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与机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9489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胀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与机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通胀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与机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通胀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与机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通胀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与机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通胀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与机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胀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与机会.docx

《通胀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与机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胀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与机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胀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与机会.docx

通胀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与机会

通胀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与机会

摘要: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国内宏观形势依然复杂,近期仍表现为通胀压力。

本文不对未来经济走势进行评估,仅通过各类信息和社会经济的表现,围绕通货膨胀的诱因、现象、利弊作出分析,从而找到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进而寻求在通胀形势下的发展机会,希望对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金融通货膨胀利弊机会

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普遍实施了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的全面复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经济形势呈现出几大阵营,欧洲各国还没有从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美国仍然在为降低失业率和振兴实体经济殚精竭虑,而亚太地区正纷纷改变宏观调控方向,防止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由于国际资金大幅流入亚太地区与大宗商品领域,大多数亚太经济体已经出现经济和物价“双涨”现象,将迫使这些经济体在保证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逐步退出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

在欧债危机阴霾逐步散去,且全球经济复苏将日益明朗的大背景下,通胀和资产泡沫已成为亚太经济体决策者的警惕目标。

印度、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西兰等亚太经济体已经在2010年7月宣布上调基准利率,同时更进入加息周期,甚至多个国家在一个月内多次加息。

就国内形势而言,2010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追求的是低通胀和温和增长,既要夯实复苏的基础,又要管理好通胀预期。

因此,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自然不会像去年非常时期的双宽松,而是松财政、紧货币。

宏调的思路可以说是理性可靠的,但经济的发展方向仍充满着不确定性,既有可能使经济向好的趋势发生逆转,又有可能逐渐形成通货膨胀的风暴。

就2010年一季度情况来看,通胀风险增强绝非虚言。

二季度消费物价指数增长有所放缓,却使通胀本身充满了争议性。

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在人们心中已经形成了强烈的通胀预期。

在8月份“东方财富网”的一项调查中表明,回答“你认为通胀离我们有多远”的回复中,认为“不会到来,政府会控制好”的仅占5.5%,认为“即将开始,离我们不远了”的占43.9%,认为“早已开始,已处于中期”的占50.6%。

本文并不对未来经济形势的走向进行估测,只是基于未来出现严重通胀的假设前提,来分析产生通胀的可能诱因,以及作为银行业的我们如何规避不利因素,并从中找到好的机会。

一、产生通胀的可能诱因

如果未来出现通胀,可能的诱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短期内的巨额投资。

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出现了跳跃式增长。

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速自去年年初起逐月加快,到11月末,两者增速分别达到34.6%和29.7%,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高峰。

从信贷增长情况看,全年贷款余额达到40万亿元,新增贷款达到9.59万亿元的历史高位,比2008年多增4.69万亿元,是2007年新增贷款3.64万亿元的2.63倍。

货币和信贷的高速增长,为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但是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资产市场泡沫加速膨胀的负面作用。

此外,为帮助国内经济度过严冬,中央政府还在2009年下半年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出手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投资计划包括电网、机场、交通、铁路、水利、能源、房地产等7大行业,还包括各地方政府一揽子投资安排,旨在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带动全社会加大投资,从而达到刺激经济,提振内需的效果。

然而由于巨额资金投放时间短,一些项目还未完全成型,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的计划仍在反复摇摆,资金按项目分配后,仍不能立即完成支付,因而在短期内产生了大量流动资金。

在资金使用的监管方面,同样也存在着多样性,任何薄弱环节都有可能使货币流通量急剧增加。

另一方面,在投资计划中,银行信贷占了半壁江山,既是信贷,其债务关系必定要得到清偿,各类投资项目要全部实现利润率高于利息率,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是在完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在原有产业、设备等条件下投资只能是加重原产业的竞争与降低整体利润率水平,因此,要保证利润率水平,只有三种可能,一是通过投资促进垄断的形成,从而掌握利润的话语权;二是通过创新深化促进产业升级甚至产生新兴行业,从而向产业链后端转移,提高利润率;第三就是在前两种方式都无法实现的基础上,寻求新的投资出口,将流动资金投向收益率更高的行业,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二)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持续恶化。

