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7爱国词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1076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17爱国词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17爱国词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17爱国词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17爱国词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17爱国词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17爱国词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高中语文17爱国词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17爱国词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17爱国词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高中语文17爱国词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7爱国词四首

可怕的“狰狰男儿”

在中国经济网《

人物周刊》频道,有一篇题为《真实的北洋军阀是不卖国的》的文章。

文中说:

“现在我才明白在那些北洋军阀中同样有狰狰男儿,同样有忧国汉子,同样有民族楷模,同样有高尚长者。

”读到这儿不禁哑然失笑。

此“狰”非彼“铮”,两个字意思大有不同。

“铮铮男儿”误成“狰狰男儿”,面目真够吓人的。

铮铮,本是金属撞击声,比喻刚正不阿。

狰,古代传说中的异兽,有凶狠之意,如“狰狞”。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

杨昌俊

  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

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

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

赵主要从政,也能词。

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出身于世代仕宦家庭。

自小有志于学,胸怀壮志。

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进入仕途。

在靖康之变时,曾作为李纲的僚属积极参加抗金斗争,后李纲被罢官,张也因而获罪。

不久,汴京沦陷,他避难江南,宋高宗绍兴元年,愤于秦桧的卖国行径,休官还乡。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

祖父、父亲都做官。

他出生的第三年,靖康之变发生,北宋沦亡。

他随家人颠沛流离,历尽艰险回到家乡。

陆游一生以抗金报国、收复中原为己任。

但是在投降派当政的社会条件下,他长期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最后还被罢黜回乡,投闲置散,壮志未酬。

但他始终没有忘怀国事,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矛盾,始终冲击着他的内心深处。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人。

(续上表)

  赵鼎的词今存45首。

早期所写多为闲情绮语,南渡后所作,多为家园乡关之思。

有《得全居士词》。

张元幹,有《草川词》。

陆游,有《放翁词》。

刘辰翁的词今存350多首,其词不假雕琢,悲咽沉痛。

他是南宋遗民中,反映爱国思想最深切感人的一位词人。

有《须溪词》。

词的一些专门术语

(一)

无论是创作或欣赏,对关于词的一些常用术语都要有必要了解。

词牌:

填词用的格式。

最初,词是配乐演唱的,词牌就是曲调名。

许多词牌在首创时,所用曲调名和词的内容有关。

如李白的《忆秦娥》,写的确实是秦娥,开头就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这个词牌也叫《秦楼月》。

秦观的《鹊桥仙》,确实有仙侣鹊桥相会的爱情内容,其中写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但各种词牌一经创立,后人照之填写,内容和词牌名不一定再有联系。

词牌纯粹成了填词的格式。

华胥(xū)    砥柱(dǐ)   南浦(pǔ)

戍梁州(shù)两鬓(bìn)蒙毡(zhān)

金缕(lǚ)貂裘(diāo)辇下(niǎn

“文”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正面站立的人形,胸部刺有美丽的花纹。

本义是纹身。

“文”本为“纹”的初文,色彩交错亦称“文”,引申为花纹或纹理,又由花纹或纹理引申为文字或文辞。

读声wèn时,为纹饰之义。

“文”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文”组成的字大都与花纹有关,如“斐”“斑”等。

“文”也可作声符,如“蚊”“坟”“汶”“雯”等。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阅读《鹧鸪天·建康上元作》,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词的技巧】

(1)开头两句有何作用?

(2)“记得当年全盛时”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答案:

(1)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

“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来的表征。

用轻灵之笔写深沉的感慨。

(2)引出下文,由“悲凉地”转入下文的回忆: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的全盛之景。

2.【鉴赏诗词的语言】

(1)“忽惊春到小桃枝”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

请简述理由。

(2)怎样理解“天涯海角悲凉地”一句的含义?

答案:

(1)不能换成“见”。

因为“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

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

(2)“天涯海角悲凉地”,补足“客路”二字含义。

所谓天涯,主要不是指地域遥远,而是指漂泊他乡异地。

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

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只能令人心酸。

3.【鉴赏诗词的意境】“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渲染了过去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抒发对已逝繁华的怀念和眷恋,对比眼下的惨痛现实,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

4.【鉴赏诗词的语言】有人说“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中“弄”与“流”用得很好,你知道好在哪里吗?

答案:

“花弄影,月流辉”是乐景。

“弄”写出了花枝的袅娜。

“流”字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与动态。

都采用拟人手法,把升平的气氛呈现出来了。

5.【鉴赏诗词的情感】下阕中哪一句是全词的词眼?

