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之宏观调控总结与解析.docx
《国考之宏观调控总结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之宏观调控总结与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考之宏观调控总结与解析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主要内容有三部分:
(1)什么是宏观调控?
——概念特点
(2)为啥要宏观调控?
——市场失灵
(3)怎么去宏观调控?
——手段政策
一、宏观调控概述
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
“两只手”:
“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的调节作用;
“看得见的手”是指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特点:
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
【解析】
1.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最主要的不同:
(1)微观经济研究的是小范围的市场主体之间供给需求的变化,如你我之间;宏观经济研究的是从国家层面如何调节经济,研究国家怎么对经济进行调节控制,研究的是整个国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2)微观经济学中主要研究的是市场对经济进行调节。
最早提出宏观调控的人——凯恩斯,称为“宏观调控之父”。
2.调节经济的两只手(新闻中常见):
(1)“看不见的手”:
市场自发的调节,不需要靠国家、政府,市场自己对经济进行调
节和控制,最早提出此观点的人是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其核心观点是靠市场对经济进行调节控制。
(2)“看得见的手”:
政府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因为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实施的一些政策和法令是所有人都能够看得见的,因此称为“看得见的手”,提出者凯恩斯。
3.宏观调控特点:
国家在实施经济的政策和方针来进行宏观调控时,政府是间接调控,而非直接调控。
即政府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生产,不像计划经济时规定企业必须生产某样产品,必须生产多少,而是通过制定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间接引导经济运行。
4.注意:
我国最近一直在实施简政放权(放管服),因此如果题中出现“加强政府对XX市场的干预”的表述,大多数是错误的,在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政府要逐渐将权力下放,能交给市场的东西都交给市场,政府只起到间接引导的作用,不会过多干预经济。
【真题展示】
1.(2012-吉林)国王问:
“我怎么才能治理国家,才能富国裕民呢?
”首相回答:
“阁下什么也别管,把一切都交给市场吧。
”上述对话,符合谁的观点?
()
A.亚当·斯密
B.马克思
C.凯恩斯
D.罗斯福
【解析】1.A项正确:
市场进行调节即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因此是亚当·斯密。
B项错误:
哲学考查越来越少,关于马克思注意掌握两点(曾考查过):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
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资本论》中提到的)。
C项错误:
凯恩斯观点是靠市场自发调节不行,要进行国家的宏观调控。
D项错误:
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很多人通过小学“羊和鹿”的课文中知道罗斯福,罗斯福新政中经济方面的政策是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当时(一九三几年左右)美国的经济国内需求比较疲软,因此采取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钱变多,钱变得不再值钱,美元贬值可以促进美国的出口,拉动外需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同时扩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
【选A】
2.(2015-四川)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被称之为()。
A.看不见的手
B.看得见的手
C.政府失灵
D.企业行为
【解析】2.A项正确:
自发调节是看不见的手。
【选A】
3.(2015-天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面对世界金融危机,
市场的失灵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市场不具有的功能是()。
A.价格形成
B.信息引导
C.收入分配
D.宏观调控
【解析】3.选非题。
D项错误:
单独靠市场、企业自身不能进行宏观调控,因为宏观调控是政府来进行调节控制。
A项正确:
价格一般都受供求关系影响,市场可以调节供求。
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涨。
考点:
当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称为买方市场,价格下跌对消费者有利(消费者才希望价格下跌),对谁有利市场就以谁的名字命名;价格上涨对卖方有利称为卖方市场。
B项正确:
市场可以进行信息引导,比如信息的传递、搜集、引导和反馈等。
C项正确:
比如最典型的初次分配是靠市场进行的分配。
【选D】
【答案汇总】1-3:
A/A/D
二、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公共产品(“搭便车”)
2.垄断
3.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外部影响)
