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2054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第一节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

一党和国家的法律及教育方案

法律和政策是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因素,其内容包括教育的指导思想、人才的培养规格及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199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

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二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

1、社会经济形态的拓展要求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竞争意识。

2、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大量本土化、外向型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学制、学历及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等级标准

四、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

这些需要包括:

受教育者个体终身学习的需要;受教育者个体就业与创业的需要;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

培养与现代生产力水平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具有以某种职业资格为核心的良好职业素质与发展素质的中、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人才结构模型

发展:

“金字塔”型理论模式——“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阶梯状”人才结构理论

“阶梯状”理论认为:

现代人才结构主要是由于人才的不同系列(类型)、层次、素质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比例构成的。

不同系列、不同层次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存在质的差异。

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系列的人才结构,每一系列人才内部又可以分成从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各系列人员之间有交叉,每一系列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构成了

一个完整的阶梯人才结构体系。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把社会人才按其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标分为四类:

学术型

工程型

技术型

技能型

(二)职业分析

职业分析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分析过程,即对某一特定职业的特质和内容所作的多层次程序分析。

职业分析的方法:

任务分析表、艾莫门技术、工作要素法、PAQ职业分析问卷、TTA入门素质分析等等

二、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历史沿革与界定

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立志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专业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具有健康体魄的中级技术、管理人员。

技工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必要地技术理论知识、全面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身体健康的技术工人。

职业中学教育的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相应文化程度的、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后备力量和初、中级技术管理人员。

以上学校培养目标的共同点:

1、三类学校都以初中生作为教育起点,培养他们具有高中阶段学历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2、专业设置的方向基本相同,专业覆盖岗位或工种,而不是一个岗位或一个工种设一个专业。

3、都以中等专业技术、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4、主要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其授课时数大致相同。

5、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大致相同。

6、都以符合社会需要作为唯一的目标达成评价目标。

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主要涵盖:

知、技、意

1、知:

即知识。

指职业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知识素质要求,主要包括受教育者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

2、技:

即技能。

指受教育者专业技术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受教育者所学专业的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这是人才能力培养的核心。

3、意:

指的是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情感,即对受教育者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

(一)职业知识素质层面

职业知识素质主要包括个体的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职业发展等。

职业知识素质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构成的核心层次,其主体部分为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由“应知”和“应会”两部分构成

应知:

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

应会:

是在应知基础上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

这种职业资格的局限性:

1、标准的制定和更新由时间周期,这就容易滞后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与发展。

2、作为标准,既原则又抽像,高度概括而不能涵盖某一职业必备素质的各个方面。

3、标准的执行受制于考核的指导思想、程序方法及具体内容,其信度、效度与标准执行应有的信度、效度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职业能力素质层面

职业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习潜力。

职业能力素质既是发展的平台,又是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

其中,操作技能是这个层次的核心。

操作技能是指将认知所得成熟的工艺技术转变为实际职业活动并获得预期工作结果的能力。

操作技能分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三)职业心理素质层面。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这些心理素质包括:

1、职业动机职业动机是指个体从事职业的内在动力与兴趣。

2、职业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适应某种职业的自我评价,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与实践过程中的感受、经验,以及对以后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的估计和迎接挑战的信心。

3、职业价值观

4、职业道德感职业道德感主要是指个体对职业道德标准的认识和体验,包括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义务感和责任感等。

5、职业理想与追求主要是指个体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前途与目标的追求与设计,即学生对前景的规划与展望。

第三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改革与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建立与健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三、建设“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创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环境

五、强化职业学校内部管理

第四章职业教育体系

第一节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一:

相关概念

1、教育体系的概念:

教育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该大教育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机组合(如职业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体系、教师教育体系、教育管理体系等)。

2、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

职业教育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广义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教育结构体系、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和职业教育投资体系等。

狭义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机构构成的整体。

3、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

包括:

(1)层次结构:

指各级职业学校之间的比例构成。

(2)类型结构:

指各级职业学校内部不同类别的比例构成。

(3)专业结构:

指专业设置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

(4)布局结构:

指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地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5)办学结构:

指国家办学、集体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三、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

1、人才结构理论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

2、社会人才需求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依据。

3、国民经济结构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依据。

4、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依据。

5、终身教育理论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据。

6、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参考依据

第二节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职业教育系统结构图

 

 

二、职业培训系统

职业培训是对从业人员进行的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为主的培训活动。

这种职业培训是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的。

职业培训已成为职业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新的增长点。

职业培训根据不同需要,分为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职后培训(继续教育)等,分别由相应的培训机构、职业学校组织实施。

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的不同,职业培训还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培训。

1、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是指按不同岗位的基本要求,对未上岗人员所进行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指对从业人员进行的不脱离岗位,以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的培训活动,也称在岗培训,是企业、事业单位对职工进行职业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方式:

短期培训班、技术业务专题培训讲座、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表演。

3、职后培训

方式:

工读交替、脱产培训、网络、多媒体教学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两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的问题。

2、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

三、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

1、层次性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职业教育具有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

2、区域性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也比较高;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兼顾初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办学条件比较简陋。

3、开放性

4、灵活性

5、统筹性

第三节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一、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基本目标:

构建和优化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行业配套、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趋向

1、开放化。

主要体现在学生来源和去向的开放、师资队伍的开放、教育设施的开放、办学主体的开放。

2、多样化

3、终身化

4、规范化

5、人本化

四、优化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举措

1、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

2、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沟通。

3、加快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4、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交融,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

5、加强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其他体系的建立。

6、借鉴国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

 

第五章职业学校专业设置

第一节专业设置概述

1、专业:

广义的专业是指专门从事的某种学业或职业,如通常所说的专业户、专业制作、干部专业化等中的职业。

狭义的专业是指教育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学业门类。

主要是指职业学校根据社会职业分类而设立的培养人才的学业门类。

2、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和调整。

“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调整”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

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

3、专业设置的意义:

专业设置是连接教育与经济的纽带,是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环节。

没有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不能从经济社会的有效需求出发设置专业,必然会造成人才供求的失衡与错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4、专业与职业的区别:

职业:

职业是指在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一般由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

一是劳动;二是固定的报酬或正当的收入;三是要承担一定的职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职业学校的专业主要是按照职业分工与职业岗位群对专门人才的要求而设置的。

虽然它并不等同于职业,即它并不是与社会职业一一对应,但又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