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290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docx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docx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所谓近代化,就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生产之要素三:

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

我国土地劳力皆居胜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

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

这些运动()

A、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于为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②宣传维新思想的是《民报》

③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④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正确的推断是()

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

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康有为和______领导的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此之前,历史上所有的变法,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相加之和,也不足以和这次变法相比;在此之后,迄今为止所有的革命和变革,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在内,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看作是这次运动的继续。

因为只有这次变法运动,才超出了以往富国强兵的变法俗套,才“系中国数千年政治之变”;因为只有这次运动,才首次提出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目标,才是为推动中国进入世界近现代化行列的求变。

材料二:

这次变法运动的悲剧性结局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不仅缺乏经济基础和民众基础的骤变根本不可能,而且无实权的皇帝和无权力的维新士子结合形成的变法集团的软弱,有实权的太后和有权力的守旧官僚结合形成的反变法集团的强大,如此力量的对比使变法运动直到最后也难以走出关键的一步:

改革官制,设立制度局取代旧官僚机构,以总揽改革全局、制定和推行新法。

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表明,这是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至为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迈不出,其他方面的改革就难取得进展。

依靠旧的官僚机构变法是行不通的。

材料三:

过去的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是: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属于改良运动。

其实,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是以改良面目出现而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运动。

洋务运动的着眼点是在坚持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借鉴西方的经济技术方法通过改良实现自强,戊戌变法的着眼点是全盘借鉴西方制度良法从政治变革入手实现自强;洋务运动变的是事器,戊戌变法变的是制度;洋务运动在甲午海战中遭到了彻底破产,戊戌变法却断送在包括洋务大员在内的守旧派的屠刀之下。

材料四:

以前提到戊戌变法,我们常有人把它简单地概括为是年轻气盛的光绪皇帝输给了老谋深算的西太后。

而对事件背后诸多的历史因素却缺乏理性的分析。

通过讲变法,我们可以感到,历史的改革有多么艰难。

古有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近代的戊戌变法也没有成功,到了80年代,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步骤,实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这不能不说是汲取了前人的历史教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嘛。

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我们奋发图强,中国是会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戊戌变法“悲剧性结局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2)比较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说明它们“都是以改良面目出现而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运动”。

(3)“古有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近代的戊戌变法也没有成功”,20世纪8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问答题

(1)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一场“商业战争”,正是由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维护正常的商业贸易才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

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

为什么?

(2)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促进了中国的向前发展。

简述洋务运动有哪些历史作用?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祖国遭受如此耻辱,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

【解析】:

第9题【改错题】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8分)

下面是四幅图片的信息,请将信息中错误的地方指出并改正过来。

(1)图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2)图二: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正在南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3)图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4)图四: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与共和”,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上述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其中能反映中国近代化经济和政治开端的分别是图几?

上述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

请你全面评价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事实证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

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九年级(13)班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联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依据材料二,“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

(两项即可)

依据材料三,“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

“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请列举1978~2001年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例即可)

【收获与拓展】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材料一中“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指的是近代的志士仁人为探索救国道路所作的哪些尝试?

""

据材料二,“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

从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巨变中,谈谈你的认识。

""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

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请回答:

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

材料二的诏书表明了一种什么态度?

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材料三中的“文”是谁?

他领导的“颠覆满清专制政府”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位历史人物?

他们与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近代化历程中学习西方呈现出什么趋势?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会试的1300多名来自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

快哉!

请回答:

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此事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讲这番话的?

从以上历史人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19世纪晚期,华人创办报刊数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变法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比较洋务运动和该历史运动在学习西方内容方面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该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