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周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503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周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周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周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周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周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周考试题.docx

《高二历史周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周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周考试题.docx

高二历史周考试题

高二历史周考测试题

出题人:

高志强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

”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表明()

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

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          D.华夷观念被打破

2.《洋事杂录六》记载,“英吉利国王所居之地,名曰蓝伦,在俄罗斯之西,约海程二十日。

蓝伦东方去一日,即荷兰国。

又走六七日,至士云顿,另有国主。

又走一日,至颠没,另有国主。

又走十日,至俄罗斯国主所居之地:

布鲁臣深秘顿肚邦。

”这表明林则徐()

A.注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充分了解西方国家历史地理

C.注意搜集国外的情况资料D.对应鸦片战争有周全之策

3.近代某思想家有这样一段论述:

“体用者,即一无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

”据此可知,该思想家()

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照搬西方文化

B.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

C.主张“中体西用”,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认为东西方文化各有独特的体用

4.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指出:

“自道咸以来,已稍知变法,然收效莫睹……不知全变之道。

”这里康有为批评的是(  )

A.中体西用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5.张之洞在《劝学篇》序言中写道:

“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

衷一是。

旧者因噎而废食,新者歧多而羊亡。

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

夫如是,则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瘸。

”书中《会同》篇写到: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据此分析张之洞(  )

A.认为保守派守旧误国        B.认为维新派数典忘祖

C.调和新旧两派、中西之学       D.主张“思想要旧,器物要新”

6.郑观应在1858年放弃科举,到上海习商、学英语,曾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

他于19世纪70年代自营贸易和投资轮船公司。

导致其人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巨额利润的吸引

C.商战思想的影响            D.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

7.严复在1913年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

“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

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

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

”材料实际表达了(  )

A.对物质文明的崇拜         B.对“国性民质”的质疑

C.对“西学”的全盘否定       D.对中华文明的重新肯定

8.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9.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从图案设计中可以看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北大是洋务运动的产物B.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C.要遵守儒家伦理道德D.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10.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

A.陈独秀倡导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B.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

C.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

D.陈独秀对传统文化持全面否定态度

11.“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那种主义。

”“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

”“‘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

”材料(  )

A.批评了三民主义的不足      B.反映了作者阶级属性的变化

C.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      D.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

12.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

13.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1896—1931年)曾说:

“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同时期胡适也说治学应“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这说明(  )

A.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主义       B.新文化运动片面的批判传统

C.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追求       D.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

14.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

”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

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

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15.XX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

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16.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

“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

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陈独秀意在(  )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

17.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

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18.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扶助农工

1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0.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民报》《时务报》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D.《海国图志》《天演论》

21.1918年1月,孙中山说:

“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22.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接近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

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

“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

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孙中山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B.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

C.孙中山信仰坚定,不屈不挠

D.孙中山与中共的合作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23.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

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

A.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

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

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

D.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

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2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25.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其先后顺序是(  )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③《新民主主义论》④《论十大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26.下图为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反映了毛主席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场景。

他当时思索的是(  )

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到实处

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D.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27.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

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  )

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人民是什么?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28.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

”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29.“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简单的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对于上述“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A.分清敌我、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

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

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

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

30.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

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

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一致处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

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旗帜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

31.针对党内同志提出要宣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指出:

“......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

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

”这主要表明毛泽东认为这一思想的形成是

A.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2.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

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解放战争        D.三大改造

33.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

“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的这段话(  )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4.邓小平说:

“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

‘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

‘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

”邓小平的这段话(  )

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    B.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

C.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    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35.2012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20年前,八十八岁的邓小平,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子孙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下列“网友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顺利推进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C.邓小平“南巡”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36.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大致可分为这样四个时期:

基本理论命题的提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理论走向成熟和确立体系、理论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下列事件与第二时期有关的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B.C.D.

37.“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

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

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38.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

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39.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县6.5级地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立即率领中央抗震救灾小组赴鲁甸县地震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该现象主要体现了(  )

A.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B.中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中共执政能力的增强

40.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主要表现分别是(  )

A.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二、非选择题(41题20分,42题20分,共40分)

41.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

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 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

……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

……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

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

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

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

直接目的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8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6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

(2分)

42.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扬时代也。

——《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90周年诞辰时说: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四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重要论断,明确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犹如和煦的春风,吹开了在中国上空漂浮着的“左”倾阴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和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

(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总结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先后提出的主张。

这些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继承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原因。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8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本质。

对此你有何认识?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