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 诗海逐浪李白诗词专题探究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190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 诗海逐浪李白诗词专题探究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选修 诗海逐浪李白诗词专题探究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选修 诗海逐浪李白诗词专题探究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选修 诗海逐浪李白诗词专题探究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选修 诗海逐浪李白诗词专题探究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 诗海逐浪李白诗词专题探究训练.docx

《选修 诗海逐浪李白诗词专题探究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 诗海逐浪李白诗词专题探究训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 诗海逐浪李白诗词专题探究训练.docx

选修诗海逐浪李白诗词专题探究训练

第一期

一壶清酒,一轮圆月,一把宝剑,一处无人的旷野,邀明月共饮,同清影为伴,披发舞剑,斗酒诗百篇。

长歌《将进酒》咏叹《行路难》,余下一生传奇为后人感叹!

恰如余光中先生所言: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名字。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据记载,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大约五岁时才迁到这里。

对于李白的生平,一直众说纷纭。

李白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表山绿水的芬芳。

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的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

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

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

李白所以有那种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更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

此外,李白还“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

从这此诗句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

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

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

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曾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

他曾当过道士,一门心思采药炼丹,求仙得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着一把短剑。

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有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了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纪已六十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

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

他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

   他能写高适、岑参那种大气磅礴的边塞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湾,由来征战,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

”(《关山月》)。

   王维的诗境界幽静,但又充满了生机。

这种诗李白也有。

“对酒不觉螟,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自遣》)

   王维诗中有一种禅悦的境界,这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但李白这首诗另有一种沉着潇洒。

“床前明月光,颖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这大概是汉语诗

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游子思乡,是小农社会永远写不够的题材。

这首诗把“床前”,“明月光”“地

上霜”,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

说“疑是地上霜”就说明抒情主人公已经意识到这不是霜,

知道不是霜偏生又这么联想,正好透露出他心里有一层霜,有一股思乡的冷气,国人心里都

郁结束这样一股思乡的冷气。

所以离开家一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这首诗来。

   孟浩然的诗将田园生活写的那么有滋有味。

李白也有一首田园诗,但意趣大不相同。

“我

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

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

三谢不能餐。

”(《宿五松山下荀云媪家》)这个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并没有

摆出一幅悲天悯人的架势去同情农民,只是作为一个极普通的旅游者,端起老妇人那碗菰米

饭,眼里噙着泪水,想吃却又吃不下去。

有几个诗人能具有这样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

   至于他的《将进酒》等等许多独绝古今的诗篇。

别的诗人不要说没写过,首先在思想境

界上就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认为,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

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

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

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

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李白的诗名越来越大,不但惊动诗坛,而且惊动了许多达官贵人,最后甚至惊动了对艺术有深厚造诣的唐玄宗。

于是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进,唐玄宗听从亲信的荐引,下诏征聘他到长安,给予隆重的礼遇。

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自以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实根本不懂政治的诗人,栩栩然得意,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他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回真的能大展鸿图了,唐玄宗这位明君,就要把他召到身边,请教他该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

然而他错了,他是完全生活在梦想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有失望。

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个。

诗人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真算皇恩浩荡了。

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是何等人物,岂能把这种过眼云烟的荣耀看眼里,是醉了还是疲惫了?

   公园这里的沉香亭,就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地方。

卧在这里的李白正闭目养神,等待着喷发灵感。

唐玄宗赏牡丹来了。

名话盛开,美人相伴,当然需要有音乐助兴。

玄宗嫌旧词听腻了没意思,一时高兴,就颁下圣旨叫李白创作新词。

李白不是醉卧在这里吗!

快起来吧!

于是他被人用凉水激醒了,于是一挥而就写成了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

第三首说:

“名花清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样的诗,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唐玄宗能不欣赏吗?

