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9143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9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docx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docx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

肖前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重点笔记

第一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节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一、什么是哲学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哲学是从总体上概括地把握时代的内容,集中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

凡是真正的哲学都是该时代人类智慧的一种理论升华。

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时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出来的。

哲学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供一般的、普遍的方法,并且是关于这种一般的、普遍的方法的学问,即方法论。

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经过了理论的加工和概括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只有这样,哲学才能真正成为智慧之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二、哲学的特点

1、哲学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对象方面。

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对象上的区别实质上就是一般与个别或特殊、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无限与有限的区别

2、哲学的特点,还表现在它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黑格尔指出:

“哲学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实质上就是对人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所创获的成果的总结、概括。

这种总结、概括就是哲学把握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它必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三、哲学的功能

总体而言,哲学是关于各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它同其他各种具体科学知识一起构成人类的知识体系;哲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起构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哲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再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乃至再整个人类精神世界中,都处于核心的地位,其者统摄一切的灵魂的作用。

哲学能够把精神世界中的各种因素有序地组织起来,并推动它们按照一定的程序、方式和方法协调地发挥作用。

具体来说,哲学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哲学作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提供了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映世界的本质,论证人在世界中的地位,结实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的关系,从而为人们处理和驾驭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规定了一般的思维和理论前提,这种前提总是舌头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理想世界的活动中。

这是哲学的世界观功能。

其次,哲学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论,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哲学的方法论原则是人的思维方法的核心,对各种具体的方法起着制约作用。

因此,掌握正确的哲学方法论,是提高人的思维水平、完善人的思维方法的根本途径,而这也正式哲学能够汽笛人的智慧的根本表现。

第三,哲学具有一种独特的批判功能。

哲学以一种批判性态度对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作出评价。

因此,哲学往往作为信念、理想从而也作为价值观对人们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哲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精神武器,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论,作为最宏观的信念、理想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统一地发挥作用的。

并且,哲学在各种具体的实证科学领域和具体的时间活动领域,都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自我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哲学在民族、社会、国家的历史发展中起着长期的、稳定的作用。

 

第2节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形成和提出

恩格斯首先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切活动所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几春,并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与哲学形态。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1、第一性问题:

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

也即——本体论问题。

2、同一性问题:

思维和存在是否是同一的,是否可以认识。

也即——认识论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中的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

总之,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和认识论的意义两个基本的方面。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哲学派别

两大派别或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党派性)

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即本体论问题,是划分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

在哲学史上有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和物质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体。

二元论试图调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但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的结局。

1、唯心主义:

认为思维、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

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A: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和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时常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B: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中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必然导致唯我论。

2、唯物主义:

总的特点是,肯定物质、自然界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由物质、自然界所派生的、第二性的。

在整个历史上,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

按基本特征,大体可分为三种:

A: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最初形态。

基本特征——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B: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布道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或只承认机械的联系与运动。

具有机械性与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C: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

基本特征——有机统一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不仅重视理论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实践地改造世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是迄今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最具科学性和革命性。

3、对两大派别的正确认识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

从总体上看,唯心主义路线是错误的,唯物主义路线是正确的。

但不能只是简单地否定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社会阶级的根源、认识论根源。

(不结果实的花)

4、对世界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两大派别。

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回答——形成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观点。

 

第3节哲学的历史发展

一、哲学的历程

哲学这一独特的社会意识形式从萌芽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真正的哲学是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形成的。

在每个发展历史时期都交叉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古代——唯物:

德谟克利特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

唯心:

柏拉图形而上学:

巴门尼德

欧洲中世纪——哲学成立神学的婢女,形成了一种特殊形态的经院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唯物:

哥白尼培根斯宾诺莎费尔巴哈

唯心:

贝克莱休谟康德黑格尔

二、科学的分化与哲学的发展

哲学与科学的分化

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辨证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共同点:

二者一样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在实践经验的关系上,其不同点又是哲学比较间接、概括,具体科学比较直接、具体。

除此,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和知识源泉;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首先,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是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给哲学提供了新的知识源泉。

其次,具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和知识源泉的哲学,反过来又给予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一般方法论的指导。

是哲学所特有的功能。

三、哲学的发展与文明的创造和演进

文明的创造与演进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哲学是人类文明创造和演进的产物,它又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和灵魂,对人类文明的创造与演进起着不可缺少的制约和导向作用。

二者的惯技实际上也就是哲学与其时代特征的关系。

有如下内涵:

第一,哲学理论地把握文明创造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合理性与现实性的辩证法。

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活的灵魂,就是这种辩证法的集中体现,它反过来又对于促进文明的创造和演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哲学的批判推进人类文明的创造和演进。

