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A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487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藏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藏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藏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藏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A卷.docx

《西藏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A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藏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A卷.docx

西藏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A卷

西藏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

古诗文阅读A卷

一、诗歌鉴赏(共5题;共57分)

1.(4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_______和__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______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______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_______”和“_______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_______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2.(11分)阅读。

示   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写出与下列古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

乃________   翁________   无________

元________   师________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感情。

(3)抄出能体现诗人目的的诗句。

________

(4)诗中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诗人的嘱咐是________。

3.(10分)快乐读书吧。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

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②他席:

别人的酒席。

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③南中:

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

④那:

为何。

(1)诗中所写的九月九日是________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的活动是________。

(2)《蜀中九日》一诗中,对仗工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的两句诗是:

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情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21分)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1)选择下列字词的正确解释。

①径________   A.小路   B.经过

②生________   A.生活   B.产生,生出

③坐________   A.座位   B.因为

④擎________   A.举,向上托   B.拿取

⑤君________   A.君主   B.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2)诗人________在《山行》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其中最让他心醉的景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赠刘景文》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其中能让人感受到丰收景象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3)两首诗虽然描写的是同一个季节,但在写法上略有不同。

两首古诗前两句都是写景,但到了后两句时,第一首古诗是________,第二首古诗是________。

(4)你最喜欢以下描写秋天的诗句中的哪一句?

为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写一写。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5.(11分)课外阅读。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下列诗句与本曲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以“孤村”领起,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表现秋的荒凉、萧瑟,表达了诗人落寞、忧愁的心情。

B.青、绿、白、红、黄五色,多层次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C.“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赋予秋日生机之感,造成曲子情感由悲到喜的转变。

D.“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这样交错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变得多姿多彩。

二、文言文阅读(共7题;共39分)

6.(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

“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下面划线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杨朱之弟曰布    

B.迎而吠之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衣素衣而出________

②衣缁衣而反________

(3)翻译句子。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4)学习语文重在积累。

请你写出三个含有“狗”的成语。

(5)狗只认衣冠而不认人,这不足为怪。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7.(7分)诗歌鉴赏。

茅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词人________。

(2)把原文补充完整。

(3)解释下列词语。

茅檐:

________。

无赖:

________。

(4)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从词的内容看,作者不喜欢“小儿”,因为他太顽皮、太淘气了。

B.这首词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

8.(6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_________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2)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

(4)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哪些过人之处?

(多项选择)

A.仔细观察    

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会对脑筋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5)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

A.信服    

B.征服    

C.服从    

9.(7分)(2019·三山)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以至于斯也斯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不超过10个字)

10.(4分)(2019·株洲)阅读课文《画蛇添足》,回答问题。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其:

________

②之:

________

③遂:

________

④亡:

________。

(2)说说你对画蛇添足的理解。

1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

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选择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足跌没水中”中的“没”的读音是()

A.méi    

B.mò    

(3)“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

A.把脚伸进了水里。

    

B.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

    

C.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

    

D.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4)当小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用原文填空)。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12.(3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

“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释:

①若:

好像。

奇爱:

十分喜爱。

②以:

把。

乃:

于是。

③欲:

想,希望。

知:

明白。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①何氏之庐也。

庐:

________

②人问其故。

故:

________

③即遣还外。

遣还: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诗歌鉴赏(共5题;共57分)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2-4、

3-1、

3-2、

3-3、

4-1、

4-2、

4-3、

4-4、

5-1、

5-2、

5-3、

5-4、

二、文言文阅读(共7题;共39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8-5、

9-1、

9-2、

10-1、

10-2、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