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043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docx

《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docx

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4879份资料

 

一、水泥产量

1.190年代以来水泥产量及增速

1.2全国水泥产量分布

1.3全国水泥产量排名

二、水泥消费量

2.1人均水泥消费量

2.2 水泥消费量地区分布

三、主要经济指标

3.1 水泥销售收入

3.2水泥利润

3.3销售利润率

四、新型干法熟料产能

五、国家支持重点企业集团

5.1发展速度

5.2生产线规模

5.3销售利润率

六、技术经济指标

七、水泥价格

7.1近年水泥价格

7.2主要城市水泥价格

7.32006年度价格

一、水泥产量

1.190年代以来水泥产量及增速

我国水泥产量从1991年以来持续增长,特别是“十五”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长,水泥产量大幅度提高,由2000年的5.97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10.64亿吨,平均年增产水泥9,340万吨,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2.31%。

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从6,060万吨增长到42,560万吨,平均年增长7,300万吨,平均年增长速度为47.67%。

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从2000年11.1%提高到2005年40%。

近5年水泥;进入“十五”后,又有新的增长;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年,水泥产量达到12.亿吨,增速为17.48%,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走势。

1.2全国水泥产量分布

全国水泥产量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经济发达的华东和中南地区水泥产量占全国近65%,其中:

华东地区占42%;华北地区占12%,西南五省占11%;经济发展较慢的西北和东北地区产量仅占11%。

东北7,189.43

比重5.97%

西北6,034.93

比重5.01%

华北14,558.92

比重12.09%

中南29,871.44

比重24.81%

西南12,579.23

比重10.45%

华东50,177.79

比重41.67%

水泥产量

单位:

万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向纵深方向发展,各地区经济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我国水泥产量分布情况将有所变化。

东北地区:

国家提出“振兴东北”,“十五”后期开始出现启动现象,经济增长将带动水泥产量增长;

华北地区: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在“十一五”期间经济会有较快增长,特别是天津滨海和唐山曹妃店开发区的建设,会带动华北地区水泥产量增长;

华东地区:

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地区,水泥产量5亿吨,还将保持龙头地位;

中南地区:

“十一五”会有较快发展,中国的建设中心正在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中部地区首当其冲,水泥产量会有较大增长;

华南地区:

广东省是最早的沿海开放地区,台湾、香港、澳门也在该区域,是经济活跃地区,保持着较高的水泥产量;

西南地区:

在国家“开发西部”的号召下,经济会出现较快发展,水泥产量也会快速增长;

西北地区:

比较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些,正是由于此因,引起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大规模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投资建设,将提高该地区的水泥产量。

1.3全国水泥产量排名

全国水泥排名前两位的是山东、江苏两省,水泥产量超过1亿吨;浙江、广东、河北、河南湖北也是我国水泥产量大省,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四川、安徽等省水泥产量在3000~5000万吨以上(详见下图表);重庆、吉林等省水泥产量较小在3000吨以下;上海、宁夏等省市产量最小,在1000万吨以下。

二、水泥消费量

2.1人均水泥消费量

2006年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为917.74公斤,最高是浙江为1919.15公斤,最低是黑龙江为392.67公斤。

浙江、山东、江苏、河北、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市等水泥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位居前列,是我国主要的水泥消费市场。

河南、四川等省水泥消费量较大,但人居消费相对较小。

海南、青海和西藏水泥消费量很低,但由于人口稀少,人均消费相对较高。

新疆、甘肃、贵州和黑龙江水泥消费量较小,人均消费也较小。

 

1,500以上

1,001~1,500

801~1,000

601~800

600以下

单位:

公斤/人

北京

北京

新疆

西藏

青海

黑龙江

内蒙古

吉林

辽宁

山西

四川

云南

广西

天津

浙江

河北

山东

贵州

重庆

湖南

安徽

湖北

陕西

江苏

甘肃

河南

宁夏

海南岛

福建

广东

江西

台湾

2.2水泥消费量地区分布

  我国城市水泥消费分布情况如下:

1000以上:

ﻩ24,分布在华东、中南

401~1,000:

ﻩ53,分布在华东、中南

201~400:

83,分布在中南、华东

101~200:

95,分布在华东、中南、西南

100以下:

ﻩ84,分布在西北、东北

   分布特点如下:

1.华东和中南两地区城市密集,164个,占全国的近50%,400万吨以上消费量的城市77个,华东和中南占了近70% ,说明水泥消费量大的地区基本集中在华东和中南。

2.东北和西北地区消费量基本在200万吨以下。

3.2000万吨以上的地区有3个。

4.1000~1999万吨的地区有21个,主要集中在华东和中南地区。

5.400~999万吨的地区有53个,主要集中在华东和中南地区、华东地区在第2、3里面都占50%。

6.200~399万吨的地区有83个,主要集中在华东和中南地区,但中南的比例超过华东,华北和西南的地区明显增加。

7.100~199万吨的地区有95个,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占近70%,西南比例增加最快,东北和西北的地区明显增加。

