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1032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docx

《毕业设计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docx

毕业设计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

 

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

施工测量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范围

本施工测量方案编制范围为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境段K44+000-K82+771.769范围内的施工测量。

1.2编制依据

1.2.1路桥工程施工标准、规范、规程及有关技术法规: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3)《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2007)

(4)《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1.2.2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3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4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1.3编制原则

遵循“熟练、精准、高效、勤测量、多检测、两级复测”的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项目起点位于河口镇河口村(红安与大悟的行政分界线上),与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麻城至红安段终点相接,向西跨省道黄土线(S108),设河口互通;继续向西跨省道宋长线(S304),设夏店互通;在二畈村设夏店服务区,随后在二畈咀下穿石武铁路;跨省道大天线(S243),设芳畈互通;向西跨环水河至终点芳畈镇竹林村,在G4高速交叉处设大悟南枢纽互通,并与麻竹高速大随段起点相接。

路线起点桩号K44+000(对应麻城至红安段终点桩号K43+965.82),终点桩号K82+771.769(对应大悟段至随州段起点桩号K2+920),路线全长38.771769km。

2.2工程主要工程量数量

一期土建工程,桥梁长共6892m/37座,隧道2座,长2685.1米,通道涵洞104道、圆管涵47道)互通4个(河口互通、夏店互通、芳畈互通、大悟南枢纽互通)和1个服务区(夏店服务区)。

2.3沿线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条件

2.3.1地形地貌

项目地处湖北省中北部大别山脉南侧,东经114°02′~114°49′、北纬31°04′~31°30′之间,路线走廊总体呈东西走向。

根据地貌成因、形态及组合特征,工程线路区主要表现为丘陵岗地和丘陵低山两种基本地貌单元。

K44+000-K65+720段主体为丘陵(微丘)岗地地貌,海拔高程一般42-135m,山体呈浑圆状或线形延伸,山势较低缓,冲沟发育,沟谷较宽缓呈”U”字型,切割深度多为10-15m,山坡坡角多为20°-35°,植被较发育,所经山岗梯形旱地较多,其余多为松林灌木林。

冲沟内则多为水田。

基岩岩性主要为元古界红安群片岩、片麻岩和不同期的侵入岩。

K65+720-K82+771.769段主体为丘陵低山地貌,海拔50-550m,经过长期强烈剥蚀切割作用形成较为陡峻的地形。

山体呈尖棱状-浑圆状线形延伸,局部山势陡峻,沟谷切割较深,切割深度多在50-250m之间,相对高差较大,坡角多为20°-35°,局部40°-60°。

植被发育,多以灌木为主。

该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多直接裸露,风化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掩盖;谷底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局部具有淤泥等;在边缘地带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

2.3.2气候

项目所属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春夏雨热同步,秋冬阳光互补,气温多年均值16°C,极端气温最高41.5°C,极端最低气温-17.3°C。

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日照2076h,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年无霜期一般在235天左右,年平均降雪日为10天左右。

本区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雨量最少,年平均降水量1021-1173毫米,年最大为1961mm,年最小为679mm,年总蒸发量为1560mm左右。

本区风向六、七月份多为偏南风,其余月份多为偏北风,年平均风速2.7米/秒,最大风速19.7米/秒。

第三章测量人员、设备总体规划

针对本项目线路长,地理环境复杂,全线穿越山区、河道及林地等,通视效果差等因素,为达到施工测量的高精度和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避免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项目部配备了先进的、高精度的测量仪器以及经验丰富的测量人员加以保证。

3.1测量人员总体规划

3.1.1测量组织

项目经理部(简称“总部”)设测量主管1名,挂靠技术环保部。

下设两个分部(一分部、二分部),每个分部设一个测量队,各设测量队长1名,挂靠分部技术部。

测量人员工作任务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主要工作任务

工作性质

人员数量(人)

1

项目部测量主管

协调指挥各分部施工测量,组织控制网复测,与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接。

挂靠总部技术环保部由技术环保部部长直接领导。

1

2

一分部测量队

负责K44+000-K66+750段路基、桥梁和隧道的施工测量及测量资料。

主要工程有:

西水河大桥、河口互通、夏店互通、夏店服务区、步丈岭隧道进口及段落所属范围内路基工程。

挂靠一分部技术部,设测量队长1名,设2个测量组。

8

3

二分部测量队

负责K66+750-K82+771.769段路基、桥梁和隧道的施工测量及测量资料。

主要工程有:

环水河大桥、芳畈互通互通、大悟南互通、步丈岭隧道出口、望府山隧道及段落所属范围内路基工程。

挂靠二分部技术部,设测量队长1名,设2个测量组。

9

3.1.2一分部测量队

一分部测量队挂靠一分部技术部,设测量队长1名,2个测量组。

主要工作任务,负责K44+000-K66+750段路基、桥梁和隧道的施工测量及测量资料整理。

主要工程有:

西水河大桥、河口互通、夏店互通、夏店服务区、步丈岭隧道进口及段落所属范围内路基工程。

测量人员名单及工作任务。

一分部测量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职务

工作任务

1

黄宏林

测量队长

负责一分部施工测量全面工作

2

徐其瑞

测量一组负责人

配合测量队长开展一分部路基、桥梁施工测量自检、报检工作

3

谢吉威

测量员

6

朱竣超

测量员

4

张翔

测量二组负责人

配合测量队长开展一分部小构、隧道施工测量自检、报检工作

5

余少丰

测量员

7

周战辉

测量员

8

杜凡

测量员

负责一分部测量资料整理工作

3.1.3二分部测量队

二分部测量队挂靠二分部技术部,设测量队长1名,2个测量组。

主要工作任务,负责K66+750-K82+771.769段路基、桥梁和隧道的施工测量及测量资料整理。

主要工程有:

环水河大桥、芳畈互通互通、大悟南互通、步丈岭隧道出口、望府山隧道及段落所属范围内路基工程。

测量人员名单及工作任务。

二分部测量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职务

工作任务

1

常正豫

测量队长

负责二分部施工测量全面工作

2

喻江林

测量一组负责人

配合测量队长开展一分部路基、桥梁施工测量自检、报检工作

3

曹浩

测量员

6

李俊杰

测量员

4

孙威

测量二组负责人

配合测量队长开展一分部小构、隧道施工测量自检、报检工作

5

白浩

测量员

7

余壮

测量员

8

冯宙

测量员

负责二分部测量资料整理工作

9

杜梦阳

测量员

3.2测量设备总体规划

根据本项目“线路长,地理环境复杂,全线穿越山区、河道及林地等,通视效果差”的特点,对两个分部配备先进的、高精度的测量仪器。

具体测量仪器配备情况见“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分部

测量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精度情况

一分部

GPS

华测X900

套(1+2)

2

双频三星

全站仪

索佳

1

1″,免棱镜,带红外线

全站仪

索佳

1

2″

水准仪

苏州一光

2

0.1mm

隧道断面仪

北京绘通HTD-500

1

 

二分部

GPS

科力达K9-T

套(1+1)

1

单频两星

GPS

华测X900

套(1+2)

1

双频三星

全站仪

索佳

1

1″,免棱镜,带红外线

全站仪

索佳

1

2″

水准仪

苏州一光

2

0.1mm

隧道断面仪

北京绘通HTD-500

1

 

3.3测量组织机构设置

为了优质高效的完成本项目的测量任务,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组建麻竹高速公路大悟段测量班组,对本项目全线施工测量负直接责任。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规模、施工特点及管理要求,项目经理部(简称“总部”)设测量主管1名,挂靠技术环保部。

下设两个分部(一分部、二分部),每个分部设一个测量队,各设测量队长1名,挂靠分部技术部。

建立健全麻竹高速公路大悟段全线施工测量的各项管理体系与制度。

 

测量组织机构

3.3.1测量主管职责

(1)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项目施工测量计划和测量方案并监督实施。

施工测量前,组织各分部的测量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熟悉和审核,对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高程、结构物的细部尺寸进行验算,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组织所有测量人员学习和掌握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方法,熟悉相关的测量规范,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测量程序及相关的测量软件。

(2)制定测量仪器专人保管、定期保养等规章制度,建立仪器设备台账。

妥善保存测量资料。

指导测量人员正确使用和保护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定期送专业机构进行仪器的检定工作,并将仪器检定合格证书上报驻地办。

(3)对现场施工队的施工段面进行测量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施工队,并上报项目部领导;

(4)领导各分部测量人员做好本项目的控制测量工作,包括主控网、支线网和隧道洞内导线的测设。

熟悉各主要控制标志的位置,保护好测量标志,并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测。

(5)负责与测量监理工程师联系,做好全线测量报检工作;

(6)承办项目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3.2测量队长职责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安排,编制项目施工测量计划,并组织全体测量人员努力实施。

