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1907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doc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doc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

每到夏天三伏天.很多中医院,都会开展三伏灸,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方子:

白芥子18克、元胡18克,甘遂9克、细辛9克,上4味药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

用法;每年夏季三伏天使用,分别做成直径5公分的圆块,贴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12小时取下,每隔10天贴一次,即头伏、二伏、三伏各贴一次。

主治;体虚易感冒,慢性病(慢支,哮喘,过敏性鼻炎).四肢关节痛.

我原来在湖南湘潭某中医院工作.该院夏天三伏灸开展到现在已有三十年.该疗法曾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曾参与该顶工作十多年.每年有5-6百人次.亲历亲为.亲眼见到很多病人因用三伏灸治好多年顽症.

三伏灸的第一个关键是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每个穴位一是要找准,二是贴后要有反应,

三伏灸的第二个关键是药物调配.白芥子是主药,发疱药,要炒后才能用,炒白芥子要求刚刚黄,不过黄!

过黄则发疱不佳.不够黄则发疱过度,引起皮肤过敏.

找准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的关键是体位.患者端正坐好.充分露背,双上肢相拥.含胸拔背.背部双肩胛岗最低点联线就是肺俞(第三胸椎),下推二个胸椎为心俞(第五胸椎),再下推二个胸椎为膈俞(第七胸椎).左右相隔三寸(患者一掌).

处方:

麻黄10、白芥子5、杏仁10、猪牙皂角10、甘草10细心5、半夏10、苏子10

共研粉,蜂蜜调糊状,涂肺腧穴,外用辅料固定。

一至二日一换。

密切注意对皮肤的刺激,谨防起泡。

如果感觉有疼痒,则及时取下。

效果挺好。

用前敲打穴位及相关经络。

主要用于慢支。

对哮喘有效,但一般。

不仅限于三伏天,平时也可以用。

我亲自用过很多患者,效果很好!

白芥子要炒,细心用根。

姜汁的制备方法:

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

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三伏贴中各类疾病的穴位配伍

“三伏贴”就是利用夏季穴位开阖、经络疏松的原理在三伏天达到养阳的目的,所以三伏贴对于穴位的要求比较高,一方面主穴配穴得当,另一方面每一个穴位定位要准确,以下我们具体介绍一下“三伏贴”中涉及到的穴位。

现在大部分中医院中常用的主穴有以下几个:

大椎穴:

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

肺俞穴:

统一身的卫外功能;

膏肓俞:

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中府穴:

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膻中穴:

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一切气病皆可选用。

呼吸系统疾病:

主穴:

天突、膻中、膏盲、肺俞

配穴:

足三里、中脘。

反复感冒:

大椎、风池;配穴:

关元、气海。

慢性支气管炎:

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

肾俞、关元。

支气管哮喘:

膈俞、心俞、定喘;配穴:

气海、肾俞。

阻塞性肺气肿:

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

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

过敏性鼻炎:

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

足三里、关元。

慢性鼻炎:

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

足三里、关元、肾俞。

儿科:

主穴:

脾俞、关元、足三里、涌泉;

配穴:

肺俞、膏盲、膈俞。

反复感冒:

肺俞、大椎、风池;配穴:

关元、肾俞。

小儿咳嗽:

大椎、肺俞、膏盲、膈俞;配穴:

足三里、关元、肾俞。

小儿哮喘:

肺俞、膏盲、膈俞、心俞;配穴:

足三里、肺俞、膏盲、膈俞。

消化系统:

主穴:

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

配穴:

上脘、三阴交。

胃痛:

中脘、内关、胃俞、梁丘。

慢性腹泻:

天枢、肾俞、中脘;配穴:

命门、关元。

消化不良:

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

百虫窝。

遗尿:

主穴:

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配穴:

关元、命门。

风湿及类风湿:

主穴:

肝俞、阳陵泉、悬钟、大抒;配穴:

足三里、三阴交、脾俞。

慢性腰腿痛:

阳陵泉悬钟血海配穴:

关元命门

皮肤病:

主穴:

血海、曲池、外关、内庭;配穴:

膈俞。

四肢麻木:

上肢:

曲池、支沟,下肢:

血海、足三里;配穴:

脾俞。

强制性脊髓炎:

悬钟、大抒、命门、关元;配穴:

外关、阳陵泉。

颈椎病:

大椎、肩井、大抒、外关;配穴:

手三里。

肩周炎:

肩三针、外关、曲池;配穴:

阳陵泉、条口。

骨关节炎:

悬钟、大抒、阳陵泉;配穴:

血海。

脊柱退行性病变:

关元、气海、悬钟、大抒;配穴:

肾俞。

妇科:

主穴:

中极、归来、三阴交;配穴:

命门、足三里;

痛经:

关元、次髎、地机;配穴:

三阴交、命门。

月经不调:

血海、脾俞、肾俞、膈俞、三阴交;配穴:

足三里。

男科:

主穴:

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配穴:

足三里、三阴交。

体虚:

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配穴:

脾俞、肾俞。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应用指导性意见草案,以供广大医生、患者参考使用。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操作规范

1.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3.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

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

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

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4.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5.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

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

6.贴敷时间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7.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

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8.贴敷部位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1.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

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疱,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

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

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

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

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2.不良皮肤反应及处理方法

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皮肤局部水疱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

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如果水疱体积过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

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均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注意事项

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其他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

对贴敷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

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

同时,此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

此疗法实施时间集中,患者众多,实施部门应该充分准备,做好实施流程安排,并注意疾病诊断依据的收集和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