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3北京科技大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甘肃队日程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308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23北京科技大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甘肃队日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123北京科技大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甘肃队日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123北京科技大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甘肃队日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123北京科技大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甘肃队日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123北京科技大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甘肃队日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23北京科技大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甘肃队日程报告.docx

《3123北京科技大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甘肃队日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23北京科技大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甘肃队日程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23北京科技大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甘肃队日程报告.docx

3123北京科技大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甘肃队日程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团

甘肃队调研报告

八月二、三日星期天及星期一天气:

今天我们启程去甘肃的第一天。

早上一大早起床,却遭遇了交通拥挤的突发情况,幸运的是最终我们有惊无险的赶上了火车。

上车后队员们先妥善安置了各自的行李,然后给各自家人打电话报了平安。

随后我们聚集起来就社会实践的具体行程,日程,以及一些具体的细节进行了实践中的第一次正式会议,并把所有的任务都更具体的分配给各个方面的负责队员。

火车一路驶来,风景独好,队员们的也在这美景中斗志昂扬。

随着列车驶入甘肃省,两侧的景色变成的货真价实的西北戈壁。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黄沙石子和一捧一捧低矮的植物,火车两边的景色变得十分辽阔。

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照相,摄影。

负责团队影视频的队员对两岸的景色进行了系统的采集拍摄;负责我们团队新浪微博的队员,开通了专属的微博账号,并使用采集的几张优秀景色,更新了我们的微博状态,推送了我们团第一条微博。

路上队员们通过和车上热情的旅客们聊天,了解到了一些甘肃本地的风土人情,饮食以及气候方面的情况。

“小伙子,看你是第一次来甘肃吧?

”正在我凝视感慨路边景色时,一个沙哑的声音从我耳边传来。

我扭头一看,是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大爷。

大爷冲我笑笑,说道:

“第一次见戈壁的都这样,很壮观吧。

”大爷给我们指认了戈壁上的芨芨草,青稞,向日葵,沙柴等沙漠植物,还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并指点了我们该采取怎样的路线前往实践地点瓜州,还给我介绍了一些西北的特产之类的东西。

愉悦的气氛充斥着车厢。

甘肃瓜州,祖国的大西北,我们来了!

八月四日星期二天气:

今天是我们来到酒泉市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左右,刚刚经历31个小时火车颠簸的我们,终于到达了酒泉火车站。

我们马不停蹄,立刻赶去汽车站,踏上了前往瓜州县的路途。

瓜州县虽然隶属于酒泉市,但是距离酒泉市区依然有三百公里左右的路程。

从酒泉市区到瓜州县需要四个小时的时间。

沿途我们经过嘉峪关和玉门,有句古诗写到“春风不度玉门关”,我们算是真正亲眼见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方。

一路上大多都是没有人居住的戈壁荒地,干枯的土地上零星分布着生命力顽强的沙柴。

龟裂的土壤和灼热的阳光似乎就是这一路的印记。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看到了国家重点工程--“风电三峡”工程。

在这样荒芜的土地上,一台台风力发电的机器随风转动着,虽然缓慢,但为这片干枯寂静的地区增添了一份生气。

到达瓜州县后,我们马上联系了县人民政府宣传部的部长还有县团委工作人员。

他们的办公楼只有四层高,占地面积也不大。

我们走进办公楼后,看到的却是他们工作忙碌的情景。

当我们敲响他们办公室的时候,有几位领导正在交谈。

看到我们后,他们安排我们坐下,为我们沏了茶,然后接着完成他们的工作。

他们的办公室很小,大概就只有六七个平方米。

办公室放了两个办工桌,还有一个桌子上堆满了文件。

没有饮水机,所以,为我们沏茶的主任,用的是一个旧式的热水瓶。

过了大约两三分钟,名叫邵忠林的同志开始与我们交谈。

在了解了我们的大致请求后,邵主任与另一位领导交谈了一会儿,根据路程的远近,帮助我们优化了日程安排,提高做事效率。

我们十分感谢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支持我们的实践,这让我们更加充满了信心。

结束了今天的联系工作,我们又开始为明天的访谈做准备。

由于我们没有带三脚架,我们就在瓜州县的街上寻找可以租三脚架的地方,由于“时差”的原因,虽然五六点了,但是外边还是有点热。

我们找到了几家数码店,最终解决了三脚架的问题。

今天是来到瓜州的第一天,相信实践一定会很顺利的!

