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586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docx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docx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1995年-2010年)

                        一九九五年八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无锡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重要文件。

在城市规划区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无锡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是一九八。

八年一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修订规划。

凡原规划与本规划有不一致处,均以本规划为准。

   第三条 修订规划的依据与基础资料

   1、无锡市人民政府C19933锡政字280号《关于修订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锡规(1993)7号文的批复》。

   2、一九八八年一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3、《上海经济区域城镇布局规划纲要(1985—2000)》。

   4、《江苏省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5.无锡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

   6、太湖风景名胜区马山、梅梁湖、蠡湖、锡惠等景区规划。

   7、无锡市综合交通规划。

   8、江阴、锡山、宜兴三市(县级市)市域规划。

   9、国家及省有关法规。

   第四条 规划指导思想

   1、强化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无锡的区位优势,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等全面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

   2、制订“山水城市”的建设模式,建设具有良好城市生态环境,融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3、构筑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格局,以利城市有机疏散和持续发展。

   4、建立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加速形成区域交通枢纽,提高和增强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流通功能。

   5、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现代化的城市群格局。

   第五条 规划修订重点

   1、调整城市布局,提出建设”城外城”(无锡新区)、”城中城”(无锡旧城)、”山水城”和中心商务区(CBD)的构想,以形成开敞的、分散组团式的大城市发展格局。

   2、优化城市交通,建立城市快速道路系统,体现现代化城市及交通枢纽城市的特点。

   3、按现代化城市及山水城市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对照建设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体系,建立生态型的城市绿地系统,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特别是加强对水环境的治理,改善城市环境。

   第六条 规划期限

   近期:

1995—2000年

   远期:

2001—2010年

   远景:

2010年以后

   第七条 规划范围

   l、城市规划区即无锡市区行政区域,包括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郊区、马山区、无锡新区。

规划区面积517.7平方公里。

   2、城市道路交通、供电、邮电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结合锡山市统一考虑。

   3、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无锡市区、江阴市、锡山市、宜兴市所辖行政区域,面积4650平方公里。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

   

   第八条 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0元(约合3600美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4:

56:

40。

   远期: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5000元(约合8000美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0.7:

47.3:

52。

   第九条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1、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近期:

每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460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0%-95%。

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重为20%,在职职工培训率达50%。

   远期:

每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600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5%。

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重为25%,在职职工培训率达70%。

   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3、具备发达的社区服务功能

   近期:

街道、居委社区服务中心普及率达80%,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70%。

   远期:

街道、居委社区服务中心普及率达95%,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80%。

   4、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法定社会保险覆盖率达100%。

   第十条 城乡建设发展目标

   形成高效能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管理体系,高档次的社会服务,高品位的城市环境,使无锡跨人多功能现代化大城市的行列。

   市区加快老城改造,形成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城中城、城外城和山水城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

   无锡市形成大中小城市和新型城镇梯度结构、组团发展、功能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群格局。

   近期:

城市化水平达60%。

   远期:

城市化水平达70%。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

   第十一条 城市化水平

   1、2000年市域人口4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4万人,城市化水平60%。

   2、2010年时于人口4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6万人,城市化水平70%。

   第十二条 城镇体系

   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发达的交通网络为纽带,小城市及各城镇为基点的城市群体。

   第十三条 城镇规模结构

   大城市一一无锡市中心城,远期人口规模达130万。

   中等城市一一江阴、宜兴中心城,远期人口分别为50万、40万。

   小城镇一一利港、周庄一一华士、青阳、前洲一一洛社、张渚镇远期人口规模分别达10万一20万人。

   第十四条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二横一纵的”干”字形城镇发展轴。

   二横:

   1、沿长江发展轴,西起江阴石庄、经利港、申港、夏港、澄江、肖山至长山。

   2、沿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发展轴,西起锡山市前洲、洛社、经石塘湾、西漳、东北塘、无锡市区、东亭、坊前、旺庄、硕放、新安至后宅。

   一纵:

新长铁路沿线发展轴,北起江阴市区,经南闸、月城、峭岐、青阳、

马镇、堰桥、西漳、石塘湾、无锡市区,转向前洲、洛社、阳山、陆区、闸口、和桥、屺亭进入宜兴市区,直至袱东。

   第十五条 城镇职能结构

   1、无锡市域中心城

   无锡市区一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的交通枢纽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2、县级市的中心城

   江阴市区一一现代化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

   宜兴市区一一著名陶都,太湖风景区的旅游城市,宜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片区中心小城市:

县级市的副中心

   利港一一工业港口;

   周庄一一华士、青阳、前洲一一洛社、张渚一一工贸城镇。

   4、其它城镇

   第十六条 市域交通及基础设施

   l、交通:

陆运以京沪高速、沪宁、新长、沿江、宁杭五条铁路,沪宁、锡澄、沿江、锡宜、宁杭五条高速公路和江阴长江大桥过江通道为骨架,苏锡、锡沙、锡澄、锡宜、312国道、锡甘等干线公路为网络,连接大江南北,城市东西,组成陆上交通网;水运以江阴港为中心,发展远洋运输和长江运输,以大运河和太湖为依托,沟通境内主要水系,构成内外畅通的水运网;空运在现有无锡机场的基础上,扩建改造,增加航线。

并在江阴境内,预留国际机场位置。

   2、供电:

重点建设利港电厂、夏港电厂等电力项目,积极发展热电结合项目,同时合理调整区域电网结构,新建2—3座500千伏变电所,10—15座220千伏变电所,确保市域内用电需求。

   3、邮电通信:

扩充长途TS容量,形成高新电话服务体系,组织金桥工程建设,构筑信息高速公路;采用新技术,实行邮政网络现代化。

   4、供水:

在太湖供水的同时,实施长江取水的区域供水方案,满足无锡市、锡山市、江阴市的供水需求。

   

   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十七条 城市性质

   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的交通枢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第十八条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近期:

104万人

   远期:

129万人

   2、用地规模:

   近期:

92平方公里

   远期:

128平方公里

   

   第五章 中心城用地规划

   第十九条 中心城发展方向

   1、平行于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向两端延伸,作为城市发展主轴。

   2、平行锡澄路、锡澄高速公路、锡澄运河、向江阴长江方向发展,作为城市发展副轴。

   第二十条 城市布局结构

   为实现山水城市建设模式,结合无锡中心城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城市布局结构形态采用“分散组团式”,由河湖、山脉、绿地等组成的自然空间,将中心城分成十一个组团(分区),各组团相对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相串联,形成多中心、开敞型的布局形态,构成“三城一中心”的城市主体框架。

(三城一中心指城中城、城外城、山水城和中心商务区(CBD))

   1、城中分区(城中城):

东至沪宁铁路、南至金匮路、西至新运河、北至吴桥,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及生活居住区,分区中心是城市的中心商务区(CBD),面积2.5平方公里。

   2、周山浜分区:

东至市区与锡山市市界,南至新光路,西至沪宁铁路,北至北兴塘河,用地面积19平方公里,是城市的对外交通门户和传统工业基地,是城市居住用地主要发展区之一。

   3、扬名分区:

东至古运河,南至市区与锡山市市界,西至骂蠡港,北至金匮路,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地处城中城与城外城之间,是城市的老工业基地和二类居住用地集中地区,规划形成以居住和工业为主的综合区。

   4、山北分区:

东至北兴塘河,西至市区与锡山市市界,南至惠山和新运河,用地面积约23平方公里,形成以轻纺工业、仓储业和居住为主的综合区。

   5、河埒分区:

东至新运河,北至惠山,南至梁溪河,西至市区与锡山市市界,用地面积约43平方公里,是山水城的重要组成分区,是城市的电子工业和科研教育区。

   6、中桥分区:

东至骂蠡港,南至市区与锡山市市界,西至西五里湖,北至梁溪河,用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

是山水城的重要组成分区,是城市的旅游服务区和体育中心及城市居住用地的主要发展区。

   7、大浮分区:

用地范围包括大浮乡乡域、鼋头渚风景区、拖山等,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无锡山水的精华地区,规划形成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区和影视城。

   8、马山分区:

用地范围为马山区全部,用地面积约51.4平方公里,是风光旖旎的湖中半岛,规划形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9、旺庄分区(城外城):

东至沪宁高速公路,南至无锡机场、西至古运河、北至新光路,用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包括无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新加坡工业园区,是现代化的无锡新城区。

   10、硕放分区:

东、南至市区与锡山市市界,北至无锡机场,西至古运河,

用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是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和蔬菜副食品基地。

   11、胡埭分区:

用地范围为胡埭镇镇域,用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城市的远景发展备用地和蔬菜副食品基地。

   第二十一条 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中心城住宅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

建设”的方针,住宅布局与城市发展方向相适应。

城中分区需严格控制新的住宅建设,其它分区新建居住区应按社区的模式规划,必须和公共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建设。

新居住用地主要布局在周山浜分区的唐周巷、尤渡、景渎、春勤、前进地区,山北分区的杨木桥、刘潭地区,中桥分区的丁昌桥、西园弄地区,旺庄分区的北部。

新增居住用地12.72平方公里,规划远期人均居住用地24.5平方米/人。

   2、公共设施用地

   中心城的公共服务设施按市级、分区级、居住区级等分级配套。

(本节仅述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市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下一层。

次规划中落实)

   

(1)行政办公用地

   金匮路北、金匮桥东堍,为市级行政中心,沿金匮路没市中心广场。

   

(2)商业金融业用地

   中心商务区(CBD)内,为市级商业贸易中心。

近期,在五爱路布局市级金融中心,远期在金匮路以北、新运河以东布局新的金融中心。

   三里桥一带恢复无锡米市,形成全国性的粮油交易中心。

   (3)文化娱乐用地

   文化娱乐设施的布局,按市级区级分级设置的原则。

在金匮桥东堍,市行政中心对面,布局以市图书馆、科技文化活动中心、新闻报社、文艺团体、青年宫、音乐厅、剧场等组成的市级文化娱乐中心。

   (4)体育用地

   在金匮路以北,青祁路以西,布局市级体育中心;健康路口老体育场作为旧城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利用五里湖、梅梁湖开辟水上体育活动,并设活动基地。

   (5)医疗卫生用地

   按各区均衡分布,方便群众就医的原则布局。

现有综合医院应提高用地标准,改善医院环境,在旺庄分区(城外城)新建综合医院。

结合调整市区综合医院布局,新建儿童医院,扩建妇幼保健医院。

   (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充实完善河埒分区钱荣路科研文教区布局,在长广溪两侧预留发展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重点搞好轻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的扩建工程和市职业教育中心建设。

   按近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达100%,远期普及中等教

育的要求,相应配套建设教育用地。

   (7)文物古迹用地(详见第十二章)

   3、工业用地

   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减少工业与居住的混杂。

现有建成区内不再发展占地多、运量大、能耗高、污染重的工业。

对混在居住区内、运河两岸、森林公园周边和太湖边无发展余地和污染严重的工业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

新工业建设和搬迁项目,结合行业、分别到规划的工业区内建设。

基础工业向北发展,分别在周山浜和山北分区的工业区内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相对集中在旺庄分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对于地处城中城特别是中心商务区(CBD)的工业,应加快产业转移步伐,发展第三产业;乡镇工业也要相对集中,纳人工业区内统一布局建设;现有保留工业,应加强技术改造,走内涵发展道路。

逐步形成和完善山北轻纺工业区、扬名冶金机械工业区、河埒电子工业区、周山浜化工区、锡南高新技术开发区。

   工业应优先发展机电一本化、精细化工、医药生物、新兴家电和汽车配套等新兴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以及边缘、交叉、复合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用高新技术改造机械、纺织、轻工等传统支柱产业。

   4、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在锡澄运河白荡圩、京杭大运河双河尖、下甸桥段布置。

在锡澄运河两侧,新长铁路东侧预留无锡第二货场用地。

   5、对外交通用地(详见第六章)