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

受危机影响,2009年全年,仅广东省民营企业就倒闭了近30%,江浙地区倒闭了近20%。

然而在政府投资4万亿的行业中,几乎全部是国有企业、支柱行业,是拉动GDP增长的核心力量,我国此前一直保持着GDP10%以上的高速增长,这些占GDP比重超过30%的核心力量增长速度一直超过30%,而广大的制造业却一直保持着萧条的状态。

在投资规模中,有1万亿由地方政府负责融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的地方政府通常需要发行债券,承担主体很可能要转移到民营企业上;同时银行也要承担2万亿信贷,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民营企业的存款。

如此挤压之下,制造业的资金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改观。

另一方面,受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出口退税的调低、劳动合同法的仓促推出、宏观调控以及地方政府由于支出过多而造成的税费增加等5大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制造业的经营环境全面恶化,行业利润率全面下降。

制造业企业主在重重压力之下,纷纷选择将企业资金投向投资收益率较高的行业,如股市、楼市等。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温州企业主,从前靠“三把刀”闻名全国(理发业的剪刀、餐饮业的菜刀、服装业的裁衣刀),如今由于经营环境的持续恶化,纷纷投身楼市,摇身变为温州专业炒家。

如此演变的结果,自然是促使多种投资市场形成泡沫。

(三)国际资本大量涌入。

自2009年5月份开始,国内市场人士就明显感受到热钱流入的速度和规模,虽然到2009年8月份,有证据表明国际资本有小规模的流出,比如2009年8月份第一周,中国股票基金仅吸入1800万美元,较7月份最后一周的7.11亿美元骤降96%,至8月份第二周,中国股票基金则出现4.45亿美元的资金流出。

但这与美国经济走势向好有关,2009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环比增速明显改善,而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2009年下半年经济环比增长则倍感压力。

到2010年,美国刺激经济政策效果逐渐淡化,经济环比增速放缓,而中国经济在一揽子刺激计划拉动下,增长再次提速。

因此,国际资本为了继续追逐增长势头,开始重新流入中国。

主要依靠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国际间贸易往来虚高报价;二是资本市场过度融资;三是金融炒家和个体投资者假借各种名义对国内市场进行投机炒作。

实际上,自2009年9月份以来至2010年7月,中国平均每月外汇新增逾2500亿元,热钱涌入态势明显,资本项目也由2009年的逆差转为顺差,一些行业或商品更成为资本集中涌入的炒作对象。

(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受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向好的影响,2010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仍处于高位震荡走高。

延续2009年末的上涨势头,国际大宗商品在2010年一季度仍稳步上涨,1-3月CCIEE大宗商品价格综合指数分别为148.8、159.0和164.4,同比涨幅分别约达到35.4%、45.4%和44.2%,从指数构成看,这与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

工业品价格上涨较快,2010年一季度,国际主要工业品价格呈现较快上涨态势,1-3月份工业品指数(包括原油、煤、天然气、铜、铝、铅、镍、黄金、铁矿石、稀土)同比涨幅分别达到40.1%、50.4%和51.2%。

金属、能源、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这也是推动国际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关键要素。

2010年1-3月份基本金属指数(铜、铝、铅、镍)涨幅均超过90%,其次是能源指数(原油、煤炭和天然气)同比涨幅分别达到31.8%、48.7%和44.9%。

1-3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均价同比涨幅达到11.2%、19.8%和25.9%。

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一季度粮食收购价格上升较多,价格水平大幅高于去年同期,今年一季度,我国主产区稻谷、小麦(资讯,行情)、玉米收购价格同比分别上升8.4%、10.2%、21.9%。

棉花价格自今年年初以来涨幅超过了10%,创出了今年以来的新高。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包括:

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市场的强势复苏,全球美元流动性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美元近期走出疲软以及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等因素。

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进一步加大了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和经济运行的风险。

二、产生通胀后国内经济状况可能的表现

(一)房地产价格继续走高

虽然目前房地产价格走势仍然不十分明朗,但在通货膨胀形势下,房地产价格势必将继续上行,严重的可能导致泡沫破裂。

在城市化和GDP主义的推动下,我国的财政、银行、房地产商和居民被捆绑在一起,房价上涨,居民承受不了;房价下跌,财政、银行也吃不消。

我国的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市场有严重的依赖症,如果仅靠市场自身的规律来自生自灭,国家不进行严厉的调控,那后果将会是严重的,一旦泡沫破裂,所有利益体将一损俱损。