(1)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2)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
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4.非对称信息
【解析】
1.市场失灵:
指单纯靠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才需要进行宏观调控。
2.市场失灵原因(考查方式:
下列哪些原因会导致市场失灵):
(1)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指的是能让社会大多数成员共同享受的产品且大部分是免费的。
如图书馆、路灯、公交车等。
假如某人家门前路灯被偷走或坏了,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自费将路灯修好,此处刨除了一些品德高尚的人,因为研究经济的前提是将所有人假设为经济人(利己的人),做出的所有经济决策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此大部分人都会等着别人去修,即“搭便车”的心理,无法单纯靠市场、企业提供路灯,则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宏观调控,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2)垄断:
比如夏天市场上所有的西瓜都被张某垄断,此时张某有随意的定价权,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一斤,可能将西瓜定为200元一斤,此时供求无法影响价格,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垄断会导致市场失灵(价格机制不能够有效运转)。
此时政府面对垄断的奸商要出面反垄断,比如我国有《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3)外部性(重点):
又称为外部影响、外部效应。
外部性即个人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
影响。
有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市场失灵):
①给别人带来好的影响,让别人受益称为正外部性。
比如孙某住1楼,在门口安装了声控灯,走的是孙某家的电表,所有从其门前经过的人都可以无偿享受该路灯照明,即带来正外部性。
正外部性也会导致市场失灵,因为研究经济时所有人都是经济人、自私的人,市场不失灵则应该受益同时支付相应的报酬,而本例中他人享受孙某安装的照明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因此正外部性也会导致市场失灵。
②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使别人利益受损称为负外部性(常考)。
比如王某经常在别人面前抽烟,别人被动吸二手烟,导致身体受损,是典型的负外部性。
常考污水的例子,造纸厂在生产过程中像河流中排放大量污水,河流是属于大家的,造纸厂的行为导致大家都受到损害,即负外部性,但造纸厂不会自己花钱治理河水污染,真正治理污染的是政府,政府会用纳税人的钱治理,真正造成污染的造纸厂不付出任何代价,即负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
此时政府可以进行宏观调控,如收取环保税(2018年1月1日正式出台)、进行罚款。
③重点掌握:
正负外部性都会导致市场失灵;给出例子能够判断哪个是正外部性,哪个是负外部性;负外部性如何导致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应该如何调控。
③正外部性例子:
甲某在自己家阳台养了很多花草,隔壁家王某每天打开窗户就可以无偿享受甲某带来的美景,令王某心情更好,即甲某的行为带来正外部性,如果甲某每天向王某家门口扔垃圾则带来负外部性。
(4)非对称信息:
即买卖双方信息不一致。
一般情况下购买商品时都会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即卖家对商品的了解肯定比买家更多,这种不对称即非对称信息,会导致逆向选择。
如市场中50%厂商用好棉花生产棉被,其余的用黑心棉生产棉被,好棉花生产的棉被价格更高(因为成本高),黑心棉生产的棉被价格便宜(成本低),如果二者外包装相同,由于非对称信息,买家并不知道是棉被里面是用什么做的,买家会倾向于买便宜的东西(因此拼多多短时间内市值超过京东),长此以往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即坏的东西反而把好的东西挤出市场,即逆向选择,比如拼多多用便宜的东西打开市场后,现在也开始转型,已经开始卖苹果手机(官方旗舰店检测是正品)。
生活中其他例子:
二手车市场和奶粉市场,大多数人不了解二手车市场,两辆同样的奥迪A6,外观相同,买家会买更便宜的那辆,因为无法判断哪辆车出过几次事故,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以及当年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奶粉)。
【真题展示】
1.(2015-联考)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当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差(假)产品而不能为消费者识别时,好的产品最终也将退出市场的现象。
下列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A.南郭滥竽充数
B.民间借贷危机
C.三聚氰胺事件
D.行人集结闯红灯
【解析】A项错误:
易错选项。
滥竽充数指的是不会吹竽的人混进会吹竽的人当中去充
数,但滥竽充数中没有体现好的东西被坏的东西挤出市场。
B项错误:
民间借贷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市场监管,发生最多的问题是借钱的人跑路,人们的钱有去无回,以及各种金融诈骗,最主要的是需要加强政府对民间借贷的监管。
C项正确:
三聚氰胺事件是从三鹿奶粉厂家开始,逐渐蔓延到其他22家奶粉制造商,最早由三鹿奶粉推出了18元一袋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此类配方奶粉一般都很贵,因为其率先推出了18元的奶粉,迅速抢占了农村市场和贫困市场,当时三鹿挤退了很多优良的奶粉制造厂商。
