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考点总结二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564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刺考点总结二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冲刺考点总结二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冲刺考点总结二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冲刺考点总结二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冲刺考点总结二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冲刺考点总结二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docx

《冲刺考点总结二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刺考点总结二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冲刺考点总结二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docx

冲刺考点总结二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

二级机电实务知识点总结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1.建筑电气工程(装置)是为实现一个或几个具体目的,且特性相配合的,由电气装置、布线系统和用电设备电气部分的组合,这种组合能满足建筑物预期的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也能满足使用建筑物的人的安全需要。

2.建筑电气工程:

电气装置、布线系统、用电设备电气部分。

3.电气装置:

指的是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及控制设备等;由独立功能的电气元器件的组合,额定电压大多为10KV或380V/220V,仅在控制系统中电压有24V或12V。

4.布线系统:

指的是以380V/220V为主的电缆、电线及桥架、线槽和导管等;主要起输送电力的作用。

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布线系统,额定电压大多为380V/220V。

5.用电设备电气部分:

指的是电动机、电加热器和照明灯具等直接消耗电能部分。

6.建筑电气工程关注的对象:

建筑物本体和使用建筑物的人;不安全的表现形式:

建筑电气工程引发的火灾和人的触电现象。

7.施工程序的准备工作:

设备、器具、材料进场验收和规格型号核对及外观检查;相关作业面建筑物条件确认,判断是否可以安装以及安装后土建施工是否会造成电气工程实物的污染或损坏;相关建筑物尺寸复核;施工安全措施到位。

8.成套配电柜(开关柜)安装程序:

开箱检查→二次搬运→安装固定→母线安装→二次小线连接→试验调整→送电运行。

9.变压器施工顺序:

设备开箱检查→变压器二次搬运→变压器稳装→附加安装→变压器检查及交接试验→送电前检查→送电运行验收。

10.明装动力及照明配电箱施工程序:

支架制作安装→配电箱安装固定→导线连接→送电前检查→送电运行验收

11.暗装动力及照明配电箱施工程序:

配电箱安装固定→导线连接→送电前检查→送电运行验收

12.明装配管施工程序:

测量定位→支架划作安装→箱盒固定→导管预制→导管连接→接地跨接→刷漆。

13.暗管敷设施工程序:

测量定位→导管预埋→箱盒固定→导管连接固定→接地跨接→刷漆。

14.管内穿线施工程序:

选择导线→清管→穿引线→放线及断线→导线与引线的绑扎→放护圈→穿导线→导线并头→压接压接帽→线路检查→绝缘测试。

15.线槽配线施工程序:

测量定位→支架制作→支架安装→线槽安装→接地线连接→槽内配线→线路测试。

16.钢索配线施工程序:

测量定位→支架制作→支架安装→钢索制作→钢索安装→钢索接地→导线敷设→导线连接→线路测试→分线路送电。

17.瓷瓶配线施工程序:

测量定位→支架制作→支架安装→瓷瓶安装→线敷设→导线绑扎→导线连接→线路测试→线路送电。

18.封闭插接母线安装流程:

设备点件检查→支架制作及安装→封闭插接母线安装→绝缘测试→送电验收。

19.电缆敷设施工程序:

电缆验收→电缆搬运→电缆绝缘测定→电盘架设电缆敷设→挂标志→质量验收。

20.动力设备施工程序:

设备开箱检查→安装前的检查→电动机安装接线→电机干燥→控制、保护和起动设备安装→送电前的检查→送电运行。

21.照明设备施工程序:

灯具开箱检查→灯具组装→灯具安装接线→送电前的检查→送电运行。

22.建筑电气工程与建筑土建施工、建筑装饰施工配合紧密,存在着工作面相互交换多、立体交叉作业多等现象,因而各方在进度计划安排、作业安全措施、验收整改等各类作业活动的协同安排显得十分重要。

23.建筑电气工程是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的能源主要供给者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其完工时间要先于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的完工时间,才能确保其他建筑设备的如期试运行。

24.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从质量特征的序列来看应是安全、适用、可靠、经济、美观和易维护

25.布线系统的敷设应注意:

敷设方式、敷设部位、敷设路径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布线系统的固定:

方法、各类具体固定用器材及其位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6.导电连接包括:

电线、电缆、母线本体的连接,以及与设备、器具间的连接。

27.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何种工艺,连接的质量判定方法是:

带有接头或接点的导体电阻值必须等于或小于不带接头或接点的同样长度的导体电阻值;对有绝缘层的导体连接后应恢复绝缘护层,其绝缘强度应不低于原来的绝缘强度。

28.凡是非带电的裸露可接近的金属部分均必须接地。

接地必须可靠,不能因建筑物构筑物的维修而中断。

另外接地的末端支线不允许串联连接。

29.如整个建筑物共用一个接地系统,则要审阅不同专业的相关图纸对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的规定,以满足最小值的要求为准;如果是分别设置的,则要在敷设时保持不同接地导体的间隔距离,更不能直接导通,以免相互干扰。

30.交接试验的重要性:

是对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结束全面检验测试的重要工序,以判定工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可以通电投入运行。

31.交接试验的主要内容为:

整定各类保护值、检测绝缘强度、控制系统模拟动作、测量与智能化工程的接口通道等。

只有交接试验合格,建筑电气工程才能受电试运行,为其他建筑设备试运行创造条件。

交接试验结束,要出具正式的试验报告。

32.通电试运行要按工程所在地供电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经试运行合格的建筑电气工程的保管维护,由施工单位移交给业主或用户。

33.建筑电气工程的交工验收依据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执行。

建筑电气工程仅是建筑单位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要随同该单位工程的其他分部工程一并进行验收,验收的管理、验收的程序和质量合格的判定以及验收资料的类别均应按统一标准的相关条款办理。

34.电气设备搬运或吊装要参阅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避免不当的方法导致破损;吊装就位前要确定设备的重量和绳索(千斤)的吊点及张角,防止设备发生变形现象。

35.布线系统穿越防火分区或在高层建筑的电气竖井中敷设时,应在敷设完成后做好封堵,封堵用防火包或防火泥。

36.载流导体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按工艺标准执行,确保连接质量,螺栓连接可用测力扳手测定力矩以验证连接的可靠程度。

37.布线系统穿越建筑物变形缝处应将刚性电线、电缆、母线等外壳和刚性的导体换成柔性的外壳和导体。

38.试通电、试运行、试运转均应制定技术方案;方案内容:

要描述组织构成和分工、安全防范措施、判定合格标准等内容。

39.所有检查试验均应有记录,并签字确认,记录应保持真实、完整、齐全和及时。

40.建筑电气工程受电前应配齐设计要求的消防器材;受电后不论何方保管均应按用电管理制度规定进行送电或断电。

41.防雷保护装置的组成: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42.接闪器指的是接受雷电的导体,突出于建筑物,使雷电通过它导入大地而不经建筑物其他部位导入而起到保护作用。

主要形式:

有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

43.引下线指的是由接闪器导雷引入大地构成路径的导体;主要形式:

有明敷于建筑物表面由上而下的圆钢、扁钢、裸导线等构成的避雷引下线

44.接地装置指的是埋入地内-0.7m以下的接地极组,是导雷入地的散流极。

若人为设置专门打入的称人工接地体;若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桩基、地下室钢筋以及埋设的金属管道等作为接地装置散流极称为自然接地体;此外还有专门生产的成品,如接地模块等。

45.防雷接地装置系统的施工安排坚持由下而上的原则,即先接地装置完成再敷引下线,最终完成接闪器。

46.明敷的避雷带、网及引下线应平直,转弯处应成圆弧状,不得形成锐角折弯。

47.每栋建筑物地面以上至少留有两个接地电阻测定用的测点,并标识明显清晰。

48.鉴别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优劣的关键,能否确保(使用安全)。

满足人的(安全)需要。

布线,主要是输送电力。

安全关注对象:

(建筑物主体)和(使用建筑物的人)。

建筑电气工程性质(用电工程)。

49.建筑电气工程3个组成部分的施工程序共同点:

(相关建筑尺寸复核)。

50.(工作面交换多)、(立体交叉作业多)。

建筑电气工程,(先于)其他建筑设备工程完工。

裸露带电导体、设备、器具,其安装就位位置,应保证导体与地面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51.预埋件要保持位置、深度正确。

还要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

长度、绝缘不低于。

张角。

受电前,消防器材。

建筑物桩基钢筋和地下室地板钢筋,自然接地体。

自下而上的防雷施工。

明装的饮下线,热浸镀锌。

不允许锐角折弯。

每栋建筑,2个接地电阻测点。

不安全形式:

