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048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5-2035年)

规划条文

韶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编制目的

为指导韶关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

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2035年。

其中规划近期为2015-2020年,

规划远期为2021-2035年。

第1.3条规划空间层次

1、市域:

韶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浈江区、武江区、曲

江区3个市辖区,乐昌市、南雄市2个县级市,始兴县、仁化

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5个县,面积为

18412.53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

包括浈江区车站街道、东河街道、风采街

道、田螺冲办事处、乐园镇、十里亭镇、新韶镇、犁市镇,武

江区新华街道、惠民街道、西河镇、西联镇、重阳镇、龙归

镇,曲江区马坝镇、白土镇、大塘镇和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

(不包括草田坪村)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1555.21平方公

里。

中心城区范围即城市规划区范围。

3、城市集中建设区:

包括丹霞机场及桂头镇镇区,以及北

至煤矸石发电厂、南至韶关港、西至天子岭、东至G106国道,

面积为562.88平方公里。

2

第1.4条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

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

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

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

的要求。

第二章市域规划

第一节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

全面落实主动融入珠三角总战略,将韶关市建成“国家生

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珠三产业共建

和区域合作融合发展区”。

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指标体系:

包括人口与城镇化、经

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大类指标。

(见

附表1)。

第2.1.2条城市发展战略

1、城市群融入战略: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南融北联中

聚,加强交通互联互通,融入大珠三角城市群。

2、产业融合战略:

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韶关

配套区,配套珠三角发展装备制造、物流、农业和旅游业。

3、新型城镇化战略: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业人口城

3

镇化,加快棚户区与城中村改造,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完善城

乡民生保障体系。

4、生态文明战略:

加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

设,严控生态底线,保护粤北生态屏障,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和生态安全。

5、中心城扩容提质战略:

推动新老城协调发展,彰显自然

山水特色,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文化自信,提升宜居水

平。

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2.2.1条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为36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5%。

第2.2.2条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1+2+5”、“两带三区”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1个市级主中心:

即韶关中心城区。

2个市级副中心:

包括乐昌城区、南雄城区。

5个县域中心城市:

包括始兴城区、仁化城区、乳源城区、

新丰城区、翁源城区。

24个重点镇:

包括花坪镇、乌石镇、樟市镇、沙溪镇、长

来镇、坪石镇、廊田镇、梅花镇、黄圃镇、乌迳镇、南雄黄坑

镇、珠玑镇、官渡镇、翁城镇、江尾镇、马市镇、顿岗镇、长

江镇、董塘镇、周田镇、马头镇、回龙镇、大桥镇、大布镇。

两带:

两条市域发展带,包括广佛肇-韶湘发展带、深莞

惠-韶赣发展带。

4

三区:

包括北部生态融合发展区、中部核心发展区以及南

部先行融合发展区。

第2.2.3条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

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包括:

1座市域

中心城市(韶关中心城区)、2座市域副中心城市(乐昌城区、

南雄城区)、5座县域中心城市、24个重点镇、57个一般镇(包

括56个建制镇和1个铁龙林场)。

市域城镇规模分为五级。

1座100万人以上的一级城镇(韶

关中心城区),2座30-100万人的二级城镇(乐昌城区、南雄

城区),4座10-30万人的三级城镇,24座1-10万人的四级城

镇,57座1万人以下的五级城镇。

市域城镇职能分为六类,包括综合型城镇、工贸型城镇、

农贸型城镇、商贸型城镇、商贸物流型城镇、旅游型城镇。

第2.2.4条县城发展指引

乐昌城区:

打造粤湘开放合作先行区、粤北门户城市和韶

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板块。

建设乐昌全市的政治、经济、文

化、科技中心,韶关市重要的卫星城镇,武水流域地区信息加

工与服务业基地和重要的自然风景旅游区、农副产品集散地,

是以区域性的加工工业和旅游商贸并重发展的生态城市。

南雄城区:

打造对接江西的粤北门户城市。

华南地区富有

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粤北赣南边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

心,具有岭南历史文化特色的粤赣湘省际旅游服务中心之一,

5

南雄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新丰城区:

打造融入珠三角的先行发展区。

珠三角核心区

产业重点转移区,粤中北经济节点,韶关南部工业生长极,新

丰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信息中心。

始兴城区:

粤湘赣邻接区域的交通节点、商贸物流副中心

和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韶关东部的旅游服务中心,始兴县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生态型工业为

主导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

仁化城区:

仁化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中

心,是韶关都市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丹霞山旅游风景区的服

务基地,是以加工业为主、旅游商贸并举发展的粤北山水风貌

城市。

乳源城区:

打造融入珠三角的先行发展区。

韶关绿色生态

示范区,韶关市民族经济开发试验区,韶关西部交通枢纽、商

贸物流中心,乳源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具有民族文

化、生态宜居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翁源城区:

打造融入珠三角的先行发展区。

珠三角核心区

产业重点转移区,珠三角绿色食品的供应地和生态休闲旅游目

的地,翁源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6

第三节市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第2.3.1条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各项城市建设不占或少占耕

地,确需占用耕地的,要严格审批,并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

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第2.3.2条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完善节水机制,制定节水灌溉政策法规,提高工业用水重复

利用率,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实现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完善水工程体系,增加水资源的调蓄能力。

建立以供定需管

理为内容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方案,严

格保护饮用水源。

第2.3.3条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进一步强化对现有森林的管护,完善“三防”体系建设,增加

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建设

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适度开展森林旅游,完善公园旅游服务体

系,保护游客安全,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第2.3.4条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

规划以保护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矿产

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水平及现状,协调好矿业开发、经济发展和环

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

7

第2.3.5条环境保护与管理

划定市域范围内水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大气环

境以及声环境功能区,分别严格执行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

加强城

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大气、噪声、土壤、固废等污染综合

防治,强化环境安全监管,营造城市宜居环境。

第四节乡村振兴规划

第2.4.1条乡村振兴目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

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城乡规划统筹发

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2.4.2条乡村振兴思路

加大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鼓励农业与旅游业、制造业结

合,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观光休闲旅游等产业,推进以“农业+”为

核心的全产业链建设,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全面开展示范村、生态村等不同梯度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改

善农民居住环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全面提升乡村人居

环境;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大城镇对农村

的带动反哺力度,统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第2.4.3条乡村分类发展指引

将乡村划分为“更新型”、“引导型”、“保育型”三类,并

引导其分类发展。

8

(1)更新型村庄。

推进村庄改造,集中布局,建设花园小区。

主要发展第三产业,与周边城市地区相协调。

(2)引导型村庄。

实施资源整合、更新改造、集中居住。

提高

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

业配合大型项目,集中镇级以上工业园区统筹安排。

重点改造市

(县、区)重大项目及重点镇周边村庄。

(3)保育型村庄。

划定控制范围,允许在内部进行改建,严禁

扩大规模。

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重点控制城市组团生态廊

道内的村庄用地规模,改造空心村,逐步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复

垦。

第三章中心城区规划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3.1.1条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为粤北门户,广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山水生态

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名城。

城市职能为对接珠三角、辐射粤湘赣的华南区域性物流枢

纽节点城市,区域性旅游服务基地,韶关市域的政治、经济、

文化、交通、旅游服务和信息中心。

第3.1.2条城市发展规模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00万人;规划2035

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45万人。

9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人均城

市建设用地120平方米;规划203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6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第二节空间布局

第3.2.1条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

1、发展方向

城市主导向南、辅以向东发展,其他方向以完善建设为

主。

2、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带两翼三心,一主七组团”。

“一带”:

“三江六岸”滨江生活和公共服务发展带。

“两翼”:

东翼产业发展区和西翼产业发展区。

“三心”:

位于芙蓉新城的新城中心、位于小岛的老城中

心和韶关南部城区(曲江城区)。

“一主”:

主城区,立足芙蓉新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以新城建设促进老城功能、人口疏解,同时带动新城开发建

设。

“七组团”:

浈江产业组团、莲花大道组团、华南先进装

备产业组团、沐溪-阳山-甘棠-龙归产业组团、白土-乌泥

角产业组团、空港产业组团、南华寺-马坝人遗址公园旅游组

团。

10

第3.2.2条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及有条件建设区的管控

至2035年,中心城区内有条件建设区占建设用地比例约

4.7%,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及有条件建设区用地范围为市城

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

在保障城市

空间结构、组团主导功能、控制线及其他管控要素贯彻实施的

前提下,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对具体用地形态布局和边界进行调

整优化。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第3.3.1条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重点构建由区域(市-区)级公共中心、片区级公共中心及

专业服务中心组成的公共中心体系,考虑城市公共中心的规划

结构与城市功能结构相呼应,将区域(市-区)级公共中心划分

为主、次中心两个等级。

规划形成“一主、两副、多级”的城

市公共中心结构体系。

(1)1个城市服务主中心:

芙蓉新城城市服务主中心。

(2)2个城市服务副中心:

包括韶关旧城城市服务副中心、

曲江城市服务副中心。

(3)6个片区级服务中心:

包括白土片区级服务中心、龙

归片区级服务中心、十里亭片区级服务中心、浈江北片区级服

务中心、空港片区级服务中心、装备产业园片区级服务中心。

(4)2个专业服务中心:

包括莲花大道地区商贸服务中心

和大南华旅游服务中心。

(5)规划19个社区服务中心:

为所在居住片区居民提供相

11

应的行政、文化、教育科研、医疗、体育、社会福利等配套服

务。

第3.3.2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

1、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市级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芙蓉新城片区内,规划

在芙蓉新城滨江路中段北侧形成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结合滨江

公园和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共同营造特色的城市形象。

2、文化设施用地

规划保留现状部分市级文化设施,对部分老旧设施进行布

局调整,同时在芙蓉新城建设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市图书馆、档

案馆、文化馆)和市歌剧院,形成市级文化活动中心。

3、体育设施用地

保留改造升级小岛片区内韶关市体育馆、韶关市游泳馆,

着重推进曲江新城大型体育中心建设,承办省级或国家级比

赛,满足韶关体育发展的需要。

4、医疗卫生用地

(1)完善芙蓉新区医疗卫生设施,在芙蓉新城建设市第一

人民医院、民营三级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设。

(2)优化医疗卫生设施资源管理,待核工业四一九医院移

交地方后并入市直属医疗机构。

(3)强调社区级设施服务的均衡,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3-10万居民或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的设置标准,规划至2020年,总体目标达到中心

12

城区至少拥有10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5、教育科研设施用地

(1)对老城原有资源进行腾挪、资源整合,部分设施迁出

老城核心区。

完善新区教育设施建设,新建芙蓉新城华师附中。

(2)规划保留现状韶关学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所

高等教育学校用地,对现有高等教育设施进行改善,并于芙蓉新

城新增高等院校用地1处。

(3)保留并完善已有10所中等职业学校。

(4)按每1.5万人设立一所小学,每所小学服务半径约500

米,规模以18、24班为宜,以农村中小学校为基本场所,推进

“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6、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合理利用现有宗教设施,完善宗教场

所绿化环境建设。

加快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继续改造和完善敬老院、救助管理

站和社会福利院,建立健全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体系。

第3.3.3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布局

商业金融业用地结合各级城市中心和功能组团结构配置,形

成分布合理、重点突出、服务均衡的市、区(组团级)、社区三

级商贸服务中心。

市级商业中心重点以芙蓉新城、韶关老城区和

莲花大道地区为主,结合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充实完善。

各组团

13

配置组团级商业服务设施,形成组团级商业服务中心。

完善商贸

市场体系,区域性批发市场结合市级商业服务中心以及规划物流

用地合理布置,各组团结合各自商业服务中心布置。

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第3.4.1条工业用地布局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机械装备、玩具、生物