检测奶粉质量时会通过氮元素含量检测蛋白质含量,三聚氰胺中含有大量氮元素,用三聚氰胺来冒充蛋白质。
D项错误:
道德问题,与劣币驱逐良币无关。
【选C】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2.计划手段
3.行政手段
4.法律手段
【解析】
2.(2019-湖北)相对于卖家来说,买家在二手车市场上具有信息劣势。
因此对于两辆除质量不同外、其他方面均无差异的二手车,最终在市场上的销售结果往往是质量好的车卖不出去,而质量差的车行情好。
以上这种现象属于()。
A.垄断
B.外部性
C.偏好不合理
D.逆向选择
【解析】D项正确:
由于非对称信息(指买卖双方信息不一致)导致的逆向选择,即劣币驱逐良币,逆向选择是非对称信息导致的结果。
C项错误:
偏好即喜好之意,偏好不合理指人们的喜好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选D】
【答案汇总】1-2:
C/D
宏观调控的手段简单了解即可,相对考查较少。
(1)经济手段:
以下四个宏观调控的手段中,政府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是经济手段(单选题)。
常见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工资、价格、信贷等方式对经济进行调节。
比如市场上有很多人“炒房”,国家通过征收二套房购置税打击
“炒房”行为。
注意:
①货币政策主要由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工资、价格与央行没有直接联系。
②税收是财政政策的手段,属于经济手段。
(2)计划手段:
政府通过制定经济计划/规划调节经济。
比如龙哥的0元公开课《十三五规划知多少》,讲解什么是“十三五规划”、有哪些内容等,通过制定经济计划/规划引导
未来的经济运行。
我国建国之初是计划经济,“十一五”之前都是“计划”,“十一五”之后,国家为了避免计划经济痕迹过于明显,改为“规划”。
(3)行政手段:
指运用行政强制力所进行的手段,题干一般体现为“政府下令干什么”。
比如政府下令关闭污染严重的小煤窑,属于典型的行政手段,体现政府的强制力。
做题过程中只要看到体现政府强制力的,就选择行政手段即可。
(4)法律手段:
强调四个字,经济立法,即通过制定经济法规、经济法律调节经济。
比如我国制定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注意:
税收是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
如果题干表述的是制定《税法》,体现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税法》与税收无关,税收的征收比例是按照《税法》而来的,本身税收是政府来收)。
【真题展示】
1.(2017-河北)2016年我国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这体现了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
B.财政手段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解析】1.A项正确: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经济手段。
【选A】
2.(2016-江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所有煤矿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加强巡视督导,扎实推进小煤矿整顿关闭,下令关闭一批污染严重并存在安全隐患的小煤窑,这是国家运用()进行宏观调控。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计划手段
【解析】2.B项正确:
“下令关闭”体现政府强制力,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
【选B】
3.(2019-广东)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控制。
国家宏观调控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A.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B.全国各地发布最低工资标准
C.政府下令关停整改严重污染企业
D.国家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解析】3.选非题。
A项正确:
存款准备金率是典型的货币政策。
B项正确:
工资属于经济手段。
C项错误:
下令关闭、关停属于行政手段。
D项正确:
税收属于财政政策,是经济手段之一。
【选C】
【答案汇总】1-3:
A/B/C
四、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种类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解析】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王牌内容。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
财政政策是政府/国家直接制定的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
如果央行很腐败、不能进行管理时,国家可以出面进行干预。
3.财政政策的种类: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假设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是一定的,如果国家/政府/央行兜里的钱多,说明市场上的钱就少了。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都是针对市场上的钱而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即让市场中的钱变多;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即让市场中的钱变少。
4.发生通货膨胀时,典型表现就是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变多,钱多钱就不值钱了,此时应想办法让钱变少,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把钱都收到政府手中。
