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市景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1168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衡水市景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衡水市景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衡水市景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衡水市景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衡水市景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衡水市景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含答案.docx

《河北衡水市景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衡水市景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衡水市景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含答案.docx

河北衡水市景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

河北景县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论衡》中记载:

“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2.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

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

此史料印证了

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3.万历时王世懋在《二酉委谭摘录》中说:

“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景德镇为“四时雷电镇”。

材料反映()

A.已出现专业化市镇

B.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C.产品精美

D.产品种类繁多

4.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

A.有注重其“防伪”功能

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D.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5.高王凌在《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中指出:

在南海县九江乡,明末清初已是鱼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力农本务无几。

材料反映出()

A.农业经济的衰退B.农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C.自然经济的解体D.经济结构的变动

6.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

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

此现象表明当时

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

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

C.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

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7.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

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

这实际上反映出

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8.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9.上海从开埠到解放,人口出现过三次增长高潮;同时,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沪人数比例也多次发生变动。

其中引起后者变动的主要因素

A.同西方列强侵略我国的历史相联系

B.同西方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相关

C.与半殖民地T业发展密切联系

D.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

10.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

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1.下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共资本总公统计。

结合所学判断,出现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A.政府统一货币且实行关税自主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

12.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采取出卖国家利益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13.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

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B.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C.目的是为赢得抗战胜利积聚力量D.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4.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

1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1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

上述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

D.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15.“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16.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

"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文中的“一步”是指()

A.结束“两个凡是”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提出“一国两制”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

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

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18.陈秉安著《大逃港》:

“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

”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19.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

“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

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变化”实际上是基于港口管理体制突破了

A.“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模式

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的模式

C.“自主经营,简政放权”的模式

D.“政企分开,自负盈亏”的模式

20.《申报》上有这样一则征婚启事:

“一、面貌端庄,中等身材;二、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三、高尚的人格;四、身体壮康,精神饱满;五、对于女子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六、经济有相当的独立;”征婚启事中的这些内容主要说明当时()

A.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出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潮

C.婚姻风俗获得彻底改革D.勇于争取自己的择偶权利

21.“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

”这里的“文明婚姻”()

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

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

22.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②“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③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④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3.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24.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

%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

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

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25.下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A.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

B.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15-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6.自17世纪初成立至19世纪30年代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始终垄断了与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贸易,其原因不包括:

A.政府特许B.自由竞争

C.对抗荷兰D.重商主义

27.下图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期间,工人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

对造成这一运动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生产能力的过剩

B.工业革命激化了抢占商品市场的竞争

C.工业革命中工人劳动和生活状况恶化

D.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28.有经济学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

其中一个阶段的特征是:

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主导产业体系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铁路运输业。

这一阶段:

A、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

B、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C、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D、世界进入到“电气时代”

29.《怎样做大国》指出: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B.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D.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0.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表明(  )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31.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

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32.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

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

这一现象

A.扭转了中国贸易的人超局面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D.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33.迈斯基所著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中记载,据俄国海关统计,1891年至1908年期间,由俄罗斯输出到蒙古的货物总值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而同期由蒙古输入俄罗斯的货物总值却增加了百分之五百六十六。

对此状况合理的解释是

A.近代中国经济竞争力有一定提升

B.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C.中国内地市场为英美两国所占领

D.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尖锐,阻碍其对外贸易

34.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

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35.阅读下面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1952年指数为100)。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年份

农业总产值

轻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

1953

103.1

126.7

136.9

1956

120.5

173.3

262.3

1957

124.8

183.3

310.7

A.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

C.经济建设出现急躁冒进倾向

D.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模式

36.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

37.“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运动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8.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

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

上海“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④浦东的开发开放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9.下表是英国工业化初期,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1901)单位:

%

年份

1801

1851

1901

1.农、林、渔

35.9

21.7

8.7

2.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

29.7

42.9

46.3

3.第三产业

34.5

35.5

45.1

(资料迪恩、科尔:

《英国的经济发展,1688—1957》,剑桥1964年版,第142页。

A.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

B.第二产业始终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C.劳动力转移速度完全受工业化程度影响

D.劳动力转移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40.“现在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

”这与谢尔本勋爵在1782年所讲的“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是吻合的。

这一变化反映出

A.自由主义贸易思想得到贯彻

B.海外扩张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撑

C.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深

D.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第41题26分,第42题14分,共40分)

41.(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

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期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

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袁亚愚《中国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

人)

时期

迁出

至他乡种田

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9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13年

473

0

77

396

材料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

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

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

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摘编自《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有什么积极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10分)

4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扒铁道,砍电杆,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民众揭帖

材料二 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

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

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材料三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

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材料四 一些闭塞的经济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清政府面对新式交通工具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的看法。

(4分)

(3)据材料四,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积极影响。

(6分)

参考答案

1.D2.A3.A4.A5.D6.D7.B8.D9.B10.D11.B12.B

13.C14.C15.B16.B17.D18.D19.A20.B21.B22.B23.C24.D25.D26.B27.C28.B29.C30.C31.A32.C33.A34.A35.D36.B37.C38.A39.D40.C

41.

(1)作用:

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

(4分)

(2)趋势:

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的增多;出国做工的增多。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6分)原因:

国门被打开,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衰落;中国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若答其它内容,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6分)

(3)特点:

受日本侵略及国民政府迁都影响;有外国移民迁入中国。

(4分)影响: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及文化资源;日本“国策移民”便于日本侵华,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6分)

42.⑴义和团对铁路、电线、轮船的态度,是农民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能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性质,但也说明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愚昧落后。

(4分)

⑵清政府对待新式交通工具的态度,纯粹是愚昧的表现。

清政府的举动延缓了新式交通工具在中国的推广,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4分)

⑶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与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任意三点,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