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1143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早中期:

1.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

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困倦,气短声低,平素易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心烦失眠,或午后低热,尿频色黄,或有浮肿,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自汗、盗汗,尿频量多,口渴欲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舌暗红体瘦,舌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数。

2.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

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易感,夜尿频多色清,或有浮肿,腰膝冷痛,畏寒肢冷,阳萎早泄,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手足背冷凉,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有齿痕,舌苔白或灰腻水滑,脉沉细无力

3.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

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或有浮肿,怕冷怕热,阳萎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或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冷凉,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大便时干时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或暗红,有齿痕,舌苔白或黄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二)晚期:

1.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

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口燥咽干,双目干涩,乏力体倦,头晕心悸,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饮尿频,或尿少浮肿,皮肤瘙痒,灼热干燥,或小腿抽筋,呕恶吐酸,烧心,爪甲色淡,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暗红,或暗淡,舌体瘦,苔薄黄腻,脉沉细或数。

2.阳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

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体倦懒言,畏寒肢冷,头晕心悸,视物模糊,腰膝冷痛,腹胀喜暖,恶心呕吐清水,大便稀溏,嗜卧,夜尿频多,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皮肤湿痒,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胖大,舌质淡暗,舌苔白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3.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

神疲乏力,表情淡漠,面色黧黑,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悸气短,咽干口燥,口中尿味,嗜睡,或心烦失眠,腰膝酸冷,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寒,自汗盗汗,夜尿频多,或尿少水肿,大便时干时稀,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皮肤瘙痒爪甲色淡,舌体胖大,暗淡有齿痕,舌苔黄腻,或白腻,或灰腻,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二、临床症状/症候施护

(一)浮肿(水肿)

1.观察水肿消长情况;尿的颜色、量的变化;注意观察有无急性左心衰的表现,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每日测量体重1次,水肿消退后每周测量体重一次,腹水病人需每天测腹围1次,并做好记录。

2.观察病人皮肤的肤温、颜色及有无红肿、破损、搔痒、化脓等情况。

加强卧床患者的皮肤护理,注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有无发红、变瘀等情况。

预防压疮的发生:

每2h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避免推、拖、拉动作,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水垫。

四肢水肿严重者,应予软枕适当抬高。

阴囊水肿严重者,可予吊带托起。

已形成压疮者,按压疮的常规护理。

3.水肿明显伴低蛋白血症时应卧床休息,水肿严重伴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4.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每天盐的摄入控制在3g内,饮水量控制在前一天尿量加500ml为宜。

5.指导生活自理患者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衣服宜宽松,以棉质为佳。

定期测量体重。

6.肢肿明显者遵医嘱给予补肾活血的汤剂沐足(由红花、桂枝、毛冬青、当归等药物组成)。

7.遵医嘱使用利尿药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利尿剂时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二)神疲乏力(与贫血、大量蛋白尿有关)

1.起居有常,注意休息,限制活动量,避免劳累。

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

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

注意患者安全。

如:

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3.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

食疗方:

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4.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三)肢体麻木、疼痛、肢冷

1.进食活血化瘀食物,如黄鳝、木耳等。

食疗方:

洋葱烧黄鳝。

2.遵医嘱给予足部中药泡洗以祛风通络,活血通脉。

3.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穴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涌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足等穴位。

6.遵医嘱给予药熨以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行气活血。

(四)皮肤瘙痒

1.嘱患者避免搔抓、摩擦皮肤或热水烫洗,以免抓伤皮肤引起溃破和感染。

2.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秋冬季洗浴宜每周2次,浴水温度37℃~40℃,选择中性护肤皂,忌用刺激性强的皂液,洗后皮肤涂抹润肤露,

3.嘱患者选择穿棉质内衣,勤修剪指(趾)甲。

4.瘙痒甚者,遵医嘱给予清热燥湿洗剂,如苦参、苍术、黄柏、白花蛇草、连翘等煎汤外洗,亦可涂尿素乳膏防止皮肤干燥。

5.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腻及海鲜之品。

忌饮酒,少喝咖啡和浓茶。

6.合理休息,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焦虑和运动

  (五)咽干口渴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

食疗方:

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

(六)腰膝酸软

1.适当食用枸杞、黑豆等固肾之品。

食疗方:

韭菜炒虾仁,山药芡实瘦肉饮。

2.操练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

3.指导患者按摩腰背部及气海、关元穴、涌泉穴。

艾灸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肾、胰等穴位。

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七)大便时干时稀

1.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外用或中药灌肠。

指导患者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2.便溏者注意观察大便的量、色、质、次数。

便后清洁肛周,防止肛周感染。

3.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

(八)视物模糊

1.注意视力变化,定期检查眼底,减少阅读、看电视及使用电脑,宜闭目养神,饮用菊花茶或银杞明目汤等。

2.按摩睛明、四白、丝竹空等穴位以辅助通络明目。

3.遵医嘱予珍珠明目液滴眼或中药眼部雾化以改善症状。

4.评估跌倒高危因素,落实防跌倒措施。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中药汤剂根据证型予温服或温凉服;中西药之间间隔30分钟以上。

1.汤剂类宜温服。

2.口服降糖药注意服用时间、方法及不良反应。

(二)注射用药:

1.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液体过渡。

2.滴速不宜过快,孕妇及哺乳期慎用,有出血倾向者禁用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

3.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4.胰岛素治疗者注射方法、部位正确,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三)中药枕:

遵医嘱将菊花、决明子、荞麦皮、绿豆皮、葛根碎片、白术等装成药枕,通过药物的发散作用以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四)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