请结合全词加以简析。

答案:

“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词眼”。

如起首两句中的“那知”“忽惊”写从不知觉到陡然发现,即带有如梦初醒的意思。

下阕头三句是梦境的显现,结句则是梦醒后的悲哀,皆关合“华胥梦”。

于是上下二阕靠这一句挈领,浑然一体,意境深沉。

6.【鉴赏诗词的技巧】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示例一:

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

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示例二:

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上阕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阕转入对当年全盛时快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令人悲伤的现实,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阅读《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词的意境】“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描写了什么景象?

有何作用?

答案:

“怅秋风”三句,“怅”字领起“秋风画角、故宫离黍”两句,北宋的京都汴京早已被金人占领,怅望中原地区,金兵军营相望,军号凄厉。

故都一片荒凉。

词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沦陷区的感伤和怀念之情。

2.【鉴赏诗词的技巧】“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三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底事”三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连续发出无可奈何的疑问,把在侵略者铁蹄蹂躏下的中原大地的无穷灾难和侵略者的罪行形象地描绘出来,深切地抒发了家国之思。

“昆仑倾砥柱”,犹言天塌了下来,喻指北宋沦亡;“九地黄流乱注”,喻指在金国侵略者的铁蹄的大肆蹂躏下,中原大地到处都

是灾难;“聚万落千村狐兔”,喻指此时的中原大地,一片荒凉,只有野兽出没。

3.【鉴赏诗词的情感】联系上阕,理解“天意从来高难问,况

人情、老易悲难诉”一句蕴含了词人哪些

复杂的情感?

答案:

①悲愤:

“天意难问”这里指皇帝身居高位,用心难测,忠臣被贬谪,含有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

对故国横遭掳掠、南宋朝廷的昏庸腐败无能忧心忡忡,抒发了对金国统治者猖

狂侵略、南宋统治者卖国投降的—腔悲愤。

②同情:

情老易悲,指南渡君臣人老衰朽,报国无门,无力回天,壮志未酬而年华已逝,这是南宋广大忠烈之士的共同悲剧。

对友人胡铨因敢于坚持正义而获罪表达深刻的同情。

4.【鉴赏诗词的意境】“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几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

这几句写饯别时的情景:

凉风穿过岸边柳树吹过来,吹走了酷热;明亮的银河,稀疏的星星,淡淡的月光,还有几抹云絮在慢走。

词人借景抒情,既渲染了送别时的悲凉气氛,又突出了依依难舍之情。

5.【鉴赏诗词的技巧】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的下阕。

答案:

①写江边送别之景和喝酒解忧为实,写想象别后心情为虚。

②下半阕叙别情。

初秋残暑,凉生岸柳,

夜色已深,景之凄凉更显人心为别而凉。

胡铨要到的新州,远得难以通信,而中原的万里江山,只好梦中去寻了。

想再与胡铨同宿畅谈对床夜语,恐怕此别后难再实现了。

③虚实结合,深刻表达了既悲国事、又悲远别的心情。

6.【鉴赏诗词的情感】请分析出上下阕所抒发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格?

答案:

上阕感叹时局,反映金兵侵略带来的灾难;下阕抒写依依分别之情,勉励友人振作精神继续斗争。

表达了作者刚正不阿,坚持正义,凛然无畏的气魄和深切同情友人的品格。

这首词借送别表达了对“卖国有功,爱国有罪”的政治现实的无比愤慨,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正义感。

请深入体会,细作分析。

答案:

面临民族灾难,毫无疑问,应是全民上下戮力同心,坚决赶走侵略者,夺回失地,拯救中原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是目前的情形刚好相反:

卖国有功,爱国有罪。

像胡铨这样的爱国志士,竟然一再遭到如此残酷的迫害,就是一个明证。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这无可奈何的浩叹,就是在这样的心理活动之中迸发出来的。

说“难问”,但作者非常明白,广大民众也都心知肚明,造成这样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局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皇帝,皇帝不纵容,秦桧们怎能如此胡作非为呢?

词中虽不点破,但揭露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是清楚的。

这种强烈的正义感,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今天读来,仍然令人肃然起敬。

诉衷情

阅读《诉衷情》,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词的意境】词中描写了几个怎样

的生活场景?

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

①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场景。

②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

③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2.【鉴赏诗词的技巧】

(1)这首词上阕中有两句词使用了典故,是哪两句?

作者使用这两个典故分别有怎样的用意?

(2)试分析“梦断”一词在词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

(1)“万里觅封侯”借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求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2)以“当年”二字开头,写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阙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3.【鉴赏诗词的语言】“尘暗旧貂裘”的“暗”能否换成“淡”?

