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972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赣州市2016~2017学年度适应性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2017年5月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竹木和简牍,远在商代已然如此。

《尚书·多士》: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在甲骨文中“册”字作,是像若干支简编联成册之形。

当时称呼史官就叫“作册”。

依质地分,简牍有竹、木两类。

与竹简的宽度相仿的木条则名札。

竹简和木札在用途上并无区别,所以木札也可以称为简。

不过竹简修治好了以后,还要烤干主材中所含汁液,以防蠹并防止变形,叫“汗青”或“杀青”。

文字则写在篾黄的一面,是为简的正面。

篾青是简的背面,篇题有写在这一面的;因为卷起来之后,它反而露在外面。

木简则无须杀青,它的材质有松木,有柳木,其中用毛白杨木的也不少。

以多支竹木简写长文时,须先编联成册。

编绳多数为麻绳,它的专门名称叫“书绳”,讲究的简册用丝绳编联。

根据书写的内容不同,简的长度亦有别。

最长的三尺简是“书法律”用的,故汉人有“三尺律令”“三尺法”的说法。

书写儒家经典要用汉尺二尺四寸的简。

皇帝的策书长二尺。

策书以下的制书、诏书、诫敕等用的简短些,为汉尺一尺一寸,称“尺一诏”,或简称“尺一”。

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竹木可就地取材,供应充足,自有其方便之处,缺点是太笨重。

古人虽然也有用帛代替简牍的,但丝织物价昂。

东汉时当过济北相的崔瑗有一部书要送人,犹自称“贫不及素”,即用不起帛来抄写。

这些情况促使我国发明了纸。

我国西汉就有了纸。

它们以破旧的麻絮、麻布、绳头等为原料,已经过简单的切、舂、打浆和抄造,然而纤维交织状态差,纸面粗糙不平,大约只用作包装材料。

到了东汉前期,在蔡伦的主持下,造纸技术出现了一次飞跃。

这是在原料中增加了树皮和鱼网。

用树皮造纸是一项新技术,它开辟了木浆纸的先河。

可是要把树皮制成纸浆,仅用类似沤麻的石灰发酵是不够的,还必须反复舂捣、脱胶,并以强碱液蒸煮。

鱼网的网结硬,也必须施以强化的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而这一套新技术推广到麻纸生产上,又必然使后者的质量得到改进。

1974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出土的东汉晚期字纸,是一种单面涂布加工纸,厚约0.07毫米,涂层均匀,纸面平整。

它的纤维帚化度高,交结紧密,是已经发现的东汉最精工的纸张。

到了晋代,造纸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开始在纸外涂一层矿物质白粉,继而采用植物淀粉糊作涂层。

之后,又将淀粉糊直接掺到纸浆中,成为悬浮剂,可使纸浆中的纤维均匀分散,便于抄造。

采用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堵塞纸面上纤维间细微的孔隙,使运笔时不致滃晕走墨。

此外,还先后采用施胶、染潢、加蜡、砑光等法对纸张进行加工。

其中染潢是以黄檗液染纸。

黄檗是芸香科的树木,其韧皮中含有小檗碱。

用黄檗液染过的纸呈淡黄色,防蛀。

由于纸是黄色,书帙(书套)随之也用黄色。

潢纸还可以用雌黄涂改误笔,雌黄与潢纸的颜色相近,误写处“一漫即灭,仍久而不脱”(《梦溪笔谈》)。

后来衍生出“信口雌黄”的成语,指任意窜改和胡编乱造。

染潢后加蜡砑光的纸叫硬黄纸。

经过后来技术的不断改进,到了唐代,这种纸坚硬光滑,书写流利,抗蛀防水,是当时最高级的纸张品种。

(节选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人在商代就采用竹木和简牍作为书写材料,与竹简宽度相仿的木札之所以也可称为简,是因为它在用途上和竹简并无区别。

B.为了防止蠹虫蛀蚀和材料变形,竹简在修治好后还须烤干主材中的水分,这叫“汗青”或“杀青”,木简则无须进行这样的工序。

C.如果书写长文,则须先把多支竹木简编联成册,甲骨文中的“册”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一般的编绳为麻绳,更讲究的简册则用丝绳。