适用于下肢麻、凉、痛者,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之剂。

水温以37~40℃为宜,时间20~30分钟,严防烫伤(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耳穴(详见附录2)。

3.穴位贴敷:

遵医嘱选择手三里、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首次贴敷2小时左右即可,以后每日一次,每次保留4小时,4周为一疗程(详见附录2)。

4.艾灸:

适用于阳虚者,遵医嘱取肺俞、脾俞、大椎、神阙、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6.中药保留灌肠:

遵医嘱选用解毒泄浊之剂(详见附录2)。

7.中药离子导入法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2.嘱患者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限制探视。

3.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穿紧身衣裤。

5.早中期活动量:

鼓励患者适当休息和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劳累。

晚期活动量:

减少运动强度,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适当活动,同时可结合太极拳、内养功等,有益患者身心。

(二)饮食指导

1.早中期饮食原则:

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原则,减少植物蛋白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白摄入,少吃豆类食品和主食。

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以保证热量供给。

水肿、高血压患者,应强调低盐饮食。

(1)气阴虚血瘀证饮食宜用益气养阴,补肾化瘀之品,可食用冬瓜汤、黄芪猪腰汤、百合山药粥、芪麦粥等。

自汗盗汗明显者,可用黄芪、浮小麦等泡水代茶饮。

阳气虚血瘀证饮食宜用益气温阳、补肾化瘀之品,可食用枸杞羊肾粥(枸杞250g、羊肉60g,羊肾1个,粳米60-100g,葱白、盐适量)以及鸡肉、鱼肉大豆,蘑菇,黄鳝等补气活血食物。

水肿者可用玉米须与百茅根煎水代茶饮。

口渴多饮时,可用黄芪等泡水饮

(2)阴阳俱虚血瘀证饮食宜用补肾培元,滋阴助阳,益气固本之品,

可食用猪胰、猪肾、黄芪、黑豆、桂心汤等,以起到滋阴温阳作用。

口渴时可用枸杞子,鲜生地煎水代茶饮。

2.晚期饮食原则:

严格控制蛋白摄入总量,控制主食,不吃豆类食品。

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摄入总量50%以上,以牛奶和鸡蛋为最好;脂肪一般在25~40g/d,视体型增减。

多吃富含碳水化合物食品,若血糖高者调整胰岛素用量。

同时注意高钙低磷。

水肿者应限制食盐。

高血钾者,应注意禁食高钾食物。

气阴虚血瘀湿浊证饮食宜用益气养血,滋肾护元,祛瘀化湿,泄浊解毒之品。

阳气虚血瘀湿浊证饮食宜用益气养血,温肾护元,祛瘀化湿,泄浊解毒之品。

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饮食宜用益气养血,补肾培元,祛瘀化湿,泄浊解毒之品。

以上三种证型饮食均需禁忌肥甘厚味,戒烟酒,可多食山药,南瓜、苦瓜、香菇、萝卜、胡萝卜、西红柿、黄豆芽及包菜等叶菜。

另外还应适当吃些温阳利湿化痰的蔬菜,比如姜、葱、蒜、韭菜、洋葱、辣椒、紫菜、海带、海蜇等,这些都具有除湿利水、化痰散结、止渴、养脾益肾等功效。

选择水果时,要多吃点偏温健脾益肾的低糖水果或干果,比如黄瓜、西红柿、榴莲、柠檬、樱桃、木瓜等。

(三)情志调理

1.增加护患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

关心体贴患者,使其保持乐观心态。

介绍成功的病例,使其增强信心。

2.鼓励家属理解支持患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3.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鼓励参与社会活动。

4.应用中医七情归属,了解患者情志状态,指导采用谈话法、音乐疗法等方法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保持心情舒畅。

5、早中期心理教育:

针对性开展消渴肾病科学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及早采用中医药措施积极治疗,以防治病情进展。

晚期心理护理应注意讲解积极治疗的意义,鼓励患者积极采取中医药综合治疗措施。

五、护理难点

(一)如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二)

六、护理效果评价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

气阴虚血瘀证□阳气虚血瘀证□阴阳俱虚血瘀证□气阴虚血瘀湿浊证□阳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浮肿□

1.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2.皮肤护理□

3.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沐足□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请注明,下同)

好□较好□

一般□差□

神疲乏力□

1.饮食指导□

2.生活指导□

3.其他护理措施:

1.艾灸□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好□较好□

一般□差□

肢体麻木、疼痛、发凉

1.皮肤护理□

2.适量运动□

3.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泡洗□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穴位按摩□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3.穴位贴敷□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4.耳穴贴压□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5.药熨: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6.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好□较好□

一般□差□

皮肤瘙痒

1.皮肤护理□

2.饮食指导□

3.情志护理□

4.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外洗□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好□较好□

一般□差□

口干多饮

1.饮食指导□

2.观察饮水量□

3.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好□较好□

一般□差□

腰膝酸软

1.饮食指导□

2.适量运动□

3.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穴位按摩□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3.艾灸□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4.八段锦□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5.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好□较好□

一般□差□

大便时干时稀□

1.观察大便颜色、量、性状、次数□

2.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灌肠□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穴位贴敷□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好□较好□

一般□差□

视物模糊

1.眼部护理□

2.安全防护□

3.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中药眼部雾化□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医护理技术

中药足部泡洗

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中药贴敷

艾灸

穴位按摩

中药保留灌肠

健康指导

/

/

/

签名

责任护士签名: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三附院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