的技术安全规范制造的。

然而,泵的操作仍然会给用户或第三方的生命和健康带来风险或损坏泵或其它财产。

·只有在泵完全符合技术条件时才能操作泵,并且只能按照预定目的途使用泵,同时要注意安全和风险并遵守本手册中的说明。

·将本手册和所有其它适用资料成套、字迹清晰地保存在人员可进入的地方。

·泵上的信息要完整、字迹清晰。

·违背任何步骤和操作会给人员或第三方造成风险。

·发生安全相关故障时,立即停止泵的运行并由相应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除产品的整个说明书外,还应遵照法规或其它安全和事故防范规定以及操作泵所在国家的现行标准和准则。

2.2.2操作员的义务

安全意识操作

·只有在泵完全符合技术条件时才能操作泵,并且只能按照预定用途使用泵,同时要注意安全和风险并遵守本手册中的说明。

·确保遵守并关注以下安全内容:

-预定用途

-法规或其它安全和事故防范规范

-处理危险物质的主要安全规定

-操作泵所在国家的现行标准和准则

合格人员

·确保在泵上从事作业的所有人员在开始任何工作之前阅读和理解了本手册及所有其它适用文件,尤其是安全、维护和修理方面的内容。

·组织责任、合格区域以及人员监督

·确保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所有作业:

-装配、修理和维护工作

-电气系统工作

·确保受培训人员只能在专业技术人员监督下进行泵的作业。

安全设备

·提供以下安全设备并检验其功能性:

-对于热、冷和活动部件:

由用户提供泵的安保措施

-对于静电荷的可能积聚:

确保正确接地

-如果泵中没有安全阀:

在泵和第一个切断设备间的压力侧提供正确的安全阀

保证

·在保证期内进行任何改造、修理或更换之前获取制造商的批准。

·只能使用正版部件或制造商批准的部件。

2.2.3人员的义务

·必须遵守泵上给出的所有指示(并保持字迹清晰),如表示旋转方向的箭头和介质连接的标识。

·操作期间不得拆除热、冷或活动部件的安全保护设施。

·必要时使用人身保护设备。

·只能在泵不运行的时候从事泵相关作业。

·从事装配或维护作业之前,要将电机与其电源电压隔离并防止无故再次接通。

·从事泵相关作业之后按照规定要求重新安装泵的安全设备。

2.3具体危险

2.3.1爆炸危险区

·(参见ATEX补充说明)

2.3.2危险输送液

·在处理危险(如:

热、易燃、有毒或有潜在危害的)输送液时要遵守有关处理危险物质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