哲学的批判并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同时包含着建设、创造,是破与立的统一。

因此,哲学的自我批判和对文明诸形态的批判,才能对文明的创造与演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成为哲学与文明共同进步的机制。

第三,哲学为人类文明的创造与演进提供指南。

人类文明的创造和演进的方向与进程,离不开哲学的指引。

总之,哲学的发展同人类文明的创造与演进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哲学是在人类文明的创造与演进过程中,通过对一定时代的文明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结晶的集中和提升而形成的,并作为文明的核心和灵魂而存在,反过来又对文明的创造与演进起着促进、推动和指引的作用。

 

第2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

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首先它是适应无产阶级变革资本主义旧世界、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同时,它又是以往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总结,是人类以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的理论结晶。

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从其理论特征上看,又是革命性、批判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第1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历史前提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新的历史时代为新哲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政治经济上,19世纪30—40年代这一时期,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已开始由资产阶级的争取政治平等的民主革命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争取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

“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

”物质性的经济关系这一历史的决定性因素的发现,使得对历史的的唯物主义解释成为可能,进而使得完整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成为可能。

自然科学上,一些揭示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

尤其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原理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给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社会科学上,应古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经济解剖,创立了劳动价值论,高度评价了生产劳动的作用。

这些重要重要成果,都为对于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料。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前提

以往哲学从两个方面提供了新世界观产生的前提:

一方面,以往哲学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有益探讨积累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材料;另一方面,以往哲学与时代精神的背离及它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为新哲学的形成提供了由以出发的问题。

在近代哲学中,法国唯物主义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代表着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两种对立的方向,它们对于新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法国唯物主义:

是一种感觉论、经验论的唯物主义,把肉体感受性视为人的本质。

一方面论证了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又陷入对社会历史的错误理解,否认人的任何选择自由得出极端决定论即宿命论的结论。

法国唯物主义并没有彻底地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没有合理地解决自由与必然的现实对立的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

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采取了同法国唯物主义截然对立的方式,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的一面,把能动的自我意识视为人的本质。

其进步意义在于,把思维与存在理解为一种思维对于存在的把握活动,具有历史性的活动,肯定了矛盾存在的合理性,并肯定了扬弃矛盾。

其局限性在于,只是虚幻地而不是真实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自由与必然之间的现实对立的问题。

费尔巴哈哲学:

“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位”。

其哲学是一种“人本学”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在人身上得以实现,人就是肉体与灵魂的统一。

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不仅打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统治,而且试图探讨思维与存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其局限性在于,费尔巴哈以抽象的人为基础所实现的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仍然只能是一种抽象的同一,从而对于自由与必然的现实对立也就只能提供一种抽象的解决方式。

三、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进程

新的哲学世界观的历史使命在于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斗争提供理论的指导,因而这种哲学的创立是与共产主义的理论和运动密切相关的。

因此,新哲学的创立首先就是要消除以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空想性质,科学地说明和论证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对于共产主义的必然性的科学论证,它的创立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大体上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标志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手稿中,马克思初步提出了物质实践的概念,力图把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把全部历史归结为生产劳动的异化与扬弃异化的辨证运动过程。

但是,这种对于实践概念的规定并不完备,在理论上无法说明异化劳动的起因,陷入循环论证的逻辑困难。

于是进入下阶段的探索。

第二阶段进程是以《神圣家族》为标志的。

在《神》中,马克思暂时防下列异化劳动理论而转到力图将法国唯物主义印象辩证法这一方向上。

继承了从自然存在出发的唯物主义传统,一些重要观点,诸如要求从经济状况和工业状况的不同去理解归国家和现代国家的不同等等,显然都已超出了法国唯物主义的眼界,但这里主要之点还是在出发点上强调了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为能阐明物质利益与历史发展的中介关系,即未能归根到底从物质生产活动去说明历史发展,从而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个阶段是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综合唯物论和辩证法,就是一方面把辩证法的能动性、历史性因如唯物论,另一方面对唯心的辩证法进行彻底改造,使其运动主体现实化。

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人的活动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是受动性制约下的能动,是对其受动条件的能动改造。

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即物质实践或物质生产活动。

至此,实践概念就最终得到了完备的规定,人的本质也由此而获得了完全的现实的理解。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时间活动同人与外部自然之间的交换,是主客体之间互相创造、互相规定的历史运动,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规定的历史运动。

这种互动的中介的现实形式是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样,共产主义的必然性被置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的基础之上,共产主义的理论也就获得了完全科学的论证。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实践概念的完备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的伟大变革的关键。