8.100万吨以下的地区有84个,西北、东北、西南占了85%,华东仅一个。

由此可看出:

1.华东和中南的城市占50%,且消费量大,消费量在400万吨以上的城市占70%,华东占50%,最适合于5000t/d 生产线;

2.ﻩ100~399万吨的城市,中南、华东比较多,其次是西南和华北地区,可以看出城市在向中部移动,适合于2000~5000t/d 生产线,有178个城市,占总城市量的50%;

3.100万吨以下的城市,唱主角的是西北和东北;

4.“十一五”期间城市的消费量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增长最快的因应该是中南、西南地区,其次为东北和华北。

三、主要经济指标

3.1水泥销售收入

2006年全国水泥销售收入3216.92亿元,山东水泥销售收入最高为514.73亿元,西藏最低为5.36亿。

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河北、河南等七个省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天津、宁夏的省市销售收入在20亿元以下。

水泥销售收入伴随水泥产量同步增长,从2000年开始,全国水泥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加大。

从中可以看出产量增长是带动销售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1990~1993年和2001年~2004年间,价格大幅增长也是促使水泥销售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以上

101~200

51~100

21~50

20以下

单位:

亿元

北京

新疆

西藏

青海

黑龙江

内蒙古

吉林

辽宁

山西

四川

云南

广西

天津

浙江

河北

山东

贵州

重庆

湖南

安徽

湖北

陕西

江苏

甘肃

河南

宁夏

海南岛

福建

广东

江西

台湾

 

3.2水泥利润

受宏观调控、原材料、煤电、运费涨价等因素的影响,水泥利润没有和水泥产量同步。

1996~1998年全行业亏损,利润为负。

受国家宏观调控,2005年利润下降,2006年水泥利润创历史新高。

水泥利润和水泥产量增长速度存在密切,保持同步,说明利润的上涨、下降很快会影响产量。

10.00以上

4.01~5.00

1.01~4.00

0.00~1.00

0.00以下

单位:

亿元

北京

新疆

西藏

青海

黑龙江

内蒙古

吉林

辽宁

山西

四川

云南

广西

天津

浙江

河北

山东

贵州

重庆

湖南

安徽

湖北

陕西

江苏

甘肃

河南

宁夏

海南岛

福建

广东

江西

台湾

 

2006年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150.38亿元,山东省最高为28.54亿元,山西省最低为亏损1.91亿元。

山东、安徽、江苏、河南和河北省利润超过10亿元;云南、浙江等七省利润超过4亿元;黑龙江、宁夏等省利润在1亿元以下。

 

3.3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也宏观调控、原材料、煤电、运费涨价等因素的影响,波动性较大。

1991年以来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53%;1993年销售利润率最高达13%;1996~1999销售利润率为销售利润率为为负值;2006年虽然水泥产量、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但销售利润率仅为4.70%’和最高的1993年记录相差甚远。

10以上

6~10

3~6

0~3

0以下

销售利润率(%)

北京

新疆

西藏

青海

黑龙江

内蒙古

吉林

辽宁

山西

四川

云南

广西

天津

浙江

河北

山东

贵州

重庆

湖南

安徽

湖北

陕西

江苏

甘肃

河南

宁夏

海南岛

福建

广东

江西

台湾

 

全国销售利润率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西藏、云南、新疆、内蒙古和宁夏地处边远,区域封闭,竞争不强;

2.安徽、吉林,海螺、亚泰、冀东等大企业在本地区能够主控市场;

3.河南落后产能退出市场较快,腾出了市场空间;

4.浙江、上海、广东夕日的高价位市场,由于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5.山西受当地两家大企业的的经营情况欠佳,拖累了全行业的效益。

八、ﻬ

五、国家支持重点企业集团

5.1 发展速度

国家支持重点企业集团60家企业在新型干法发展速度上领先全国。

12家全国性企业在2004年以前新型干法生产线产能增速在50%以上,受国家宏观调控,迅速回落,下降近50个百分点。

48家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尤其是浙江企业占有一定比例,走势较平稳。

 

5.2生产线规模

12家全国性企业新型干法生产线采用4000t/d级以上规模生产线占70%,48家区域性企业4000t/d级以上规模生产线占50%,全国企业4000 t/d级以上规模生产线占40%,显然12家企业在生产线规模上占了优势。

12家企业2000 t/d级以下规模生产线仅占4%。

5.312家全国性重点企业

 

2006年海螺新型干法熟料产能近6,000万吨(设计产能,实际产能在7,000万吨左右),占全国产能的11.58%。

除2001年外,海螺每年新增产能在在800万吨左右,其中2004年高达2,000万吨。

华新、中联、冀东、山水、三狮2006年熟料产能都在1,000万吨以上,华新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有较大增长,近两年熟料增长均超过300万吨,中联在2006年上了一条6000t/d线,并购了海螺万吨线。

其它几家熟料产能初祁连山较低外,都在500万吨以上,红狮和天瑞分别在2004年、2005年发展迅速,年增长在300万吨以上,天瑞2006年仍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