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1568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docx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docx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

班级:

姓名:

说明:

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

夯实基础类题型:

【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

能力提升类题型:

【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A卷:

夯实基础

一、重点注释默写:

1、【自】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略无】,

【阙】,

3、【自非】

4、【亭午】【亭】,

5、【夜分】

6、【曦月】【曦】,

7、【襄陵】【襄】,

【陵】,

8、【沿溯阻绝】

【沿】,

【溯】,

9、【奔】

10、【不以疾】

11、【素湍】【湍】,

12、【回清】

13、【绝巘】

14、【飞漱】

15、【清荣峻茂】【荣】,

16、【良】

17、【晴初】

18、【霜旦】

19、【肃】

20、【属引】【属】,

【引】,

21、【妻异】

22、【响】

23、【哀转】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

三、课内简答题:

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

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请说说理由。

B卷:

能力提升

四、理解性默写: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

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五、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略无阙处:

②或王命急宣: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回清倒影:

⑦空谷传响:

⑧晴初霜旦:

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一词多义:

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清:

①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

以:

①不以疾也: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

③以刀劈狼:

④徐喷以烟:

属:

①属引凄异: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

绝:

①哀转久绝:

②佛印绝类弥勒:

③沿溯阻绝: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②重岩叠嶂:

六、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的“自”与例句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忌不自信

A、自三峡七百里中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回清倒影B、晴初霜旦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传不习乎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D、客从外来,与坐谈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有时B、虽乘奔御风虽然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甚,很D、属引凄异连接

7、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溯迎而上B.则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C.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绝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9、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A、学而时习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辍耕之垄上D、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1、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

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

汇入营溪。

③敧:

倾斜。

④嵌:

张开。

⑤逸民退士:

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

设置州郡。

1、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南流数十步南:

②不可名状名:

3、翻译句子: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A卷:

夯实基础

一、重点注释默写:

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0、【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1、【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极高的山峰。

14、【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6、【良】甚,很。

17、【晴初】天刚放晴。

18、【霜旦】下霜的早晨。

19、【肃】肃杀,凄寒。

20、【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21、【妻异】凄惨悲凉。

22、【响】回声。

23、【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

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课内简答题:

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侧面烘托出三峡山高(岭连、山多、峡窄)的特点。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答:

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回答即可。

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

答:

先总写地形地貌,再写三峡的不同景物,符合地理著作的一般要求,同时为下段写江水的大、急作了铺垫。

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答:

①夏季:

水势迅急凶猛;②春冬:

景色秀丽奇绝;③秋季:

萧瑟凄凉。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请说说理由。

答:

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

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B卷:

能力提升

四、理解性默写: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五、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略无阙处:

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②或王命急宣:

古今异义,古义:

有时;今义:

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今异义,古义:

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即使;今义: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古今异义,古义:

甚,很。

今义:

好。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⑥回清倒影:

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⑦空谷传响: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⑧晴初霜旦: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下霜。

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早晨,傍晚。

2、一词多义:

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

连词,如果

清:

①清倒影:

名词,清波

②清荣峻茂:

形容词,清澈

以:

①不以疾也: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

当做

③以刀劈狼:

把,拿

④徐喷以烟:

属:

①属引凄异:

(动词)连接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绝:

①哀转久绝:

消失

②佛印绝类弥勒:

③沿溯阻绝:

隔绝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

②重岩叠嶂:

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六、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的“自”与例句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

忌不自信

A、自三峡七百里中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解析】例句是自己的意思。

A在。

B自己。

C自己。

D自己。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A连接;类。

B指示代词,这;反问语气,难道。

C消失;消失。

D表顺承;表转折。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A在,从;如果。

B都是“即使”的意思。

C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认为,如;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回清倒影B、晴初霜旦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传不习乎

【解析】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A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清波。

B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C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D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D、客从外来,与坐谈

【解析】例句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A倒装句,状语后置。

B被动句。

C倒装句,定语后置。

D省略句,省略宾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或王命急宣有时B、虽乘奔御风虽然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甚,很D、属引凄异连接

【解析】B即使。

7、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解析】A均为阻断、隔绝。

B中间;参与。

C当……时;方圆。

D白色;平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沿溯阻绝溯迎而上B.则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C.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绝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A都是逆流而上。

B白色;平时。

C极;消失。

D连接;同“嘱”,嘱托。

9、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A、学而时习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辍耕之垄上D、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解析】例句是到,往。

A代词,它。

B主谓之间。

C动词,到,往。

D助词,的。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解析】D写作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不是按四季顺序。

11、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解析】B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

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

汇入营溪。

③敧:

倾斜。

④嵌:

张开。

⑤逸民退士:

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

设置州郡。

1、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南流数十步南:

名词作状语,向南。

②不可名状名:

名词作动词,说出。

3、翻译句子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翻译: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4、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答:

因为“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加以说明。

答:

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由小溪引起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