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道德修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449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与道德修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格与道德修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格与道德修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格与道德修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格与道德修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格与道德修养.docx

《人格与道德修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与道德修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格与道德修养.docx

人格与道德修养

人格与道德、修养

于立新

党员干部怎样才能在群众中享有威信,受到群众拥戴,怎样才能具有领导的魅力,结论是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

人格的力量是党员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来源,是党员干部具有威信和良好形象的内在基础,是树立领导权威的基本条件。

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能超越时空,超越国界。

人格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工作能力所达到的水准;同时,又能够以感性的形式作用于外部世界,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不愿落后的各个层次的人们,崇尚真理和科学,同样也敬重高尚的人格。

从某种高尚的人格中,人们能感受到品端、才高、识高等素质条件所显示的影响力,体验出无数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道理,也能激发出潜藏于内心深层的真挚情感。

人格主要不以其能力大小来衡量,不因其地位高低来判定,不因其贫富差异来评价。

正如古罗马奥维德所言: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

”金钱是有吸引力的,但买不来人格;权力是令人羡慕的,但换不来人格。

党员干部具有人格魅力,就能增强其人格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就能更好地运用权力,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具有以一当十的力量,更好地团结和带领群众开创事业的新局面。

所谓人格,就是指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的素质要求和行为规范,它体现为人的尊严和自立意识。

在古代,格的原始意义指方形的框子,引申意为法式和标准。

因而合乎做人的标准就称有人格,不合乎做人的标准就叫无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

马克思指出:

“主观性是主体的规定,人格是人的规定。

”人格不是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以社会性为主的多种属性的综合表现。

人格是在人生理和心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的交往而产生的。

人格是一个人的志趣、能力、心理、气质的集中表现。

高尚的人格是一个人的志趣、能力、心理气质的集中表现。

高尚的人格是一个人知识积累、智慧力量、道德修养和意志磨炼的结晶。

完美高尚的人格是伟人、圣贤、英雄的特征,不健全的人格将导致个体走向失败甚至犯罪。

心理学家说人格是指人的心理特征,是“健康的人”。

社会学家说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

伦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人的道德境界、道德品质,是“道德主体品格的总和”。

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做人的尊严和为人的品格之总和。

人格是评价人们道德行为的尺度。

人们往往以人格的高低来综合评价一个人的德性如何。

这种评价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即为人的态度是否正直诚实,待人的态度是否忠实信义,处事的态度是否主持公道。

高尚的人格是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核心的行为特征的总和。

人们平常说某领导人格高尚,主要是从道德方面给人的评价。

领导干部高尚人格的影响力,是指由领导干部的职务、地位、权力以外的东西所形成的影响力,即由其道德品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所组成的,它是比权力更持久、更有效的领导力量,起到一种很强的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

这种人格越是高尚,越是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因而受到崇敬。

人类的人格意识、人格尊严和理想人格追求,是文明发展的产物。

柏拉图认为,对执政者的人格要求是智慧,对武士的人格要求是勇敢,对平民的人格要求是节制,达到了这些要求,整个国家便实现了正义。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重视人格的探求。

如孟子强调做人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认为人的人格尊严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超过了生命价值。

庄子也提倡崇高人格。

他说:

“至人神矣!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

”认为圣人具有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的独立精神和自主精神。

墨子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古代还有“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以及“富贵何足求,节操为可尚”等主张,常常把气节视为人格最重要的因素。

“一股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都是对优秀人格的诠释。

古人还分别从接受教育、懂得礼义、掌握智能、须有志向来定位人格概念,旨在教诲和警戒人们懂得怎样做人,勿为“禽兽行”。

完美的人格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人们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和要求。

追求完美人格的志士仁人,在中国历史上不是寥若晨星。

他们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不是由于他们是否手握大权,而是由于他们具有高尚人格。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为保持高尚的人格,决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他犹如南国的橘树“独立不迁”,又如清秀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为追求光明美好的政治理想,他愿上下求索,甚至不惜生命。

陶渊明为保持高尚的德操、纯洁的人格,在为官期间不搜刮民财,不贪污受贿,不拍上司马屁。

陶渊明一向看不惯依官仗势的督邮们,不肯接受低三下四的屈辱,装不出一脸假笑,不善于点头哈腰。

他说:

我可不愿为这五斗米的官俸,去向这种势利小人作揖打躬!

