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3681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docx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培训目标:

1、让教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

2、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意义。

3、让教师能认识到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维度。

学会初步判断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状况,并能区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求助的意识。

培训内容:

1.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健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3.正视“心理问题”。

讨论:

1、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2、我是不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我有多受学生喜欢呢?

讲解:

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是健康的三维度,我们可以根据这三个维度去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

培训过程:

引入:

实例引入,问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你长大喜欢做什么?

孩子说,我喜欢做一名小丑。

中国的妈妈说:

这孩子胸无大志,没什么大出息。

美国的妈妈说:

很好,你很有理想,希望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东北大学校长在全国心里工作会议上说:

戴眼镜的都是中国孩子,不能生活自理的都是中国孩子,有心理问题的都是中国孩子。

虽然说的过于严重,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中国的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多于外国孩子。

那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标准是怎样的呢?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一、什么是健康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

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3、健康的具体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上述第1-5项都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6——11是身体其他方面的要求。

心理的健康相对来说却不如身体检查这样简单明确。

有人说,我心里想的什么,我要是不说,你怎么能知道呢?

我要是说了,却不是我的真心话,你又怎么能知道呢?

是的,至今也没有发明出一种仪器,可以精确判断人的思维动态的全貌,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心理学就是一笔糊涂账,可以主观臆测,信马由缰。

古人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心理学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

一个人心有所思,就会在行动和语言中表现出来,如同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

统计表明,全人类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心理治疗针对那些不正常的6%(医院里医生的事),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那些84.5%的有小问题的正常人(即在心里的某一方面出现点异常)。

(四)判断心理健康与否,要注意:

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

只要有办法解决问题,便是健康。

换言之,健康是指自己有办法对付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问题。

2、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之间没有确切界限,只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宽泛的范围。

在心理病态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等级;

讨论:

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五)、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

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

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

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

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

哈佛大学学者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

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生理学家的实验:

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比其它情绪发生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大动肝火身体产生的毒素能浸入人体的五脏六腑各个器官,相当于服用的5毫升毒药。

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

那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

无疑是我们教师,而且是小学教师。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

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

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

教师目前已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在他接治的精神心理疾患者中,教师患者位居前列。

本学期我们学校对中小学教师展开了心理健康的进行抽样调查。

发现:

37.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6.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5。

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当然,这个调查不太可靠,因为送出84份卷子,只收上57分卷,还有2份是作废的,还有的是找别人给勾画的,所以数据不可靠。

但也能说明点问题,肯定有极少部分人有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3:

2003年11月4日“花季少女跳楼自杀事件”

案例4:

女教师的心理障碍

案例5:

男教师心理障碍

案例6:

吉林某区李某校长上任不到一周,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

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

这就又涉及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了。

四、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

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

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

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

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例如:

同样检查出是癌症,治疗的方法也基本相同,为什么有的人能活好几年,而有的人多则几个月,少则十几天就一命呜呼了呢,原因很简单,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

身心疾病也称为身心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

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

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并心律不齐、胃肠溃、气管哮喘、甲亢、糖尿病、月经失调、阳萎、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有钱难买我愿意”,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

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学校安排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心路历程,保护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健康。

首先做到自己的心里不足,然后去自我调节,或心理咨询来达到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不要觉得说,通过一次专题学习,或两节课就能解决某种心理问题,这是难以达到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是根据具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的一种心理调适和引导。

因此,今天我们只做症状分析,共同审视自己的心理状况,然后才能去有目的的调试,辅导和咨询。

五、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

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这样的案例很多,不必多说。

(出现这些症状不是说你这不是病,是心理不健康。

这样想是大错而特错。

主要是你长期的心理压力,或者情绪激动、郁闷的心理问题而造成了这些症状表现的相当明显。

2.抑郁。

崔永元,他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的长征”,是对他抑郁后心情的准确诠释,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与抑郁的表现通常为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觉得活着太累,没意思、对很多事情不关心,以往的兴趣也慢慢地消失。

表现在青少年身上有:

(1)、情绪反常通常变得少言寡语,不愿与他人交往,缺乏学习积极性,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也觉得感到平淡乏味,甚至离群索居,自我封闭。

女孩往往无来由的悲伤,男生则变得暴躁易怒。

(2)、厌学感强学生出现轻度厌学情绪很正常,但如果总认为周围的一切都不顺心,觉得别人都在跟自己作对,甚至执意休学,这就是一种病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