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释拼音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737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释拼音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释拼音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释拼音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释拼音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释拼音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释拼音版.docx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释拼音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释拼音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释拼音版.docx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释拼音版

tcishcngl迦jtnshu1chanqqinqjinqjmq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guCqiwuwuwuq1

观其物,物无其

wu

qing

yun

xm

gri

yuc

dc

dCwuming

chdngycng

,运

月;

道无名,

wcn

wu

wu

bu

zhiq

imin

g

qidngmingyu,

dco

ft

;吾

知其名

强名曰

dco

zhe

ydi

qin

gy法

zhuo

ydudmgycujing

timn

qing

,有

动有静

;天

de

zhuo

timn

dm

gde

jing

nan

qingnuzhuo

ndn

dmng

,天

静。

清女浊

,男

nu

jing

jicngbenliu

mm

shengwcnwu

qingzhe

本流

末,

生万物

zhuozh:

yuan

dmngzh

ejing

zhi

jircnncng

chdng

qing

,动者静

基。

人能

jing

timndi

xij

iegu

if

:

口rcnshcnhcoqin

gcr

xin

,天地

皆归

夫人神好清

,而

rco

zhi

r缶

xin

hcoj

ing

cr

yuqimnzhi

chdng

ncng

;人

静,

欲牵之。

qicn

qi

yu

xinz

ijin

g

ch缶gqixin

crshcnzi

、虫

丿、

欲,

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

qin

gziran

liu

yubu

shen

g

smnduximomi

csu

oyi

自然

欲不

三毒消灭

所以

bu

n缶g

zhe

wc

ixin

wCch缶gyuwCqiC

ye

ncng

台匕

者,

,欲未遣

也。

台匕

qicn

zhi

zhe

nci

gucn

qix

n

xinwuqixin

wci

gumn

、虫

者,

其心,

/、J,

心无其心

;外

qixmgxingwuq1xingyucn其形,形无其形;远

wu

so

zhe

j1w

u

wei

jic

wmkmgguc

kmgy1

既悟,

於空;

空亦

km

g

km

gwusuok

mg

suo

km

gj1wuwu

wu

y1wu

;所

既无,无

亦无;

wu

wu

j1

wu

zhc

re

che

gj1

j1wusu

oj1

yuqi

,湛

;寂无所

,欲岂

ne

gshe

g

yuj1

bu

she

g

jish1zhe

j1

gzhe

欲既

即是真

V/、

g

flcn常

ch

dco

j1

ruzhe

dco

mgw白

dedco

su1

mg

de

;既

入真

名为

得道,

dco

shi

wusuo

de

w百huCzhd

gsheg

m

gwEi

de

,实

无所

得;

化众

生,

dco

ne

gwuzh

izhe

kechue

shEgdC

厶匕

;能

悟之

可传

圣道

lCojmyueshdg

sh

1wuzhe

gxicsh1

hco

zhe

g

老君曰:

无争

,下士

shc

gde

bude

xic

de

zhide

zhizhu:

zh1zhe

bu

不德,

彳击

执德。

执著

者,

de

wcngxiEg

/mu

kushenx1n

dcnz

aozhud

5V

ru

liulcng

J

苦身心。

但遭浊

辱。

流浪

sheng

s1

chnn

gch缶kuhci

ycng

sh1zhendco

zhen

死,

沉苦海,

失真

•/、

chnng

zh1

dco

wuzhez1de

de

wudco

zhe

chnng

悟者自得

,得

悟道

,常

 

q1ng

j1ng

y1

xian

ren

gewengyu

ewu

de

zhendco

cengsdng

c1

翁曰

真道,

曾诵

j1ng

wcn

bicn

c1j1ng

sh1tianrcnsuCxi

buchunn

xic

此经

是天人所习,

不传

sh1

wu

x1shduzh1yu

dcng

hun

d1jmdcr

ghund1

jtn

之于

帝君,东

华帝

shdu

zh1

yu

j1n

qued1

jtn

j1n

qued1jtn

shduzh1

yu

阙帝

君,

阙帝君

受之

xiwangmux1wangmujiekcukximgchucnbuj1西王母。

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

wenz1wujinyUsh1sh口引luzh1shcngsh1wu

文字。

吾今于世,书而录之。

上士悟

zh1shengw百ti①gumzhmgsh1xi口zh1nngmglie

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

xianxicsh1dezh1zCsh1chngninyduxmgsan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

游行三

jieshengruj1nmen

界,升入金门。

zuCxudnzhercnyuexuedCozh1sh1chisdngci

左玄真人曰:

学道之士,持诵此

jingjideshitianshcnshey6ghuqisherdnhdu

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

然后

yu

fu

bno

sh印jinyelim

xing

xing

shenjumimo

神,金液炼

形。

神俱

妙,

yu

dmo

g(

!

zhm

真。

/、V

zh

eng

yizhmnr印yue

r印jidy3j

cijig

wujie

一真人曰:

人家

此经,

悟解

zhi

zh

e

zdzhcngbugn

zhdng

shen

ghumen

shen

灾障不干,

护门

sh旳gshm

gjiechdobCgd

zmng

gngmndejiu

xidng

界,朝拜高

尊。

满德就

,相

gn

di

jm

sdngchibutu1

shen

teng

ziyUn

诵持不退

,身

紫云。

注释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或《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又称《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常清静经》。

作者不详。

此经主要阐述“如何清静,渐入真道”。

“太上老君”,道教徒对“老子”的尊称。

“太”为大之意,“上”为尊之意;高真莫先众圣共尊,“太上”系道门最高之辞,用以称呼其神仙体系中品位极高之神。

老即寿,君是尊号,道清德极,所以称为君。

说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

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常为恒也。

清为元,静为炁,经为法。

一则为圣人之径路,二则为神仙的梯凳。

凡学道的人,都因经戒而成真圣。

圣人没有不借经而成为圣人,不凭借元炁而成道的。

《清静经》在道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历来为此作注者众多。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每日持诵,可知该经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

每每朗诵此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而然就能“清静”、“渐入真道”。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老君,太上老君的简称。

曰,称、说。

大道,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在没有天地之前,有一个没有形状的最高能源,《道德经》中说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世间万物都是由她所生。

《道德经》中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因天地万物皆为“道”的化生,故注称“大道”。

她是不可名状之物,而又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

无形,视之不见。

生育,育,养育,长养阴阳,所以叫生育,阳为清,上升为天,阴为浊,下降为地,此言大道是永恒不灭的,天地万物,都是从她而生,由她所养,最后由她化解,她是万有之源,万化之本。

所以说她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至高无上,极尊至贵的道。

无情,没有偏爱及私情。

运行,旋转运行,此处指化生万物。

日月,指日月星辰及世间万物。

此句言人有喜、怒、哀、乐等表现,都是从一个“情”字中而来,然而不可名状的大道,虽然万物都在她的包容之中,但她则是一视同仁,没有半点偏爱和私护,在大宇宙中旋转运行,没有止息,也没有偏差,试想这种充沛的能力及行为,是谁给她的呢?

那就是没有一分一毫私情的大道。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无名,是指无形无象的混元大道,因无形无象,所以叫无名。

《道德经》云:

“道常无名。

”无名指有功而不为名的意思。

《道德经》又只供学习与交流

云: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不有指不为已有,也是指无名之意。

长养,生长养育。

万物,指世间万事万物。

此句言大道自生万事万物而不为已有的博大胸怀和无私。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吾,即我。

不知其名,不知道她的名称,如何称谓她。

强名,勉强称名。

此句言大道是万事万物产生、发展、灭亡的根源,就连太上老君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她,给她定称,就勉强称之为“道”。

《道德经》云:

“有

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此段总的是讲,太上老君教人知道什么是万事万物的根源,她是没有形状、没有情欲、没有名字的大道之体,她是天地万物的运作长养的惟一操作者。

没有她,世界将毫无生机可言,凡是有智慧的人士,应当观察她的永恒常存,向她学习。

一要学习她的无形。

“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二要做到无情,无情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七情六欲,心地才能清静,本性才能永住。

第三要做到无名。

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名中生出,修行的人,如果能做到舍去有形之身,忘掉肉体之我,即是大道无形之功;能做到一念不动,心地圆满无缺,即是大道无情之功。

能做到这些,在你的性海中无一物可思,无一事可言。

达到不可名状的元始先天境界,即有无名的大道之体了,到此则万福并致,圆满无缺,常此先天大道必然有成了。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夫,发语词。

清为天,正阳之炁,上升为天。

浊为地,正阴之炁,下结为地。

有清有浊,指能清能浊,如宇宙中有清水就有浊水一样。

动,指动态。

静,指静态。

有动有静,指能动能静。

天清,指天动而清。

地浊,指地凝而浊。

天动地静,指天地有动有静。

男清,男了有神炁之清。

女浊,女有有败血之浊。

男动,男子好动。

女静,女子好静。

降本,归于根本。

流末,返于末端。

此句说:

道分清浊动静之喻,男女动静之机,清浊动静之理,男女清浊之用,动静之机,万物本末之由。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源,源头。

基,基础、根本。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指清、浊、动、静乃相对之态,有晴天就有阴天,有生就有死,两者相互转化的运动,才有生生不息的大道运行。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此句言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

经云:

“江河淮海,非欲于鱼鳖蛟龙,鱼鳖蛟龙自来归之。

人能清虚寡欲,无为非于至道,至道自来归之于人。

但能守太和元炁,体道合真,万物悉归耳。

此段总述了,所谓大道的造化,乃是大道中自然而然大道无形的运作,丝毫没有一点自私的作为,这样才能做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境界。

清、浊、动、静、天、地、男、女,万事万物的生生化化,由本到末的运行,永不停止,人在其境,如果迷于其中,随波逐流,便是生死轮回!

如果放下身心,合于大道的清静无为,便是道德崇高的人了。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神,此处指人的元神本性,来自

无极中的真阳之灵。

心,元炁结成的东西,圣人云:

“声色不止神不清,思虑不止心不宁,心不宁兮神不灵,神不宁兮道不成。

”七情六欲,是识神著了外境而生之贪念,元炁所结成之心,本来也是好静,但贪欲之念一起,牵动一心,就不再平静了。

此句言人的心神本来清静,都是因世欲之事干扰,而使之不清静。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遣,去除。

澄,澄清。

此句言人能去除七情六欲,内守元和自然之炁,内心自然而然就会安静,七情六欲就不能存在。

古仙云:

“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六欲,指六根,六根指眼、耳、口、鼻、心、意。

欲,染著之貌,情爱之喻。

观境而染,谓之欲。

所以眼见耳闻,意知心觉。

世上之人如果能断其情,去其欲,澄其心,忘其虑,而安其神,那么六欲自然而然就会消灭不能存在。

三毒,指身、心、口。

人有身时,身有妄动之业。

心有妄思之业,口有妄语之业,又说三毒为三尸,上尸彭踞、中尸彭瓒、下尸彭矫。

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好淫欲。

人若能断其华饰,远离滋味,绝其淫欲,去此三事,就能使毒消灭,三毒既灭,就能神如炁畅,自然清静。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所以不能者,所以不能够做到的,指人心被名利、声色、滋味等所动,性乱情惑。

为心未澄,指心不能澄清。

欲未遣也,指欲不能去除。

此句言人心迷惑未断,心有所染,不能穷尽妙理。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人能断情、绝贪、去欲,即无三业之罪,使心处于形内,不能够从外形上看到心内世界,心无其心。

即无心可观,无心可观则无所用,无所修。

就达到清静之道了。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形由心主宰,心由形表现出来。

形无主就不能安静,心没

有形表现出来就不存在,心处于内,形见于外,内外相承,不可相离。

心离开形体,叫做无心。

无心,也就无形,所以叫做形无其形,形无其形就合于道。

老君曰:

“吾有大患,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物,道之妙用,非世间的一般物体,五行造化谓之物,块需然有凝谓之形。

凡是有形质的,都是后天之物,物无其物,谓之真,真空也。

《道德经》云: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又曰: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此句言修道之士,应当认取先天恍惚中的真物,而放下后天有形的假物,如此才能修道成真。

三者既悟,惟见于空:

三者,指心、形、物。

空,道之用。

此句言凡夫俗子,都执著身、心、外物三种东西,而学道的人,又常常执著外面的法界,内里的元神,远处的神通,以至“凡”能证“圣”,“圣”不能成“神”。

如果能摒弃这些,使大道赋予了神性,即可超凡入圣了。

再进一步修炼到“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的高上境界,即是真空的境界了。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空,真空。

空有两种形式,有大空,有小空。

此二空惧无即自然不染正性,以成真道。

观空也空,大道无象,空也有空象,应把此空象也加以忘去,则真空之境更加真实。

空无所空,凡居有质,都凭借大道而成形,一切物类,都是从道而产生。

大道坦然常存于物,非为断灭也。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大道没有穷尽,修道到了空也没有处所之后,空也没有了。

如果仍然有空,就不能达到无的境界,再进一步做到无之又无,就无也不存在了。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无无,无执。

世间万事万物,都归于无,功夫到了无也没有的地步,就万法都空了,达到湛然而又圆满的真本,即成真道了。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寂到了尽头,连寂都不存在了,就到了无为、无事、无欲的境界,自然成道了。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静,自然无欲。