皇帝一声喝彩,意识终生迎合、于是众生应和,都来助兴。

可是对李白来说,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干这种御用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的。

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的。

他就是不肯明白这番道理,才永远都是那个“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不可一世的李白。

   李白在长安待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

后人就此认为他在朝亭遭到了谗毁,处境险恶。

这话其实信不得。

玄宗认为他不是担负朝廷重任的人才,应当说这是非常准确的评价。

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方面大员,才算不许此生。

后人就是用这种心态来看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的。

他们不知道,如果李白不以出将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诩,没有这种狂傲的自信,他就成不了伟大的诗人。

可如果他真的当宰相当大将军去了,他也就不会再想到要当诗人。

因此,李白离开朝廷,主要原因绝不是遭到了谗毁,而只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去适应处处都必须约束自己的政治环境。

唐玄宗善于鉴识人物,认为不如给他自由,让他去写诗。

应当说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李白一路向前,来到洛阳,再这里遇见了杜甫。

比李白小十二岁的杜甫当时三十三岁,两人的交情自然是由诗人气质的相近而引发的,但杜甫对李白有晚辈对先辈的崇拜,加上为人比较忠实厚道,因此后来给李白写了十二首情真意挚的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正在庐山隐居。

永王李嶙奉命征讨判贼,李白只知道为国家效力,就投在李嶙的帐下。

他斗志昂扬的歌唱着:

“三川北劣乱如麻,四海难笨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

”(《永王东巡歌》)他以为这回该轮带他大显身手了。

谁知李磷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

李白这一回可是真惹下弥天大祸了,在古代,像李白这样在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了,是必死无疑的。

然而唐朝毕竟是唐朝,经人营救,皇帝竟也没有坚持要杀他,只判他永远流放,最后遇赦又不了了之。

这也成了后世贬低李白的把柄。

其实这件事什么也不说明,只说明他不懂政治。

   李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去拥抱生活,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他就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的唱着:

“两人对饮山花开,一杯一杯负一杯,我醉欲眠氢且去,明朝有意抱起来。

”(《山中与幽人对饮》)

   他喝的醉醺醺的,陶然自得的睡下了。

望着敬亭山,他会象老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心绪悠然地吟诵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净亭山。

"

   他能这么呆呆的坐着看山,象孩子一样透着傻气。

   他一路来到安徽泾县,在一个叫桃花潭的地方住了下来,村里有个叫汪伦的人常酿造美酒来招待他,临别时他吟诗相赠送: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声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就象老朋友分手时随便说的话,一个名动中华的大诗人,竟然也没有一点故弄姿态的矫饰,轻松自然,洋溢着神情。

   然而,李白又是个极为狂傲的诗人,自称: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他大声疾呼:

"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君远参军》),昂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价值为标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他是那样不可一世,最可贵的,是他用时代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一声呐喊,使千百年来被封建制度压的喘不过气来得人,不愿被踩进泥坑去有无力抗争,敢悄悄的直一直腰,在心灵深出扶起最后的一丝人格尊严,在无可奈何中聊堪自慰,找到一点心理平衡。

   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声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伺御虚舟》)。

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游天姥吟留别》)。

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嘘,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总之,他处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

   据传说,他是从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人长江而死的。

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

他乘者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

于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感受诗歌的艺术特色;

2、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背诵全诗。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学习过程

导引: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被称为诗仙、酒仙,甚至古时的酒店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一直流传到近代。

我们不禁产生一个疑问:

李白为何如此嗜酒?

“酒中的李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酒篇,探访一个真实的太白。

活动一:

整体感知

1、一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读诗文,交流自己的初读感受。

(从情感、手法,结合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研读诗文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仔细研读文本,请思考:

作者缘何“饮酒”?

在饮酒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迁移鉴赏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同为饮酒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2、结合《将进酒》《月下独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形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的送别诗有160首左右,约占李诗总数的六分之一。

李白一生,仗剑远游,行踪无定。

“凡江、汉、荆、襄、吴、楚、巴、蜀,与夫秦、晋、齐、鲁山水名胜之区,亦何所不登眺”,而大起大落的特殊际遭又使他有机会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他结识了太多的名流侠士、官宦庶民,又极不情愿地辞别过数不清的故旧知己、好友亲朋。

几乎每一次相逢都是一个传奇,每一次吟别都是一首绝唱。

一、壮别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醉别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首句“香”字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香”字的妙处。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传达出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惜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

“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

离群之马。

1.《送友人》首联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送友人》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推荐

