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整理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形成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大变革是是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经济上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农耕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各国纷纷网络人才;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环境宽松。
2、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从物及主要观点
学派
代表
思想观点
儒家
孔子
1核心: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②政治:
主张“德治”③教育:
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六艺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子
1“仁政”②“民贵君轻”
继承儒学,尊称为“亚圣”
荀子
1天人关系: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天人关系上发展儒学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
①“道”是世界的根本②朴素辩证法思想③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1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②主张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即“齐物”
法家
韩非
1法、术、势结合②主张严刑峻法,加强君主集权;③主张革新
墨家
墨子
核心是“兼相爱、交想利”,具体提出非攻、尚贤、节俭等
3、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1)董仲舒改造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
(2)汉武帝:
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表彰六经等措施。
2、影响:
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但遏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三、宋明理学
1、北宋五子:
周敦颐(理生万物);邵雍(重新排列周易六十四卦,为理学建立开辟道路);张载(开创理学中的“气宗”一派,理学中的唯物主义);程颐、程颢(“天理”是世界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要掌握天理就必须遵守“仁”)。
2、南宋理学:
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将儒家思想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1)本体论:
“理气论”、理先气后。
天理就是指“三纲五常”。
(2)修养论:
提出格物致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文化成就:
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地位仅次于孔子、孟子。
3、陆王心学的出现,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南宋陆九渊:
本体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修养论:
发明本心——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以人生实践直接体验天理。
(2)明朝王守仁:
本体论:
心外无物——良心就是天理;
修养论:
致良知——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提高自身修养就能认识天理。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李贽:
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理学的虚伪与官场欺诈。
2、黄宗羲:
代表有(明夷待访录)
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学校是决定法律、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比君主权威还要大;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3、顾炎武:
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君主“私天下”,提出“众治”的主张;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梁启超将其“亡国”与“亡天下”的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王夫之: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秦始皇及历代帝王视天下为私产;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5、唐鄄:
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指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的主张。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1、纸:
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意义:
使信息的纪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极大推动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指南针:
战国—司南、北宋应用于航海。
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传入欧洲。
意义:
对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重要作用;为明代郑和远航、西方冷气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
3、火药: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
意义: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4、印刷术: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意义:
有利于文明交流、传承,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条件。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1、书法艺术
书体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时期
商朝
商周
秦朝
秦汉
魏晋
魏晋
魏晋
特征
成熟文字
浇铸金味
线条圆润
字型略长富于图案美
字型扁方平衡对称
字型方整规矩严整
活泼实用雅俗共赏
字型多变奔放跃动
2、古代著名书法家
(1)东晋王羲之被后代尊称为“书圣”。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以行书名世,元代赵孟頫创立了楷书中的“赵体”。
3、绘画
(1)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表现技法:
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特征: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注重诗意。
4、京剧(国粹)的产生:
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开始演变为京剧;1840年后正式形成。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春秋《诗经》:
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1)内容: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
(2)特点:
句式为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章节和谐,感染力强;风格现实主义。
2、战国楚辞代表:
屈原《离骚》
特点:
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两汉汉赋代表:
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特点:
气势恢弘、辞藻华美
4、唐诗代表: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特点:
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5、宋词代表: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特点:
配乐歌唱,句子长短参差;题材广泛,手法多样。
6、元曲:
包括元杂剧和散曲。
代表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7、明清小说: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明吴承恩《西游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军事科技(器物层次)
(1)林则徐: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2)魏源:
编成《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制度层次)
(1)康有为:
编著《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2)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变法图强。
(3)谭嗣同: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4)严复:
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坚信“世道必进,后用于今”。
其进化论成为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武器。
作用:
救亡图存,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具有进步性;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制度)
(1)孙中山:
成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
(2)章太炎:
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康有为保皇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吸有革命。
(3)邹容:
发表《革命军》热情歌颂反清革命。
二、新文化运动
1、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主要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内容
(1)前期: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愚昧和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
(新发展):
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4、影响: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封建专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民众觉醒;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
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十月革命前进入中国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撰写《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进行介绍。
2、五四期间通过与各种新思潮的竞逐而进一步传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学术思想到指导思想的转变(李大钊、陈独秀);与工人运动结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大影响: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1)内容:
①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革命)——以暴力的手段推翻清王朝,实现民族独立——夺取政权。
②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政权。
③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核定地价”资本主义土地纲领——巩固政权
(2)作用: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斗争的旗帜。
2、新三民主义
(1)内容:
明确反帝反封建
①民族主义:
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2民权主义:
民权为平民所有,建立各阶级联盟。
3民生主义:
耕者有其田,关注工农生活状况。
(2)作用:
成为第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和大革命旗帜。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诞生于井冈山时期
(1)核心思想:
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代表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成熟于延安时期
(1)核心思想:
新民主主义理论(革命性质两步走,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动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2)文章: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3)标志: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
(1)核心思想: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改造与工业化并举);经济建设正确处理十种关系问题;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文章: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指导新民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邓小平理论
(1)内容: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形成过程:
①1978年形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标志。
21992年发展:
南方谈话(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31997年十五大:
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3)意义: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指导意义:
