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查询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2292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查询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信息查询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信息查询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信息查询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信息查询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查询实习报告.docx

《信息查询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查询实习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查询实习报告.docx

信息查询实习报告

综合检索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一、研究主题的确立与分析

1、需求分析

根据5W法对课题进行需求分析,首先是外部特征的分析:

(1)全面性/专深性:

全面地查找介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方面的文献。

(2)本课题的目的:

完成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方面的综述文章。

(3)文献类型:

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网络信息。

(4)相关文献的时间范围:

近五六年内相关的文献数量较多,时间范围确定在2005—2010年。

(5)相关文献的文献加工深度:

选择一次文献中的论文、译文、专著;二次文献中的文摘、搜索引擎信息;三次文献中的综述文献。

(6)相关文献的作者:

主要来自于各大高校、研究所、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专业人士,并在该领域发表了多篇论文。

(7)相关文献质量:

主要为核心期刊上,被引用率较高的文献。

(8)语种:

定所查的相关文献语种为简体中文。

2、关键词分析

直接从课题中提取的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

关键词的同位词:

观察、策略、就业问题、地域、

关键词的下位词:

贫困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追踪观察、抽样调查、西部地区

3、背景知识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症结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

例如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与农村就业的收入差异大,个人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差异大;体制内与体制外二元结构———体制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等)就业与体制外(民企、私企、个体户)就业,所享受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性差异大。

这样的二元结构,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大量涌向城市、涌向体制内,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形成过度竞争,造成了人才积压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客观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二是职介市场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从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就业岗位与劳动者互相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岗位匹配成功率降低。

2005年上半年全国劳动力市场平均月最大岗位匹配率仅为0.6xxxx,平均月最大求职成功率为0.74,这就意味着3xxxx的岗位因找不到合适人选匹配,有约四分之一的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由此可以看出,职介市场存在着突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三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在50至70年代产生了近3亿的“激增人口”,对今天的就业形势影响极大,必须经过数十年才能得到逐步缓解。

正是由于人口多,基数大,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也多,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很高的客观事实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

当代大学生在这种就业大环境下,其就业形势不可能不受到冲击和影响。

    四是与大学生领先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知识层次比较,大学生目前的就业观念整体仍相对落后。

虽然高校是接受和传播先进理念的前沿阵地,但在大学生中“一次性择业”、“稳定性第一”、面子问题等传统观念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

到大城市去、到体制内单位去、就业岗位要令人羡慕等等,仍是现今大学生就业的追求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就业时专业是否对口,是否能够用其所长就不再被考虑了,这也造成了学不致用、才不所专等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要解决这些问题,从外部因素来说,一是要缓和我国城乡分割、体制内外分割的现状,切实缩小二元差距。

现在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是加强劳动市场的建设,使之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用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活化”市场。

三是针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引导,使之提高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位转化能力,并大力促进“灵活就业”和“储备型就业”。

而从内部因素来说,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首先摒除“一次性择业”的观念,不要总希望“一步到位”。

假设大学生选择的是一次性就业,那么大城市的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业必然首选,但做出这一选择的同时也就选择了残酷的竞争。

而大学生如果选择“多次就业”,打破传统的观念壁垒,先到竞争较弱的小城镇小单位就业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后再向更高层次迈进,成功概率一定会更大。

笔者就很提倡这种“边就业边择业”的思路。

许多大学生常抱怨大多数用人单位总是在招聘时加上一条“有相关工作经验”,使他们应聘无门。

这固然是一种人为障碍,但是这种“多次就业”的思路显然要比“一次性择业”更易跨过这道障碍。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各部门各领域以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共同努力,按照“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指导就业”的正确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摸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研究问题的信息检索过程和方法

1、检索方法:

根据题目要求,明确查询需要,确定查询方法。

根据所需信息,笔者选择采取综合法,包括了顺查法、追溯法、二次检索法。

2、检索工具:

主要选择的检索工具类型为:

中文期刊论文、中文的学位论文和中文搜索引擎;

具体使用的检索工具为: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

(3)谷歌学术搜索

3、主要检索词: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4、检索过程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a.使用标准检索

检索词一:

大学生检索项:

题名;

检索词二:

就业问题检索项:

题名;布尔逻辑关系:

and

构建检索式为:

(题名=大学生)and(题名=就业问题);

限定条件为:

期刊年期:

2003年到2011年;

来源类别:

核心期刊;

结果排序方式:

发表时间;

 

得到结果记录数10248条

b.对标准检索的结果进行二次检索:

增加检索词三:

研究检索项:

主题布尔逻辑关系:

and;

对213条记录进行二次检索,得到记录数706条

 

(2)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

a.使用标准检索

检索词一:

大学生检索项:

题名;

检索词二:

就业问题检索项:

题名;布尔逻辑关系:

and

构建检索式为:

(题名=大学生)and(题名=就业问题);

限定条件为:

期刊年期:

2003年到2011年;

结果排序方式:

发表时间;

 

得到结果记录数112条

 

b.追溯法检索与引文检索

选择一篇《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追溯法检索:

通过检索此篇论文可以得到其参考文献记录数16条

引文检索:

通过检索此篇论文可以得到其相似文献记录数10条;

谷歌学术搜索

使用谷歌学术搜索的高级搜索:

包含全部字词:

大学生and就业问题;

包含确切的词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

出现搜索字词的位置:

文章中的任何位置;

年期:

2005——2010;

 得到搜索结果记录数 1,590 条;

 

三、检索结果的组织与整理

检索结果的评价和筛选。

依据检索结果,根据评价文献的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标准,对检索获得的相关文献进行选择;

得到了下列的重要文献(包括追溯法检索与引文检索法获取的文献):

1.