于是毅然解印辞官,归隐庐山田园,躬耕陇亩,过着贫士生活。

他一边耕种,一边呤诗作文,讴歌劳动,讴歌淳朴的田园生活,给人一种美的意境。

如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他的人生态度十分达观,无穷达之念,无贵贱之忧,无生死之虑。

陶渊明的高尚人格对世人影响较大,如“不为五斗米折腰”被后人广为传颂。

范仲淹“先忧后乐”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饱含着他的政治追求和崇高人格。

范仲淹“先忧后乐”精神,受到海内外人士的褒扬。

范仲淹当年这样说,也这样做。

他任苏州知州时,在南园买了一块地准备盖住宅,后闻知是块贵地,便毅然放弃,说与其“我家独占贵地,倒不如让出建学”,于是捐地建学舍,成立了苏州州学。

峥嵘的岁月,跌宕的生活,艰苦的环境,能够进一步锻炼、塑造和考验一个人的人格。

高尚的、理想的人格,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波澜壮阔和曲折艰难的一生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据《天地正气》一书记载,“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同志在处境最艰难的时候,对党和人民仍然始终保持着充分的理解和信任,由衷地说出了“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样的至理名言!

一些党内同志和一部分群众对刘少奇同志曾经有过误会,但他独自承受着这巨大的痛苦,直到逝世,他对党、对同志、对人民从未有过任何怨言!

正如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要求的,共产党员要能够经得起各种打击,在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和指责而暂时孤立时,甚至因此而牺牲生命的时候,也能够逆潮流而拥护真理,绝不随波逐流。

他默默无声地走了,把对共产党员的期望,变成了自己忠贞实践的诺言!

刘少奇同志是一个纯洁正直、光明磊落、道德高尚的共产党员,是在党内和国内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切优秀共产党员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高尚品格的结晶,也是刘少奇同志自己的人格、思想、风范的写照。

他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当作自己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看得重于泰山。

他的优秀品格,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敬仰。

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事迹和光辉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说:

“刘少奇同志言行一致。

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对广大党员提出的党性锻炼的要求,自己都以身作则地实现。

梁衡同志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年的文章中,评价周恩来有惊人之“六无”:

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不怨、去不留言。

周恩来的六个“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

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

周恩来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地位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但他总是甩掉自我,将公私关系处理得这样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之境。

梁衡同志在文章中说,50年来周恩来亲手托起党的两任领袖,又拯救过共和国的三次危机,遵义会议中扶起了毛泽东,“文化大革命”后期,他托出邓小平,作为两代领袖,毛邓之功彪炳史册,而周恩来却静静地化作了那六个“无”。

建国后,他首治战争创伤,国家复苏;二治大跃进灾难,国又中兴;三抗林彪江青集团,铲除妖孽。

而他在举国狂庆的前夜却悄悄地走了,走时连一点骨灰也没有留。

许多伟人和志士仁人认为人格的力量,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水平,改善社会道德风尚。

如激励人们“见贤思齐”,弘扬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清官廉吏的风范,发挥理想人格的示范、辐射、引导作用。

党员干部的人格,就是党员干部的品德资格和为人民服务的品格,这是古代志士仁人所不可比拟的人格。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很重视党员干部的人生追求和人格培养,强调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高尚的品格影响人,用感人的事迹鼓舞人,用凛然的正气激励人。

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言行展示着高尚的人格力量,成为人们崇尚的偶像、社会的灵魂、正义的化身、学习的典范。

