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检测题1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1346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检测题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检测题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检测题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检测题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检测题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检测题18.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检测题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检测题18.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检测题18.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检测题18

[基础巩固]

(2016·山西大学附中诊断)下图为某地景观素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质构造属于(  )

A.断层        B.山岭

C.背斜D.向斜

2.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下沉、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侵蚀作用、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下沉、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解析:

第1题,此景观图的岩层向上拱起,故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

第2题,图中构造有层理,说明最先发生的是沉积作用,然后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又使岩层拱起,最后外力的侵蚀作用把背斜顶部侵蚀掉。

答案:

1.C 2.D

读图,完成3~4题。

3.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4.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断层、向斜山景观的分别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3题,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弯曲)为褶皱,图中①为褶皱、③为向斜山(或背斜谷)。

第4题,岩层的变位(错动)为断层,图中②为地堑、④为地垒。

由向斜形成的山为图③。

答案:

3.D 4.B

读下图,完成5~6题。

5.在上图中打井,可以打到煤层的是(  )

A.AB.B

C.CD.D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图中地形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B.在B处打井可以找到丰富的地下水

C.C处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化石

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

解析:

第5题,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知A为向斜,向下打井可打到煤层;B为背斜顶部,煤层被侵蚀掉,向下打井打不出煤层。

第6题,上图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B处不可能找到丰富的地下水;图中岩层为沉积岩,可能找到化石;B为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物质破碎,易被侵蚀掉。

答案:

5.A 6.A

(2016·长沙高一检测)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8题。

7.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A.避开陡坡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

8.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第7题,图中铁路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联系居民点。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沿交通线分布。

答案:

7.C 8.A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

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地质构造:

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2)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3)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解析:

(1)题,根据示意图直接读出,甲地地势两边高,中间低,为谷地;乙地地势中间高,两边低,为山地。

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丙地岩层不连续且出现了错位,为断层。

(2)题,乙地的地质构造是向斜,判断依据主要是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弯曲形态。

第(3)题,选择隧道时要选在背斜处,这样最稳定。

答案:

(1)谷地 山地 背斜 断层

(2)岩层年龄:

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岩层弯曲形态:

岩层向下弯曲。

(3)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产生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工程塌陷。

10.(2016·烟台期中)读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_,构造地貌名称为________。

甲、乙两地地质构造中最有可能发现油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甲处构造地貌的成因。

(3)说明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是什么?

(至少两点)

(4)据图判断①处岩石为________(根据岩石成因),①、②岩层的形成年代①________(早于或晚于)②。

解析:

(1)乙处下面连续的岩层向上拱起,故为背斜构造,从地貌看地势较低为谷。

油气密度小,储存在背斜构造中,故在乙地。

(2)甲处为向斜构造,成山为外力作用。

(3)向斜不适合建隧道,从力学和岩层倾向对水流的影响角度分析。

(4)①从地下向上涌出为岩浆冷凝形成,故为岩浆岩,其破坏了岩层②,说明是后来者。

答案:

(1)背斜 背斜谷 乙

(2)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图示山岭。

(3)丙地位于向斜槽部,岩层下凹,建隧道容易塌方;且地下水容易汇集;石灰岩易受水的溶蚀作用,不稳定,易渗漏。

(4)岩浆岩(或侵入岩) 晚于

[能力提升]

读甲、乙两地质构造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向斜成山,乙为背斜成山

B.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乙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C.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D.乙处地貌是断层形成的

2.甲、乙地质构造形成并露出地表的原因是(  )

A.甲受挤压,经侵蚀;乙受挤压,经侵蚀

B.甲受张力,经搬运;乙受张力,经沉积

C.甲受挤压,经风化;乙受挤压,经侵蚀

D.甲受张力,经侵蚀;乙受张力,经断裂

解析:

第1题,根据岩石中间老、两侧新,可判断甲、乙同为背斜,再结合等高线可知甲为背斜成山,乙为背斜成谷;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乙处成谷的原因是在张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侵蚀。

第2题,背斜是受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由于地壳抬升被侵蚀而出露地表。

答案:

1.C 2.A

(2016·沈阳期中)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

4.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知,岩浆岩丙侵入了褶皱丁,断层甲又切断了褶皱丁和岩浆岩丙,沉积岩乙又将三者覆盖,故其先后顺序为丁、丙、甲、乙。

第4题,图示为背斜构造,顶部岩石疏松、破碎,易于开采,适宜修建采石厂。

答案:

3.C 4.A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154.9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

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据考证,现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这里自古灌溉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岩层的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解析:

(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2)题,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

第(3)题,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秦岭所在岩层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层相对下降。

(2)断块山。

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是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作用(风力、流水等)将沉积物搬运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