【作者中文名】

张云超;

【作者单位】

莱西市就业服务中心;

【文献出处】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TheJournalofShandongAgriculturalAdministratorsCollege,编辑部邮箱2011年05期  

期刊荣誉: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分析、对策研究不少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国外的学者提出了劳动力市场分层理论、筛选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对策方面。

选择原因:

文献来自于核心期刊,由权威作者写作,内容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包括有个性、教育、认知几个方面,发表时间较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故选择。

2

【作者中文名】

佟玲;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科技系;

【文献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Heilongjiang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编辑部邮箱2011年26期  

期刊荣誉: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自主创业;创业分析;创业研究;

【摘要】

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尖锐,大学生创业现象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成为社会新兴的现象。

针对大学生创业现状和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与研究。

选择原因:

文献来自于核心期刊,由权威作者写作,内容从大学生自身产生心理危机问题入手,分析了产生的原因以及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防范的机制,发表时间较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故选择。

3

【英文篇名】

TheComparativeResearchonEmploymentProblemsofUniversityStudents

【作者中文名】

龙妍;陈刚;

【作者英文名】

LONGYan①CHENGang②(①NanningCollegeforVocationalTechnology;Nanning530008②GuangxiCommoditySchool;Nanning530007;China);

【作者单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物资学校;

【文献出处】

职教探索与研究,ExplorationandResearchofVocationalEducation,编辑部邮箱2007年03期  

期刊荣誉: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

【英文关键词】

universitystudentsemployment;problem;comparison;

【摘要】

通过对目前中日韩三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概括出中日韩三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后移倾向等共同点;总结出中日韩三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不同在于:

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建议。

【英文摘要】

ThroughcomparingwiththeactualityofemploymentproblemsinuniversitystudentsbetweenChina,Japan,andKorea,theauthorsummarizedthecommongroundofemploymentproblemsinChina,Japan,andKoreasuchas:

thedisciplinespecializedestablishmentandthemarketdemanddisjoint,universitystudentsemploymentpressurehasretrusivetendency.AndthetextsummarizedthedifferentiaofemploymentproblemsinChina,Japan,andKoreasuchas:

thesocio-economicbackground,employmentguidanceformandc...

选择原因:

文献来自于一般期刊,但是被引用率较高,内容主要从大学生在校园里容易受到心理落差和环境影响产生的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应对的方式和措施等,发表时间较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自各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说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

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

近年大学生毕业生人数

年份毕业生人数(万人)

2002145

2003212

2004280

2005340

2006413

2007495

2008556

2009611

据统计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297万人,2007年实现就业人数351万人,200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仅为70%。

2009年全国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达710万人,其中包括今年的611万大学毕业生以及去年毕业后未就业的近100万人。

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高校毕业生一年年的不断升高,然而就业率却并不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升高而升高。

1分析其原因有多个方面

1.1认识有误区

1.1.1高校大跃进式扩招影响。

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340万,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59万人。

2009年为610万人。

最近某些媒体甚至对前些年的大学扩招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大跃进”。

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

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

都是扩招惹的祸!

  我国大学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

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

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1.1.2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

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2000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2000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2000元—3000元,为54.12%

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

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

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

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1.1.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

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

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

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

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1.2 社会就业现状不近人意

  去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将我们推到一个严峻的局面。

金融危机给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就业带来严重的影响。

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继而可能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将对中国的就业问题再次提出考验。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使得中国出口形势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短期难以提振,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再创新高,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许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任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

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

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1.3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

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

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

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

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

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

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

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而对于学校来说,应该重视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教育,重视实习的作用,帮助大学生选好职业,顺利就业。

就业指导,应从进入大学开始。

根据调查,应届毕业生岗位期许太高,上手慢,频繁跳槽。

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病急乱投医”,看着专业和岗位相似,就投简历,很多人上岗后才发现不合适,只能重新找工作。

很多毕业生很优秀,但是求职屡屡受挫,是因为缺乏就业技巧,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毕业生就业指导从大三开始做,对学生的影响微乎其微,现在学校应将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就作为学生必修课。

而关于实习,应当让学生在大四沉下心学习、实习,比较好的是企业和学校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落实工作的前提下,在学校就尽早进入课题研究。

这种方向应是企业、用人单位所欢迎的。

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思考

2.1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形成现代社会的就业观念。

正确的观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

政府应引导青年到欠发达地区就业、创业,既能有效填补欠发达地区的职位空缺,又能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大学生应适当改变一心只去大中城市、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否则宁愿失业的工作态度。

大学毕业生应到基层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为广大农民服务,为解决中国社会主要问题——“三农问题”作贡献。

政府还应创造良好的坏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

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

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

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2 社会:

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

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

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

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2.3 高校教育以时俱进,改变传统观念

2.3.1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刚进大学时起就应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的规划,开展这一门选修课的课程。

避免到大三、大四才规划的怆绌。

2.3.1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

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

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3.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

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

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

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2.3.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2.3.4提倡大胆创业,打破传统观念,大学生毕业存在“等、靠、要”的求职心态,而不想着自己去开公司、办企业。

我们应该鼓励部分大学生大胆创业,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一个创业者首先是一个就业者,同时还创造一定数量岗位,带动就业。

因此,鼓励创业,对创业进行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已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失业治理对策。

我们解决就业问题,也采取这种对策。

另一方面,是注重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

在大学生的创业培训中,应首先着力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可以在毕业班中开设创业教育的相关选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