瞿秋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受到鲁迅的敬重。

而对民众遭涂炭、陷水火,瞿秋白甘愿舍弃自己的才华而去救国救民。

他曾是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主持过“八七”会议,领导武装斗争。

1931年后,他被王明等人排斥于中央领导机关之外。

此后,在上海同鲁迅合作,领导革命文化运动。

鲁迅曾送他一幅对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935年2月,他被叛徒出卖被捕,没有被蒋介石威胁利诱所屈服。

就义前,瞿秋白唱起自己翻译的《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他在临死前写下一篇《多余的话》,仔细地解剖了自己的灵魂,使自己高尚的人格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据《领导科学》刊物记载,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红军穿着单衣冻死在一棵大树下。

有的同志愤怒地要去找军需处长,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

熟识的同志却含泪相告,这位冻死的同志就是军需处长本人。

他把东西都发给了大家,却没有给自己留下应得的一份。

在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

雷锋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活着不是为了贪图安逸,不是为了金钱,他对人生的目的有着像东海升起的旭日那样辉煌壮丽的境界,正像他自己说的:

“……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因此,他把自己短短的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邓小平同志当年的题词说:

“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应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培养和弘扬高尚的人格品质。

”现在,我们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一个伟大复兴的新时期。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只靠发展物质文明,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不行;只靠以法治国,不重视以德治国也不行。

法治治人,而德治治心。

作为党员干部,应当具有时代所赋予的品质特征,而且应该具有传统的优秀品质,从思想品德、学识才能、工作态度到日常行为,都应该注重人格的优化和形象的塑造,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影响,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加强人格修养,追求崇高的人格,就要自尊自重。

换言之,自尊自重是形成崇高人格的内助力。

作为党员干部,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财富多寡、相貌美丑,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尊重自己的人格、名誉,而不是看不起自己,都要固守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家园。

对金钱、官位,应当看得开一些,看得淡一些,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的私欲。

不论处于何时何地,对那些“身外之物”,都不要低下高贵的头颅,不向他人卑躬屈膝和阿谀奉承,不能没有羞耻感,也不容许他人歧视、侮辱自己。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

学者许衡外出时,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只是坐在树下歇凉。

有人便问:

你何不摘梨解渴?

他回答:

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那人笑他迂腐:

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解渴要紧。

许衡摆手道:

梨虽无主,而我心有主!

这位学者在天下熙熙,好多人为利来,天下攘攘,好多人为利往的环境下,将“我心有主”付诸于行,真称得上是“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向”的典范之一。

历史上确有一些不能自尊自重、向他人曲意迎合、卑屈谄媚者。

汉文旁时,有个叫邓通的人,除了会划船,“无他能”,唯有“独自谨身以媚上而已”,并因此而得到汉文旁的宠信。

有一次,汉文旁患病生疮,邓通便“常为帝吸吮之”,用嘴将疮中的脓血吸出。

这番举动使汉文旁对其更加宠幸,加官至上大夫,赏赐财物无数。

虽然邓通成为“财过王者”的暴发户,但失去了做人的品德、做人的尊严,被后人耻笑。

做到自尊自重,就要经常自我反思,自我陶冶,对思想深处非道德的“灰尘”、“污点”进行自我冲洗。

应抛弃为个人的升迁而阿谀奉承,不择手段地跑官要官,踩着别人往上爬;应克服摆官架子,颐指气使,不一视同仁,称王称霸;防止任人唯亲,搞人身依附关系,拉帮结伙等不自重行为。

应坚持一以贯之地做到不为权财酒色所迷惑,不为世俗虚名所困扰,上交不谄,下交不傲,憎恶人,亲贤人,远小人,帮穷人;顺利时不狂妄,得势时不仗势,失势时不附势,受到挫折不沮丧,对能者不妒,对弱者不歧,执著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的道德品质不是遗传的、天生俱有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通过后天的道德修养、道德教育而逐步形成的。

高占祥同志说:

“道德修养是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它在人格形成中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可以说,道德修养决定人格的本质,有什么样的道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格。