八月五日星期三天气:

今天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因为今天我们将要进行与当地部门的首次访谈。

本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精神,我们一行人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早早的来到了县政府的门口,第一次进行访谈,心里说不紧张那是假的,我们三个人在政府门口左右徘徊,熟悉着今天的访谈内容,等待着政府人员上班,在这紧张的时刻,恍惚间我们似乎听到了歌声,不对,不是歌声,是第八套广播体操的音乐,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在政府门前的小广场上,一群人在做广播体操,我看了下时间,没错,这就是政府部门上班前的广播体操了,在一旁静静等待他们做完后,我们进入政府大楼,去找负责带领我们走访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然而,不管干什么事,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正如此刻的我们,因为我们找不到那个负责带领我们的人了,办公室没人,打电话关机,他办公室的同事让给我们稍微等等,说他可能有事,要晚点才来,就这样,我们一直等到了九点半,眼看着一上午可能就要在等待中度过了,我们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了,便壮着胆子去找了相关领导,领导特别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在了解到了具体的情况后,他帮我们找到了另一个政府人员——张姐,在张姐的带领下,我们临时改变了行程,来到了瓜州水利局,找到了相关方面的负责人,说明来意之后,负责人十分遗憾的告诉我们,领导们都去开会了,我们想要了解当地的水利情况,想要进行访谈,必须要征得领导的同意。

现在领导不在这里,他没有权利给我们进行访谈。

我们听后十分失望,我们的第一次访谈就这么泡汤了,不过也没有办法,毕竟部门的领导不在。

于是我们就返回团委处,和张姐一起讨论我们今后的行程安排以及日程规划。

虽然上午的采访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但在一顿简单的午餐,一个简短的午休之后,我们就又精神抖擞的出发了。

下午我们要进行的是能源部门的采访,在张姐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能源部门的领导,领导给我们安排了访谈,在访谈中,我们较为详细的了解到了当地的能源结构,能源储存量的信息。

这次访谈虽然时间比较简短,但它是我们的第一次访谈,我们都特别的开心。

晚上回到宾馆,我们把当天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了上午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对我们今天的言行进行了一次自省,及其经验教训,以便于明天的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八月六日星期四天气:

今天,我们要继续昨天的工作。

前两天我们兵分两路,一部分人按照计划在昨天进行了两个政府部门的调查采访,剩下的人则在当地走访,对瓜州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瓜州虽然地处内陆,但和我们预先想象的完全不同,实际上的瓜州作为一个县级地区还是比较繁荣的。

为了能对瓜州有进一步的了解,今天,我们首先走访了双塔灌区灌溉管理处,希望能对瓜州人民赖以生存的水库——双塔水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双塔水库作为瓜州当地的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就人民百姓日常生活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灌溉管理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经过安排,我们下午对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小访谈。

我们了解到了双塔水库始建于1954年,是西北最大的农业灌溉水库,可以称为瓜州人民的金饭碗,对瓜州人民的意义重大。

然而,近年来泥沙沉淀,库容已经大大减少而泥沙沉淀又没有实质的解决办法,只能尽量满足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则无法满足,这极大限制了瓜州的农业发展。

水库入水来源疏勒河水量又不断减少。

可以说现在瓜州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在了解了目前水库的状况后,我们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用过修建小型水渠引导祁连雪山融化的雪水来进行灌溉等建议,主任很是重视,表示会向上级反映。

在这之后,我们又去了县交通运输局,希望能够对瓜州目前的道路交通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遗憾的是,专项负责人正在开会,我们无奈无功而返。

接着,我们闹了一个乌龙,本来想了解瓜州的发电情况,结果走到供电公司去了,其实供电公司只管供电,对发电和电力运输这一块并不涉及。

然后我们又去了县能源局,其实昨天已经去过,但由于准备不充分导致今天再跑一趟。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从能源局得知了瓜州的电力现状,瓜州风力资源丰富,风电装机容量大,但是输电线路少,发出来的电基本只能供瓜州县使用,导致供过于求,大部分风电公司处于限电甚至半停产状态。