5.央行属于国务院的下设部门之一,财政政策主要是国务院/财政部履行,财政政策主要是央行履行。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
1.国家预算
2.税收
3.政府购买
4.政府转移性支付
5.国债
【解析】
1.考查方式:
通货膨胀时期如何运用财政政策的工具。
2.国家预算:
指国家未来的财政支出计划。
如果发生通货膨胀,钱非常多,国家预算指支出计划,此时政府要减少支出。
3.税收:
指政府收百姓的钱。
发生通货膨胀,市场上钱多,政府应多收税,即提高/增加税收。
4.政府购买:
指政府以消费者的身份在市场上进行商品、劳务的采买,比如政府购买一些桌椅板凳等办公用品。
如果市场发生通货膨胀,应减少政府购买。
5.政府转移性支付:
指政府无偿的福利性支出。
比如有很多人生活比较困难,政府给其
五、货币政策
(一)银行
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一部分低保,就属于政府转移性支付;再如农民种地会出现天灾,政府会给粮食价格补贴。
发生通货膨胀时,应减少政府转移性支付(因为转移支付一部分钱给生活困难的人,一部分钱给下级政府,而下级政府可能利用钱加大投资、加大消费、加大建设)。
6.国债:
属于公债(政府向百姓借钱,到期时需还本付息,一般政府给的利息比银行的同期存款利息要高)的一种。
如果是中央政府发行的,是国债;如果是地方政府发行的,是地方政府债券。
注意:
我国地方政府没有国务院的批准不可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在现实生活中一般能买到的债券都指国债。
(1)政府发行国债,让百姓花钱来买国债,将钱都给了政府,原则上市场上的钱变少,如果政府把钱放在兜里不动(减少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此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连5%都占不到。
(2)现实生活中发行的国债一般都是建设性国债,即此次发行国债的目的是搞建设。
比如政府要建设三峡,手中没钱,发行三峡国债,建设三峡是一种投资行为,会带动钢铁、水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市场中的钱会变多。
如果在通货膨胀时期,此时应减少发行建设性国债。
7.按照国债发行的目的做题:
(1)如果发行国债的目的是将钱放到政府手中不动/为了减少市场中的货币量,通货膨胀时期要多发国债。
(2)如果发行的是建设性国债,会带动相关投资或相关行业发展,通货膨胀时期要少发此类国债。
(3)一定要按照目的做题,大部分考试中会给出目的;如果没给目的按照第二个做题,现在大部分教材都默认为建设性国债。
政策性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
【解析】
1.与财政政策最大的区别:
货币政策的主要发行主体是央行。
2.生活中所提到的银行,主要有三个。
(1)中央银行:
指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国只有一个)。
①中国银行不是央行,而是普通的商业银行。
我国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②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发行货币(印钱)、监管国库、制定货币政策。
干扰项:
中国人民银行不能向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贷款,《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禁止的。
(2)政策性银行:
帮助央行制定经济政策的。
①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银行是普通的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②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三个:
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注意: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
拉动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世界银行,最早是向其成员国提供中长期贷款(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其进行建设,收的利息较少。
世界银行最早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筹办的,到底向谁贷款是他们说的算,很多发展中国家很难得到优惠贷款,因此亚投行应运而生(总部在北京)。
(3)商业银行:
是普通的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
注意: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非银行的金融组织(合伙制),如果信用合作社改名为农村商业银行,性质才会发生改变,称为商业银行。
“四大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五大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六大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二)货币政策手段
1.控制货币发行量;
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3.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4.调整再贴现率;
5.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6.调整利率。
【解析】
货币政策手段:
通货膨胀时期如何运用以下手段(主线思维)。
属于货币政策手段的三大法宝(多选):
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1)控制货币发行量:
通胀时期钱变多,需要减少货币发行量。
(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通胀时期钱变多,投资旺盛,政府有钱了会去搞建设,需要减少贷款。