因此,2010年出台的“国十条”,也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严控房地产泡沫的立场和决心。

然而,“国十条”所起的作用仍然有限,仍未根本解决房地产泡沫的问题。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曾提出过“火山理论”,如果将房地产泡沫比作火山,则岩浆就是炒房资金,一是来自制造业的投机资金,二是来自防御通胀的避险资金;让火山爆发的导管也有两根,一是地产开发商和政府的联合垄断,缺乏竞争机制,二是经济适用房比例远远达不到要求。

两根导管一插下来,岩浆就会顺势爆发,也将使得过去所有推出的楼市宏观调控政策全部熔化。

该理论被普遍认为是为什么多年来的房价调控政策没能得到落实的原因。

如果该理论为真,则近期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同样治标不治本,而且制造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以及政府的银行信贷天量增长造成火山的岩浆越积越多,在此种形势下,调控措施就像压在火山口的石头,一旦压不住,后果只会更糟。

在通货膨胀形势下,市场中的盈余资金绝对数量会逐渐增加,然而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的体系没有很好完善的前提下,却不能最终形成居民财富,因此居民消费意愿不足。

故通货膨胀在一段时期内,将会优先通过房地产价格来体现,而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情况下,房地产价格将离居民消费能力逾行逾远,直至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最终会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二)股市大幅震荡

通胀的一般解释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在温和通胀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的货币造成市场投机行为增加,在物价普遍上涨的同时,老百姓也将会减少消费支出,演变成更多的投机行为,因此,股市在通胀早期表现为上涨。

随着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股市行情也有可能一路走高,但积累的泡沫程度也日益严重,为扼制通货膨胀,政府势必会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收回流动性,从而快速使股市资金供给不足,再加上众多投资者后市看空,股市行情将会大跌。

以通货膨胀率为基准,参考经济增长情况,可以把经济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

通货紧缩阶段、通货紧缩缓解阶段、适度通胀阶段、通货膨胀阶段、通货膨胀缓解阶段。

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表明:

当经济处于适度通胀时期股票收益较高;当经济处于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时期,股票收益较低;当经济向好方向转变的时候,股票收益较高,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经济由通货紧缩阶段进入到通货紧缩缓解阶段,二是经济由通货膨胀阶段进入到通货膨胀缓解阶段。

中国的股市与美国的股市不同,美国的股市能够反映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企业的盈利和通货膨胀率也往往是同步上涨和下跌的关系;而中国的股市受制于大户炒家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投机行为多过于投资行为,短期投入多过于长期投入,因此,一旦有敏感信息出台,股市总是闻风而动,而投资者受宏观调控以及消费物价指数的影响表现出极度脆弱的一面,这也给通胀时期股市的大幅震荡提供了依据。

(三)普通商品物价全面上涨

可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普通商品物价全面上涨的直接原因。

尽管政府可以通过物价管制,将CPI控制在低位,但是这种做法显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物价管制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将使生产者失去生产的意愿,从而形成减产,而供给不足又会导致价格上涨,这也是前段时间国家对猪肉的管制基本无效的原因。

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物价的上涨已成为通胀预期的较好呼应,在CPI中占比最高的食品已经全面上涨。

如蔬菜、肉类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2010年7月份,21种监测蔬菜平均价格上涨了11.9%,粮食价格也是一路上扬。

而猪肉价格在连续7周回升后,目前已接近年内最高价位,商务部自2010年4月13日启动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以来,生猪收购价格回升幅度达到2.9%。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5日至8月1日的4周时间内,食用农产品价格周环比持续上涨,涨幅分别为0.5%、1%、0.7%和0.3%。

7月份CPI数据已经达到3.3%,成为连续21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然而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上涨是否会必然导致购买力的下降呢?