风电本身投资又较高,使用寿命有限。

所以现在瓜州风电都在一个很尴尬的状态。

但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风电厂依然在新建,新能源的趋势势在必行,如何解决发了电却不能送出去这个问题,才是关键。

总的来说,今天的实践活动开展较之昨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政府工作人员也十分配合,但活动过程中仍出现了些许不足,比如在原定计划中,不同政府部门因为其地方性和特殊性,其相对应的职责会有一些混淆,在接下来的调查中,不同政府部门对应的职责务必提前调查清楚,以免出现类似于今天的误会。

取长补短,希望明天有进一步的进展。

八月七日星期五天气:

根据我们前期的调查:

2008年8月,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全面启动,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了打造“风电三峡”工程阶段。

这是国家继西气东输、西油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之后,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在政府批下文件,并且找到了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帮我们联系风电基地之后,我们终于在今天上午有机会深入到风电基地里进行实地考察。

早上,政府部门派出一辆车,加上我们实践团队又联系的一辆车,两辆车载满我们七个实践队员,向风电基地进发。

在路上,我们所包下的出租车驶进了一辆加气站!

这在戈壁里的一个小镇中发生显得十分特殊。

在之后与出租车司机的聊天中,我们得知整个瓜州县的出租车都是加气的,瓜州的所有能源基本都是新能源或者是清洁能源!

出租车司机这番透露着自豪的话语不禁让我们对这个戈壁中的小镇又多了一些赞叹与好奇。

在经过了敦煌至瓜州的火车轨、312国道等重要交通道路之后,我们终于接近了风电场。

一排排银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在碧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颇为壮观,分外醒目。

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酒泉市是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的玉门市被称为“风口”,而瓜州县更被称为“世界风库”。

据气象部门最新风能评估结果表明,酒泉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

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均在每平方米250-310瓦以上,年平均风速在每秒5.7米以上,年有效风速达6300小时以上,年满负荷发电小时数达2300小时,无破坏性风速,对风能利用极为有利,适宜建设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场。

为此,国家在2008年批准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而瓜州首当其冲。

来到风电基地,基地的工作人员在门口十分热情的迎接我们,之后他开始为我们讲解。

工作人员不仅热情而且专业,他告诉我们,瓜州从2008年就开始实施大规模风力项目,到2011年底,瓜州县第1期的风电项目就基本完成,面积380万亩。

从2012年开始,国家开始风电2期1批的项目,总共是380万亩,瓜州是240万亩。

从2013年到2015年,瓜州的风电装机一批是240万亩,加上2个大功率地区是250万亩。

预计到2015年底能达到645万亩。

另外他告诉我们现在还在接触商谈建设从酒泉市通湖南湘潭的正负八百特高压风电线路,这个项目正在其他地区建设当中,计划到2016年的6月份建成,据说项目建成以后可以满足从瓜州发出去的风电一期,二期的输送。

之后,工作人员又带领我们到各个办公室参观了各种精密的仪器,密密麻麻的数据在工作人员们的监控处理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室内的内容介绍完成后,工作人员开着皮卡送我们进入了风力发电厂。

风力发电塔的巨大令我们无不震撼!

在瓜州地区特有的黑戈壁的衬托下,风力发电塔笔直冲天,负责摄像的队员都只能退后200米才能把整个风车摄入镜头。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现在所出的区域只是普通发电机,一个扇叶是21米,更加深入的区域一个扇叶足有41米,即使是最大型的运载卡车一次也只能载两片。

风力发电机从下往上依次为基础部分、塔架、机舱和风轮。

工作人员打开基础部分的小门,带我们进入机舱内深入观察了其内部仪器,令我们大开眼界。

在摄像、设施拍摄、人员采访等所有计划工作都完成之后,我们在风车前面与工作人员和政府人员一起合影留念,并赠送了他们我们从学校带去的纪念品,在下午4点左右,我们离开了风力发电厂,圆满完成了今的工作。

八月八日星期六天气:

大风

经过了几个工作日的奔波,我们终于收获了一些珍贵的视频和音频。

由于周末政府部门照常休息,再加上为了让这些东西能更好地被利用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决定利用今天这个宝贵的时间来把这些视频和音频的内容转换为文字稿。

在早上,我们拖着那仍旧疲倦的躯体打开视频和音频,在分配好各自的工作后我们便开始工作了。

翻译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因为在视频和音频里,不单单夹杂着瓜州本地的方言,还有一些专业的学术用语,所以就算每个人只分配到一两分钟的剪辑,但是花费的时间却达到了半个多小时。

