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春秋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16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春秋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兰州市春秋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兰州市春秋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兰州市春秋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兰州市春秋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市春秋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兰州市春秋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春秋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市春秋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兰州市春秋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

兰州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折扣(zhé)     鲁钝(dùn)         豢养(huàn)          孜孜不倦(zǐ)

B.探求(tàn)      搽粉(chá)         压榨(zhà)           根深蒂固(dì)

C.脊梁(jǐ)       慨叹(kǎi)          停滞(zhì)           前仆后继(pú)

D.诬蔑(wū)      创意(chuāng)      诓骗(kuāng)         不言而喻(yù)

二、字词书写

2.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瀚墨香飘汉城内外 诗润荆楚星火传诵

三、基础知识综合

学校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博物馆,阅读文物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校刊,请你帮助编辑部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阅读本期校刊的卷首语,完成小题。

①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②数据显示,因为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

③今天,博物馆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展陈方式也更多样。

④和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  (guān zhào)照当下,    (huísù)过去,了解我们的文化。

⑤你会和我一样,每一次都觉得开卷有益。

3.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观照     回朔

B.关照     回朔

C.关照     回溯

D.观照     回溯

4.文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句子修改:

_______

(任务二)有同学为栏目创作了一首小诗,阅读诗作,完成小题。

每一件文物,

都是记载历史变迁的珍贵档案。

凝视你,

寻觅曾经的沧海桑田。

每一座博物馆

都是守护中华文化的珍贵宝库。

走进你,

感受文明的博大精深。

5.对加点字的读音和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记载 zài  “化”第三笔是“丿”

B.记载 zǎi  “化”第三笔是“乚”

C.记载 zǎi  “化”第三笔是“丿”

D.记载 zài  “化”第三笔是“乚”

6.请为这首小诗续写一节,内容、语言与前两节保持连贯自然。

(任务三)为帮助同学们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编辑部打算为文物创编迷你剧本。

7.请你参照示例,从下面两件文物中选取一件,根据背景资料,发挥想象,设计一段文物的内心独白,讲述它的“前世故事”。

(100字左右)

示例:

越王勾践剑

背景资料:

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败。

越王勾践屈身侍吴,归国后卧薪尝胆以图自强,经过漫长艰辛的准备,最终实现复仇强国之梦。

内心独白:

“我是一把君王剑。

我的王,勾践,曾是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而我也曾是一把属于失败者的剑。

我的王,你与越国子民同在,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我,与你同在,卧薪尝胆,一心雪耻。

越地长歌不散,我翘首以盼!

(文物一)《清明上河图》画卷

背景资料: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画面从郊区铺陈到集市,描绘了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与汴河两岸自然风光的优美。

画中人物多达几百人,所绘景物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到摊贩上的陈设货物、招牌文字,丝毫不失。

《清明上河图》局部

(文物二)戴安澜将军的“铁汉”印章

背景资料:

戴安澜将军是抗战革命烈士,作战英勇,指挥卓越。

毛泽东曾为其赋诗“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赞其虽英年早逝,但实现了抗日的伟大志向。

台儿庄战役期间,戴安澜专门镌刻了“铁汉”印章,意指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战斗力来抵抗日军的侵略。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定。

选自其中的《唐雎不辱使命》讲述了安陵小国使臣唐雎勇谋兼备,面对秦王据理抗争的故事。

B.善用天时地利人和,破解杨志的谨慎小心,“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来自于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C.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的杨修,但他却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D.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笔下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巧妙地利用契约上的“一磅肉”反击高利贷者夏洛克,智慧地取得了胜利。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柔软地带

①菜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

“再等会儿,再等会儿。

“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

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

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地带。

社会总是在进步,几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城管跟小贩交流只用动作——他们飞起一脚,小贩的莱篮子随即像足球一样飞起。

同样这个地点,我看到过多起。

③我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

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

城管为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

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

④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

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

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的青年。

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

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

他说:

“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

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

”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范畴之外。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⑤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

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

⑥绝对的“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

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⑦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⑧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

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的最后一回。

到了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

“观音点薄添一难,唐僧割肉度群魔”,——单看题目就知道唐僧做了些什么。

⑨唐僧的内心始终有个柔软地带,不似悟空见了妖魔一棒打死那么简单,因为妖魔是打不绝的,而且它们中的许多,还是天神们的坐骑或宠物。

改写的部分,胡适让唐僧终于割肉了,妖魔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化,为自己的欲望羞愧,每位只吃一小口,或者不吃。

最后,待到东方满天红霞时,唐僧摸摸全身,肌肉复生,丰润如初。

⑩这就是柔软的力量——对立被缓解,和解也已达成,唐僧也终于将大慈悲进行到底.

9.通读全文,说说“柔软地带”具体指什么?

10.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请分析其作用。

11.将下面这则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可以吗?

为什么

(链接材料)在机场办机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是看到带2岁以下的孩子坐飞机的乘客,只要飞机上的座位坐得不是特别满,他们在会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

阅读《父爱之舟》,完成下面小题。

梦醒时分

吴冠中①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蒙眬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梦见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④记得我上学后,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

我记着父亲的话,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⑤初小毕业时,宜兴县举办全县初小毕业会考,我考了总分七十几分,属第三等。

我在学校里虽是绝对拔尖的,但到全县范围一比,还远不如人家。

要上高小,必须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

和桥是宜兴的一个大镇,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

因此要上鹅山高小不容易,须通过入学的竞争考试,我考取了。

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粮、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钱,很紧,但父亲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

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

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

⑥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

我高兴极了,主要是可以给父亲一个天大的喜讯了。

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

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

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

“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⑦我惟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⑧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

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

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

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己煮饭吃,小船既节省了旅费,又兼做宿店和饭店。

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们见了嘲笑。

⑨老天不负苦心人,我考取了。

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

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⑩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

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

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

幸乎?

不幸乎?

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

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

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

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

(11)……醒来,枕边一片湿。

(选自吴冠中《我负丹青》一书,有删改)

(注)①[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②[粜(tiào)粮]卖出粮食。

12.阅读文章④-⑨段,概括作者求学之路上的往事。

(1)读初小时,遇到大雨大雪天,父亲背我去上学;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学期期末,我考了好成绩,父亲为我高兴;

(4)高小毕业后,父亲和姑爹送我去投考无锡师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