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586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培训目标:

1、让教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

2、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意义.

3、让教师能认识到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维度.学会初步判断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状况,并能区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求助的意识。

培训内容:

1.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健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3.正视“心理问题".

讨论:

1、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2、我是不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我有多受学生喜欢呢?

讲解:

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是健康的三维度,我们可以根据这三个维度去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

培训过程:

引入:

实例引入,问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你长大喜欢做什么?

孩子说,我喜欢做一名小丑。

中国的妈妈说:

这孩子胸无大志,没什么大出息.美国的妈妈说:

很好,你很有理想,希望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东北大学校长在全国心里工作会议上说:

戴眼镜的都是中国孩子,不能生活自理的都是中国孩子,有心理问题的都是中国孩子。

虽然说的过于严重,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中国的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多于外国孩子。

那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标准是怎样的呢?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一、什么是健康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

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3、健康的具体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上述第1-5项都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6—-11是身体其他方面的要求.

心理的健康相对来说却不如身体检查这样简单明确。

有人说,我心里想的什么,我要是不说,你怎么能知道呢?

我要是说了,却不是我的真心话,你又怎么能知道呢?

是的,至今也没有发明出一种仪器,可以精确判断人的思维动态的全貌,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心理学就是一笔糊涂账,可以主观臆测,信马由缰。

古人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心理学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

一个人心有所思,就会在行动和语言中表现出来,如同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从中就能分析出冰山的体积和成分.通过人的行动和语言判断一个个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例子有很多:

案例1:

领导-—同志——发火——后果。

其实你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怎样,我们应该怎样。

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压力无法排解等)会影响我们的人际,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效率,甚至会影响我们对事态发展的客观判断等等,这里说的人际、工作效率、判断能力等都是社会功能的范畴.

案例2:

教师的焦躁情绪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二)心理健康标

1、世界卫生组织: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也就是,我做什么事都很有信心,并且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和潜能可发挥。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当然这个信任不包括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就足够了)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有理想,有事业心,并且不断为理想而努力、进取。

2、我国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人类心理健康状况

统计表明,全人类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治疗针对那些不正常的6%(医院里医生的事),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那些84.5%的有小问题的正常人(即在心里的某一方面出现点异常)。

(四)判断心理健康与否,要注意:

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

只要有办法解决问题,便是健康。

换言之,健康是指自己有办法对付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问题.

2、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之间没有确切界限,只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宽泛的范围.

在心理病态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等级;

讨论:

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五)、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

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

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

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哈佛大学学者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生理学家的实验:

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比其它情绪发生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大动肝火身体产生的毒素能浸入人体的五脏六腑各个器官,相当于服用的5毫升毒药.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那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

无疑是我们教师,而且是小学教师。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

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

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

教师目前已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在他接治的精神心理疾患者中,教师患者位居前列。

本学期我们学校对中小学教师展开了心理健康的进行抽样调查.发现:

37。

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6。

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5.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当然,这个调查不太可靠,因为送出84份卷子,只收上57分卷,还有2份是作废的,还有的是找别人给勾画的,所以数据不可靠。

但也能说明点问题,肯定有极少部分人有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3:

2003年11月4日“花季少女跳楼自杀事件”

案例4:

女教师的心理障碍

案例5:

男教师心理障碍

案例6:

吉林某区李某校长上任不到一周,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

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这就又涉及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了。

四、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

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

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身心疾病.身心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

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

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例如:

同样检查出是癌症,治疗的方法也基本相同,为什么有的人能活好几年,而有的人多则几个月,少则十几天就一命呜呼了呢,原因很简单,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

身心疾病也称为身心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

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并心律不齐、胃肠溃、气管哮喘、甲亢、糖尿病、月经失调、阳萎、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有钱难买我愿意",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学校安排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心路历程,保护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健康。

首先做到自己的心里不足,然后去自我调节,或心理咨询来达到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不要觉得说,通过一次专题学习,或两节课就能解决某种心理问题,这是难以达到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是根据具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的一种心理调适和引导。

因此,今天我们只做症状分析,共同审视自己的心理状况,然后才能去有目的的调试,辅导和咨询。

五、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

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这样的案例很多,不必多说。

(出现这些症状不是说你这不是病,是心理不健康。

这样想是大错而特错。

主要是你长期的心理压力,或者情绪激动、郁闷的心理问题而造成了这些症状表现的相当明显。

2.抑郁。

崔永元,他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的长征”,是对他抑郁后心情的准确诠释,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与抑郁的表现通常为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觉得活着太累,没意思、对很多事情不关心,以往的兴趣也慢慢地消失。

表现在青少年身上有:

(1)、情绪反常通常变得少言寡语,不愿与他人交往,缺乏学习积极性,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也觉得感到平淡乏味,甚至离群索居,自我封闭.女孩往往无来由的悲伤,男生则变得暴躁易怒.