”因而,要优化自己的人格,就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易经》中说: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人不能永远保持高尚的道德,就无法立身于世间。

《诗经•小雅•车辖》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意思说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一定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直的人,一定会有人效法他。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意谓品德不好而地位尊贵,缺少智慧却计谋要事,能力不足而责任重大,这样的人很少有不遭祸的。

可见,加强道德修养对于党员干部在世间做人、从政都是尤为重要、不可忽视的。

要想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首先必须堂堂正正做人,先在思想境界、道德品质上加强修养。

做人是做官的基础。

如果连做人都不会,“人性不怎么好”,怎能做一个群众称颂的好“官”?

如果说,做人事关人品,做“官”涉及党性,那么,做人就要有好人品,做官要求高尚的人品和较强的党性相统一。

好人未必是好“官”,但对好“官”的要求必须首先是好人。

如果没有好的人品做根基,那么从政肯定要跌跤子,甚至会酿成祸患。

因此,为官者切莫忽视做人———做本分人、正直人。

要从一言一行做起,一分一秒、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

民间谚语说:

“马美在奔跑,人美在德高。

”“桂花香飘千里,德高受人尊敬。

”意大利有一句格言:

“不朽的名誉独存于美德之中。

”意大利但丁说:

“道德常常能够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难以填补道德的缺陷。

”道德是文明净土上清香扑鼻的芳草。

法国雨果说:

“道德是文明净土上开放的真理之花。

”加强道德修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内容是吸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依照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而进行反省、检查、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在工作实践中形成高尚的情操,达到应有的境界,使自己沿着道德的阶梯去攀登浩然伟健的理想人格之制高点。

道德修养不能离开实践,离开实践的道德修养,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加强人格修养,贵在自觉,贵在无形,重在努力做到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凡事出以公正。

多一分公心就多一分人心。

人格的巨大力量,归根结底在于它能够赢得人心。

培养崇高的人格,应培育良好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情操。

中华民族以儒雅文明著称于世,许多志士仁人和革命先辈追求高雅情趣,体现了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和感悟。

孔子有赏兰之雅好,曾赞美“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李白赞美: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王昌龄喜爱荷花: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邹登龙:

“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

”古人还爱用荷叶作杯,用荷叶编织衣物,并以穿“荷衣、荷裳”象征高洁。

如屈原《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之诗句。

周敦颐《爱莲说》中赞美荷花: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陶渊明喜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赞美菊花独立寒秋的品格,表现他要坚持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刘禹锡喜欢赏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陆游一生爱梅: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郑板桥为人品德犹如翠竹清风,贤贞而高洁。

他于61岁时罢官归里,曾画竹题诗留别潍县父老:

“乌纱掷去不为官,橐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渔竿。

董必武喜爱赏竹,曾赋诗: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一代伟人毛泽东,除酷爱读书外,还喜欢赋诗、书法、游泳、登山、赏雪、观海等等。

周恩来住所的西府海棠,是他观赏怡情的心爱之物。

夫人邓颖超曾专门给出访国外的周恩来寄送海棠花瓣之事,至今传为佳话。

陶铸敬佩松树挺直不阿、不畏寒暑、大义凛然的品格,有一段广为流传的精彩论述:

“……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

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陶铸赞颂松树的风格,也是他人格的写照。

邓拓最喜欢山茶花:

“红粉凝霜碧玉丛,淡妆浅笑对东风。

此生愿伴春长在,断骨留魂证苦衷。

”———深情地称颂山茶花即便枝折花落,仍然不肯凋谢,始终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美丽的春光。

党员干部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有许多途径可以选择,如赏赏花、书法、赋诗、听音乐、跑步、登山、游泳、打球、读经典名著、观大海日出、看荷塘月色、涉清澈流溪……无数事实证明,不断追求高雅的情操,可以弱化物欲膨胀,这样有利于培养高尚的人格。

因而,应当培植高雅的情趣时尚,努力营造绚丽多姿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

辽宁省委党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