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二年级月考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939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二年级月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二年级月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二年级月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二年级月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二年级月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二年级月考卷.docx

《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二年级月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二年级月考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二年级月考卷.docx

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二年级月考卷

2016年4月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二年级月考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mm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知道,在地表,不同的地方即使自然条件相似,生活的物种也很不一样。

譬如南极有企鹅,而北极却有北极熊。

一个物种只有能够自由迁徙,才会远远地扩散开来。

这可以解释不同地区的鸟类和海洋鱼类为何几乎都一样。

但是最近,从加拿大的矿井到印尼海床底下的沼气穴,人们在全球相隔万里的许多地方,发现了19种几乎一模一样的微生物。

最让人吃惊的是,它们都藏身在地下深处,不吃不动,形同“僵尸”。

这些深藏地底,又缺乏活力的微生物,竟能散布得如此之广,这对谁的想像力都是一大挑战。

这些微生物是一个叫“全球钻探队”的团体发现的。

这个钻探队的成员遍布全球,他们的工作是动用全球的钻探设备,考察地表以下直至2千米深处的微生物分布情况。

取得的土壤样本统一送交位于美国的海洋生物实验室。

在那里,科学家对土壤中所含微生物的DNA进行分析。

结果科学家鉴别出19种微生物,它们在送交的各地样本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一般来说,如果一种微生物寄生在人畜或者鸟类身上,然后随着宿主被带到全球各地,那么它的分布广是可以理解的。

但现在,这些微生物都生活在地下,不可能寄生到人畜和鸟类身上。

它们怎么会散布的这么远呢?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

采集自不同地点、看似一样的微生物,或许并没有亲缘关系,所以并非同一物种。

它们看似一样,只因为地球表面任何一处的微生物,一旦埋入地下深处,在资源极端匮乏的环境中,都会被迫以同样的方式进化。

这在生物学上叫“趋同进化”。

趋同进化就是说,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种,当身处相同的环境时,会进化出相似的特征和功能。

举个例子,昆虫和鸟类是不同的物种,但都要在空中飞,结果都进化出了翅膀;鲸和鱼也是不同的物种,但都要在水里游,结果都进化出流线形的外表。

有人还提出一个更激进的观点:

既然这些微生物多数发现于蜿蜒曲折的矿脉中,而这些矿脉形成的条件又与40亿年前地球生命诞生时的地质条件非常相似,所以这些微生物或许原本是一家,数十亿年前出现在地球的某地,后来随着板块运动被带到了全球。

这样,你在北美洲地下采到的微生物跟在亚洲海底采到的相像,就不用奇怪了。

(摘自《科海故事博览》2015年3月)

1.下列关于“趋同进化”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不同地点采集到的看似一样的微生物,一旦埋入地下深处,在资源极端匮乏的环境中,都会被迫以同样的方式进化。

B.两种物种,尽管截然不同,但是当它们处在相同的环境时,也会进化出相似的特征和功能。

C.鲸和鱼是不同的物种,但都要在水里游,结果都进化出流线形的外表,这就属于“趋同进化”。

D.没有亲缘关系,并非同一物种的微生物,在特定的环境中,也会被迫以同样的方式进化。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物只有能够自由迁徙,才会远远地扩散开来。

因而不同地区的鸟类和海洋鱼类长得几乎一样。

B.“全球钻探队”从加拿大的矿井到印尼海床底下的沼气穴,发现了19种完全一模一样的微生物。

C.美国海洋生物实验室的科学家对土壤中所含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一些微生物反复地出现在各地样本中。

D.矿脉形成的条件与40亿年前地球生命诞生时的地质条件很相像,所以那些形同“僵尸”的微生物原本就是一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藏地底,又缺乏活力的几乎一模一样的微生物,竟能散布在全球相隔万里的许多地方,人们对此难以想象。

B.微生物跟随地球板块漂移的观点,可以解释北美洲地下的微生物与亚洲海底的微生物为什么如此相像。

C.无论是“趋同进化”说,还是跟随地球板块漂移说,都可以很好地解释生活在地下的微生物何以散布这么远,因此两种观点都对。

D.在地表,不同的地方即使自然条件相似,生活的物种也很不一样,而在地表以下,微生物的情况可能相反。

二.古诗文阅读鉴赏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

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战国策•燕策三》: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

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史记》: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曰: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二)古诗词阅读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①。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②横斗柄③,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①金井:

对井的美称。

②阑干:

同“栏干”。

③斗柄:

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颗星被称为“斗柄”。

8.词的题目为“早行”,上阕从那几个角度表现“早”?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词的下阕写离愁,最后两句尤其耐人寻味,颇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诗人诉说自己因为佩戴香草而遭到废弃,又因采摘白芷而被增加罪名的一句是“             ,               。