(2)、厌学感强学生出现轻度厌学情绪很正常,但如果总认为周围的一切都不顺心,觉得别人都在跟自己作对,甚至执意休学,这就是一种病理性的逃避和退缩,需要家长们加以重视。

(3)、总不舒服有些隐匿性的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不会表述为情感方面的问题,而是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

这种“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许多检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的迹象。

(4)、自杀行为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中后果最为严重的,是患者会出现自伤和自杀念头.重症患者表现为反复的自杀意念及行为,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他们的生命,而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他们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自杀行为。

3.偏执。

指长时间地固执的坚持自己偏颇性的看法,因他人没有遵从自己的看法而对他人充满敌意的心理状态。

“无理争三分”、好钻牛角尖,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案件6:

女教师的挖苦造成的案件。

表现特征: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如,刚才他怎么么说的,那意思就是想利用我来.。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他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

啥意思?

是不是就是整我呢)

3).易产生病态嫉妒.(如我在那封面就比他强,他那方面还不如我等,咬牙切齿的谩骂,吃饭睡觉等等一切都不忘记对这件事的愤恨)。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心理学叫外归因。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很多的,就怨他怎怎地,要不然我不这样)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错误不能宽容,不依不饶,小肚鸡肠,对超过自己的人会敌视、挤兑、甚至诋毁等不良行为反应。

(得理不饶人,抓住小辫子不放,对某一件事总是怀恨在心。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大家经常会看到个别人为了一个无聊的话题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比如楼道应该是共用场地,个别人就会采用占用挤兑等方式据为己有,不管他人利益;在就什么都是好的,这些东西都应归我,占得越多越好。

过度自私。

7).忽视或不相信与他人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

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他人的想法.“精神病认为自己永远是正常的,喝醉酒的人,永远说自己没醉”有理讲不清。

(小道消息,他又说你什么什么,本来无中生有,不求真假就相信,你应该怎么怎么整他。

你可是我好人,照搬照做不误)

在上述的七项中其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4.人际敏感。

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

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我那那不如人谁,我可得离她远点,在他面前人家会小瞧我的.其实谁都不这样想,是你自己想的)

案件7单亲家庭.李某是单亲家庭,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他爸爸2年前去世。

这个事情开始大家都是不知道的,最近不知道怎么大家都知道了,还知道他妈妈在外打工的事情。

他感觉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态度变化了。

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针对他,他稍微有小动作,就会被点名,老师还说,要不是看在你家人的面子上,我就把你赶出去了。

同学也开始在他的身后嘀咕,还嘲笑他,说他爸爸死了,妈妈要改嫁了。

他很生气,所以会忍不住跟他们打架。

结果被老师知道了,说是他的错误,胡乱地打同学,要写检讨等。

妈妈也觉得他是过于敏感了,说同学不是说他的坏话,也许是关心他,或是其他的。

李某很痛苦所以就去找咨询老师了。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

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虐待,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案例8:

对别人产生的敌意心里造成的后果。

案例9:

通过将现实中的敌对情绪,通过树立假想敌,达到征服别人的心里映射目的.

6.强迫症状。

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

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症的表现:

案例10:

强迫自己不该想和不该做的一些行为.

除了强迫性思想外,她也出现了一些强迫性行为,因为怕自己的手污染了东西,所以她一再地洗手,而且对明明已经做好的事,譬如水龙头等,她也一再地又回头去检查,以确定是否真的将它们做好.