(2)负责做好控制测量工作,熟悉各主要控制标志的位置,保护好测量标志。

(3)负责做好施工放样工作,对关键部位的放样,必须实行一种方法测量、多种方法复核的观测程序,做好记录报内部监理签认。

(4)负责向施工测量组交付现场测量标志和测量结果,实行现场测量交底签认工作,并对测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5)经常对测量标志进行检查复核,确保测量标志位置正确。

如因测量标志移位而造成的损失,测量队长负主要责任。

(6)制定测量仪器专人保管、定期保养等规章制度,建立仪器设备台帐。

妥善保存测量资料。

(7)指导测量人员正确使用测量仪器,严禁无关人员和不了解仪器性能人员动用仪器。

(8)负责保护好测量仪器,定期进行检查,做好仪器的防腐、防晒、防雨、防尘工作,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不得使用缺损的仪器进行测量。

(9)完成项目部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3.3测量员职责

(1)热爱测量工作,工作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做好控制测量工作,熟悉控制标志的位置,保护好测量标志。

(3)做好施工放样工作,放样前认真查阅图纸,准确计算,精心放样,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无误。

(4)认真做好测量记录,妥善保管测量资料,并将有关资料报工程技术部。

(5)爱护测量仪器,定期维修保养,安全妥善保管。

(6)完成项目部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章测量控制重难点及应对方法

4.1测量难点及应对方法

(1)难点一:

本项目路线总长约37.771769km,测区主要为丘陵岗地和丘陵低山,植被较深,不通视的设计控制点位较多,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本项目施工测量的难点。

应对措施:

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建立本项目的平面首级控制网,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建立本项目的高程首级控制网,然后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平面和高程支线网,满足全线路基,桥梁、隧道的施工放样要求。

在测量过程中,以测量主管为核心,各分部的测量人员为组员,并聘请专业测绘人员指导控制网的建立、测设及结算工作。

(2)难点二: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洞内照明,渗水,车辆及机械通行以及施工作业等因素的影响,洞内导线的测设是本项目施工测量的难点。

应对措施:

洞内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少、稳固可靠的地段,埋设时标石顶面最好比洞内地面低20~30cm,上面用沙袋填平,以免在洞内运输或施工中遭受破坏。

按主副导线进行洞内导线设置,每2-3点进行闭合观测,并选择合理的观测时间进行观测。

利用隧道车行通道或人行通道将隧道左右线的导线进行闭合观测,检验左右线导线的精度,确保隧道的施工精度和贯通精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难点三:

曲线桥梁预制梁(板)再安装过程中,如何保证梁(板)安装的准确性和线型的顺直美观是本项目施工测量的难点。

应对措施:

本项目所有曲线桥的梁(板)预制时,要注意位于平曲线内桥梁的梁(板)的长是不等值的,对于位于较大平曲线上的桥,施工时可将梁(板)长用封锚端做适当调整,同时支座垫石的位置也做适量调整,调整后的梁端安装后必须成一条直线,对于位于较小半径曲线上的桥梁,施工时用增减支座线之间的距离来调整梁长,此时支座位置不做调整。

在梁(板)预制前,由技术部门制定曲线桥预制梁(板)调整方案并附有桥梁梁(板)安装平面布置图,该方案报设计单位认可方可进行曲线桥梁(板)的预制及安装工作。

4.2本项目施工测量的重点

重点一:

高边坡及高路堤稳定性监测。

应对措施:

土质三级边坡,岩质路堑四、五级边坡、高路堤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按照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进行监测网的布设和观测,监测方案根据边坡开挖的地质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整。

重点二:

桩基及墩柱垂直度的控制。

应对措施:

①桥梁桩孔垂直度的控制:

人工挖孔桩由于施工干扰较小,桩基垂直度较容易控制。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施工机械等因素的干扰,保证桩孔的垂直度,要将桩基中心的四个护桩埋置在钻孔机械影响小的地方,经常复核桩位,保证钻孔的垂直度。

钢筋笼安放就位后,利用全站仪测设桩基中心,当桩基中心和钢筋笼中心重合时,将钢筋笼固定好后进行桩基混凝土的浇筑。

桩基混凝土破除桩头后,及时检测桩基偏位,当桩基偏位较大时,要将桩基混凝土向下凿除,直到桩位合格为止,对于凿除的部分重新支模浇筑桩基混凝土。

②墩柱垂直度的控制:

利用全站仪测设出墩柱中心坐标,墩柱模板固定就位后检查模板的中心坐标及截面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浇筑墩柱混凝土。

墩柱模板拆模后用全站仪或铅垂仪检查墩柱的垂直度,确保垂直度偏差≤0.3%H且不大于20mm。

重点三:

现浇箱梁支架预设监测。

应对措施:

沿桥梁纵向每隔1/4跨径布置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点不少于5个,并对称布置,预压监测按三等水准进行。

监测内容包括:

加载前监测点的高程,每级加载后的监测点高程,加载至100%后每隔24h监测点的高程,卸载6h后监测点的高程,并计算沉降量、弹性变形量和非弹性变形量。

支架预压按不少于3级预压单元进行加载,每级加载完成后,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或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即可判定支架预压合格。

支架卸载时应一次性卸载,并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

重点四:

隧道仰拱开挖。

应对措施:

仰拱开挖的控制比较困难,基本上无法一次性开挖成型,一般采用先在墙上测设一条腰线,然后计算出每一部位的开挖尺寸,现场技术人员可以用水准尺直接量取控制。

仰拱施工作业组在仰拱开挖时,往往不能开挖到设计高程,这就要求现场技术人员多次检测,严格控制,确保仰拱开挖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重点五:

二次衬砌施工放样。

应对措施:

校核台车制作半径与隧道二次衬砌断面内轮廓半径是否相符合,经过检查调试达到设计要求为准。

二次衬砌台车定位放样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利用全站仪精确放样出洞轴线与衬砌边墙的位置。

再用水准仪测出其实际高程,计算出与设计高程之间的差值以精确定出衬砌台车平面高程位置,台车就位时先将底部与两侧标高对齐,然后从台车中线吊垂球,调整台车使垂线与设计中线重合,台车就位后用全站仪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二衬混凝土施工作业。

二衬施工完毕用激光断面仪检查隧道净空断面,确保净空断面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第五章施工测量方法

5.1平面测量控制方法

5.1.1控制点复测

平面控制点复测从设计院交桩后进行,本项目由于路线长,并存在不通视的点位,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测量方法建立平面首级控制网,然后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支线网,满足路基、桥梁、隧道的施工要求。

测设过程中,严格按照JTGC10-2007《公路勘察规范》、JTJ/T066-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测设。

5.1.2水准点复测

我标段水准点,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

在复测过程中采用两台全站仪同时进行测量,其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JTG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的技术要求。

5.1.3控制点、水准点的加密

(1)导线点增设

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控制桩及资料,复测成果经过监理工程师抽检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控制点加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地理环境和现有的测量工具进行控制点加密。

(2)水准点增设

由于施工对桥涵部位水准控制点要求较高,因此水准点增设采用JTG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技术标准所规定三角高程测量标准,采取附合水准测量,平原及微丘限差20

mm,山岭与重丘地区限差6

mm或25

mm。

5.1.3控制点、水准点的衔接与贯通

复测时考虑前、后标段的衔接与贯通,应使用共用导线基点和水准点,以共用点计算复测成果。

复测完毕后尽快将复测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

5.1.4横断面复核

根据现有地形地貌及设计施工图进行全线纵横断面复核,起伏较大地段进行加密测设。

横断面复核后,请监理工程师对横断面进行抽检。

5.2路基施工测量

公路路基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施工的需要将设计好的线路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纵、横断面测设到地面上,为按图施工提供依据。

5.2.1征地红线复核

路基施工清表前对设计图提供的征地界桩进行复核,按设计图纸提供的详细断面尺寸结合实地标高测设公路占地,并用白灰撒线标记,作为清表依据。

对征地红线宽度不够的地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施工用地的补征工作。

5.2.2挖方路段

路基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挖方的开口线。

施工过程中,当挖方段段落开挖至第一级平台位置时,放样出第一级平台内侧宽度位置并及时刷坡,其他平台依次采用同样的方法放样,高边坡的测量放样,根据施工段落桩号,直线段每隔10米(曲线段5米),放样出坡顶和坡脚。

路堑开挖线放样计算公式:

(插图2)

LL=B/2+(H-H1)×m;LR=B/2+(H+H2)×m

5.2.3填方路段

路基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坡脚线,直线段设20米一个桩,曲线段视曲线半径分别为10米和5米一个桩,并标明填方高度。

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三层,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并在桩上标明填方高度。

路堤坡脚放样:

首先把路基中桩准确放出,根据设计高程、横断面高程、和边坡坡比测放路基坡脚线。

超高路段应考虑超高值。

计算公式:

LL=B/2+(H+H1)×m+0.3m;LR=B/2+H2×m+0.3m(插图1)

根据每层填土厚度,控制每层路基宽度。

LL=B/2+DH×m;LR=B/2+DH×m

5.2.4路基防护工程

(1)路基护坡拱架测量

首先计算出路基拱架护坡设计顶边线距路基中心距离及标高,再对拱架护坡顶每20米放样,并做好控制桩。

拱架顶部控制桩固定好后,再根据实际边坡坡度及高度确定拱架底部标高,同时做好施工控制桩。

流水槽位置均设置上下两个控制桩。

(2)路基挡土墙测量

施工放样首先用全站仪放出挡土墙的中轴线,然后依据挡土墙底座宽,基础深度及放坡系数,放出挡土墙开挖长度和宽度并用白灰划线,基础开挖后用水准仪对基础底部标高进行控制。

基础开挖完成后用全站仪放出基础轴线,并用水准仪测量标高,确认无误后向现场施工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基础完成后用全站仪放出墙身轴线,对施工过程中沉降缝竖直度,标高,平面尺寸进行检验。

5.2.5路基排水测量

边沟放样时,用全站仪按设计要求放样出边沟的宽度和中心线的位置,做成样板架检查,也可每隔1O~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5.2.6高边坡,高路堤边坡稳定性监测

类土质路堑三级边坡、岩质路堑四级边坡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

监测横断面一般设置于控制性断面处,监测横断面间距100~200m,宜结合地质钻探设置。

监测横断面上于路堑坡顶(外5m、10m、15m)、各级边坡平台、坡脚设置位移边桩进行位移观测;三级边坡于坡顶、四级边坡于2级边坡平台设置测斜管进行深层位移观测,测斜管埋置于潜在滑动面以下5~10m,测斜管深度宜为25~30m,

设置了预应力锚杆、锚索路堑边坡除了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外,还需要选择不小于10%锚杆体进行锚体张拉力监测。

高路堤监测横断面设置间距100~200m。

高路堤分别于各级边坡平台和坡脚外1m、6m、12m设置边桩观测路基位移。

设置挡墙的高路堤,于挡墙墙顶及挡墙脚趾设置位移观测点,监测挡墙变形。

于路肩和路基中心线设置沉降板观测路基沉降变形,如高路堤基底分布有5m以上软塑粘土或其他松软土层,于坡脚处用测斜管代替边桩进行深层位移观测。

边坡监测时间只要为施工期和运营初期,总的监测时间为边坡开挖至公路建成后运营不少于一年。

监测时间和频率如下表。

监测频率与施工和降雨量相适应,在雨季、边坡开挖(放炮)期间和已出现变形破坏期间应加密观测。

连续3日降雨量50mm/日时,应连续观测3日,间隔时间不大于2天,竣工后监测次数可逐渐减少。

 

监测时间和频度表

序号

监测项目

测试元件

监测周期

施工期间

竣工后1年

1

地表位移

位移桩

每周1次

前6个月为每月观测一次

2

深层位移

测斜管

每周1次

监控方案根据边坡开挖地质情况进行相关调整

5.3涵洞及通道测量

5.3.1基础测量

(1)涵洞及通道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的桩号,调查当地的水系情况。

(2)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涵洞及通道各基点的坐标,利用加密的导线控制点,用坐标放样出各个基点的平面位置。

(3)基础开挖时,考虑开挖深度,适当加宽每个基点的平面位置,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随时进行标高测量,以保证基坑开挖的标高的准确。

待涵底标高达到设计后,用坐标放样出各个基点的平面位置,基础模板安装完成后对涵洞各基点的坐标以及高程进行复核,确认合格后以书面形式向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3.2台身测量

基础完成后,计算出涵洞及通道台身平面位置,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并测出基础混凝土顶面的标高,待台身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平面位置及高程校验,确认合格后以书面形式向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3.3盖板安装测量

盖板安装前对涵洞及通道每块盖板安装的位置用钢尺进行定位,防止盖板安装在沉降缝上。

用水准仪对涵洞及通道复测台帽标高,对不合格的点通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复测,满足要求后方可安装盖板。

5.4桥梁施工测量

5.4.1桩基测量

(1)根据设计图纸复核各桩位设计点坐标,采用全站仪坐标法准确测量出中心点,控制桩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

(2)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