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小说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9233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6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小说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小说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小说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小说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小说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小说阅读》.docx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小说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小说阅读》.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小说阅读》.docx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小说阅读》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小说阅读》

【重庆市B卷】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0分)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

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

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

小吴不是这样。

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

“你干吗?

”他捏着衣角,嗫嚅道:

“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

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

“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

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

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

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

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

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

“找到了吗?

”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

我问他:

“不是吗?

”他失望地答道:

“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

“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

”我安慰他说:

“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

”他笑道:

“回家?

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

”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

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

我立即赶了过去。

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

“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

”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

“老乡?

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

”小吴说:

“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

”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

“神经病。

”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

我心中不禁想:

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

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

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

我问他:

“你找到老乡了?

”小吴说:

“没呢。

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

”小吴狐疑地问:

“你?

”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

“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3.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高潮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14.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4分)

怀疑→()→()→认同

15.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⑴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⑵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

“找到了吗?

”他总是一脸黯然。

16.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17.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4分)

【答案】13.(4分)⑴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

⑵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各2分)

14.(4分)理解关心(或关爱、挂念)

15.(4分)⑴“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2分)。

2)“黯然”写出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2分)。

16.(4分)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答到两点心理即可)。

17.(4分)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广东省】二、(四)(17分)

平衡

陈国凡

①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赶。

今天星期天,休息。

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轻闲自在。

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

②咦,怪了?

怎么钥匙不见了?

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

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了头:

“回来了?

找不到钥匙了吧?

嘿嘿……”

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

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拿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

“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许是你走得匆忙,忘了,就先给你放着了。

现在该完璧归赵了!

要是被陌生人拿去,可就麻烦大了。

”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

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

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见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

⑥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

“这还得了!

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

我们要不在,他们可以随便进出啊。

你呀你,我一不在,你就到外面自个快活!

这下出事了吧!

”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

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

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

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

那咋办?

我问老婆。

“咋办?

还用说吗?

换把新锁呗。

”老婆斩钉截铁说道。

“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

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

会伤了两家和气的。

”我说。

⑦“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

真是的。

你要不想换,我来换。

”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

我真担心被人听到。

这时,门响了。

我开了门,是小王。

⑧“有事吗?

”我问。

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下,废话,没事,敲你家门干嘛?

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

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

“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

”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

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

⑨老婆只好说:

要不,你进来说话?

不了不了。

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

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

”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⑩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

我和老婆面面相觑。

“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

”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

⑪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

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

⑫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拿一把新锁。

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

问小王:

“你家也要换锁?

那锁不好好的吗?

⑬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

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⑭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⑮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

⑯呵!

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11期,有删改)

15.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4分)

情节发展

丢钥匙

还钥匙

小王要“我”家换锁

两家换了锁

“我”的心情

16.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17.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老婆的“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分)

⑴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⑵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18.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案】15.(4分)⑴窝火⑵紧张(怀疑、不安)⑶惊讶(高兴、惊喜)⑷平衡

16.(4分)内容上:

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

(2分)

(2结构上: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作铺垫。

(2分)

17.(4分)⑴①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

②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2分)

⑵①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

②对小王直言的行为感到不快。

(2分)

18.(5分)示例一:

认同“平衡”为标题。

⑴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

⑵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

示例二:

认同“锁”为标题。

⑴“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故事围绕展开。

⑵含义深刻,“锁”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达了主题。

【广西柳州市】七、

(二)(共16分)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⑴我准备去做手术时,一个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

她把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

我丈夫忙掏出20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

“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⑵手术结束后,丈夫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回公司忙去了。

⑶下午,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

“帮帮我吧。

⑷原来她会说话。

那昨天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

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坚决不再上当。

“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

”大家对她讲。

⑸她没有离开,依旧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

我暗自庆幸:

幸亏丈夫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见儿。

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也不和她目光接触,大概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⑹第二天,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

”说完便立在原地,这次大家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一般。

我看不下去了,说:

“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

”她仿佛没有听见,还呆立在那里。

“好个倔丫头,越这样,我们越不买。

”她退离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⑺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

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

⑻这天,丈夫一早过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事情,他竟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有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没有欺骗,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⑼整整一天,小女孩都没出现。

第二天,第三天,她都没来,我反而有点牵挂了,是不是我刺激或伤到她了?

⑽第四天办出院手续时,我悄悄向护士打听。

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⑾“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

”我怯生生地问。

⑿“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护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⒀“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早点回家呀。

”我急急地说。

⒁“她有智力缺陷,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护士笑着道。

⒂我走出护士站,丈夫正等着我。

“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

”我的提议丈夫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请她转交。

出了医院,丈夫问我写了啥,我说,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11期,有删改)

20.为什么人们先前买了女孩的面包,后来却不愿再买了呢?

而“我”为什么最后又给女孩留下钱呢?

