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347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docx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docx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

同步学习

【作者简介】

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34年生。

从小喜欢看书。

初中毕业于湖南平江湘北中学,高中毕业于湖南长沙衡湘中学。

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1954年该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文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

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

 

 

【题目解析】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

站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月台上向北眺望,故宫的重重殿宇,一直铺向景山的万寿亭,在湛蓝晴空下,闪耀着一片金辉,给人以壮美、雄伟的感觉。

这就激起了作者写故宫的强烈愿望。

 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整体把握】

一、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

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第2——15段):

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

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二、文章主旨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荟萃。

本文是介绍它的一篇说明文,所以在理清说明文的顺序后,文章重点分析了文章的5到8段。

因为作者在取舍时,也是抓住了太和殿的重要性,对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描写。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

它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建筑布局也体现了这一特色和功用。

三、写作特色

 

【要点精析】

一、重要字词

磬:

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攒:

聚集,集中。

 

鳌头:

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

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

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

 

藻井:

宫殿或厅堂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一般成圆形、方形或多边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或彩画。

蟠龙:

盘旋环绕的龙。

 

中轴线:

中心线。

  

玲珑:

精巧细致。

 

湛蓝:

深蓝。

布局:

全面安排。

 

肃穆:

严肃而恭敬。

 

幽雅:

幽静而雅致。

 

悠扬:

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

形容整齐的样子。

二、重点理解

1.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太和殿。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4.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文中写龙的句子有: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5. 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

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

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6.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7.

8.  

9.本文在安排说明次序时注意到的问题。

(一)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

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

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

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

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二)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介绍。

最后一段,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对这个建筑群总体和局部的特点,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故宫中的每个宫殿也有它的总体构造和组成部分,课文一般也是按先总后分、先外后内的顺序加以介绍,即先写它的外观,再写它的内部装饰、陈设,有的接着还介绍它的用途,说明它的象征意义。

10.“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

 

经典例题荟萃

【例题1】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以上三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以上三段文字主要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说明。

3.第一段中划线句子从纯说明的角度看,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用一些非说明性的文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说明的立足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表示空间方位的词有________。

5.“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一句中“约”能否删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7.太和殿描绘神态各异的饰龙,意在表明皇室的威严。

请写出带有龙的成语(至少6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9.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

贬什么?

【解析】

1.外形内景用途

2.外内特点用途

3.这句话说明屋顶是用金黄色的琉璃瓦铺的,重檐式的。

这里用了描述性的话,如“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辉煌”,把作者的感情融进去了,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朱漆方台雕金蟠龙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5.不能删去。

“约”表示推测,是概数,去掉“约”就成了“两米高”,是确数。

而作者仅用目光测量,不可能如此精确,所以去掉“约”字不符合实际情况。

6.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所以对故宫的说明也要突出龙。

而龙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而太和殿又是皇帝发号施令,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这里到处要突出龙的形象。

7.生龙活虎 龙飞凤舞 龙盘虎踞 龙潭虎穴 叶公好龙 龙马精神 龙行虎步

8.突出皇帝宝座就在这条线上的中心点,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9.褒:

建筑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史文化价值。

 贬:

故宫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明清共24个皇帝在此盘踞。

作者憎恨、揭露他们。

 

【例题2】

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

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

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

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

(1)。

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

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

(2)。

③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

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

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3)左右。

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1.文中横线上

(1)

(2)(3)处依次应填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1)精品; 

(2)奇巧; (3)任意

B.

(1)珍品; 

(2)奇巧; (3)随意

C.

(1)精品; 

(2)精巧; (3)任意

D.

(1)珍品; 

(2)精巧; (3)随意

2.文中加粗词“巧夺天工”是针对什么而说的?

3.三段文字说明的对象分别是:

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建筑结构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2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解析】

1.D  

2.圣母像及侍女像的神态和造型。

 

3.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 

4.