(2)《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          ,             ”,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娇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下面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小说,然后回答问题。

25分

牛 泪   

刘川北

牛老了,那么大的骨架,有了突起的棱角,走起路来,一步一探,好像前面埋着地雷,犹疑着,脚步子是虚的。

人也老了,头发花白了,着了霜雪的荒草般,乱成一团,脸上的皱纹一道压着一道,一脸的沟沟坎坎。

老人走在前面,牛跟在后面,走出逼仄的小巷,眼前展现出春天的原野。

老人拔掉嫩嫩生生的青草,双手捧到牛跟前,牛看一眼老人,然后深埋着头,把青草绞到嘴里,老人的手濡湿了,出神地等着牛衔完最后一根青草。

对面的山,一座连着一座,逶迤如牛群。

儿子搬到城里去了,他说不动老人,老人说,还有牛呢,进了城,牛住哪儿?

儿子舍不下老人,丢下老人一个人,万一出了什么意外,老人身边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

老人说,怎么没有?

还有牛呢。

儿子哭笑不得,牛能变成了老人的儿子?

早几年,村子里遍地都是牛,开春时,吆着牛,犁开一片一片土地,掀开了庄稼地盖着的棉被窝,地就醒了,草就醒了,庄稼也醒了。

现在,这头牛,是村子里唯一的牛,也是村子里最后一头牛。

儿子琢磨着把牛卖了。

老人听到后,把儿子训了一顿,说,卖牛,不如把爹卖了。

儿子是孝子,只那一句话,儿子再不敢提卖牛的事。

后来,儿子渐渐想明白了,老人对牛有感情,就像闲来没事的城里人,养个狗抱个猫,成天宝呀贝呀儿子孙子地挂在口头上,那猫狗的还有像模像样的名字,什么爱米、威廉、埃德拉……儿子就当老人养了一头宠物,不需要专门的猫粮狗食,缺点就是个头大了点。

老人把牛鼻绳早就扔了,牛也用不着干活了。

村里的地没人种,都荒着,年轻人都跑到外面闯世界去了,再说种地靠着老天爷的几星眼泪能有多大收成?

不如出去打工来钱多,来钱快。

牛更加的沉稳安详,年轻时的僵脾气全没了,也拉不动那沉重的犁铧了。

儿子一般十天半个月来一次,香肠蜂蜜,老吉祥的糕点,旺老财的酱肘子,包装齐整道不出名字的水果……儿子从小没了娘,儿子对娘的记忆来自老人,老人说,你娘有一双大大的眼,水灵灵,你德山大爷老是开玩笑地说那是双牛眼。

儿子懂得老人一辈子不容易,一手把他拉扯大,可谓吃尽了苦头。

儿子来了,把东西放下,然后把上次拿过来的过了期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扔掉。

老人和牛住在一间土屋里,屋子里弥漫了土腥气和牛身上的汗腥气。

儿子跟老人扯了几句天气好好坏坏的话,就急匆匆地开着车,走了。

儿媳不满意儿子的做法,老人吃不了那么多东西,再者说,老人吃什么还给牛吃什么,牛不吃也摆在那儿,纯属糟蹋。

儿子有自己的主意,老人不随他到城里享福,恋着老屋和牛,相对而言,这点吃食又算得了什么。

几天不见老人和他的牛出来转悠。

那天傍晚,牛独个出来了,在杏花婶的木栅门前徘徊,还用头顶撞木栅门。

杏花婶赶它也不走,牛用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盯着她,眼晴湿漉漉的。

花婶想到了什么,围着围裙往老人的院落里跑,果不然,老人病在炕上,起不来了。

打电话给老人的儿子,儿子风风火火地来了。

老人明白自己的处境,强睁开眼,对儿子说,牛养着……别动它的心思……这头牛有人情味哩……那双牛眼睛里,能瞅见你娘……老人的说话声越来越微弱。

儿子听老人说过,娘是饿死的,她把自己那份菜团子,留给老人和儿子,自己吃了后山的观音土。

娘的眼睛最漂亮,杏核眼,眼眸常常润湿着,像深深的湖水。

老人没了老伴后,没有续弦,只有一次,媒人说和柳庄的那个拖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儿子吵着闹着,他不想来两个野孩子跟他争食,事也就黄了。

柳庄的那个女人,跟他娘一样有一双大大的眼,汪着一片湖水的亮光。

老人闭上了眼……牛把木门撞开,哞的叫了一声,出神的望着他,望着睡着了的老人。

大大的眼睛淌出混浊的牛泪,一颗一颗,砸在泥地上。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2年第12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老人和老牛一起住在土屋里,屋子里弥漫了土腥气和牛的汗腥气。