触电和电气火灾。

电气装置、布线系统、用电设备电气部分

52.各方在进度计划安排、作业安全措施、验收整改等各项作业活动,协同安排。

设备的规格、性能和型号,符合设计图纸。

53.建筑电气质量特征:

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美观和易维护。

电气设备固定方法:

设计详图、指明标准图、规范规定、产品技术说明。

防火包和防火泥防火。

组织、分工、安全措施和合格标准。

54.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接闪器。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技术

1.通风空调工程包括:

送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防尘系统、空调系统、净化空气系统、制冷设备系统、空调水系统

2.通风系统的组成:

进气处理系统、送风机或排风机、风道系统、排气处理系统。

3.通风系统的类别有:

按其作用范围分:

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按工作动力分: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功能、性质分:

一般(换气)通风、工业通风、事故通风、消防通风和人防通风等。

4.空调系统的组成:

(1)空气处理设备:

空气加热或冷却设备、空气加湿或去湿设备和空气净化设备等;其作用是将送风空气处理到一定的状态。

(2)热源和冷源:

常用的热源有提供热水或蒸汽的锅炉、电加热器等。

目前用得较多的是蒸汽压缩式或吸收式冷水机组。

(3)空调风系统:

由风机和风管系统组成。

(4)水系统:

包括将冷冻水(或热水)从制冷系统(或热源)输送到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系统和制冷设备的冷却水系统,由水泵和水管系统组成。

(5)控制、调节装置:

装置的作用是调节空调系统的冷量、热量、风量等,使空调系统的工作适应空调工况的变化,从而将室内空气状况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5.空调系统的类别:

按空调系统的用途:

可分为舒适性空调系统、工艺性空调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

可分为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及分散式空调系统。

6.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施工内容:

通风与空气处理设备的安装、风管机其他管路系统的预制与安装、自控系统的安装,系统调试及工程试运行。

7.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风管及部件加工→风管及部件的中间验收→风管系统安装→风管系统严密性试验→空调设备及空调水系统安装→风管系统测试与调整→空调系统调试→竣工验收冷空调系统综合效能测定。

8.针对不同工作压力的风管,其制作、安装和严密性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不同。

因此通风与空调工程的风管系统按其工作压力(P)可划分为:

低压(P≤500Pa)、中压(500<P≤l500Pa)与高压(P>l500Pa)

9.非金属复合风管板材的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具有保温性能的风管内部绝热材料应不低于难燃Bl级;风管制作所采用的连接件均为不燃或难燃Bl级材料;且风管所使用板材的规格应符合要求。

10.防排烟系统风管的耐火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风管的本体、框架、连接固定材料与密封垫料,阀部件、保温材料以及柔性短管、消声器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

11.排烟系统风管板材厚度若设计无要求,可按高压系统风管板厚选择。

12.板材拼接缝的质量要求:

缝线顺直、平整、严密牢固、不露保温层;满足和结构连接的强度要求;风管针对其工作压力等级、板材厚度、风管长度与断面尺寸,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矩形内斜线和内弧形弯头应设导流片,以减少风管局部阻力和噪声。

13.风管系统的安装要点:

切断支、吊、托架的型钢及其开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不得用电气焊切割;风管的组对、连接长度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和吊装设备而进行确定。

防、排烟系统或输送温度高于70oC的空气或烟气,应采用耐热橡胶板或不燃的耐温、防火材料;输送含有腐蚀介质的气体,应采用耐酸橡胶板或软聚氯乙烯板。

14.风管安装就位的程序通常为:

先上层后下层,先主干管后支管,先立管后水平管,就位时应注意。

风管穿过需要封闭的防火防爆楼板或墙体时,应设钢板厚度不小于1.6mm的预埋管或防护套管,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应采用不燃柔性材料封堵。

15.风管系统完装后,必须进行严密性检验,主要检验风管、部件制作加工后的咬口缝、铆接孔、风管的法兰翻边、风管管段之间的连接严密性,检验以主、干管为主,检验合格后方能交付下道工序。

在施工结束后在咬口缝、铆接孔、风管的法兰翻边、风管管段之间的连接严密性!