(1)圣母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

飞阁流丹,气势非常雄伟。

 

(2)木雕飞龙:

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

 (3)鱼沼飞梁:

是一个方形荷花鱼沼,沼上架十字形的飞梁,人行桥上可随意左右。

 

5.空间顺序 

各地中考真题

1.(2004年浙江杭州市)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

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诗人自居易曾这样说:

“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

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2.(2004年北京市)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俗话说:

“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

”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

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贵财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育海涅、歌德的许多诗、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

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至今“推敲”之类的写作生活,更不胜枚举。

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一要苦于[甲],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齐白石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要苦于[乙]。

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生茧”也不以为憾。

三要苦于[丙],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如果懒于思考,那就正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未了,不要苦于修改,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

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

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

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要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

(2)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怎样来证明“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分论点的?

(3)从下面的几个词语中选出3个,分别填写在文中的[甲][乙][丙]处。

  学习  阅读   练笔   改写   思考

  [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

  [丙]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引用毛主席的教诲,有什么作用?

 

3.(2004年山西省太原市)

奇妙的对称世界

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

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

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

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

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

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

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

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

可见,对称的美在于:

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

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

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

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

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

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

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

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①                                                               

  ②                                                               

  ③                                                               

(2)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3)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

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

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资料①: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选自《苏州园林》)

  资料②:

右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

飞奔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对称。

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4)对偶就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4.(2006年沈阳市)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以“中国记忆”为主题的板报设计评选活动。

图2是你班尚未完成的板报,请为它做好文字编辑工作。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注:

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

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艺术品、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音乐等。

   材料一:

乐山大佛是峨眉风景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迄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材料二:

“夏之韵”诗文朗诵比赛于2006年6月6日在××中学落下帷幕。

   材料三: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材料四:

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上面四则材料,不适合选入板报的是哪一则?

请简要谈谈理由。

   

(2)板报的内容要求有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对出下联,写在下面方格里。

(书写要求规范、工整)

上联:

登长城览神州风貌

下联:

               

1.C

2.

(1)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中心论点。

(2)通过引用俗语加以论证,来证明分论点的。

 (3)[甲]处应填 练笔   [乙]处应填 阅读  [丙]处应填 思考 

 (4)呼应开头,强化了论点,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出两点即可。

3.

(1)①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

      ②艺术家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③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2)示例:

文中列举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

(3)示例1:

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因此给人以“如在画图中”之感。

      示例2:

静立的马是对称的,但它只有自然之美;“马踏飞燕”中的马打破了对称,呈现出了艺术之美。

后者灵动的姿态,张扬的个性,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

      示例3:

如果说对称之美是一座庄严、凝重的高山,那么不对称之美就是一条欢快、灵动的小溪。

对称能给人以整齐之感,如故宫建筑的恢宏、肃穆;不对称则给人以飘逸之感,如苏州园林的自然、闲适。

不同的美感,源于不同的艺术风格。

 (4)八卦炉中逃大圣

4.

(1)材料二,材料二不属于文化遗产范围,与所办板报主题不符。

(2)示例:

游故宫品华夏文明

 

在线测试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àn(   )蓝            áo(   )头

肃mù(   )              tán(   )木

击qìng(   )            zǎo(   )井

 

2.故宫又称________和________,它的“三大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三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宫博物院》说明的重点是________。

 

3.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

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中轴线。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蟠(pán)龙            金銮(luán)殿

B.妃嫔(bīn)            中轴(zhóu)线

C.奏(zòu)报            翊(lì)坤宫

D.慈禧(xī)              乾(qián)清宫

 

2.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鳌头(áo)   雍正(yōng) 迥然(huí)             琉璃瓦(liú)

B.湛蓝(zhàn) 额枋(fāng) 矗立(zhù)             中轴线(zhóu)

C.蟠龙(pán)  鎏金(liú)  后妃(fēi)             紫禁城(jīn)

D.檀香(tán)  击磬(qìng) 藻井(zǎo)             金銮殿(luán)

 

3.下列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玲珑奇巧 烟雾缭绕 池馆水榭

B.龙凤成祥 藤萝翠竹 点缀其间

C.迥然不同 横惯东西 和谐统一

D.大肆挥喝 错综相连 井然有序

 

4.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________,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A.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

B.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重重殿宇

C.重重殿宇,道道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