D.简的长短决定了书写内容的不同,最长的用来“书法律”,其次用于儒家经典,再次用于皇帝的策书,策书以下则用最短的材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丝织物价格昂贵,如果用它作为抄写材料,即使像当过济北相的崔瑗这样的人也难以承受,这样自然就促成了我国纸张的发明。

B.东汉前期,人们在造纸原料中增加了树皮和鱼网;用树皮造纸开辟了木浆纸的先河,而对鱼网处理的新技术又使麻纸的质量得到改进。

C.晋代的造纸技术主要体现在使用矿物质白粉,使淀粉糊成为悬浮剂,以及对纸张采用施胶、染潢、加蜡、砑光等方面。

D.因为黄檗中含有小檗碱,人们采用黄檗液染纸,这种染过的纸叫做潢纸;潢纸除了可以防蛀,还便于用雌黄涂改笔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西汉的纸因纤维交织状态差,纸面粗糙不平,只适合用作包装;而东汉因新技术的出现,出现了质量更高、更适合书写的纸张。

B.作者引用《尚书·多士》和《梦溪笔谈》中的言论,主要是为了分别说明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出现时间和雌黄涂改笔误的作用。

C.文中“汗青”指的是对竹简的一种加工方法,而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是指代史册,两者意思不同。

D.我国古代书写材料不断得到发展,商代主要是竹简和木牍,西汉开始出现纸,东汉、晋代纸张不断获得改进,唐代则出现了高质量的纸张。

现代文阅读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十年笔墨与生活

老舍

十年来,我主要的是写剧本与杂文。

是,我并没有写出来优秀的作品。

可是,我的笔墨生活却同社会生活的步伐是一致的。

这就使我生活得高兴。

我注视着社会,时刻想叫我的笔追上眼前的奔流。

我的才力有限,经验有限,没能更深刻地了解目前的一切。

可是,我所能理解到的那一点,就及时地反映在作品中,多少尽到些鼓舞人民前进的责任,报答人民对我的鼓舞。

我惭愧,没能写得更好一些,可是我也高兴没叫时代远远地抛弃在后边。

时代的急流是不大照顾懒汉的。

写那些通俗文艺的小段子,用具体的小故事宣传卫生,解释婚姻法,或破除迷信等等。

文章小,文章通俗,并不损失作者的身份,只要文章能到人民的手中去,产生好的作用。

我也帮忙编辑《说说唱唱》——一个全国性的通俗文艺刊物。

因编辑这个刊物,我接触到有关于民间文艺的种种问题,丰富了我对继承民族间文艺传统和发扬文艺的民族风格等等的知识。

因为接触到继承民族文艺传统等问题,我的那一点古典文艺知识就有了用处。

我给《说说唱唱》编辑部的和其他的青年朋友们时时讲解一下,帮助他们多了解一些古典文艺的好处,并就我所能理解的告诉他们怎样学习和怎样运用古典文艺遗产。

我们的创作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粗鲁地割断历史。

我本来不大会写剧本。

十年来,我一共写了十多本话剧与戏曲。

其中有的被剧院演用,有的扔掉。

我是在学习。

出废品正是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失败一次就长一次经验。

因此,即使失败了,也不无乐趣。

不怕失败,就会长本事。

我的确觉得越多写便越写得好一些,功夫是不亏负人的。

写完一本戏,当然要去找导演与演员们讨论讨论。

他们是内行。

跟内行人谈谈,自然而然地就会长见识。

就是这样,我慢慢地理解了一些舞台技巧。

这又是一种乐趣。

在新社会里,人人愿把本领传给别人。

只要肯学习,机会就很多。

我把我的作品叫做“民主剧本”。

这就是说,我欢迎大家提意见,以便修改得更好一些。

当然,修改是相当麻烦的。

可是,只要不怕麻烦,麻烦便带来乐趣。

况且,导演与演员并不只诚恳地提意见,他们也热诚地帮助我。

我的民主剧本得到多少导演与演员的支持啊!

这难道不是乐事么?