并且我们还要所有在聚在一起从头到尾再听一遍,再对文字稿进行最后的更改。

所以今天并不是十分轻松的一天。

但是,我们不能辜负那些对我们的访谈做出热心并细心回答的人和为我们进入单位做出许多工作的团委。

我们一定要将瓜州的实际情况的政府部门的努力和困难,还有对未来的展望如实记录下来并将其做好,让我们的辛苦不会付之东流,所以所有队员都在认真工作,没有人抱怨一句话。

在经过一上午的翻译工作后,我们只把音频翻译工作给完成了,所以我们得在下午继续完成视频字幕的工作。

完成视频的方式和音频的方式基本一样,但是不同于音频的是,视频中录取的声音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字眼不太清晰,所以这为我们的工作加大了难度。

最终不过6段20分钟的视频,我们却花费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将其完成。

在完成这些工作以后,我们还讨论了明天去双塔水库的事情。

瓜州的黑夜总是来得很晚,几乎到了晚上九点半天才黑下来,而此时我们的讨论却并没有结束。

我们着重讨论了如何前往双塔水库这个问题,毕竟水库距离县城有50多公里,并且水库周围都是茫茫的戈壁,所以来回的交通路线以及保障队员安全十分重要。

经过这几天对瓜州的了解和对自身现况的观察,我们讨论决定租两辆车去水库,并且提前准备好拍摄器材,到那进行实地考察。

之后,我们就开始为明天的到来进行忙碌的准备了。

八月九日星期天天气:

当太阳从祁连山脉升起时,其光芒投射到瓜州县的整个天空,向天空望去,万里无云,便可知今天定是一个外出考察的好日子。

早上九点我们租到两辆出租车,前往距县城50多公里的双塔水库。

一路上,望着道路两旁,并不全是一片荒漠,而是一棵棵绿树挺立在道路两旁,而树下是一片片黄绿色的野草。

听司机介绍,这些“绿洲”是政府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在这茫茫的荒漠上植成的。

这就令我感到这荒漠中一点绿的不易。

然而,这些绿色并不单单只靠人就可以在瓜州地图上点出,其实双塔水库的功劳才是最大的,听司机说,双塔水库的水,利用渠道将其分到每一片需要灌溉的土地上,使得县城周边充满了绿色。

在继续和司机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了双塔水库的水是来自于祁连山上融化的雪水。

还得知了瓜州县原来叫做安西县,但是因为有人说“过了酒泉就安息(安西)”,这样就令人感到不吉利,所以最后改叫瓜州县。

当到达水库时,穿过了一个个沙丘,广阔的的水面和强烈的风就迎面而来,一下子就令我们的头发立刻变了型。

强大的风,带来了猛烈的浪。

风声,浪声令我们难以交谈。

不过真的很难令人想象在这茫茫的干旱的戈壁滩上会有这么大的水库,甚至在我们各自的家乡都很难见到。

并且在向岸边走去时,我们还发现了一条已经干死的鱼,这鱼大约有20厘米长,算是一条大鱼,所以我们认定在这水库里一定有鱼。

可以想象一下,在茫茫的死寂的大漠中有一大面积并且还富有生机的大湖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

大自然是神奇的,而瓜州人民也利用这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这荒漠中的一点绿——瓜州。

在细致参观了双塔水库的水利设施建设状况,并经过一系列的拍摄和记录之后,我们用时一上午完成了的双塔水库的考察工作,并临时决定下午前往榆林洞窟进行瓜州历史文化方面的考察。

在向洞窟进发的路上,让我们感动吃惊的并不是那一个个荒芜的沙丘,也不是那一根根伫立在荒漠上木质电线杆,更不是那看不见头的弯曲的公路,而是那荒漠后的一片广阔的绿色的灌木森林,还有那森林中悠然自得的骆驼,山羊,更有那诗意的小木屋。

这种地狱天堂的对比令我对西北大自然的神奇更加感到无比钦佩。

当到达洞窟附近时,一个似乎被大水冲刷了多年的峡谷印入了我们的眼帘,峡谷中有一条小河,正是榆林河,它将要一直前进,直达榆林河水库。

据后来了解,这条小河在很久以前是一条大河,就是因为它的常年冲刷,这狭长的峡谷才形成今天的面貌,而在峡谷的两面,可以看见由人工做成的石栈道和一个个洞窟。

峡谷,小河,荒漠,洞窟,这些景物组成一幅由人类和自然共同绘制而成的精美的图画。

当我们买了票,进入并参观了7个洞窟后,队员们收获了大量历史知识。

比如宋代的壁画多采用绿色,而绿色颜料是由孔雀石制成,还有一些珍贵的蓝色颜料竟然来自古代的阿富汗!