(4分)

21.结合语境,赏析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我丈夫忙掏出20元钱递给小女孩。

(2分)

⑵“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

”我怯生生地问。

(2分)

22.文章第⑧段能否删去?

请结合全文说出理由。

(4分)

23.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

研读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4分)

【答案】20.⑴因为人们误会小女孩是个心术不正的人(2分)

⑵因为我知道了小女孩的情况,误会解除。

(2分)

21.⑴“忙”,连忙之意。

写出了丈夫毫不迟疑的情态(1分),表现了他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品质(1分)

⑵“怯生生”,胆怯畏缩(担心害怕)之意(1分),表现“我”对女孩的关心和歉疚之情,担心刺激或伤害到她。

(1分)

22.不能删(1分)⑴本段对人物形象有塑造作用。

通过丈夫与众人的对比衬托出丈夫友善待人、富有同情心的形象(1分)⑵丈夫的话对友善助人的主题有暗示作用(1分)⑶与首段呼应,又为文末埋下伏笔,使全文结构严谨(1分)

23.示例1:

“小女孩”是主人公(1分)标题“卖面包的小女孩”暗示了文章主人公(1分)故事情节紧紧围绕“小女孩”来展开,买面包—被拒—被无视—被驱赶—得到帮助,小女孩是误会产生和解决的中心人物(1分)文章通过“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人生遭遇来表达主题:

我们应该友善地对待和帮助身边弱势群体(1分)

示例2:

“我”是主人公(1分)人物刻画上,文章对“我”的着墨最多(1分)文章的主旨是通过“我”对卖面包的小女孩前后态度的转变体现出来的(1分)情节构思上,“我”是线索人物,众人的表现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出来的,误会的解除也是通过“我”来完成的(1分)

示例3:

“丈夫”是本文的主人公(1分)⑴“丈夫”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中心,他的身上寄寓了作者的美好愿望(1分)⑵文章是以“小女孩卖面包”的故事为载体,通过“我”和群众的表现来对比衬托丈夫的正面形象,从而表现出友善主人的主题,文章主题也借丈夫之口暗示(1分)⑶从情节构思上看,丈夫是关键人物,他的在场和缺席直接影响到情节的发展变化;丈夫在场,小女好卖出面包;丈夫不在病房期间,小女孩受到冷遇,丈夫出现,数落了“我”,我的意识有所转变才会有后面的牵挂与询问,最终才会留钱给小女孩(1分)

示例4:

“我”和“小女孩”都是主人公(1分)两人都是文章主要描写对象,人物形象典型(1分)文章主旨的表现离不开两人的共同作用(1分)情节的展开与推进也与两人密切相关。

(1分)

【贵州省安顺市】二、(三)阅读短文,完成18-22题。

(18分)

月光手帕

韦延丽

秋夜的风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阿斌单薄的身体,阿斌不由打个冷战,他借着月光顺着山沟吃力地穿过一条泥泞的土路,路的尽头,一棵高大的榕树下,趴着一栋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

阿斌在屋前站定,喘一口气,正了正身子,轻轻叩响锈迹斑斑的门环。

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小脑袋探出门外。

“你找谁?

”男孩儿警惕地盯着他问。

“我路过这里,迷路了。

”阿斌专注地看着男孩儿,“能给我一碗水喝吗?

小脑袋又重缩回屋内,阿斌在门前的石堆上坐下。

男孩儿端来了水,水随着男孩儿的脚步在粗瓷碗里晃动,溢满了一碗月光。

阿斌起身接过碗,一仰脖子,粗瓷碗里的水就失去了光亮。

阿斌满足地咂了咂嘴巴,问男孩儿:

“只有你一个人在家吗?

你爹娘呢?

“娘帮人卖夜宵去了,爹去了天堂。

”“爹一一你爹怎么会在天堂?

我娘说:

“我哥和人打了架后不敢回家,爹到处找他,路上出了车祸,上了天堂。

一阵风吹来,阿斌揉了揉眼睛。

“你怎么啦?

”“我、我……沙子进了眼睛。

你们怎么不在村里住?

“我娘说,以前我们是住在村里的。

哥和人打架后,原本要好的两家人成了仇人,被打的那家人天天来逼爹娘交出我哥,赔偿医药费。

爹死后,娘只得将村里的房子卖掉抵了赔偿款,于是我们就搬来这儿住了。

娘说,住在这儿也好,免得村里人老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娘会生不会养,养了个罪犯。

娘还说,让我好好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打架。

“你哥打的人,关娘什么事?

”“当然有关系啦,他是爹娘的儿子呀!

”男孩儿不满地说,“娘说哥的罪,顶多坐三年牢,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出来了……可是他跑了,他怕坐牢。

他不要爹娘,不要我了,呜呜……”

阿斌蹲下搂过男孩儿,想安慰他,男孩儿却机警地跳开①,说:

“我不认识你!

