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210实验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时精炼 新人教版选修3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378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210实验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时精炼 新人教版选修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210实验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时精炼 新人教版选修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210实验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时精炼 新人教版选修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210实验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时精炼 新人教版选修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210实验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时精炼 新人教版选修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210实验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时精炼 新人教版选修31.docx

《高中物理 210实验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时精炼 新人教版选修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210实验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时精炼 新人教版选修3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 210实验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时精炼 新人教版选修31.docx

高中物理2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时精炼新人教版选修31

【金版教程】2018年高中物理2.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时精炼新人教版选修3-1

1.[2018·湖南十校高二测试](多选)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做“测量一新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得到的UI图象。

根据该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的电动势是20V

B.该电池的内阻是10Ω

C.该电池的短路电流是0.8A

D.该电池与灯泡L(10V 5W)串联后,灯泡L能正常发光

答案:

AD

解析:

由于图线与纵轴的交点,即截距等于该电池电动势,故选项A正确;图线的斜率的大小等于该电池内阻,即r=20Ω,选项B错误;图象中图线与横轴的交点对应的电压值为零,此时为短路状态,截距即等于该电池的短路电流1.0A,选项C错误;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

Ω=20Ω,与该电池内阻相等,所以题中电池与该灯泡串联后,灯泡和该电池内阻各分担10V电压,灯泡能正常发光,选项D正确。

2.[2018·银川高二检测]在测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2Ω)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变阻器和电压表各有两个供选,电压表应该选________,变阻器应该选________(  )

A.电压表量程为15V   B.电压表量程为3V

C.变阻器为(20Ω,3A)D.变阻器为(500Ω,3A)

答案:

B C

解析:

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而A电压表量程为15V,若用A则很难精确读数,误差太大,A不合适,故选B。

变阻器电阻比电源的内阻大几倍即可,阻值太大调节会不方便,故D不合适,故变阻器应该选C。

3.[2018·大连高二检测]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为使实验效果明显且不损坏仪器,应选择下列哪种电源较好(  )

A.内阻较大的普通干电池B.内阻较小的普通蓄电池

C.小型交流发电机D.小型直流发电机

答案:

A

解析:

为了使电路中路端电压变化比较明显,应使用内阻较大的干电池。

4.[2018·朝阳区高二质检]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

电路中R1、R2为已知阻值的电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甲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B.只有乙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C.只有丙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D.三位同学设计的电路都能测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答案:

D

解析:

图甲中可用E=I1(r+R1)、E=I2(r+R2)求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乙中可用E=U1+

r、E=U2+

·r求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而图丙中可用E=U1+I1r、E=U2+I2r求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故三位同学设计的电路都能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故D正确。

5.(多选)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应选用旧的干电池作为被测电源,以使电压表读数变化明显

B.应选用内阻较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C.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不能使滑动变阻器短路造成电流表过载

D.使滑动变阻器阻值尽量大一些,测量误差才小

答案:

BD

解析:

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应选用内阻较大的电压表和内阻较小的电流表,滑动变阻器阻值不能太大,如果太大不便于调节。

6.(多选)为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待测电池、开关、导线配合下列仪器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阻箱

B.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

C.一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D.一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答案:

AB

解析:

由E=IR+Ir知测E、r用一只电流表测电流,用电阻箱改变外电阻并可读出阻值,只要获得两组I、R数据即可求得E、r,用滑动变阻器无法确定接入电路的电阻,故A正确,C不可行;由E=U+

·r知测E、r用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可获得两组U、R值求出E、r,故B正确;若用一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不可以,因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无法确定,故D不能达到目的。

7.[2018·肇庆期末]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被测电源是两节干电池串联成的电池组。

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如下:

A.电流表,量程0~0.6A,0~3A

B.毫安表,量程0~100μA,0~100mA

C.电压表,量程0~3V,0~15V

D.滑动变阻器,0~1000Ω,0.1A

E.滑动变阻器,0~20Ω,2A

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为了尽量得到较准确的实验结果,电流表应选________,量程应选________,电压表量程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

(2)有(甲)、(乙)两个可供选择的电路如图所示,应选________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误差是由于________表的读数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而引起的。

答案:

(1)A 0~0.6A 0~3V E 

(2)(乙) 电流 小

解析:

(1)由于电路中电流会大于0.1A,电流表应选A,量程为0~0.6A,由于电源电动势为3V,故电压表量程应选0~3V,由于电池内电阻较小,故滑动变阻器用E。

(2)(甲)图测得的电阻是电流表内阻RA与电源内阻r的串联值,由于RA与r相差不多,因而误差较大,(乙)图测得的电阻是电压表内阻RV与电源内阻r的并联值,由于RV≫r,因而误差较小,应选用(乙)电路。

(乙)图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电流表的读数比真实干路电流偏小。

8.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所用的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的量程较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

(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________。

(选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

(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分别测出阻值R0=10Ω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下列两组R的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

(选填“1”或“2”)

方案编号

电阻箱的阻值R/Ω

1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2

80.0

70.0

60.0

50.0

40.0

(3)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

-R图象是一条直线。

若直线的斜率为k,在

坐标轴上的截距为b,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内阻r=________。

(用k、b和R0表示)

