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材料课堂观后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399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课材料课堂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党课材料课堂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党课材料课堂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党课材料课堂观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党课材料课堂观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课材料课堂观后感.docx

《党课材料课堂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材料课堂观后感.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课材料课堂观后感.docx

党课材料课堂观后感

4、录像《中国共产党当时大讲堂》观后感

第一讲历史新篇章(上)  第二讲历史新篇章(下)  第三讲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上)  第四讲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下)  第五讲中国共产党的开国之路(上)  第六讲中国共产党的开国之路(下)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的力量  第八讲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建设  第九讲中国共产党的曲折探索(上)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的曲折探索(下)  第十一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下)  第十二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下)

 星火燎原旌旗展,辟地开天功业成。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0周岁华诞。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成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南湖红船、井冈星火、延安宝塔、柏坡松涛,处处留下了不朽的红色足迹。

  9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和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办,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承办的“党史知识大讲堂”栏目于5月23日正式推出。

中央党校的十位专家学者将走进网络,盘点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决策,和广大网民共同走进历史时空,品读峥嵘岁月。

祝彦: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说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巨大的事变。

今天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一讲建党的有关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诞生于中国?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背景。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

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的斗争。

流血的革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国起义,还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另外还有改良运动的推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

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这场运动的掀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打开了闸门。

第四,20世纪的国际环境为我们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条件。

在20世纪初的世界史上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

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和各种腐朽的现象,使得原来许多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失望,从而开始思考,接受走别的道路的问题。

最后选择了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应该仿照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第二是20世纪初,在世界历史上还有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国的国情和中国十分相似,俄国的工人、农民能够挣脱国内反动统治的压迫,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就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成为当时很多追求进步的中国人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以上四个方面,为党的创立提供了四个条件,或者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四个大历史背景。

第二,我们讲一讲五四运动与党的建立。

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那么五四运动与党的创立有什么关系呢?

我认为:

第一,五四运动为党的创立直接准备了大批的干部队伍。

可以说,投身于“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我们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干部和主要成员。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李达、邓中夏等等这些人,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后来成为我们党创建的主要成员。

第二,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在五四运动中,无论是陈独秀还是李大钊,都在杂志上、媒体上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大家熟悉的比较有名的李大钊同志署名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这两篇文章就是在当时发表的,影响很大。

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宣传过程中,通过与中国是否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是否应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以及同无政府主义等问题的论战,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普及,从而他的影响在知识界、理论界、思想界,尤其是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第三,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农的相结合,因为在五四运动中,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到工人夜校去讲课,到农村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向工农群众补习文化、宣讲知识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农群众中得到宣传,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工农运动的相结合,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五四运动同党的创立的关系。

第三个内容,讲一讲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920年初,李大钊专门将从监狱里面释放出来,但仍然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监视的陈独秀护送到天津,然后转往上海。

在护送的路上,李大钊和陈独秀商定要建立中国共产党。

所以我们大家熟悉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就来自这样的历史背景。

陈独秀到了上海之后,便于1920年5月间就组织了一个秘密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那么在考虑成立组织的名称问题上,陈独秀特意跟李大钊写信商量,李大钊明确表示,我们党的组织就叫共产党。

于是,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的直接领导下,上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间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的杂志编辑部成立了,当时党的组织名字就直接叫做中国共产党。

这是中国诞生的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当时发起人一共有8个。

其中有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杨明斋和李达,大家推举陈独秀为书记,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后,实际上就开始了全国党的各地组织的成立指导工作。

他们通过写信的方式或者派人去直接指导等等方式来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产生。

因此,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实际上起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这样一个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织及担任书记的陈独秀在指导全国共产党组织建立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这样,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会议上特别讲到,陈独秀创造了党,有功劳。

那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指导下,各地开始建立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北京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下成立的。

早在1920年3月份,在北京大学就成立了马克思学术研究会,以这个研究会为基础,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同志的办公室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名称为共产党小组。

到1920年底,北京的党组织召开会议,名称正式确定为共产党北京支部,由李大钊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

武汉党的早期组织是1920年8月份成立的,由刘伯垂组织召开会议,名字是共产党武汉支部,当时参加的成员有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包惠僧等人,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于1920年初冬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秘密产生,由于当时湖南军阀的残暴统治,长沙党的组织活动十分隐蔽,直到1921年7月,党在长沙的成员也只有毛泽东、何叔衡、彭璜等少数几个同志。

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于1921年春开始成立的,命名为广州共产党。

先是由陈独秀,后是由谭平山任书记,陈公博负责组织工作,谭植棠负责宣传工作。

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1年春成立,成员有王尽美、邓恩铭同志在内,这样包括上海在内,全国共有六个城市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且开展工作,成员也逐渐地增加起来。

根据1921年的一份档案文献记载,当时党的组织全部加起来的党员分子有53个成员,张国焘回忆是59个人,称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约350人,其中上海党员9人,北京党员15人,武汉党员8人,湖南党员约10人,广东党员约7人,山东党员8人,旅日党员8人。

我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党的早期组织没有统一的名称,比如有的地方叫共产党支部,比如北京就叫北京共产党支部。

也有叫共产党小组的,还有直接就称共产党的,这是第三个内容。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情况。

第四个内容,党的“一大”的召开。

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之后,这为成立全国性的党组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组织基础。

同时,不断高涨的革命运动迫切的要求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党组织来领导。

于是,在这样一种客观条件具备、主观要求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应运而来。

1921年6月份,共产国际派了代表马林,还有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代表尼科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在了解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建立情况后,他们主张应该尽快的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成立正式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