(3)存款准备金率:
①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吸收公民存款,拿着这部分存款发放贷款或者投资去盈利。
如果商业银行把吸收到的所有存款全部用于贷款,此时公民取钱会发生无钱可取的情况。
所以央行规定,商业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就需要拿出一部分钱放在央行,保障公民随时有钱可取,这部分钱就是存款准备金。
②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20%,公民存了1000万,需要放在央行200万。
通胀时期钱变多,可以把更多的钱放在央行,需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比如提高为30%,此时需要放在央行300万。
(4)再贴现率:
①贴现:
比如甲学习优秀,学校要给甲2万元的奖学金,给甲的是2万元的票据,规定在2019年10月1日才能取出2万元;此时甲的女朋友想要名牌包,但是甲没有钱,如果想
要提前取出2万元,商业银行不能让甲提前白取,需要收取一部分手续费,即贴现费。
②商业银行拿着很多未到期票据,找到央行,再把钱提前兑换出来的过程就叫做再贴现。
③再贴现率:
即给央行的钱。
比如再贴现率是20%,商业银行每贴现1000万元,需要给央行200万元。
④通胀时期,要把更多的钱给央行,应该提高再贴现率。
(5)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买卖自己手里的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的范围很广,国债、基金、股票等都属于有价证券。
①央行卖出有价证券是增加还是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
央行卖出有价证券,商业银行或百姓会花钱买进,即手中的钱给了央行,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减少。
所以通胀时期钱变多,需要想办法把钱变少,央行应该卖出手里的有价证券。
②财政政策中,政府在发行国债,而且只有中央政府才有权力发行国债。
货币政策中,央行没有权力发行国债,只有权力买卖有价证券。
此时不需要考虑目的,因为政府才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义务,而央行没有。
(6)调整利率:
利率指利息率,分为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但最终的结论是一样的。
①国家提高存款利率,公民愿意把钱存银行,市场中的钱变少。
所以通胀时期应该提高利率。
②国家提高贷款利率,商人不愿意贷款,比如房地产商用于投资的大部分钱都是靠贷款的,没有钱投资,市场中的钱变少。
所以通胀时期应该提高贷款利率。
【思维导图】
【梳理】
1.主线思维:
通胀时期钱多,需要把市场中的钱变少。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1)国家预算:
未来财政的支出计划,要减少。
(2)税收:
要提高,收回市场中的钱。
(3)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花钱):
要减少花钱。
(4)国债(按目的做题):
如果减少货币流通量,要多发;如果发行建设性国债,要少
3.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1)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给央行的钱):
要提高。
(2)公开市场业务:
要卖出债券,减少市场的货币流通量。
(3)利率:
无论是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都要提高。
【真题展示】
1.(2015-河北)财政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下列有关财政政策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偏好对财政政策有重要影响
B.税收、国债、公共支出等主要是财政政策工具
C.紧缩性财政政策通常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D.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是财政政策的目标之一
【解析】1.选非题。
A项正确:
如果地方政府喜欢搞基础设施建设或房地产,会多发行国债,此时会有影响。
B项正确。
C项错误: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要把市场中的钱变少,此时会抑制市场需求;扩张性政策才能刺激需求。
D项正确:
政府需要增加就业。
【选C】
2.(2010-国考)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
A.提高税率
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降低税率
D.缩减财政支出
【解析】2.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为投资、消费和出口。
其中投资和消费是对本国人来说的,叫内需;出口是对外国人来说的,叫外需。
A项错误:
提高税率是多收钱,使钱变少。
B项错误: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更多的钱在央行,钱变少。
C项正确:
降低税率,意味着少收钱,市场中的钱变多。
D项错误:
缩减财政支出,市场中的钱变少。
【选C】
3.(2018-河南)下列表述中不属于货币政策的是()。
A.央行宣布年内第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部署房产税征收问题
C.中国人民银行从境内商业银行买入财政部发行的第一期4000亿元特别国债
D.人民银行决定向某国有商业银行贷款800亿元人民币
【解析】3.选非题。
A项正确:
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
B项错误:
税收是财政政策。
C项正确:
买卖债券叫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
D项正确:
央行提供
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