   6、道路广场用地(详见第六章)

   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详见第七章)

   8、绿地(详见第八章)

   9、禁止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沿湖重要津湾及大浮镇浮路西侧沿湖重要山渚、十八湾路南侧沿湖土地,梁溪河及古运河两侧、京杭大运河两侧土地、锡山惠山及梅梁湖沿岸等高线25米以上的坡地为禁止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第六章 城市交通

   

   第二十二条 城市对外交通

   1、铁路

   

(1)京沪高速铁路在沪宁铁路东北侧经过,并利用沪宁铁路无锡站扩建成高速铁路无锡站。

无锡火车站南广场用地控制南至古运河,东至县前街高墩桥、西至客运中心,在火车站北侧周山浜地区预留火车站北广场发展备用地。

在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铁路之间用地,作防护绿地,严格控制新建项目。

   

(2)新长铁路在石塘湾与沪宁铁路接轨。

在沪宁铁路北侧预留新长铁路与无锡火车站连接线用地位置。

新长铁路在锡山市藕塘,江阴市、宜兴市分别设站。

   (3)在石塘湾镇、黄巷乡锡澄运河旁设铁路货场用地。

   2、公路

   

(1)高速公路网络由沪宁、锡澄、宁杭、沿江、锡宜高速公路组成。

   

(2)沪宜、苏锡、锡澄、锡张(原锡沙)公路提高到一级公路标准,锡甘、锡玉、安后等县级主干公路提高到二至三级公路标准。

   (3)与外环路(城市快速路)相交的对外公路的接口,采用立交型式。

   (4)扩建无锡客运中心,增设社会客运停车场地,改建无锡汽车站西站。

   3、港口

   建设江阴港对外港口,作为无锡的对外门户,改造内河港,扩建无锡国

际集装箱码头、芦村货场等内河港口作业区。

   4、内河

   

(1)航道等级。

   四级航道:

新运河(皋桥——下甸桥)

   五级航道:

锡澄运河、锡十一圩线、锡溧漕河、锡宜线

   六级航道:

古运河、锡虞线、直湖港

   

(2)新夏港河和新沟河为锡澄运河的两个复线方案,均先按五级航道标准控制。

   5、机场

   改造、扩建无锡机场至4D级,增加跑道长度,新建候机楼,为发展国际航空港创造条件。

   第二十三条 城市道路系统

   1、道路

   

(1)道路网结构:

采用环形放射式,环内方格式,环外放射式。

   中心城形成内、中、外三环加放射及方格网式的道路系统,城中城形成九横十纵、中心商务区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的路网格局。

   

(2)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组成。

快速路红线宽度60米,主干道红线宽度不小于40米,次干道红线宽度24—40米。

   快速路:

(设计车速60—80公里川、时)

   中环路(局部)、外环路、经一路和金匮路连络道作为城市快速路,规划快速路与城市主干道相交均采用立交,与快速路相交的道路间距应大于1.5公里,快速路两侧建筑后退红线应保证10—15米。

   主干道(设计车速40—60公里/小时)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实行分流。

主干道与其它次等级路相交时要控制数量,交叉口间距不得小于300米,规划主干道36条。

   次干道(设计车速30公里川、时)

   规划次干道52条。

   城市道路网密度5.44公里/平方公里,道路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4.14%,人均15平方米。

   (3)道路交叉口

   快速路与快速路、快速路与主干道相交时,交叉口采用互通式立交。

主干道之间相交时视交通状况一般采用分离式或直通式立交。

城中城内主要道路交叉时采用扩大交叉口增加人口车道数等方法渠化交通,提高通行能力。

   2、城市广场

   

(1)金匮桥东北堍,结合行政中心,设市民广场。

   

(2)金匮桥东南堍,结合文化中心,设文化游憩广场。

   (3)在无锡新区中心设市民广场。

   (4)火车站南北两侧分设集散广场。

   3、停车场

   

(1)沪宁高速公路锡澄路、锡沪路、硕放薛典等出人口处,结合收费管理站分别设停车场。

   