阿斌尴尬地收回手,停了停又问:

“你还记得你哥吗?

”“不记得,我哥出事时我才两岁多。

娘说,小时候我哥常背我呢,他可喜欢我了。

“你哥犯了错,你和你娘还会想他吗?

”“想,当然想啦!

我娘说,我哥那是一时糊涂,那时不懂事,他要是知道错了,改正了,一定是个好孩子呢!

唉,他要是能回来就好了,我就不用天天晚上担惊受怕了。

“担惊受怕?

晚上都是你一个人在家吗?

”“是的,娘虽然卖了村里的房子,但人家的钱还没赔清,娘答应每年赔人家一万。

为了赔人家钱,娘白天做农活,晚上帮人卖夜宵。

娘说,明年就可以赔完,那时她就可以陪我了。

不过我不怕,爹在天上保护我呢!

阿斌心里一痛,他剧烈地咳嗽起来。

他急忙用手捂着嘴,快步走到石堆旁的树下,借着树阴抹去眼角的泪。

月光透过树隙,斑驳地洒在阿斌身上。

“你踩到月光手帕了!

②”男孩儿惊叫起来。

阿斌急忙后退几步,左看右看。

“月光手帕?

”“就在那儿。

”男孩儿指着树阴说。

顺着男孩儿手指的方向,阿斌看到了黑漆漆的地上铺满了一片又一片巴掌大的手帕,那是月光穿透树隙洒下来的。

“是那儿吗?

”阿斌问。

“是的,就是那些手帕。

娘说,一个人,只要心里无愧,心里装着美,就能看见这美丽的月光手帕。

娘还说,娘要等,等到我哥看到月光手帕的那一天。

阿斌再也忍不住,他双腿一软,跪在了手帕前,任大滴大滴的泪珠滚落,掉在地上的手帕里,为爹娘,为那个被他打伤的小伙伴,更为自己。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儿说:

“从此以后,你和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阿斌、男孩儿,还有满脸慈祥的爹娘。

阿斌毅然踏上山路,走进月光中,满地的“手帕”忽地抱成团儿,包裹着阿斌向前走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1期,有改动)

18.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

(3分)

19.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第①处画线句中加点词“跳”的表达效果。

(4分)

20.选文中阿斌这个人物形象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3分)

21.选文第②处画线句“你踩到月光手帕了”中的“月光手帕”是指什么?

它有何象征意义?

(4分)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阿斌的选择给了你什么启示。

(4分)

【答案】18.(3分,答出三点即可,笞对一点得一分)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⑵渲染了清冷的气氛。

⑶写出了阿斌行走山路的艰难。

⑷为下文写阿斌家里的不幸埋下伏笔。

19.动作描写(2分);写出了男孩儿挣脱阿斌的迅捷,休现了他对阿斌有着很强的戒备心理。

(2分)

20.(3分,答出三点即可,答对一点得一分)良心未泯,知错能改,男于担当,重视亲情。

21.⑴“月光手帕”是指月光穿透树隙洒在地面上铺成的一片片巴掌大的手帕(或光斑)。

(2分)

⑵是母亲善良、坚忍、敢于担当的象征,是家人期盼、坚信阿斌能悔过自新的象征,是阿斌良心发现、主动自首的象征(2分,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22.内容:

阿斌因打架伤人犯罪而选择逃跑,给家人带来了极大灾难;阿斌又因家人对他的期盼与坚信而选择了主动自首。

(2分)启示:

可从犯错与认错、逃避与承担等角度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分)

【黑龙江省绥化市】四、阅读小说《超重》,回答23—26题。

(8分)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

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

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

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

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

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

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

“都是你,让我带,带!

都超重啦!

”只听见她问:

“超了多少?

”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

“10公斤!

”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

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

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

“这也带!

”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

“这也带!

”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

“什么都带!

”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

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

“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

“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

”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

“先去试试再说。

”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

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

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

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23.请联系全文分析小说的标题“超重”的含义。

(2分)

24.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笫④段划线的句子。

(2分)

25.小说第③段交代“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请发挥想象在下面的情境中补写一段心理描写。

(2分〉

儿子在飞机上心情似乎还有些怏快,不觉已飞到英国,飞机着陆了,他走出舱门,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不巧这里降温了,当他打开箱子想加件衣服时,箱子里除了必需的内衣外,一件外衣也没有……

26.父母之爱“超重”,儿女之爱却如此轻微,二者严重失衡,作为儿女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爱的天平如此失衡?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

(2分)

【答案】23.表层含义是指所带的行李超重;深层含义是指父母的期待超重、情感超重。

评分说明:

(2分)答对一层含义得1分;两层含义回答完整得2分。

(每个得分点必须有关键词语,意近即可。

24.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

“忧郁”写出了母亲因儿子带的东西少而担忧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