答案:

(1)最大值 

(2)2 (3)

 

-R0

解析:

(1)为了保护电路及电表,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所以实验前应将电阻箱置于最大值接入电路中。

(2)通过试值法来说明理由。

若R=300Ω,电流约为

A≈0.03A;若R=60Ω,电流约为

A≈0.13A,后者电流读数大,误差小,选2较合适。

(3)电流I=

,E=I(R+R0+r),得

R+

-R图象的斜率k=

,截距b=

,所以电动势E=

,内阻r=

-R0。

9.[2018·浙江高考]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除了选用下图中的部分器材外,________(填选项)。

A.还需要电压表   B.还需要电流表

C.还需要学生电源D.不再需要其他器材

(2)测量所得数据如下:

用作图法求得电池的内阻r=________;

(3)根据第5次所测得的实验数据,求得电流表内阻RA=________.

答案:

(1)A 

(2)(0.75±0.10)Ω (3)0.22Ω

解析:

(1)选A,图中已有电流表、电阻箱和干电池,还缺少电压表。

(2)作出UI图象,由图象斜率可求得r=(0.75±0.10)Ω。

(3)由欧姆定律得:

R+RA=

,得RA=

-R=0.22Ω。

10.[2018·重庆高考]某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利用铜片、锌片和家乡盛产的柑橘制作了果汁电池,他们测量这种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并探究电极间距对E和r的影响,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测量E和r的实验方案为:

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电源的电流I,依据公式________,利用测量数据作出UI图象,得出E和r。

(2)将电压表视为理想表,要求避免电流表分压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

(3)实验中依次减小铜片与锌片的间距,分别得到相应果汁电池的UI图象如图中(a)、(b)、(c)、(d)所示,由此可知:

在该实验中,随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源电动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源内阻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曲线(c)对应的电源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当外电路总电阻为2500Ω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P=________mW。

(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U=E-Ir

(2)见图

(3)不变 增大 0.975 478 0.268

解析:

(1)由路端电压U、电动势E及内阻r与电流的关系U=E-Ir,可得UI图象。

(2)因为电压表为理想表,且要求避免电流表分压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则电路图如图所示。

实物连线见答案。

(3)在UI图象中,U轴上的截距代表电动势,图线的斜率为内阻r,则电源电动势不变,电源内阻增大。

图线(c)对应的E为0.975V,r为478Ω,当外电路总电阻为2500Ω时,输出功率P=

2R总=0.268mW。

1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所用的电路如图所示,一位同学测得的6组数据如下表中所示。

组别

I/A

U/V

1

0.12

1.37

2

0.20

1.32

3

0.31

1.24

4

0.32

1.18

5

0.50

1.10

6

0.57

1.05

 

(1)试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中作出UI图线。

(2)根据图线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根据图线得出的电池内阻r=________Ω。

(3)若不作出图线,只选用其中两组U和I的数据,可利用公式E=U1+I1r1和E=U2+I2r2算出,这样做可能得出误差很大的结果,选用第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组数据,求得的E和r误差最大。

答案:

(1)见下图

(2)1.45 0.70 (3)3 4

解析:

(1)描点作图,舍去第四组数对应的点。

图线如答案图所示。

(2)U轴上的截距等于被测量的电动势,由于坐标轴上的数据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所以我们读出的数据以此作标准。

从图线上找出两个点,第一个点是I=0(0,1.45),第二个点是I=0.50A(0.50,1.10),由此得出电动势:

E=1.45V

内阻为:

r=

Ω=0.70Ω。

(3)第3组和第4组数据。

根据这两组数据列出方程

,解得:

E=3.10V,r=6.0Ω。

选用第3组和第4组数据求得的E和r误差最大。

不需要利用所给的6组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利用作图就可看出这一点。

选用这两组数据求E和r,相当于过图中3和4两点作一直线,利用此直线求出E和r,而此直线与所画的直线偏离最大,实际上,第4组数据不合理,已经排除。

12.如图甲是利用两个电流表A1和A2测量干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固定电阻R1和A1内阻之和为10000Ω(比r和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大得多),A2为理想电流表。

(1)按电路原理图在图乙虚线框内各实物图之间画出连线。

(2)在闭合开关S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移动至________(选填“a端”、“中央”或“b端”)。

(3)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器c至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I1和I2。

多次改变滑动端c的位置,得到的数据为

I1/mA

0.120

0.125

0.130

0.135

0.140

0.145

I2/mA

480

400

320

232

140

68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以I1为纵坐标、I2为横坐标画出所对应的I1-I2曲线。

(4)利用所得曲线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保留两位小数)

(5)该电路中电源输出的短路电流Im=________A。

答案:

(1)如图所示

(2)b端 (3)如图所示

(4)1.49 0.60 (5)2.5

解析:

(1)由电路图连线如答案图

(2)闭合开关S前,为保护电路,应使连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故滑动端c置于b端。

(3)连线如答案图

(4)电路中A1与R1串联等效于电压表,纵轴截距为0.149mA,对应电压值U=0.149×10-3×104V=1.49V,

故电动势E=1.49V,内阻r=

=0.60Ω。

(5)短路电流Im=

A=2.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