为什么?

答案:

不能,“暗”能体现岁月流逝,人事消磨,貂裘戎装尘封色暗的画面,包含了惆怅的心情,而“淡”不能体

现。

4.【鉴赏诗词的意境】《诉衷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词塑造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5.【鉴赏诗词的语言】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字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字?

它们好在哪里?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案:

这三个字分别为:

“未”“先”“空”。

这三个词概括力强,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敌虏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恨。

6.【鉴赏诗词的技巧】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在哪些方面运用了这种写作手法?

答案:

词中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分三层对比。

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

梦境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现实中身老沧州,投闲置散。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现实是自己废弃荒村。

7.【鉴赏诗词的情感】“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采用什么了抒情方式?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直抒胸臆。

抒发了作者

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

柳梢青·春感

阅读《柳梢青·春感》,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词的意境】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阕却说“银花洒泪”,这是用了何种修辞?

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

种情景之中?

答案:

这一句将客观景象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

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

2.【鉴赏诗词的情感】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

答案: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城”之愁。

视觉方面:

“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

听觉方面:

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3.【鉴赏诗词的技巧】词的上阕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答案:

通过想象描写了临安城元宵节的景象(虚实结合的手法)。

作者隐居家乡,此时南宋都城已被元军占领(宋朝被元所灭)。

作者想象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不由得流露出

浓浓的愁怨,在“春愁”中传达着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之情。

4.【鉴赏诗词的技巧】

(1)“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虚处见意”。

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1)“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总结上文,开启下文,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想故国”,点明上阕所写的都是对沦陷了的故都临安的遥想,表达了对故国的无限怀念。

“独坐青灯”,指词人现在所面临的处境:

独处庐陵的山中,面对如豆的青灯,悲凉寂寞。

(2)结尾三句作者对具体内容不

着一字,只是用虚笔轻轻一点,让读者自己想象当年京城的繁华景象,感受作者现在山中的孤寒岁月,体味作者当年漂流于海上的悲壮坚贞之情。

这样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更增添了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的情致。

5.【鉴赏诗词的语言】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故山寂寞而漫长的岁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

三个词组意象叠加,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用抒情之笔虚点。

读来别具一种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之感。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其出处相对应的一项是(A)

①分明一觉华胥梦 ②更南浦,送君去 ③想故国高台月明 ④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A.《列子·黄帝》 江淹《别赋》 李煜《虞美人》 《汉书·苏武传》

B.《列子·黄帝》 李煜《虞美人》 江淹《别赋》 《汉书·苏武传》

C.《列子·黄帝》 江淹《恨赋》 李煜《虞美人》 《汉书·苏武传》

D.《列子·黄帝》 李煜《玉树后庭花》 江淹《别赋》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解析:

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即可判断。

二、课外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

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器重。

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

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

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

垫。

(2)对朝政的不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玉瀣:

美酒。

②《黄庭》:

道家经典。

③元:

同“原”。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

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写了诗人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诗人喜欢过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

(2)这两句诗表面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则是抒发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

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临 江 仙①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②破后,擘钗破境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①此词大约是在靖康之难十四年后朱敦儒避乱南方时写的,当时正好凤凰城破。

②凤凰城:

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

(1)这首诗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

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城破”“擘钗破境”“信音稀”,写出了国难当头、亲人离散、夫妻惨别的景象;“梦回”“魂断”,则写出山长水远、音信难通的痛苦和无奈,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

(2)此句饱含着作者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

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那杜鹃啼声中所特有的凄切悲苦的含义,宣告了作者所遭受的又一次打击。

“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又对以后的状况作了一定的暗示。

此句看似平常,实则出笔极为深重,有千钧不敌之力。

三、语言运用

5.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C)

(1)连下数日雨,水势很猛,雪瀑从断崖腾滚而下,跌入弥漫着茫茫水气的深涧,________。

我在对面的崖边站了片刻,襟前湿了一片。

(2)我回头看岳飞墓后面的栖霞岭,________,宝俶塔尖尖的塔顶直指云霄。

①真是浪沫激散,云奔雾涌 ③郁郁葱葱,绿满天涯

②真是云奔雾涌,浪沫激散 ④绿满天涯,郁郁葱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的纪念会。

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会议拟写一段结束语。

要求:

内容扣住主题,语言要有文采,不少于80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同学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下,陆游仍矢志不渝,临终前大声疾呼: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竭尽力量。

这样,才能让古往今来赍志而殁的志士仁人含笑九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