在该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例如美国经济学家N.Gregory.Mankiw认为,购买力下降是对通货膨胀理解的谬误,当物价上升时,物品与劳务的购买者为他们所买的东西支付得多了。

但同时,物品与劳务的卖者为他们所卖的东西得到的也多了。

由于大多数人通过出卖他的劳务,例如他的劳动,而赚到收入,所以收入的膨胀与物价的膨胀是同步的。

因此,通货膨胀本身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

但就国内形势而言,还存在收入的增长率与物价的增长率是否相匹配的问题,如按CPI平均月增2%计算,收入年增长率要超过30%才能与之相匹配,这显然已超过了大部分人的预期。

(四)产能过剩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产能过剩”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能力大于需求”或者“供过于求”。

从理论上讲,通货膨胀是供不应求,产能过剩是供过于求,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是不能够并存的。

但是有些专家认为,目前中国二元经济现象较为突出,与GDP有关的产业总体过热,例如国家政策曾一度明令重点扶持的产业,如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纺织和造船业等,目前已成为产能过剩压力最大的行业。

正所谓上有好,下必行,地方政府相互竞争,本有投资冲动,当然对中央政策鼓励的产业更为重视,加之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推动的产能过剩难以避免。

另一方面,与GDP关联度不大的制造业,尤其是处在产业链低端的民营经济,受经营环境恶化、利润率全面降低的影响,反而显现出产能不足,也就是“供不应求”,这又更加推动了普通商品价格的上涨。

因此,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也会存在局部的产能过剩问题。

然而,要处理产能过剩问题,除了在政策层面难以反向之外,在国内消费意愿不足的情况下,要通过扩大出口消化过剩产能,就会造成贸易顺差增加,导致外汇储备增多,从而加剧了以各种名义进入的投机资金的增长,最终形成流动性过剩,加剧通货膨胀。

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造成了通货膨胀下处理产能过剩的两难局面。

 

三、通货膨胀的利弊

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

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

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如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

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

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

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在通常情况下,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

其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

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

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

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尽管并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

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却减少了。

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

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既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四、银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银行业来讲,确实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主要从外部环境、债权债务关系,以及行业结构等方面加以分析,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一)监管部门将加大监管和调控力度。

受通胀影响,在多变的宏观调控政策形势下,银行业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和调控力度,收缩货币流动性,严控信贷规模,并督促银行业加速进行信贷产业结构调整,对银行业短期形成经营压力。

人民银行将会有针对性地使用货币调控职能,如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甚至频频加息均有可能。

银监会也会随之加大信贷的监管力度,通过政策指引、基层调研、现场检查等多种手段督促银行业的经营方向与国家宏观调控思路相匹配。

就近期情况来看,监管部门的监管和调控力度显然正在加大。

人民银行已经多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银监会也纷纷对信贷结构中的产能过剩、政府融资平台等多个方面开展调研和调控,甚至对银行产品也出具了监管意见。

2009年底,“一行三会”联合发文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贷款进行限制,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把信贷关,对国家明令限期淘汰的产能落后、违法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今后将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

随着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自查摸底逐步收尾,银监会也将在汇总各银行自查平台贷款结果后,对各类政府融资平台发布“区别放贷”指引,使政府融资平台下半年授信定调区别对待。

同时,随着银信合作政策越来越紧,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和信托贷款将受到严格控制,银行业的信贷规模更是再度被压缩。

当前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两难处境,也引起了银监会的关注,下半年,银监会将要求银行对开发商放贷应有选择,对于不同信用评级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应区别对待。

在多种复杂不确定性的宏调措施下,为配合宏观调控抑制通胀,也为了抵御通胀所可能引发的风险,国内银行业将进一步收缩信贷规模,调整信贷产业结构和金融产品结构,这在一段时期内会对银行业的收益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中间业务收入和利润计划的完成形成较大压力。

(二)银行业信用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在中长期通胀前景的经营环境下,中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将持续加大。

从盈利角度看,银行利润或将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这是因为企业产出与投入的相对价格在调整频率上具有非同步性,这将导致总有一部分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的产业链前端企业的经营在某一时段内出现困难,倘若企业财务杠杆又恰好过高,这些企业可能就无法度过其产出价格得到调整前的难关,从而发生信贷违约。

因此总体来看,银行的信用成本必然会比通胀发生前有所上升,并且随着通胀的加剧而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尽管持续的通胀将迫使银行平均存款成本持续上升,但由于风险溢价的提高,贷款价格至少会以融资成本上升同样的速度提高,再加上在我国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存款的重新定价滞后于贷款的重新定价,这都将导致在通胀引起的利率上升期内,银行利差将持续扩大,且信用成本的增加将滞后于利差的扩大。