求静必须先遣欲,有欲则患生,无欲则无忧,无忧则可进入真静。

真常应物:

真,体无增减谓之真。

常者,法也。

常能法则叫真常之法。

法则真常应物,随机而化导众生。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依旧“寂然不动”。

才能真常应物。

真常得性:

凡欲得成真性,须修常性而为道性。

得者动也。

动其本性,谓其得性。

只供学习与交流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事来则应”,常应则无所不应。

常者道体也,应者灵机也。

言道体可以随机而应万变。

“事去则忘”如浮云过空,云过则天又清又静。

可知,不管天之有云无云,而天体本净,不管心之有事无事,皆可常若无心,无

心之心,是为道心,是为真心,真心乃清静无染之心,也即可应万境万变而永恒不变之心。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真道,指清静之性。

真,即为道。

此句言经中不言,令人须假性修,渐进而成真。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此句接上句,言既入真道,名悟修真。

炼凡成真,炼真成神。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虽然从名目上说,似乎是得到了道,但其实道为天地之本源,宇宙之原动力,大自然之规律。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太上无极大道,本无得无失,无形无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故曰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化,返以守真谓之化。

化,迁变之义。

逐换应见之名,化别种种,应见容仪。

有无莫测,透化时人。

透化者,指事为喻。

恒劝开悟教道之名。

普令后学之人。

舍恶从善,惜身保命。

故要归于圣教。

只有太上西化流沙,八^一国,亦法视相,或见大人,身千丈;或见小人,身长丈八。

变见无方,易形改号。

或曰金仙,或曰梵仙。

随方设化,同体异名。

教人修道,去妄成真。

乃立清静之教,是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悟,觉,犹通。

此句言凡学仙之人,若悟真理,则不以西竺东土为名,分别六合之内,天上地下,道化一也。

若悟解之者也不以至道为尊,也不以众教为异,也不以儒宗为别。

能悟本性,非分别所得。

但能体似虚无,常得至道。

归身内修清静,则顺天从也,名合人事,可以救苦拔衰。

以此修持,自然清静。

人能清静,至道自来,不求自得,不学而成。

清静自然,圣道归身,所以说可传圣道。

此段总的是讲了要“遣欲”、“澄心”,在做到“无心”、“无形”、“无物”的境界后,还要把“空”、“无”及湛然之“寂”也当做有名之物,遣而忘

之,以达到“真常”、“清静”,从而“得道”。

所谓得道,并不是指有形有象之道,而是得证虚灵本性圆满无缺之道,得了此道之后,可以应物应事,玄同万物。

妙合先天之炁,而运化于万物内外,绵绵无尽。

老君曰: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上士,有修为有涵养的上等智慧的人,是上德派生的。

下士,指修为涵养各方面都次于上士的人。

争,求静,执有之意。

此句言有修为有涵养的上等智慧的人,不与外界争胜争强而自强。

这是上士所获得的福炁,而下士由于一味争取身外之物,而失其内在真性,终使神丧炁绝,一无所获。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德,是道所表现出来的,通于道。

经云:

“道之在我即为德。

”又云:

“德者得也。

”德的体性特征都同于道,道无形无象,含而不露,空虚而无迹象,却无所不有,无所不在,无所不为,无所不成。

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却不自恃、自彰。

这种特征表现在人身上,就叫“上德”。

德和常德一样,是内在的、实质的、无形的、自然的,而不是外在的、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

因而,无形的道是大道,无形的内在之德是上德。

而下德之人,一味追求有为之法,飘流浮于开、情之间,自以为是,无法突破小我而进入无我的高上境界。

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执著,指执德、下德。

道德,指通变无方,存亡自在,应见即用,能尊能贵,悉皆自然。

此句言下德之人,故执诸相,行流涉于有为,是不懂事理,不懂道德的人,不能成道。

此段总讲了人能安分守己,善保自性,摒去一切尘障,乐道报德,自然灵性升华,福寿无边,切莫执著一事一物而自困愁城,成为一个不明事理、不能自拔的人。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妄,动。

情浮意动,心生所妄。

动,乱思,因妄乱了本性。

此句言一切众生不得真道的原因,都是被情染意动。

妄有所思,思有所惑(惑,感其情而妄动于意)。

意动其思而妄生于心。

人一但有了妄动之心,自然不能清静,又说妄动即亡。

都亡失道性。

所以说逐境而感情妄动,不能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