第7页《唐诗宋词美文阅读》——《李白的江油》《明“戏”实“颂”咏李白》

第9页《唐诗宋词阅读训练》——《永远的李白》《诗仙神髓》

第10页《唐诗宋词写作天地》——《亦幻亦真吐忧国之情》

第15页《唐诗宋词美文阅读》——《李白的泪水》

鉴赏指导

《渡荆门送别》赏析

公元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登上一条船,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川,开始了他仗剑远游的豪迈生涯。

船穿行壮丽雄伟的三峡之后,来到湖北荆门山,荆门山与长江之北的虎牙山两两相对,形成一道门,自荆门以下,长江便流入了平原地区。

李白站在船头,仰望着群山万壑绚烂景色,满眼的风光充溢着他激动的胸怀。

两岸的山渐渐地低矮下去,当船行出荆门后,他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天与地连成了一片,浩浩荡荡的江水变得平缓起来……

在月夜,李白望着平静的江水,望着天上的圆月,他诗情万丈,回到船舱中,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首送别诗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一样。

一般的送别诗多以送别朋友,告别亲人,分别情人为题材,而这首诗我们看不出是李白送别朋友,还是父老乡亲在送别李白,抑或是情人之间的深情款款,挥泪离别。

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情意婉曲,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中的极品。

  首联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

青年李白才情横溢,朝气蓬勃,不远万里,放舟东下,经巴渝,出三峡,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

古朴原始的楚地风情,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风雨沧桑的历史变迁,无一不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神往外界的李白。

朝思暮想,壮浪一游,眼看诗人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诗人怎么能不欢欣鼓舞,喜出望外呢?

  颔联远眺近观,触目生情,描山绘水,情彩飞扬。

上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水走,急湍胜箭,猛浪若奔,两岸青山或刀劈斧削鬼斧神工,或悬崖峭壁森然搏人,随舟随水相对挺出,扑面而来,转瞬即逝。

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

“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亦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之态。

下句说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江流天地,波涛滚滚;排山倒海,一往无前。

“入”字平中见奇,力透纸背,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壮浪形骸的气势;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

两句诗写得境界雄奇,视界高远,气势飞动,形象壮观,更体现出诗人初来乍看,心动神奇的惊诧欢愉之情。

  颈联远观近察,俯仰生辉,绘月描云,瑰丽生情。

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当空,银辉四射;俯察江流,明月倒映,皎洁如镜。

著一“飞”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

月亮犹如天上来客,飞抵江流,沉落水底,亲近诗人,追随诗人,相依相伴,情意绵绵。

下句写白天,仰望天空,彩云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嵌一“结”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

彩云犹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一到早上,就铺撒出五彩斑斓的锦缎来,似在装点美丽的天空,又如迎接远道而来的诗人。

这一联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舍万千风物不说,单写“故乡水,送亲人”,别具情趣,耐人寻味。

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

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形离不离,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综观全诗,似乎诗人写送别之情只有尾联两句,其实不然,中间两联写景,移步换形,满目生情。

写两岸青山相对挺立,写江流天地、地老天荒,写月照孤舟、依依相伴,写彩云飘飘绚丽灿烂,全是为了烘托一江“故乡水”,一颗“明月心”。

诗人要走了,离开生他养他的山水明月,这些亲山、亲水、明月、彩云,依依难舍,万里相送啊!

这份山水亲情充盈天地,熠熠生辉。

游子的李白,形式上离开了故乡山水,实质上,纵然走到天涯海角,心里永远装着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金陵酒肆留别》赏析

杨花飘絮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小酌。

骀荡的春风,卷起了垂垂欲下的杨花,轻飞乱舞,扑满店中;当垆的姑娘,捧出新压榨出来的美酒,劝客品尝。

这里,柳絮蒙蒙,酒香郁郁,扑鼻而来,也不知是酒香,还是柳花香。

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画面,该用多少笔墨来表现!

只“风吹柳花满店香”七字,就将风光的骀荡,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东风的情调,生动自然地浮现在纸面之上;而且又极洒脱超逸,不费半分气力,脱口而出,纯任直观,于此,不能不佩服李白的才华。

风吹柳花满店香”时,店中简直就是柳花的世界。

柳花本来无所谓香,这里何以用一个“香”字呢?

一则“心清闻妙香”,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同时又暗暗勾出下文的酒香。

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凭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

实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会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协调上,恐怕也还当不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

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贴。

首句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