(2)火车站广场设地上和地下停车场。

   (3)城中城内设胜利门、新生路、学前街、南禅寺等18个多层停车库。

   (4)锡惠公园、梅园、蠡园、鼋头渚、唐城、欧洲城、三国城、灵山大佛等旅

游景点人口处设停车场。

   (5)新建设项目按公安部、建设部二部规定,相应配建停车场。

   

   第七章 城市基础设施

   第二十四条 供水

   1、供水能力

   近期(2000年).150万吨/日

   远期(2010年):

250万吨/日

   2、供水标准

   

(1)生活用水:

   现状:

194升/人·天

   近期:

在册人口按300升/人·天流动人口150升/人·天

   远期:

在册人口按400升/人·天流动人口200升/人·天

   

(2)工业用水:

按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比例为6:

4测算。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现状56%,近期60%,远期70%。

   (3)供水普及率达100%

   3、水源:

   近期以太湖水源为主,远期太湖和长江双水源。

   4、水厂

   新建贡湖水厂,近期达50万吨/日,远期达100万吨/日

   扩建中桥水厂达60万吨/口

   在江阴长江边黄山港东侧建设区域水厂,近期100万吨/日,远期200万吨/日。

   5、取水口上下游各1000米为水源保护区域。

   6、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保证冬天回灌。

   第二十五条 排水

   1、排水原则:

以改善城市水体环境为目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总体设计,分期实施;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以生活污水为主,结合工业废水,分区集中,逐步形成区域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水规划和防洪规划相结合。

   2、排水体制:

新建地区采用雨污分流制,原有合流制地区逐步改为分流制。

   3、排水量

   

(1)排水指标:

   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

   工业废水量按工业用水量的80%。

   

(2)城市污水总量:

   近期:

生活污水45万吨/日,工业废水65万吨/日。

   远期:

生活污水72万吨/日,工业废水108万吨/日。

   4、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

   近期:

35万吨/日(不含大浮、马山)

   远期:

88万吨/日(其中大浮8万吨/日,马山10万吨/日)

   扩建芦村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新建15万吨/日的城北污水处理厂和25万吨/日的新区污水处理厂,大浮(8万吨/日)和马山(10万吨/日)污水单独处理。

   第二十六条 供电

   1、供电原则

   

(1)电源:

近期以就地平衡为主,远期为电网和就地平衡并重。

   

(2)供电设施一次规划,分期完成。

近期解决变电能力受限问题,中远期逐步过渡到供电规划网架。

   (3)市区用电受电于220千伏环形供电网架,110千伏输配线深人市中心。

   (4)保证供电可靠,满足负荷增长的需求,容载比:

500千伏按1.4—1.5,220千伏按1.6——1.9,110千伏按1.8——2.1。

   2、用电量

   近期:

人均用电量3650千瓦时/人·年,其中生活用电600千瓦时/人·年。

   远期:

人均用电量6400千瓦时/人·年,其中生活用电1500千瓦时/人·年。

   市区用电负荷:

近期60亿千瓦时,最高负荷达105万千瓦。

   远期119亿千瓦时,最高负荷达215万千瓦。

   3、电源

   电源主要来自于500千伏斗山变电所及利港电厂、望亭电厂。

   4、电网

   规划利港电厂二期工程(2X35万千瓦)和望亭电厂(2X30万千瓦)扩建工程建成后,无锡市电网形成220千伏双环网,(塘头变——石塘湾变——张镇变——锡西南开关站——梁溪变——扬名变——江溪变——塘头变)。

在这个双环网的东侧以斗山变、望亭电厂电源支撑形成——小环网(斗山变——东亭变、高浪变——望亭电厂——泰伯变——胶山变——斗山变)。

   随着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新区东南部建设500千伏变电所,同时也增

加电网调峰能力,在新区建设12万千瓦燃气调峰发电厂。

   5、供配电

   

(1)规划220KV变电所九座,主变容量173万千伏安。

   

(2)规划110KV变电所二十三座,主变容量155万千伏安。

   .

   (3)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增加望亭、利港电厂至无锡的220千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