大家协作是新社会里的一种好风气。

剧本演出后,观众们也热情地提意见,这又是一种协作。

人与人的关系变了。

这就是我笔下的主要内容。

我写了艺人,特别是女艺人,在从前怎样受着剥削与虐待,而在解放后他们却被视为艺术家,不但不再受剥削与虐待,而且得到政治地位——是呀,现在全国有不少男女艺人做了地方的和全国的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

我在解放前就与他们为友,但是除了有时候给他们写点唱词,无法帮助他们解决其它的问题。

现在,不但他们的问题解决了,而且有不少人也有了文化,会自己编写唱词了。

在我的剧本中,我写出许多妇女的形象。

在旧社会里,一般的人民都很苦,妇女特别苦。

在新社会里,首先叫我受到极大感动的就是妇女的地位提高。

从一个欢欢喜喜地去工作的媳妇或姑娘身上,我看见了人与人的关系的大变化。

男女平等了。

妇女跟男人一样地创造着新时代的历史。

是的,我写了许多方面的事实与问题,因为这些事实与问题就都在我的眼前。

看见了,我就要写。

而且我不能作为旁观者去写,我要立在剧中人物中间,希望我是他们中的一个。

这样,我才能成为群众的学生,有了非写不可的热情。

假若我的作品缺乏艺术性,不能成为杰作,那只是因为我向人民学习得还太不够,脱离了群众。

哪里去找创作的源泉呢?

难道只凭我个人的想象,就能找到新时代的人与人的关系,新颖的艺术形式,与活生生的语言么?

我不敢那么狂妄!

十年来,我写了一些作品,应当感谢人民!

是人民给了我值得写的人物与事实,给了我简练有力的语言。

我要继续向他们学习,以期得到更好一些的创作成就。

(选自《老舍自传》第六章,有删节)

相关链接:

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注】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老舍自传》第一章)

【注】布尔乔亚:

英文“资产阶级”的音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自己十年来没有写出优秀的作品,主要原因是才力有限,经验不足,以及没能更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这样的说法带有自谦意味。

B.老舍为了让自己的古典知识发挥作用,不仅帮助《说说唱唱》编辑部的和其他的青年朋友们了解古典文艺的好处,并教给他们怎样学习和运用古典文艺遗产。

C.十来年,老舍一共写了十多本话剧和戏曲,有成功也有失败,但由于他能够坦然面对失败,在写作过程中他不仅获得了乐趣,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D.对于艺人尤其是女艺人,老舍为从前无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深怀愧疚,又为他们解放后不再受剥削和虐待及政治地位的提高而深感欣慰。

E.作者三岁时失去了父亲,对母亲特别有孝心;小时候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书籍;在师范的学习经历,为他后来当老师打好了基础。

5.上面两则材料在语言特色方面有何不同?

请简要说明。

(3分)

6.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老舍“剧本和杂文”的创作特点。

(5分)

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

竹子就在跟前

沈祖连

乔迁新居,一家人喜气洋洋。

最高兴的莫过于母亲了,她进入客厅,进入卧室,进入厨房,最后来到阳台上。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阳台,几乎成了母亲的最大心愿,她要在阳台上养几盆花,要在阳台上安一张躺椅,每天能充分地享受阳光,而最实际的是可以在自己的阳台上晾晒衣服,这是老人最最期待的。

给我找根竹子。

”母亲发话了。

大姐说,“就交给他吧。

大姐夫不很乐意,但还是毅然受命:

不接受行吗,丈母娘的要求,妻子的命令。

再说,不就是一根竹子吗?

可接受下来,大姐夫才知道自己的荒唐:

要在老家,要根竹子,提刀上山,便可手到拿来。

可在这大都市里,去哪里找?

可怜的大姐夫,骑着自行车,跑了市场,跑了生产资料公司,跑了土产公司,一无所获。

午时归来,大姐问他要到没有。

大姐夫说:

“还没。

我想,用根不锈钢管不是更好吗?

“真没用。

阿妈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一根竹子,哪来的这么多废话?

“那我下午继续找吧。

大姐夫登上楼顶,看到前街有建设工地,正在拆着脚手架,大姐夫心里一高兴,立时跑了过去。

一根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