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政府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在学术问题强调“百家争鸣”,指出文学艺术上强调“百花齐放”。
2、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1)五六十年代,“双百”方针提出并付诸实施——文化繁荣。
(2)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得到恢复,新时期提出文艺工作“文艺为人民服务,这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文艺再现繁荣。
3、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十年动乱”(六七十年代),“左”倾错误,“又百”方针严重挫折——文化凋零。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1965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977年恢复高考。
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实现“两基”壮举(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教育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
培养国家经济建设人才,推动现代化建设。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年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第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称这“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1983年
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习船发射成功
成国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科学技术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蒙昧中的觉醒
1、古希腊智者学派:
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少重实利;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
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2、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强调理性,否定绝对权威,成为启蒙思想的源头;“认识你自己”。
3、斯多亚学派(西塞罗、塞内卡):
提出逻各斯是最高理性,人人一生俱来带有理性,人人生而平等,第一次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4、人文精神的内涵:
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二、神权下的自我
1、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14——17世纪)
(1)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号,要求反对基督教世界观和旧观念,兴起于意大利。
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2)代表人物:
①但丁(跨世纪诗人)《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2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发展个性。
3彼特拉克《歌集》——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4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歌颂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核心思想: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生活,把人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
2、宗教改革
(1)背景:
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出售赎罪券成这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2)马丁·路德主要宗教观点:
信仰上帝就可得救。
(或因信称义)(核心);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
(3)核心思想:
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把人从教会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三、专制下的启蒙
1、背景:
(1)经济: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推翻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3)思想:
自然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人物
国爱
代表作
思想观点
霍布斯
英国
《利维坦》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
洛克
英国
《政府论》
主权在民、分权、君主立宪
伏尔泰
法国
《哲学通信》
自由、平等
孟德斯鸠
法国
《论法的精神》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学说(美国1787年宪法最早实践)
卢梭
法国
《社会契约论》
“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科学是把双刃剑,浪漫主义之父。
狄德罗
法国
《百科全书》
人人享受有自由权利
康德
德国
《纯粹理性批判》
理性主义;人是自由平等的,思想自由;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1、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1)主要内容:
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
(2)历史地位:
经典力学构造了近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它是人害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潮汐、海王星)。
2、现代物理学
(1)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间、空间和物体的质量会随着物体的运动而发生变化)和广义相对论(时、空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是物理学领域和人类思想发展史的一次重大革命。
否定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普朗克的量子论:
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为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1、进化文化的主要观点
(1)拉马克提出生物不断进化
(2)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的一套生物进化理论:
物种是不断由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物种不断地变异;进化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起源于古猿。
(3)赫胥黎发展生物进化论:
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2、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1)根本分歧是:
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
(2)产生分歧的根源:
世界观方面宗教从唯心主义出发,科学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方法论方面说,宗教依靠主观想象和圣经来臆断,而科学依靠证据和实验来论证。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1、“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1)技术革新:
棉织织业:
瓦特改良蒸汽机;交通富尔顿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2)主要作用:
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2、“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技术革新:
①电力的广泛运用(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动机)。
②内燃机的发明应用:
德国人卡·本茨和戴勒姆各自独立地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③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4通信技术:
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之父”
(2)影响: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电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电报电话、电器走进家庭。
四、向“距离”挑战
1、信息技术的产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网络技术。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利:
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弊:
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1、浪漫主义文学
(1)英国:
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唐璜》
(2)法国:
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2、浪漫主义音乐
(1)德国贝多芬:
将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又开创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代表作为九部交响曲。
《第三(英雄)交响曲》以及《第五(命运)交响曲》以英雄为主题,激励着人们与拿到斗争。
《第九(合唱)交响曲》加入了以席勒的《欢乐颂》,是“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
(2)奥地利施特劳斯:
浪漫主义特色,代表作有《蓝色的多瑙河》《春之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3)德国舒曼:
把浪漫主义音乐推向顶峰,代表作有《蝴蝶》《幻想曲》。
3、浪漫主义绘画:
法国德拉克洛瓦将浪漫主义绘画推向了顶峰,《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
二、碰撞与冲突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文学家
国籍
代表作
文学价值及地位
司汤达
法国
《红与黑》
他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代表作《红与黑》问世,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巴尔扎克
法国
《人间喜剧》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其作品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狄更斯
英国
《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
揭露了英国社会存在的极端贫富不均的现象,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他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
其作品充满了战斗力,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2、民族乐派音乐代表:
俄国柴可夫斯基,其作品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一生创作了六部交响曲(如《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等)、十部歌剧、三部舞曲(《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夹子》)。
被誉为“旋律大师”。
3、印象主义绘画特点:
对“色”“光”效果的追求。
代表:
凡高是后期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有《向日葵》和《星月夜》;他的作品强烈,富有个性,他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
(1)海明威:
代表作有《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
他描写人与自然与艰苦搏斗表现当时社会现实的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
(2)泰戈尔: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戈拉》,是亚洲第一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
(3)高尔基:
他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会有原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代表作《母亲》,被列宁称为“要本非常及时的书”,自传体文学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4)鲁迅: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不朽杰作。
2、毕加索《格尔尼卡》
(1)创作背景:
1937年,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无辜居民惨遭屠杀。
(2)艺术价值:
画而采用了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底色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整个画而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四、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1、电影、电视艺术
(1)发展史实:
19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标成电影艺术诞生;1927年兵车摄制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1935年电影《浮华世界》标志电影进入到“有声电影彩色时代”。
法国人塞列克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电视”概念的人;1954年美国成功研制了世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2)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推动了人类在媒体技术与信息交流方面的进步;直接影响文明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定神追求。
2、摇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