实践的观点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体现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的实践范畴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核心,它也就必然具备革命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理论特征。

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重点理解)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范畴。

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构成了一个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1〉实践观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过程中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两种抽象规定,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一种能动的现实存在,与此同时就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经验概念的缺陷。

以实践为基础,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

〈2〉实践观在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过程中的实现

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的实践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的本质,也就逻辑必然地要将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的领域,使哲学唯物主义彻底化,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不仅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的先在性,而且更在于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即物质生产实践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也就把历史的观念带进了自然领域。

同时,实践概念不仅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也是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是密切相联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观点,揭示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使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

〈3〉认识论与本体论也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达成了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作为存在论或本体论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也在同一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它的认识论。

实践是以物质工具为中介而对于对象世界的实际的把握,认识则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而对于现象世界的观念的把握或象征性把握。

两种把握活动应当是彼此一致且互为前提的。

而且,认识归根到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所以,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即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两个方面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获得了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批判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

其革命性、批判性特征,不仅在于它公开申明自己服务于无产阶级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人类解放事业,而且更在于这种哲学本身就内在包含着革命性、批判性的规定。

这种革命性、批判性的规定在逻辑上内含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基石的实践概念之中。

实践作为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人对于外部自然的一种否定性关系。

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构成全部人类活动的基础。

物质生产作为人对自然的否定性关系,是人类一切否定性即革命性活动之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类的自由解放作为自己的宗旨,它也就必然要把革命地改造现实的实践提到首位。

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内含否定性、革命性规定的实践概念作为自身的基础,便从根本上决定了它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

革命性、批判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也必然要体现在它的方法论之中。

对现存事物不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要同时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要从人与对象的否定性关系上去理解。

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实践作为人对外部世界的否定性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目的的活动,一种赋予外部世界以合目的性形式的创造性活动。

因此,以内含否定性、革命性规定的实践概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高度尊重和红样人的主体性。

现实而非抽象的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范畴作为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基石,不仅决定了它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而且决定了它在本质上是科学的和客观的,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理论的科学性是理论内容的客观真理性和逻辑形式的严密性、完整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真理性不仅在于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体系,而且在于它本身就内在地包含着客观性原则,因为实践概念中内含着客观性、受动性的规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它逻辑上的严密性、完整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观点彻底唯物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为彻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建立确立了自觉的理论前提。

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方面的客观真理性和形式方面的逻辑严密完整性达到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完整表现。

科学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体现于方法论上,便是要求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事物,对待人的实践活动。

客观性原则同样是马哲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不仅是一个构建科学的世界观的原则,也是一个科学的方法论的原则。

马哲的科学性与革命性都是它的内在的本质规定,二者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的统一。

第3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

马哲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深深地根植于实践,必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实际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基础上,在批判旧哲学中产生的。

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既是一个批判和清算旧哲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克服自身内在的矛盾的过程。

马哲的整个历史证明,它是和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无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

这也正是它的实践性的充分体现。

因此,我们既要在实践中坚持马哲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它的具体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自然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自觉地总结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以推动哲学的发展。

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许多哲学问题的新的认识。

这一切展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发展的自然科学的生动画面,极大地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由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和自然科学理论自身的迅速变化,也提出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一)马哲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具有本质差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表现在:

第一,阶级属性不同。

马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现代西哲派系林立,“主义”繁多,反映着西方社会不同阶级、基层和集团的不同利益,总体上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资产阶级不同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理论实质不同。

马哲立足于实践,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现代西哲从其主流来说,它们都没有摆脱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阴影。

第三,社会作用不同。

马哲是服务于无产阶级事业的具有鲜明实践性的理论体系。

现代西哲除了直接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之外,有不少哲学流派长期脱离实际社会的发展。

第四,发展形态不同。

马哲是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的哲学,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有强大的自我更新的能力。

现代西哲派别林立,形态多变。

它的两大主流即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

这两种思潮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方面常常各走极端、相互抵触。

马哲则成功地实现了科学与人的辨证统一。

(二)对现代西哲的正确认识和研究

首先,研究现代西哲,有助于坚持和捍卫马哲。

其次,研究现代西哲,也有利于发展马哲。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马哲在中国的命运,已经同中国人民、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旧社会的三座大山,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道路。

今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壮大,仍然深切地需要马哲的理论指导;而今日中国的马哲,也迫切需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和当代世界的发展中进一步发展和建设自己。

二者的健康发展和紧密结合,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光明前途的保证,也是马哲在中国得到繁荣和发展的保证。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是社会主义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