我们还了解到很多瓜州本地的历史知识,如榆林窟中的大部分洞窟的窟主为当时的归义军节度使曹氏家族的人,他们以宗教的形式来巩固他们在该地的地位,比如佛教的六道轮回:

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以只要不背叛他们的统治就会进入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否则就进入其他三个道的方式来巩固人心。

我们还了解了洞窟中体现的河西走廊地区宗教信仰的转变,由初唐的佛教到晚清民国的道教,从而了解当地的宗教信仰的变化。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与乐山大佛、莫高窟南北大佛齐名的榆林窟大佛。

这尊大佛隐藏在峡谷岩石之中,只有进入洞窟之中才能看得见其真面目,说是真面目,只不过能看到其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都隐藏在黑暗洞窟之中。

离开时,精美的壁画,庄严的大佛,还有那雄壮的峡谷,都在队员们脑海之中久久停留,挥之不去。

八月十日星期一天气: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发达的交通,交通使商品得到运输,使信息得到传播,使人们自由往来,交通也因此带来了机遇,带来了发展。

为调查瓜州当地的交通建设情况,在政府的配合下,我们今天下午终于有机会来到交通运输局深入调查了解。

经过一个周末的充分休息之后,我们重整旗鼓,就向交通运输局出发了。

因为交通局在我们下住不远的地方,所以我们决定步行过去。

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有条不紊地行驶着,俨然一片井然有序的画面,可以看出瓜州县城内的交通管理十分到位,几乎没有明显的交通违规行为,人人都在这川流不息中文明地出行,很是让人舒心。

过了十几分钟之后,我们就来到了交通局,向交通局的负责人介绍了我们此次来访的意图,因为先前有和副局长预约好,交通局的人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不巧的是副局长正在开会,于是我们就等待了一会儿,待开完会之后,副局长魏生龙接待了我们。

在询问当地交通情况时,魏局长告诉我们,瓜州县境内有很多国、省干道,交通网络还是十分发达的,比如G30连霍高速、从东到西横穿过瓜州县境和有国道312线,、215线、314线,另外还有4条省道。

截至目前,瓜州公路的总里程达到了2985公里。

全县十五个乡镇,全部都通了新路,每年都会有新建的农村公路。

在十二五期间,酒泉,瓜州的交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去年还开通了从瓜州到兰州的高铁,还有从瓜州到敦煌的高速公路,农村公路也在以平均每年150公里的速度推进,农村道路条件也在逐步地改善,通过今年的努力,即便最偏远的、人口少一些的两个村庄的道路也会全面铺筑完毕。

另外,甘肃省提出了6873的交通突破行动,交通局对于铁路的建设、高速公路的建设、支线机场的建设,都做了一个详细的规划。

但是,魏局长也指出了一些目前存在的交通问题。

目前县内的高等级公路还是有点少,对于连霍高速,虽然是横跨县内,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出行运用的少,铁路也是一样。

另外农村公路的等级比较低,在提高农村公路等级上,魏局长希望在设计的标准上投资上加大一些。

由于瓜州的环境位置特殊,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地带,出行方面总体来说还是达不到像大城市的便捷程度。

城里也有公交车,但是人口少,运营成本高,利润稀薄。

虽有高铁站,但高铁站离城中心却有70多公里,出行也不太方便。

对此,我们在认真的思考讨论之后,也适当的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建议,如加强对新建高速公路的宣传工作、安排提交关于农村公路的细致调查报告向上级反映现状、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往返高铁站与县汽车站的班车数量等建议,魏局长也十分重视,表示接下来会安排这方面的优化工作。