于是,当时在上海组织工作的李汉俊、李达就和在广州的陈独秀以及在北京的李大钊联系商量,在得到他们两位同意后,取得了大家的一致共识后,就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于是,由上海的发起组织向全国其他城市的共产党组织写信,联络通知他们派人来、派代表到上海来开会,每个地方派两名。

那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时白色恐怖的统治,再加上交通条件的不方便,以及各地党组织在初创时期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手续等等情况,各地党组织推出代表的方式不一样。

另外,到达上海来开会的时间也前前后后不一致,有的早来,有的晚到。

但是,在1921年7月23日前,各地的代表基本陆续到达。

各地的代表情况是,北京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湖南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上海的代表李汉俊、李达;广州的代表陈公博、包惠僧;另外旅日共产党组织的代表有周佛海,我们大家可以算一下,13个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7.98,也就是约28岁,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的干事业的年龄,因此,某种意义上,这个年龄反映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历史的一种方向。

 大家会注意到,上面的上述代表中没有李大钊,也没有陈独秀,那么,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都没有出席一大。

什么原因?

在1920年12月份,陈独秀在领导成立上海早期组织后就到广州去了,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的委员长,在那里为筹办一所大学而奔波。

李大钊当时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主任、教授,另外他还兼任北京国立大专院校教职员工代表联席会议的主席。

无论李大钊同志还是陈独秀,当时都脱不开身,由于这样一种客观原因,他们两位都没有出席党的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各地代表陆续到达后,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在上海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也就是现在的兴业路76号,李汉俊的兄长李书城的住宅内,各地代表13人出席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来的代表尼科尔斯基出席了会议。

会上首先由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致辞,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介绍了有关共产国际的情况,并建议把会议的进程及时报告共产国际书记处。

之后,代表们讨论大会的任务和各项议程。

7月24日,由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本地区团组织的建立情况,7月25日、26日两天休会,由张国焘、李达、董必武三人起草会议讨论的党纲和今后的工作计划,其他的代表休会。

7月27日、28日、29日这三天连续举行会议,主要是讨论由前面三位同志起草的党的纲领和决议,大家发言进行讨论。

那么,7月30日晚上会议继续进行。

但是,在会议召开期间,突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闯进了会场,这个人环视了会场一周之后又匆匆离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凭感觉他认为刚才这个冒然进入会场的人可能是侦探、特务,于是他建议会议立即中止,代表分散转移。

果然在代表们分散后,大概10分钟左右,巡捕房的特务就把会场包围,并且对会场进行了搜查,但是代表们转移及时,巡捕们虽然搜查折腾了一番,但一无所获。

那么,在原定的地方会址不能开会了,怎么办?

在大家讨论在新的会议地点时,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建议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南湖去开会,因为嘉兴离上海近,交通比较便利。

于是,代表们就陆续转移到嘉兴。

在浙江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当时,为了不引起怀疑,特意租了一艘比较豪华的游船。

另外,还在游船上摆了一些比如麻将等等娱乐工具,表明大家是来南湖游玩的。

于是,会议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结束了。

党的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会议最后还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基于当时全党党员的数量不多,而且各地党组织也不够健全,会议决定暂时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而只成立中央局,来负责领导党的工作。

经大会代表讨论,最后选举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个人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

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情况,也就是党的一大。

第五,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与别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共产党,包括日本共产党等其他国家共产党的诞生创立,有什么自己的特点呢?

我们归纳一下,有这样几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进程比较快。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7月份,中国共产党就完成了酝酿、筹备到正式建立的过程,应该说时间比较短。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以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为榜样,也就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第三,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的党内纪律和组织原则。

第四,我们党从一开始成立就力求保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以上四个特点或者说我们党创立方面的优点表现。

另外,我们也总结一下,我们党的创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弱点,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时间短,没有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

第二,理论准备得不足。

很多同志是先入党,再接受理论的教育;先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活动,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

第三,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开始,很大程度上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

这个影响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足的一面。

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特点。

第六个内容,也就是最后一个内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过,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一个大的事变。

自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具体来讲,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过去一切旧的革命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因此,党的创立就使得进行斗争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武装成立的。

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正是因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而取得了胜利。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的方案。

经过艰苦探索,经过曲折失败,中国革命终于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以上三点,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真正的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从此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历史是人民的事业。

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一次次都失败了。

严酷的现实表明,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来寻找先进理论、开辟前进道路。

1921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

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前提,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在全国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并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30多年来,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大大向前推进。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全方位的,其中具有决定性、根本性意义的,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个方面。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生命力。

政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民族复兴的根本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在不断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上,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同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建立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和巩固的国防,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政治和法制根基。

  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与人民的愿望和期待根本背离。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加强经济建设,使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

新中国成立时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状况彻底改变。

到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39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民族复兴必然包括民族文化的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人类文明先进成果,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展现了走向复兴的东方大国的崭新精神风貌。

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民族复兴的根本目的是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同时,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人民收入大幅增长,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生活显著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不断提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巨大变化。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不懈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

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动力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永远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100多年来对于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开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兴、曲折和发展,是20世纪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飞跃,同时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20世纪中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改革成为继续发展社会主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但是,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否则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否定、取消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相继走上改旗易帜的不归之路,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

  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

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潮、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复杂局势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顶住压力,砥柱中流、岿然不动,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稳住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阵脚,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