老人的生活环境如此不好却不愿意改变,反映了老人性格的固执。

B.儿子给老人带来好吃东西,然后把上次拿来的过了期的东西扔掉,可见老人对儿子的冷淡和不理解,父子存在着感情上难以逾越的鸿沟。

C.小说以老人的离世作为结局,这个结局在前面已经有层层的铺垫。

结局带着浓浓的悲伤色彩,也带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D.小说对儿媳的着墨不多,但从她对自己丈夫在老人的关心上表示的不满意和不理解的事件中,可见儿媳的势利和冷漠。

E.老人和牛的故事悲伤却不失温暖。

在城市化过程中,两代人的情感支点发生变化,城乡发展的差异给人的观念和情感带来影响。

(2)小说第一段的划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作者把牛塑造成有灵性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7分

(4)小说的“泪”有牛的“泪”,更有人的“泪”,这泪中包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

25分

没有傅聪,只有音乐       

刘谦俊

在广州的傅聪钢琴独奏会并没有吸引太多的观众。

郎朗须包下一个体育馆才容得下他的乐迷,而傅聪在一个交响乐厅已显得稀疏。

这也不坏,室内乐毕竟和摇滚乐不一样,并不需要将现场营造得如同暴徒的狂欢。

五十多年的孤单

大师泛滥的年代,就不把傅聪称作钢琴大师了,更何况他既没有布满红光的脸颊,也没有花白的美髯,只有花白的头发。

不徐不疾走上舞台,一袭黑色中装,罹患腱鞘炎多年的双手包裹着黑色半截手套,向听众微微致意,不自傲也不矜持,这位75岁的老人平淡无奇得就像一位75岁的老人。

当他坐下,敲出海顿D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串音符,听众才骤然领略到音乐家的魅力:

一切始于声音。

键盘前的傅聪,矫健而从容,然而聚光灯下,却总有一股抹不去的形单影只。

巴伦博伊姆曾说:

钢琴家独自守着一台大机器,每天都要证明自己是大师,这是反社会的。

反社会的人都是孤单的,即便傅聪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证明自己是大师,但此刻舞台上的他看起来同样那么孤单。

这种孤单,从五十多年前就开始了。

1955年在华沙一鸣惊人,1958年出走伦敦,此后是近二十年的异乡异客。

傅聪再度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已是“文革”以后。

1976年,傅聪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音乐会。

之后的三十多年,他几乎每年都回国演出,可是我们却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关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傅聪一度享誉西方乐坛,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但作为一个演奏家,他早已不在西方古典音乐演艺界的主流人群中。

艺术圈的人谈钱,音乐圈的人谈势。

古典音乐领域的犹太人势力,是个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不被他们认可,就只能游走边缘。

傅聪对艾萨克·斯特恩向来颇有微词,甚至指他为“音乐界一霸”。

美国犹太裔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是音乐界犹太人势力的领袖人物,因得到美国犹太资本及以色列的支持,在音乐圈相当有影响力。

1967年,桀骜的傅聪拒绝参加以色列在伦敦举办的一场庆祝“六日战争”的音乐会。

这件事被认为是不支持以色列,从此傅聪受到排挤,职业钢琴生涯遭遇冰冻。

看傅聪现场的状态,真如他自己几年前所说的,他还能弹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

可是哪个乐团会跟他合作呢?

几十年来,这位中国最好的钢琴家独来独往,没有任何唱片公司同他签固定的合约。

傅聪很少出CD,也几乎没有乐团合作,与音乐会无缘,只能孤单地独奏。

他弹了五十年肖邦,七十岁之后,开始弹海顿。

纸面和现实的商业化

1809年5月,音乐家海顿在战火纷飞的维也纳去世,距今正好200年,2009年被奥地利定为“海顿年”。

为纪念海顿逝世200周年,这一次傅聪的钢琴独奏会,清一色选择了海顿的钢琴奏鸣曲。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活泼、明快,有一种平民化的纯朴,以炫技的方式演奏,往往会更出彩。

但傅聪非常固执地反对炫技。

在他看来,技术只能是为内容服务的,演奏的目的是表现音乐,而非炫耀个人的技术。

好钢琴家分两种,一种是一曲奏罢,听众说:

他弹得真好;另一种是一曲奏罢,听众说:

这首曲子真好。

玲珑的郎朗是前一种,所以他不得不成为明星。

而傅聪无疑是后一种,他像传教士一样传播着他热爱的音乐。

他曾说:

钢琴世界里,没有傅聪,只有音乐。

孔子说: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年逾古稀的傅聪仿佛是这句话最好的写照。

反对技术至上,并不代表他轻视技术,相反,他会每天花8到10小时的时间练琴,几十年不懈,说他在键盘上已经“从心所欲”并不为过。

而对音乐阐释的“不逾矩”,则是他始终坚持的,虽然带着一种古典色彩的偏执,但这份虔诚在当下已属罕见。

艺术的商业化总在纸面上让人气愤,现实中令人兴奋。

而拒绝商业化的艺术,往往叫好不叫座。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被资本招安,幸好还有傅聪;傅聪已经75岁了,幸好他是一位钢琴家。

钢琴家是很奇怪的一类人,如前所说,他们是反社会的。

反社会的一个特点是,他们年纪越大往往越有活力。

霍洛维茨83岁时的莫斯科音乐会、84岁时的汉堡音乐会,至今被乐迷津津乐道,而阿图尔·鲁宾斯坦开最后一场音乐会时,已经89岁。

傅聪才75岁,按照钢琴家的规律,辉煌的岁月才刚刚开始,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成就。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对于一个钢琴家来说,人生最大的惊奇,也许就是年华老去。

(选自2009年第12期《新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家庭,1953年弹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1958年,因父亲傅雷被划为右派,被迫出走英国,后加入英国国籍,直至1979年,应邀回国,被美国《时代周刊》赞誉为“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改编自傅敏编《傅聪:

望七了!

》)

②弹琴的时候,表情应当在音乐里,不应当在脸上或身体上。

不过人总是人,心有所感,不免形诸于外:

那是情不自禁的,往往也并不美,正如吟哦诗句而手舞足蹈并不好看一样。

我不能用音乐来抓住人,反而叫人注意到我弹琴的姿势,只能证明我的演奏不到家。

(艾雨编《与傅聪谈音乐》)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以傅聪和郎朗两人的钢琴演奏会作对比,表明傅聪的乐迷是真心欣赏音乐,而郎朗的乐迷是追求摇滚般的如暴徒的狂欢。

B.作者不称傅聪是钢琴大师,因为他没有大师的外貌和行为举止,这位75岁的老人平淡无奇得就像一位75岁的老人。

C.“钢琴世界里,没有傅聪,只有音乐”,话中有傅聪的谦逊,更有他对音乐的虔。

傅聪把音乐本身的美好传递给听众。

D.钢琴演奏中,傅聪反对炫技,这源于他对技术的轻视,因为在他看来演奏的目的是表现音乐,而非炫耀个人的技术。

E.艺术商业化浓厚的现代社会,傅聪却在坚守着自己的音乐理想,这其中有艺术家 之不幸,也有艺术家之幸。

(2)文章说“这种孤单,从五十多年前就开始了”,请结合文章和材料分析形成傅聪这种孤单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本篇文章在材料选取上的主要特点。

(4)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傅聪75岁年逾古稀之时,文章却说“傅聪才75岁,按照钢琴家的规律,辉煌的岁月才刚刚开始”“人生最大的惊奇,也许就是年华老去”,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说法?

第Ⅱ卷

五.语言表达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莫言讲起他在高密东北乡的故事,            ,使很多文学青年也非常向往。

②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很令人讨厌。

③李小明在这次学校举行的"诚信"讲演海选比赛中,台风稳重,       ,成功进入复赛.

A.侃侃而谈娓娓而谈夸夸其谈B.夸夸其谈娓娓而谈侃侃而谈

C.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娓娓而谈D.娓娓而谈夸夸其谈侃侃而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一些古村落,本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见证与象征,理应得到保护。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却无视这种传承,为了建设新城镇,遭到肆意破坏。

B. 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中的科技迷越来越多,这说明中国的创新教育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将决定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快速发展。

C.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使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中华汉字书写的魅力得以展示,对汉字文化传统的回归将产生积极影响。

D.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报告认为,造成此次较严重的区域性灰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区域性焚烧秸秆,加上静风、低压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等因素导致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工匠们会选用与雕塑对象外形接近的石材,以求用最简略的加工、最少量的雕凿来完成创作。

②而加工的重点则集中于刻画如头部、面部等特征最为明显与突出的地方,以便使整个雕塑产生动静结合、虚实对比的效果。

③因此,这个时期的作品的造型受到石质材料的限制,尚不能充分自由发挥。

④西汉时期,冶铁技术不发达,工匠们没有足够锐利的工具来完成对石雕的镂空、透雕及打磨等工艺。

⑤一种造型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受当时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的限制和影响的。

⑥在此基础上,工匠们再对创作对象的主体,如身躯、四肢及大的动势上进行粗略的雕凿,以求神似。

A.④⑤⑥②①③  B.⑤④⑥③①②  C.④⑤①⑥②③   D.⑤④③①⑥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①。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②。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③,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17.仿照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