16.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在加工工艺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不同工作压力的风管系统,采用不同的方式:

低压风管系统可采用漏光法检测;中压系统应在漏光法检测合格后,再进行漏风量测试的抽检;高压系统全数进行漏风量测试。

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在加工工艺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不同工作压力的风管系统,采用不同的方式。

17.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完毕,施工单位必须进行系统的测定和调整(简称调试)。

18.交工前,施工单位应配合建设单位进行生产负荷的空调系统综合效能试验的测定与调整,使其达到室内环境的要求。

19.通风空调工程调试的工艺流程:

组织现场调试小组→调试准备及现场勘测→系统调试前的各项检查→系统的风量和水量测定与调整→通风空调系统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整→楼宇及消防自控系统相关设备检查→空调及通风单体设备自控调试→空调及通风、防排烟系统自控联动调试→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及调试→资料整理及移交。

20.夏季可仅做带冷源试运转,冬期仅做带热源试运转。

21.综合效能试验测定与调整的项目,应由建设单位根据工程性质、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确定。

生产负荷的综合效能试验与调整的责任方。

22.施工的协调配合和进程要求: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配合土建预留、预埋时,注意预留孔、洞的形状、尺寸及位置,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等及时为电气专业提供有关设备的电气参数、控制点及控制要求等数据;安装风机盘管、风口(包括送、回风口及新风人口等)及开设检修门时,注意对装饰装修工程的成品保护及时向设备供应商提供设备到货时间、安装要求及相应数据等。

23.洁净度等级:

空气净化的标准常用空气洁净度等级来衡量,空气洁净度主要控制空气中最小控制微粒直径和微粒数量,即每立方米体积中允许的最大粒子数来确定。

现行规范规定了Nl级至N9级的9个洁净度等级。

24.洁净空调系统的风管与一般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区别,主要是对风管表面的清洁程度和严密性有更高的要求。

洁净空调系统制作风管的刚度和严密性,均按高压和中压系统的风管要求进行。

洁净度等级Nl级至N5级的,按高压系统的风管制作要求;N6级至N9级的按中压系统的风管制作要求。

25.洁净空调系统风管及部件制作应在相对较封闭和清洁环境中进行,地面应铺橡胶板或其他防护材料。

26.加工镀锌钢板风管应避免损坏镀锌层,如有损坏应作防腐处理。

矩形风管边长不大于800mm时,不得有纵向接缝;风管的所有咬口缝、翻边处、铆钉处均必须涂密封胶。

27.洁净空调工程调试包括:

单机试运转,试运转后格后进行带冷(热)源的不少于8小时的系统正常联合试运转;系统的调试应在(空态或静态下进行),其检测结果应全部符合设计要求;洁净空调工程综合性能全面评定由建设单位负责,设计与施工单位配合;综合性能全面评定的性能检测应(由有检测经验的单位承担)。

28.严密性实验,主干管为主。

风管组对,连接处的密封材料,应满足系统功能(耐热橡胶板,不燃、耐火材料。

穿越封闭楼板或者墙体时,不小于1.6mm套管。

严密性:

(咬口、翻边、铆接)

29.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施工单位通过(无生产符合联合试运行及调试)后,进入竣工验收。

(综合布置和施工顺序)。

30.洁净空调(中、高效过滤器过滤)。

9个级别。

N1-N5,高压。

N6-N9中压。

洁净空调风管不得有(横向接缝)。

法兰填料,不产尘、不易老化的弹性材料。

31.粗效5μ以上悬浮,10μm以上降尘。

中效,1-10μm悬浮,用于高效预过滤。

高中效1-5μm悬浮,一般净化系统末端。

亚高效1μm以下微粒,洁净室的末端过滤。

高效0.5μm,末端过滤。

制造厂的标注方向放置。

高效过滤器安装前,空吹12-24小时。

32.空调风系统(风机)和(风管)组成。

风管安装,其支架、吊架,不宜设在:

(风口,阀门、检查门、自控装置处。

减震器:

(基础表面平整)、(减震器的选择)和(安防位置)。

33.系统调试:

(风量测定和调整)、(单机试运行)、(系统无生产符合联合试运行和调试)。

洁净空调(刚度和严密性)按中、高压做。

高效过滤器滤料的(清洁和严密。

)保证,水、电、汽、压缩空气。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1.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施由工程承包方负责工程施工图纸深化设计,设备、材料供应和运输,管线施工,设备的安装及检测,系统调试开通及通过有关管理部门的验收,直至交付使用。

由工程承包方负责。

2.建筑智能化工程包括:

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十个子分部工程。

3.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

建筑智能化设备需求调研→智能化方案设计与评审→招标文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工程承包商确定→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的实施及质量控制→工程检测→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验收开通→投入运行。

4.智能化系统的深化设计应具有开放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和模块化。

可从招标文件中了解建筑的基本情况

5.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在室内墙壁和吊顶上安装消防及安保的各类探测器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6.建筑智能化产品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

产品的品牌和生产地,应用实践以及供货渠道和供货周期等信息。

产品支持的系统规模及监控距离。

产品的网络性能及标准化程度。

7.建筑智能化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各种接口和软件产品的功能、性能等项目的检测应按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供需双方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按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进行。

8.设备的质量检测重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

对不具备现场检测条件的产品,可要求进行工厂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9.进口设备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文),还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

10.现场控制器应安装在需监控的机电设备附近。

11.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检测性能的位置,并便于调试和维护。

12.传感器至现场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1Ω。

13.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进行。

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管道的压力试验、清洗、防腐和保温前进行,且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与焊接。

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0~45度之间)。

14.压力、压差传感器的类型:

电容式压差传感器、液体压差传感器,薄膜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等。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和压差开关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安装;水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管道安装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管道的压力试验、清洗、防腐和保温前进行。

15.电磁流量计安装:

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1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下游段应有4~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

电磁流量计在垂直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

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

电磁流量计和管道之间应连接成等电位并可靠接地。

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1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下游段应有4~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

16.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安装要点:

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应水平安装,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

变送器没有流向标志时判断原则:

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

在可能产生逆流的场合,流量变送器下游应装设止回阀。

流量变送器上游应有1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下游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

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的上游,距测压点3.5~5.5倍管径的距离。

17.空气质量传感器及其安装:

空气质量传感器可监测空气中的烟雾、CO、CO2、丙烷等多种气体含量。

管道式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进行。

检测气体密度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检测气体密度大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

18.监控系统主要控制设备包括:

控制管道阀门的电磁阀和电动调节阀;控制风管风阀的电动风门驱动器。

19.工作电动执行机构输出方式有:

直行程、角行程和多转式类型。

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口径不一致时,应采用异径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不应低于管道口径的两个等级。

20.线缆施工技术要点:

现场控制器与各类监控点的连接,模拟信号应采用屏蔽线,且在现场控制器侧一点接地。

数字信号可采用非屏蔽线,在强干扰环境中或远距离传输时,宜选用光纤。

21.线缆施工的事例:

在监控系统中,模拟信号可采用RVVP2×0.75的屏蔽线敷设,且在现场控制器侧一点接地;数字信号可采用BV2×l.0的导线,电源线采用RVS2×l.0的导线。

2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测:

智能化工程安装后,系统承包商要对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及系统功能进行现场测试,传感器可用高精度仪表现场校验,使用现场控制器改变给定值或用信号发生器对执行器进行检测。

23.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检测: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检测应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的规定执行。

24.监视系统的摄像机功能检测,图像质量检测,数字硬盘录像监控检测。

安全防范系统的探测器盲区检测,检测防拆报警功能、信号线开路、短路报警功能和电源线被剪功能。

25.综合布线系统的光纤布线应全部检测,对绞线缆布线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抽样点必须包括最远布线点。

26.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检测应在各个子系统检测合格,系统集成完成调试并经过1个月试运行后进行。

系统集成检测应检查系统的(接口、通信协议和传输的信息)等是否达到系统集成求。

27.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要点

1)系统竣工验收顺序:

应按“先产品,后系统;先各系统,后系统集成”的顺序;

2)系统验收方式:

分项验收,分部验收;交工验收,交付验收;

3)各系统竣工验收条件:

系统安装、检测、调试完成后,已进行了规定时间的试运已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文件和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

4)竣工验收资料内容(七项基本内容)工程合同技术文件;竣工图纸;系统设备产品说明书;系统操作和维护手册;设备及系统测试记录;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相关工程质量报告表。

28.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原则:

智能化系统集成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设备接口选用原则、通信协议选用原则

29.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等组成。

30.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群之间的传输网络,它使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群之间的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设设备、物业管理设备彼此相连。

31.建筑的安全防范系统门禁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主要有对讲门机和电控锁组成。

入侵报警系统(周界防越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

电视监控系统。

巡更系统。

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

32.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BAS)是对建筑物内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