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docx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
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
第一遍:
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
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
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
(1)复位验证法。
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知识梳理】筛选判断,逐步排除
论述类文章阅读出的是选择题,让你判断辨别。
对这类题型要分析、比较、选择,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分析剩下的选项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环境,瞻前顾后,寻找有效信息,并归纳信息的要点,进行筛选,再次排除干扰选顼,剩下的便是正确答案。
这样做题,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知识梳理】抓住概念,识别混淆
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目,在设置选项上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其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主要有:
(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
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3)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题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省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4)现实和设想的混淆。
选项在对概念的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5)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有些选项的设置,把肯定说成否定,或把否定说成肯定,有些混淆主要和次要关系,有些属于无中生有,牵强附会,解答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6)条件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混淆、颠倒。
有些选项在设置时,将条件说成结果,或把结果说成原因,或强加条件及因果关系。
要重点辨析,找准答案。
【知识梳理】抓住概念,识别混淆
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目,在设置选项上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其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主要有:
(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
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3)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题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省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4)现实和设想的混淆。
选项在对概念的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5)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有些选项的设置,把肯定说成否定,或把否定说成肯定,有些混淆主要和次要关系,有些属于无中生有,牵强附会,解答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6)条件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混淆、颠倒。
有些选项在设置时,将条件说成结果,或把结果说成原因,或强加条件及因果关系。
要重点辨析,找准答案。
【知识梳理】紧扣语境,把握内涵
要准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蒙后省略了相关内容。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
因此,阅读中要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
可采用如下方法:
(1)瞻前顾后法。
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
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
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句子有如下几种:
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对于第一种,可以用“抽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含意。
对于第二种,应该按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领会,整体解析。
第三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画龙点睛,有的承上启下,有的阐明要旨。
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意,既要注意它在文中的位置,还要看清来龙去脉。
【知识梳理】整体把握,微观勾画
(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
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
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
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
作者对此新成果或新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
(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
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时”“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有时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
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要点精析】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范围不清:
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
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
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
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
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
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前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
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指代不明:
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未然说成已然:
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已然说成未然:
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常见错误类型事情。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
2.(2019•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天津的开合桥
茅以升
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
但在我国,这种桥造得很少,直到现在,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
南运河上有金华桥,于牙河上有西河桥,海河上有全钢桥、全汤桥、解放桥。
这些都是开合桥。
为什么天津有这样多的开合桥呢?
对陆上交通说,过河有桥,当然是再好没有了。
但是河上要行船,有了桥,不但航道受限制,而且船有一定高度,如果桥的高度不变,水涨船高,就可能过不了桥。
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
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
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
如果河水涨落差距特别大,如同天津的河流一样,那么,这桥面的高度就很惊人了。
桥面一高,就要在桥面和地面之间造一座有坡度的“引桥”,引桥不仅增加了桥梁的造价,而且对两旁的房屋建筑非常不利。
这在城市规划上成了不易解决的问题。
这便是水陆文通之同的一个矛盾。
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
在都市里,除非长度有限,影响不大的以外,引桥总是一种障碍物,应当设法消除。
开合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
天津开河桥多,就是这个原因。
开合桥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平旋桥”,把两孔桥联在一起,在两孔之间的桥墩上,安装机器,使这两孔桥围绕这桥墩在水面上旋转九十度,与桥的原来位置垂直,让出两孔航道,上下无阻地好过船。
一种“升降桥”,在一孔桥的两边桥墩上,各立塔架,安装机器,使这一孔桥能在塔架间升降,就像电梯一样,桥孔升高时,下面就可以过船了。
一种是“吊旋桥”,把一孔桥分为两叶,每叶以桥墩支座为中心,用机器转动,使其临空一头,逐渐吊起,高离水面,这样两叶同时展开,就可让出中间通道,以便行船。
一是“推移桥”把一孔桥用机器沿着水平面拖动,好像拉抽屉是一样,以使让出河道行船。
开合桥桥面不必高出地面,不用引桥,但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水陆交通不可同时进行。
特别是,桥在开合的过程中,既非全开,又非全合,于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水陆都不能通行,这在运输繁忙的都市,如何能容许呢?
因此,在桥梁史上,开合桥虽曾风行一时,但在近数十年来,就日益减少了。
那么,开合桥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呢?
应当说,有几种改进的可能:
一是将桥身减轻,改用新材料,使它容易开动;二是强化桥上的机器,提高效率,大大缩减开桥合桥的时间;三是利用电子仪器,使桥的开合自动化,以期达到每次开桥时间不超过3分钟,如同十字道口的错车时间一样。
这些都不是幻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引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桥是建造在河的两岸有一定坡度的桥,其作用是引导车辆驶上正桥。
B. 在设计引桥时,需要综合考虑空间高度、桥梁造价、城市规划等因素。
C. 引桥方便了水上交通,但会妨碍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
D. 在都市里,长度过长、影响太大的引桥是一种障碍物,应该设法消除。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合桥成为天津的“特产”,与天津河流水位涨落差距特别大密切相关。
B. 建桥时,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
C. 除平旋桥之外,升降桥、吊旋桥、推移桥这三种都属于一孔桥。
D. 改进开合桥的关键是尽可能缩减桥的开合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3)请结合全文,概括开合桥的优缺点。
【答案】
(1)C
(2)B
(3)优点:
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无需引桥,经济实用。
缺点:
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开合过程中水陆交通都停顿。
【解析】【分析】⑴C“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错误。
原文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
故C错误。
⑵B“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错误。
原文为“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
故B错误。
⑶本文第2段主要阐释天津开合桥多的原因,回答了第一段提出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在阐释开合桥的优点。
第2段又提出了引桥的相关弊端,而开合桥就是克服引桥的弊端而建的。
因此与引桥弊端相反的就是开合桥的优点。
第3段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开合桥,不同种类的开合桥都是为了河道畅通服务的。
第4段最后总结了开合桥近十年来日益减少,而前面日益减少的原因就是开合桥的弊端,可以结合第5段开合桥改进的可能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
⑴C;⑵B;
⑶优点:
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无需引桥,经济实用。
缺点:
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开合过程中水陆交通都停顿。
【点评】⑴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
⑵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是因果倒置,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
⑶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概括相关要点。
3.(201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绩、汉绣同流而异源。
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
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
黔东向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
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
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纳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衣”(“鸟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
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
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
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
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
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
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
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
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
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
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 一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
材料三:
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一。
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
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
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
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
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
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用文字记录更为方便、生动、鲜活。
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反复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1)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 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C. 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 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B. 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C. 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 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
①图案:
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
②针法和绣法:
________。
③承载的文化:
________。
【答案】
(1)D
(2)B
(3)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
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解析】【分析】⑴A选项篡改文意,“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错误,由原文“苗绣,苗族的刺绣。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
”可知,是“同流而异源”,所以是不同的祖先。
B选项篡改文意,“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错误,由原文“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
”可知,不可能“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C选项张冠李戴,“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错误,由原文“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
”可知,“龙、大象、狮子等”是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而不是“日常服饰的图案”。
故选D。
⑵B选项曲解文意,“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错误,由原文“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
”可知,苗绣并没有“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只是“不谋而合”。
故选B。
⑶由原文“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
”可知,苗绣在针法和绣法上的特点是:
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
由原文“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和“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可知,苗绣在承载的文化方面的特点是:
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者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故答案为:
⑴D;⑵B;
⑶②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③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
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
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
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4.(2019•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