制药、电子、新材料等产业。

重点规划莞韶园浈江片区、沐溪-阳山片区、甘棠片区、龙

归片区、白土片区、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等若干重点园区。

第3.4.2条物流仓储用地布局

推动重点物流园区建设。

规划建设丹霞机场空港产业园。

快建设莲花大道商贸物流产业带、粤北国际物流中心、龙归物流

园、黄沙坪创新园、乐村坪公路物流园。

扩建铁路口岸和迁建公

路口岸,新建综合保税仓库和国际行邮快件中心、铁路集装箱专

办站、国内物流集散中心等,建立韶关港一类口岸通关物流中心,

建设韶关市快递物流园区。

重点推进广东中烟物流基地、华南农

产品交易中心、雪印农产品冷链配送基地等重点建设项目,培育

专业化物流平台和物流企业。

14

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景观风貌

第3.5.1条整体景观风貌

景观风貌总体定位为“山水岭南名城,宜居活力韶关”。

景观风貌结构为“山环水聚,绿心嵌城;点轴呼应,多彩

板块”。

第3.5.2条绿地系统建设目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0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

率达50%以上,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第3.5.3条绿地布局

1、绿地系统

规划建设“三山嵌城、三江贯流、组团隔离、绿星棋布”

的城市绿地系统。

2、公园绿地

规划构建“市级-区级-社区级”3级城市公园系统。

(1)市级公园

保留11个现状市级公园,原址扩建2个市级公园,新建6

个市级公园。

(2)区级公园

保留2个现状区级公园,规划增建4个区级公园。

(3)社区级公园

城市社区公园的服务半径为500-1000米。

3、防护绿地

15

道路防护绿地:

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等道路以及

高速铁路、铁路两侧的防护绿地。

第六节历史文化保护

第3.6.1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保护作为历史文化背景的“山水城”的自然环境、作为传

统文化滋生和传承土壤的社会基础(人口构成、家族聚居、传统

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与空间环境(整体格局、典型景观、肌理)、

实物遗存、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地方习俗、传统

地名等)。

第3.6.2条历史城区保护

1、保护范围

北至良村公路南侧道路红线以及帽峰大桥南侧道路红线,

西至武江东岸,南至小岛南侧,东至浈江西岸,面积为2.07平

方公里。

2、保护与控制要求

严格保护历史城区及其周边山水格局,重点保护“一山三

水”的自然山水环境;突出原韶州府城城郭轮廓,保护原有城

墙的空间格局;严格保护以风度路为骨架的“一纵十横”的传

统城市轴线,保护风度路街道尺度;严格保护历史城区内的传

统街巷格局;规划城看水和水看城、城看山和山看城、山水城

与楼寺塔庙互看、街巷四类视廊,控制景观视廊范围内的建构

筑物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保护景观视廊的贯

16

通。

第3.6.3条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风貌保护区

划定广富新街及升平路片区、湾头村片区、白土镇片区3

片历史文化街区和风度北路历史风貌保护区、下胡村历史风貌

保护区2片历史风貌保护区。

第七节城市交通

第3.7.1条对外交通

1、客运枢纽

规划构建“四主三辅”客运枢纽体系。

“四主”包括丹霞机场综合客货运枢纽、韶关站综合客运

枢纽(含韶关汽车客运西站)、韶柳铁路韶关南站客运枢纽,韶

关东郊客运枢纽(含韶关汽车客运东站),按一级客运枢纽建

设。

“三辅”包括韶关东站客运枢纽、五里亭汽车客运站、韶

关汽车客运南站,按二级客运枢纽建设。

2、货运枢纽

(1)铁路货运枢纽

规划增设京广客运专线韶关北站;建设粤北国际物流中

心货运站场;恢复山子背站,形成曲江山子背物流中心;设

置韶柳铁路白土站,形成白土物流中心。

(2)公路货运枢纽

17

规划建设四个物流园:

空港国际物流园、莲花大道商贸

物流产业带、粤北国际物流中心、乐村坪公路物流园。

规划建设五个货运站:

龙归综合货运站、黄沙坪创新

园、白土综合货运站、曲江综合货运站、浈江综合货运站。

规划建设六个配送中心:

韶关物流配送中心、龙归物流

配送中心、浈江物流配送中心、曲江物流配送中心、白土物

流配送中心、犁市物流配送中心。

(3)水路货运枢纽

筹划建设韶关港水运口岸。

(4)航空货运枢纽

谋划建设丹霞机场客货运枢纽。

3、高速公路网

完善由规划南韶高速公路、乐广高速公路、韶关北环高速

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形成的环城高速公路环线。

第3.7.2条公共交通

1、轨道交通

(1)近期将重点开展韶关站-韶关东站、碧桂园站-工业中

路站、莞韶园站-北江大桥站三条线路的前期研究及建设工作。

规划期末轨道交通线路将增至9条,需预留城市轨道交通通

道。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在芙蓉新城中心区发展APM

(旅客自动输送系统)。

(3)随着未来省工矿企业(凡口矿、曲仁矿、大宝山矿、

韶钢等)的逐步搬迁,规划建议考虑利用原有的铁路轨道发展轨

18

道交通兼观光旅游产业。

2、城市公交

(1)近期(至2020年)构建以常规公交为主,快速公交

(BRT)、轨道交通等其他公共交通为补充,观光铁路等为特色

的,结构清晰、绿色高效、换乘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至规划

期末(2035年),形成以交通枢纽为节点,以轨道交通为骨架,

以常规公交、快速公交为主体,以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公共

交通系统。

(2)规划建设联系三大城市中心、衔接重要客运枢纽的

“环+放射”型公交干线骨架网络。

(3)公交站场

规划新建4个公交综合场站,分别为北郊黄岗公交综合场

站、西出口公交综合场站、南郊八公里公交综合场站、东郊客

运枢纽中心站。

公交首末站服务半径宜为350米,不大于700-800米。

公交保养场站选址在所辖线网重心处,与线网距离宜在1-

2公里以内。

第3.7.3条道路交通

1、主骨架道路网

(1)中心城区的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含准快速路)、

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四级。

(2)规划由快速路以及“七横六纵”主干道构成的快速交

通网络,加强新城中心、老城中心、韶关南部城区(曲江城区)

19

以及各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

快速路系统:

依托建设路-启明路-韶南大道-新华南路-新兴路,构建准

快速化主城区小环线。

搭建机场路、马坝大道南等多条快速通道,实现与外部高

速出入口、主要枢纽及主要景区快速联系。

主干路系统:

“七横”,包括朝阳路-凤凰路-金汇大道、沐阳大道-工业

路-解放路-大学路、芙蓉北路-生态路、南华路-环山路、百旺

路、滨江路-曲江大道、白坭路-慧能路(S253省道)。

“六纵”,包括机场快线-韶关大道、S246省道-芙蓉大道

北-芙蓉大道南、沿江路、韶南大道-马坝大道、莲花大道、韶

钢工业大道。

2、道路设计指标

中心城区规划快速路路网密度0.3~0.4公里/平方公里,

道路红线宽度按50~70米控制,车速按60~80公里/小时控

制,机动车道数6~8条。

中心城区规划主干道路网密度0.8~1.2公里/平方公里,

道路红线宽度按30~85米控制,车速按40~60公里/小时控

制,机动车道数6~8条。

中心城区规划次干道路网密度1.2~1.4公里/平方公里,

道路红线宽度按24~36米控制,车速按40公里/小时控制,机

动车道数4~6条。

中心城区支路路网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红线宽

20

度建议按12~24米控制,车速按30公里/小时控制,机动车道

数2~4条。

3、道路横断面

快速路主要采用三块板或四块板断面形式,主、辅路相配

合。

规划红线宽度60米或以上的快速路或主干道,宜采用四块

板断面形式。

红线宽度60米以下的快速路或主干道,宜采用三块板断面

形式。

城市道路规划快速公交线路,应独立设置封闭式的公共汽

车专用车道。

次干道规划红线宽度30米或以上的,宜采用三块板断面形

式。

除货运专用通道外中心城区道路断面设计均应设置自行车

道。

滨江、滨河及沿山等重要景观道路的断面设计应预留足够

的慢行空间。

第八节城市四线

第3.8.1条绿线范围和管控要求

划定森林公园、市级公园、区级公园、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