另一方面,通胀将导致居民金融资产的重新配置行为持续发生,给银行带来源源不断的手续费收入。

这些因素使得银行整体盈利在这一时期将持续增长。

然而,通胀所导致的信用风险加剧,最终将会体现在银行业绩中。

一旦通胀达到顶点并进入消退期,银行业的信用周期也将开始滑向低谷,从而真实的信用成本将大量涌现,比如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等。

在这一阶段,随着通胀率明显下降,银行存贷款利率将出现与此前正好相反的调整,即贷款利率的下降将快于存款成本的降低,从而导致利差可能收窄。

与此同时,企业财务状况将普遍受到名义需求增幅乃至绝对额下降,而劳动工资、信贷资金利率等要素价格居高难下的双重打击,从而引起较大范围的信贷违约行为。

在这一阶段,银行不得不为此前过度乐观的信贷投放买单。

此外,与防止经济过热相伴随的一些反通胀政策也可能在短时期内加剧国内银行的信用风险。

例如,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升政策等,在此背景下,为达到预期的盈利水平,银行可能有更强的动力去追逐较高信用风险的信贷客户。

再如,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将加剧出口企业的经营困难,贷款履约能力受到不利影响,也会增加银行信用风险。

(三)银行信贷和产品结构调整面临巨大压力。

应该说,在通胀形势下,监管部门的思路是明确的,但对于银行来讲,实施调控和变革的过程是艰难的。

一是产能过剩行业退出较为困难。

这当中既有政府因素,也体现出了各地、各行的多样性。

一些明令受限的多晶硅、风电等行业均为前几年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的行业,可能退出计划会受到各地政府不同程度的干预,而且行业在各地发展程度均有所不同,有一些仍为当地产业的佼佼者,而对于淘汰的过剩产业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产品滞销,员工失业,给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负面因素,这同样也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二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虽然中小企业是通胀时期的潜力股,但由于生产成本加速上升,一些利润率本身就不高的企业更是举步维艰,在欧美经济仍未走出困境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大环境下,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干扰,出口型的中小企业成长更为困难。

三是金融产品加剧换代。

一方面受监管部门调控思路的影响,一些以往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如信托理财产品等被严令叫停,另一方面是政策频频出招,长期性的金融产品市场将会逐步萎缩,而短期性的产品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但短期性产品又需要不断地更新,以始终适应最新的政策要求。

这给银行业金融创新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四)日益国际化的银行业面临资产减计和再融资的考验。

虽然亚太地区受欧美金融危机影响不大,国内银行业持有的欧美国家的债务所占的比例也不是太多,但随着银行业的日益国际化,世界银行业越来越交融到一起。

如果欧美国家的政府债券接连遭遇降级,债券市场价值将大幅下挫,持有欧美债券的银行将不得不进行资产减计。

而且在国内通胀形势下,原有资产的实际价值将持续下降,信贷的收益率更不足以覆盖通货膨胀率造成实际资产价值的损失。

另一方面,在全球债务市场动荡、银行同业融资市场资金紧张的前提下,全球银行业围绕数万亿美元债务再融资的新挑战已悄然而至,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银行业也很难独善其身,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各家银行仍可能加大吸收资金的力度,甚至不惜以高成本进行融资,而这不仅会损害银行利润,更会对实体经济的健康复苏造成威胁。

五、银行业存在的机会

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不利的一面,就会存在相应的机会。

客观来讲,银行业受通货膨胀影响程度不能算大,在温和通胀的情况下,示意着经济的复苏与好转,对银行业而言充满了机遇;在持续急剧的通胀情况下,银行业的经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也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发展的机会。

(一)关注受通胀影响较小的行业

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一些行业受通胀影响较小,我们大可从中寻找合作机会。

一是价格弹性较小的行业。

所谓价格弹性较小,即供需量受价格影响较小,比如农、林、牧、渔,甚至是医药品等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也较小,市场行情稳定;二是能源型行业。

由于能源的稀缺性,通常会在通胀下会稳步增长,如1970年代的美国石油价格、2006年的国内煤炭价格等,但要注意产能过剩的行业;三是贵金属行业。

一般来说,贵金属的供应量不会在短期内有较大变动,但受国家货币汇率影响较大,通胀情况下,贵金属一般会有稳定的升值预期;四是旅游业。

应该说是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一批服务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