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练++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专题突破练++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突破练++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突破练++文言文对比阅读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突破练
专题十六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2015·福州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1.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
(1)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答案:
(1)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或王命急宣 ( )
(2)虽乘奔御风 ( )
(3)既而渐近 ( )
(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
答案:
(1)有时
(2)飞奔的马 (3)不久 (4)城墙
3.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解析】选A。
A项均为“断”的意思;B项分别为:
距离/参与;C项分别为:
当……时/方圆;D项分别为:
白色/一向,一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
(2)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5.填空。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________的特点,以“素湍”“回清”“________”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
【乙】段从________、色、_______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答案:
水势大 水流急 清澈 悬泉 形 声
二、(2015·德州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①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
②。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非子天机③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注】①曩(nǎnɡ):
从前。
②
(ɡòu):
雉鸡叫。
③天机:
天性。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冈”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上使外将兵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解析】选C。
该项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其余属于名词作状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矣。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解析】选D。
D项均为“跟随、跟从”的意思。
A项分别为:
判断动词,是/这;B项分别为:
参与,文中指欣赏/和;C项分别为:
间隔/参与。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附【乙】【译文】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幽深的小巷里,狗在寒冷的夜里发出像豹子那样低沉而雄浑的吠叫声。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疏朗的钟声此起彼伏。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我不禁想起从前你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鸡在清晨鸣叫。
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
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三、(2015·南充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问②,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资:
资费、费用。
②审问:
详细考究。
审:
详细。
③稽:
探究,考察。
④庶(shù)几:
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
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⑥勉:
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或遇其叱咄 ( )
(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4)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 )
答案:
(1)有时
(2)地方、区域 (3)等待 (4)见闻少,知识浅薄
2.下列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选B。
B项中“虽”都是即使的意思。
A项分别为:
已经/与“又”连用,表并列;C项分别为:
来/凭借;D项分别为:
更加/增加。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我即使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或一天天地)退步。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有哪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共同之处:
都告诉人们读书要虚心求教,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
【甲】文叙述了虚心求教别人之艰难;【乙】文讲述了与别人共同讨论的必要。
附【乙】【译文】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或一天天地)退步。
一个人独自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
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中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
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
孔子说:
“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
四、(2015·湖州中考)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西 江 月①
[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④,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
解鞍欹⑥枕绿杨桥,杜宇⑦一声春晓。
(选自《唐宋词鉴赏辞典》)
【注】①西江月:
词牌名。
②弥弥:
水盛的样子。
③横:
广远。
层霄:
层云。
④障泥:
马鞯。
垫在马鞍下用于挡泥。
玉骢(cōnɡ):
青白色的马。
⑤琼瑶:
美玉,喻指月光下的水面。
⑥欹(qī):
歪,斜。
⑦杜宇:
杜鹃鸟。
书杨朴事
[宋]苏轼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
“真宗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②人杨朴,能诗。
及召对③,自言不能。
上问:
‘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
’朴言:
‘惟臣妾有一首云:
更休落魄耽酒杯,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④。
’上大笑,放还山。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⑤,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无以语之,顾老妻曰:
“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
”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东封还:
封泰山归来。
②杞:
地名。
③召对:
召其应对诗歌。
④断送老头皮:
意为被斩首。
⑤坐作诗追赴诏狱: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觉已晓 ( )
(2)书此语桥柱上 ( )
(3)妻子送余出门 ( )
答案:
(1)等到……的时候
(2)写 (3)妻子和孩子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无以语之,顾老妻曰:
“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没有什么话来对他们说,回头对老妻说:
“你就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一样作一首诗送我吗?
”
3.用“/”给《西江月》小序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答案:
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4.《西江月》词与小序所写内容互相印证,请举例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
理解词句含意,把握景物特点及作者心理,分析相互印证之处。
答案(示例):
(1)小序中“乘月至一溪桥上”点出明月当空,也正因如此,才有词中“照野弥弥浅浪”的绝佳月色。
(2)小序中“流水锵然”说明溪流汩汩,印证了词对水盛(弥弥浅浪)的描写。
(3)词中作者“醉眠芳草”之想和“解鞍欹枕”之姿,印证了小序中的“酒醉”和“曲肱醉卧”。
5.根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中的“惜”选择恰当的解释,并说明理由。
A.爱惜 B.惋惜 C.吝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爱惜。
“莫教踏碎琼瑶”一句中将水面比作美玉,足见“一溪风月”之美,“莫教踏碎琼瑶”表现作者对美景的爱惜、赞美之情。
6.《书杨朴事》中写了真宗的“大笑”和苏轼之妻的“失笑”,请选择其一写出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事件及人物心理,理解“笑”背后的含义。
答案:
示例一:
“大笑”,因为真宗被杨朴机智幽默的回答所感染,不禁大笑,从而看出真宗爱惜人才,心胸宽广,不强人所难。
示例二:
“失笑”,苏轼的妻子因为苏轼入狱而哭,苏轼的幽默开解,使之得到些许宽慰,不禁笑了出来,但这笑里有悲伤、无奈等复杂情感。
7.请结合《西江月》与《书杨朴事》的内容写出你对苏轼的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西江月》中苏轼贬官黄州,以山水为乐,行为放旷,《书杨朴事》中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时还幽默地以故事宽慰妻子,可见他是个豁达、乐观之人。
附【译文】
从前经过洛阳,见到李公简,说:
“宋真宗泰山封禅归来,遍寻天下隐者,得知杞人杨朴,能作诗。
皇上把他召来应对诗歌,他自己说不会作诗。
皇上问:
‘你临来的时候有人作诗送给你吗?
’杨朴说:
‘只有我的小妾作了一首诗。
说是:
更休落魄耽酒杯,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皇上大笑,放他回家。
”我在湖州,因为作诗被下令逮捕坐牢,妻子和孩子送我出门,都大哭。
(我)没有什么话来对他们说,回头对老妻说:
“你就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一样作一首诗送我吗?
”妻子破涕为笑,我才从家里出来。
五、(2015·襄阳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
“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
“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曰:
“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梃(tǐnɡ):
棍棒。
②政:
施行恶政。
③庖(páo):
厨房。
④饿莩(piǎo):
饿死的人。
⑤率:
带领。
⑥恶(wū):
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______
(2)杀人以梃与刃以:
______
答案:
(1)当面指责
(2)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解析】选D。
D项都解释为:
不同。
A项分别为:
胜利/美好的;B项分别为:
向/比;C项分别为:
助词,的/代词,代指兽相食这件事。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
【甲】文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 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把握类比特点,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具体说明如何类比以及各自的劝说目的。
答案:
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而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
附【乙】【译文】
梁惠王说:
“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
“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
“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
)“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
“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
“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
【备选习题】
一、(2014·莱芜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
赵王曰:
“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
”郑同曰:
“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
”赵王曰:
“寡人不好兵。
”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
“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
‘寡人不喜。
’臣曰:
‘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
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
’王曰:
‘然。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赵王曰:
“寡人请奉教。
”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
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
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
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长跪而谢之 ( )
(2)寡人谕矣 ( )
(3)亲尝教以兵 ( )
(4)许由无天下之累 ( )
答案:
(1)道歉
(2)明白,懂得 (3)兵法 (4)牵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于天时宿于野
D.若士必怒王若无兵
【解析】选C。
A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B项两个“尝”都是副词,曾经;C项,介词,从,来自;介词,在;D项两个“若”都是连词,如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