强迫性思想常会导致强迫性行为,譬如一个青年一直担心自己会在淑女面前说出脏话,这是强迫性思想﹔而为了避兔说出脏话,在淑女面前遂不得不用力紧闭着嘴唇,这就是强迫性行为了。

案例11:

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总去想或去做的某种行为。

比如我们不想看某东西的时候,却不得不看(恐怖片)。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有很多人都患有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己不能控制的强迫思维、动作等,如反复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类似毫无意义的想法,还有的人整天想某某是不是再整我呀,某某是不是总到领导那告我的状呀,等等.自己也知没有必要这么想,但就是控制不了,这种强迫和反强迫的观念引起内心极度痛苦。

7.焦虑。

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表现:

a、是无缘无故产生担忧、紧张、害怕和不安全感。

既搞不清楚担忧什么东西,也不明白害怕什么事情。

b、凡事总往坏处想,表现得没有耐心、易激怒.有时内心有种不祥预感,总担心会有什么不测事件发生.

c、经常莫明其妙产生忧虑.如家人一出门,头脑中就不由自主联想到遭遇车祸、被抢劫伤害等恶劣事件,因此忧心如焚,坐立不安。

如果到时还不见回来,就不由自主想哭泣。

d、我经常神经过敏,怕强光,容易泪水满盈.如果有人在身后叫、关门大力,甚至电话铃响,即使作好了心理准备还是会吓一跳。

此外,还时常感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感或发冷感,但测体温正常.

e、我的注意力难集中,以至于影响工作和学习,甚至看不进电视和报纸.

f、感觉记忆力下降,记不住日常小事。

g、我经常头昏疲乏、出汗多、入睡困难、浅睡多梦、半夜易惊醒。

h、我感觉全身都不舒服,如:

心慌心悸心跳,心口闷痛;胃胀胃痛,返酸呃逆,肠鸣腹泄;胸闷气短,呼吸气阻;尿频尿急尿痛等.

8.恐怖。

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成人单纯性恐怖症来源于儿童时期曾有过的体验,如儿童对动物的恐惧,害怕黑夜”鬼怪”、暴风雨或雷鸣闪电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青春期消失,但当人体受到疾病的折磨而变的软弱或被新的精神刺激所诱发,过去经历过的恐惧就可能再现出来。

有些儿童的害怕是受父母亲或其他儿童的影响。

恐怖症的遗传学认为,恐怖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报道广场恐怖症患者的家属中有19%的人患有类似疾病。

恐怖症患者具有一定人格特征,如害羞、被动、信赖、焦虑等。

临床表现:

恐怖症的中心症状是恐怖,并因恐怖引起剧烈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

因恐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社交恐怖主要是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

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不愿从安静的会场走出,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从不与人面对面就坐,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

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

有的病人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2).单纯性恐怖单纯性恐怖是常见的一种,儿童时期多发。

如对蜘蛛、蛇或高处、黑暗、雷雨等发生恐怖。

对雷雨恐怖者,不仅对雷雨觉得恐怖,而且对可能发生雷雨的阴天或湿度大的天气也可能感到强烈的不安。

甚者为了解除焦虑主动离开这些地方,以回避雷雨发生。

(3).广场恐怖不仅对公共场所恐怖,而且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难以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因此这些病人常喜欢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以免引起心神不定、烦躁不安。

(4)旷野恐怖患者在经过空旷地方是就发生恐怖,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严重时害怕越过任何建筑,如害怕跨越街道、桥梁、庭院和走廊等.此外还有闭室恐怖者害怕较小的封闭空间,如怕乘电梯、地铁火车、客船等。

患者多呈慢性起病,可持续多年,但多逐渐有所改善,一般起病急者易缓解。

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四、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人格就是个性特征,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所拥有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的集合,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集中体现。

教师的人格不仅关系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品质形成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教师积极、乐观、宽容、民主的特征是学生所期望和认可的.这些都和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素养分不开.一个教师在拥有学历、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教师职业本身所要求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与教师心理健康分不开的。

首先,心理健康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职业是在帮助人成长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的。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需要掌握专业的技能和方法,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上的专业化才可能真正提高教师工作的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另外,心理健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精神保障。

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教师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发挥内在的潜力完成创新性的工作以及和学生进行积极正常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健全的人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等都起着积极作用.一个不堪重负、职业倦怠的教师会如何完成教师专业发展呢?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的成长也是分不开的。

教师作为和学生相处最为密切的成年人之一,又扮演着具有榜样性和示范性的角色,其言行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