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黄冈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966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黄冈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黄冈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黄冈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黄冈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黄冈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黄冈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黄冈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黄冈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黄冈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黄冈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

历史试卷

24.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掘的海昏侯墓不仅是首次发现的各项要素齐备的西汉列侯墓园,而且还有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对于西汉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以下出土文物和结论之间相符的是()

文物

结论

A

出土285枚金饼,并发现题记:

“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酌金一斤”

汉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

出土五铢钱数量甚多,多达200万枚

当时社会经济比较富足

C

一面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

此画像就是孔子的真实相貌

D

东周的青铜缶和西周的青铜提梁卣各一件

汉代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25.“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B.专制皇权商品经济

C.官僚政治地主经济D.封建割据商品经济

26.早在唐末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的诏令中就明文规定,“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与此同时,官营手工业作坊所生产的纸张、雕版印刷品(如日历等)也成为民间市场上的比较常见的商品,这种情况在唐代及其以前是很少见于记载。

这说明()

A.官府赋税来源多样化B.民营手工业趋于衰落

C.商品经济的不断活跃D.“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27.王阳明认为: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

梁启超认为:

“自由者,奴隶之对待(对立)也。

……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为末矣……若有求真自由者,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

”这说明两者()

A.主张摆脱封建思想束缚B.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

C.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D.否定对传统权威的迷信

28.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中说:

“取六经义理制度微言大义,一一证以近事新理以发明之,然后孔子垂法万世、范围六合之真乃见。

”而其老师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则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

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

A.驳斥“中体西用”思想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D.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29.数据分析对于历史学习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清两国士兵体格比较表。

据此可推知(  )

年龄

(平均)

身长

(CM)

体重

(KG)

胸围

(CM)

呼吸缩长差(CM)

肺活量

(MI)

握力

(KG)

日本兵

21岁5个月

164.8

61.3

85.1

7.03

3631.0

41.0

清国兵

28岁10个月

166.6

54.8

89.7

6.70

3029.0

31.0

A.清军体质全面不及日军B.日本更加重视军队建设

C.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D.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30.费正清在评价毛泽东的一篇报告时说:

“此文有令人信服的总结。

……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要求在政治领域扩大地方的权力和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性,以利于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经济领域,他提出减少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的对重工业过多的优先权。

他认为一味重视重工业会拆自己的台。

”以下对于毛泽东这一报告的说法正确的(  )

A.此时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完成B.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

C.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D.科学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31.历史学家曾这样形容新中国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时说:

“第三世界国家像从帝国的灰烬中涅盘的凤凰一样,自由、和平、不结盟、勤奋……充满公共美德”。

这次会议(  )

A.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

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D.促进了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2.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

“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

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

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

官吏为什么有权力呢?

因为官吏是人民选举出来的。

”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

A.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B.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C.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D.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3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

“在美国,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

……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

”这反映出美国(  )

A.名为民主共和,实为专制暴政B.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

C.实行联邦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D.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

34.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巴黎公社被看作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1917年二月革命以后,列宁不断向巴黎公社求教,这个存在72天的革命政权及其措施成了苏维埃政权效法的榜样。

因此,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  )

A.接管铁路和银行,对企业实行工人监督B.对外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实行议行合一的苏维埃体制取代议会制D.对内颁布《土地法令》

35.有学者指出:

国际分工是物质前提……国际协调机制是保障手段。

这些均属于技术层面的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而计划经济国家市场化的体制转型,显然归属于制度的层面,是经济全球化真正得以实现的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充分条件。

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转型

B.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范围内的制度变革

C.技术因素是实现经济全球化最重要原因

D.经济全球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王朝就有了“君权神授”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论。

依照这个理论,中国古代君王建立起以宗法制度为纽带的分封制度……从西汉至清代的各朝帝王,都没有摒弃分封诸侯、屏护中央、面南为天下共主的传统观念。

由于汉民族长期保持很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于是不断增强了自我优越、惟我独尊意识,并产生了华夷观念,把周边民族或国家都视为落后的蛮夷。

对待周边蛮夷国家,中国除要用强大实力使之“畏威”之外,更应以“德惠”使四夷倾心内服。

《礼记·中庸》主张对诸侯和更远方的国家采用“怀柔”政策包括“厚往而薄来”的恩惠大度方针。

按照儒家学说,中国君主与其它各国君主的关系,只能是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外国来使均为朝贡者,故没有形成平等国家间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礼仪。

因此,古代中国统治者认为自己不需要外交,无需常设的外交机构,只是由礼部和理藩院分别办理海道和陆路往来的各国事务。

——摘编自《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二荷兰政治思想家雨果·格劳秀斯(1583-1645)认为,国家间的交往不应以强力作为基础,而应以各国都接受的国际法为基础,国际法的准则应该是正义和公理。

1625年,格劳秀斯发表《战争与和平法》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逐步为各国统治者所接受。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结束国际争端和国际战争的先例。

在欧洲确立了常驻代表机关制度。

……造就了一个“具有固定领土、中央行政组织和合法使用垄断武力的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

……18世纪,西方各国都建立起单独的外交机构。

1708年,英国通过了《外交优惠法案》,提出了外交官执行公务时不得加以阻碍的条文。

1815年维也纳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规定了大使、公使、代办三级外交代表制度。

——摘编自《西方近代外交体制形成》

材料三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晚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是对处理日益增多的“洋务”的一种被动应对,也是对建立近代外交体制的初步探索;清末“外务部”的产生,既顺应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需要,又为清王朝维持国家主权与独立形态提供了重要工具;民国北京政府外交部的成立,从形式上改变了国家外交机构,满足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抗战争爆发后,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历史机遇。

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全面调整外交机构,优化结构布局,……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体制和欧洲近代外交体制各有什么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国外交体制发生的主要变化。

(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外交体制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世纪里,成功与失败共存,幸福与痛苦相伴,荣耀与耻辱同在。

可以这样说,20世纪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纪。

有学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悖论之一:

殖民主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悖论之二:

水火相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悖论之三:

科技进步——幸福与灾难的双刃剑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

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

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

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官……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

清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买卖的放开,将人口与土地绑缚在一起已经显得没有意义了。

……土地集中已达无可复加的地步。

……“以田为经,以丁为纬”征收赋役会影响政府收入。

因为“丁额无定,丁银难征”造成不少的钱粮亏空。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董之燧提出“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

同年在广东先试行,并由此拉开了全国“摊丁入亩(地)”改革的序幕。

……大规模开展是在雍正年间。

……此后,“地丁合一”基本上成为了全国统一的赋税制度。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初经济改革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经济改革的意义。

(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独立宣言》启动了以平等权利和经人民同意的政府为平台的美利坚实验,致力于以新体制来为其成员获得“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不过,这种关于主权自我的耳熟能详、过于早熟的现代颂词,正好与呼唤牺牲的革命号召形成对应。

旧的臣民必须死掉,新的公民才能存活,而且公民只有甘愿为共和国的生存而做出最后的牺牲,才能了解自己,才能认识其同胞。

作为一个忠诚的共和派,杰斐逊把自己融入人民之中。

他奉献于革命,认同于“1776年精神”,这在他一生中乃是起界定作用的时刻,是新与旧之间、黑与白之间的枢纽。

杰斐逊同他的美利坚同胞一起摆脱了殖民臣服的枷锁,伸张其与生俱来的权利,通过失去“旧我”而找到了“新我”。

——摘编自《塑造一个民主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