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及应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073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荐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荐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及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推荐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及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推荐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及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及应用.docx

《推荐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及应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及应用.docx

推荐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及应用

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几何解释及应用

 

中学数学教育专家安振平先生在剖析2014年陕西高考数学试题时指出,其压轴题的理论背景是:

设则,其中被称之为对数平均数.

童永奇老师构造函数,借助于导数证明了对数平均数的上述不等式,难度较大,为此,我作了深入地探讨,给出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关系的几何解释,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1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关系的几何解释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轴,,作在点处的切线分别与交于,根据左图可知,

因为,

所以①

又,

根据右图可知,,所以,②

另外,,可得:

综上,结合重要不等式可知:

即.④

2不等式链的应用

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提供了多种巧妙放缩的途径,可以用来证明含自然对数的不等式问题.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包含多个不等式,我们可以根据证题需要合理选取其中一个达到不等式证明的目的.

2.1的应用

例1(2014年陕西)设函数,,其中是的导函数.

(1)

(2)(略)

(3)设,比较与的大小,并加以证明.

解析(3)因为,

所以,

而,因此,比较与的大小,即只需比较与的大小即可.

根据时,,即

令则

所以,,,

将以上各不等式左右两边相加得:

故.

评注本题是高考试题的压轴题,难度较大,为了降低试题的难度采取多步设问,层层递进,上问结论,用于下问,其第二问是为第三问做铺垫的“梯子”,尽管如此,步骤依然繁琐,求解过程复杂,但我们这里应用对数平均数不等式链来证明,思路简捷,别具新意,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当时,,即令

则可得:

.

例2(2012年天津)已知函数的最小值为0.

(1)

(2)(略)(3)证明:

解析(3)易求,待证不等式等价于.

根据时,,即

令则

将以上各不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

.得证.

2.2的应用

例3设数列的通项,其前项的和为,证明:

解析根据时,,即,

令则

,易证.

2.3的应用

例4设数列的通项,证明:

解析根据时,,即,

令则,易证.

2.4的应用

例5(2010年湖北)已知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1)用表示出;

(2)(略)

(3)证明:

解析

(1);

(3)当时,,即,

令则

所以,

将以上各不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

例6(2013年新课标Ⅰ)已知函数.

(1)若时,求的最小值;

(2)设数列的通项,证明:

解析

(1)易得.

令则

若,则当时,是增函数,不符合题意;若,则当时,是增函数,不符合题意;若,则当时,是减函数,符合题意;

综上,的最小值是.

(2)当时,,即,

令则

所以

将以上各不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

故.

评注本题提供标准答案是借助于第一问的的最小值时,加以赋值,并进行变形,令,有,亦即达到放缩的目的.两者相比较,自然是运用对数平均值的不等式链的方法简捷.

2.5的应用

例7(2014福建预赛)已知.

(1)(略)

(2)求证:

对一切正整数均成立.

解析

(2)根据时,,即

令则

变形可得:

将以上各不等式左右两边相加得:

对一切正整数均成立.

评注本题提供标准答案是借助于第一问的的最小值时,,即,结合待证不等式的特征,

令,得,

整理得:

,即,借此作为放缩的途径达到证明的目的.你能注意到两种方法的区别吗?

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的运用是近几年数学竞赛、名校模拟数学试题、高考数学真题的理论背景,正如罗增儒教授指出:

通过有限的典型考题的学习去领悟那种解无限道题的数学机智.这里的领悟解题的数学机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问题本质的理解,而对问题本质的发现还在于我们对问题信息的审视和挖掘,水有源,题有根,茫茫题海,寻觅其根源,领悟其通性通法方是提升数学素养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