在魏局长给我们细说了一些十三五的具体规划后,我们的访谈就结束了。

接着,魏局长也给我们提了些好的建议,以便于我们更加方便的进行调查走访。

临走之前,我们送给了魏局长我们学校的校徽作为纪念品。

八月十一日星期二天气:

截止到今天我们还有水务局,政研室,发改委,文化局四个部门的采访没有完成。

今天早上我们八点钟就来到了县政府团委办公室,大约等了半个小时,团委的一位大哥帮我们联系好了水务局的负责人员,我们随即就赶到了水务局。

一走进水务局的办公楼,我们看到了大家忙碌工作的身影。

接受我们采访的领导正在开会。

大约过了十分钟,我们的采访便开始了。

对于我们的问题,领导回答地非常全面。

但是领导的地方口音很重,我们只能听懂大概的内容。

因为方言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双录音。

晚上的翻译工作真是个艰巨的任务。

领导还夸赞了我们到瓜州来实践不怕吃苦的精神,而我们也对为水务局严谨高效的工作态度感到钦佩。

瓜州作为一个戈壁中的小镇,可以说是一个缺水的县。

县里的水大部分来源于双塔水库。

上周末我们去双塔水库实地参观了一下,水很清,水库周围的风也很大。

这让我们感受到了西北的绿洲风景,使我们久久不愿离开。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们亦感受到了这些天县里的旅馆酒店以及百姓民众们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按照计划今天下午是要采访政研室的。

但是由于政研室的工作人员工作繁忙,我们不得不临时取消采访。

政府部门的采访工作确实是一波三折,各种突发情况让我们难以一一应对。

但是,政研室仔细查看了我们的采访问题。

答应明天给我们纸质文件来配合我们的实践。

我们十分感谢政研室的积极配合与帮助。

今天我们收获了不少有关瓜县的水利现况,使我们的时间内容又得到了充实,这一路下来,我们实践也快要接近尾声了。

八月十二日星期三天气:

按照计划,今天是我们在瓜州外出工作的最后一天,为了有一个好的结尾,我们都非常积极热情地工作,为瓜州之旅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今天我们成功预约到了发改委,了解到了当地的经济政策主要是协调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

当地的自主产业中工业占了大部分,但目前许多自主产业都关闭了。

由于风电生产的电力按照国家发电输电规定无法向外输出,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亏损。

在采访了发改委以后,我们又再次预约并采访了两位能源局的工作人员,对当地的能源、供电情况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当地产生的电都要并入大电网之后,再从大电网往下输电。

去年瓜州的上网电量是80个亿(kW),本地的民用、农用、生活用消耗的电量是3个亿,对于一些大的工业则是直接通过专线从电网供电,这个区域的电量消耗是8个亿。

在11年风电一期380万装机的上网电量是50多个亿,到去年建成的风电二期的上网电量达到了80个亿,总装机数量达到了580万台。

但为了维持供电的稳定,风电在当地的上网比例不超过30%,一般只有20%。

这是目前风力发电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生产的电不能有效的输出利用。

在结束了这些采访之后,为表达对这些天当地政府和各部门的配合的谢意,我们实践团全体成员来到了团委办公室,向这几天一直为我们联系、向我们提供帮助的叔叔道谢,并赠送了从学校带来的笔记本与明信片留作纪念,之后我们和办公室的叔叔阿姨们合了影,最后向他们道了别。

之后我们又来到最先接待我们的政府的宣传部道别,宣传部的叔叔热心地询问了我们的实践过程,关心我们在瓜州的体验,并针对地提出了几条建议。

我们都表示这次的实践收获很大,并感受到了瓜州人民的热情。

在赠送了纪念品之后,我们对政府的理解与配合表达了深深的感谢。

在道别时,听到叔叔说随时欢迎我们再来时,我们都感到很欣慰。

瓜州之行到此就圆满结束了,我们成功地走访了瓜州的能源局、交通局、水务局、双塔水库管理所、发改委、风电基地等,收集了一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料,体验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充分地感受到了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城镇的发展与建设,收获了许多在课堂中得不到的知识与体验。

总之,这是一场难忘的经历。

八月十三日星期四天气:

今天是留在瓜州的最后一天了,但仍然有一些收尾工作要做。

队员们整理了对瓜州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结果和宝贵资料,总结出积极有益的意见建议,并作可行性分析,以便于之后进一步的后期整理分析。

比如水利方面水量不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