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新教案.docx
《三年级下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新教案.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新教案
教学课题:
1——1汉字家园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认识ABB式叠词,学会在语言表达中使用ABB式叠词,以便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认识ABB式叠词,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叠词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汉字家园,在每学期的课文中,都有一个板块的内容是汉字家园,请同学门说说汉字家园板块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圈出生字。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9个生字,请大家看大屏幕,你能在课文中把这些生字找出来,并把生字带出的新词画下来吗?
2.学生汇报。
第二课时
一、读句子,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读句子,体会ABB式叠词在句子中的特殊效果。
使学生认识ABB式叠词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应该在语言表达中适当运用。
而用上“沉甸甸”“红彤彤”“金灿灿”这样的叠词描写秋天景色,无疑也会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请欣赏下面一段文字:
秋天来了,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各种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石榴树上,一个个大石榴饱满得裂开了“笑口”,那一粒粒籽儿就像红玛瑙,亮晶晶的。
葡萄架上,一串串葡萄,水灵灵,鲜嫩嫩,像倒挂这的一串串绿宝石。
红彤彤的柿子像小灯笼似的挂满枝头,黄澄澄的梨儿在阳光下金灿灿的……
二、总结特点
1.读下面词语,看你发现了什么?
红静轻光黑
红彤彤静悄悄轻飘飘光秃秃黑压压
2.总结叠词的特点。
四、拓展练习:
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1
AABB
红红彤彤
黑黑压压
沉沉甸甸
轻轻飘飘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1——2汉字家园
教学目标:
1.认识AABB式叠词,了解叠词的作用.
2.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3.学习恰当的运用叠词.
教学重难点:
认识AABB式叠词,了解叠词的作用.能够准确的运用叠词的作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汉字家园1中ABB式的叠词吗?
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些特殊的词,你们想马上认识他们吗?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读文。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竖着数,文中出现了八横行词语,请八名同学来读课文.
2.圈出生字.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9个生字,你能在课文中把这些生字找出来,并把生字所在的生词画下来吗?
(学生画生词)
3.学生汇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二、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写的左小右大,这样才漂亮,"辛"字中间一横最长,托住上面的,罩住下面的.观察"喜"字最长的一横位置在哪里?
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
三、认识叠词:
四、再读课文,体会叠词的作用
(语句重叠的作用就是加重语气,相当于加进了"非常""很"这样的意思.)
五、拓展练习,小组比赛
说叠词,看哪个小组说的多?
六、作业设计
搜集AABB式的叠词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2
AB―――AABB
端正――(端端正正) 结实――(结结实实)
工整――(工工整整) 急忙――(急急忙忙)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1——3汉字家园
教学目标:
1.认识ABAB、ABAC式叠词。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学会在语言表达中使用ABAB、ABAC式叠词,以便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的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认识ABAB、ABAC式叠词,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叠词的作用。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很多关于叠词的知识,你能把自己了解掌握的叠词汇报给大家吗?
二、学习ABAC式叠词。
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习这些有趣的叠词,请同学们先来看这些词,你能根据每个次中的第二个字填写第四个字吗?
1.填写词语。
不卑不不理不不管不不哼不
不伦不不明不不屈不不三不
2.指名读。
3.出示词语
不骄不躁多才多艺载歌载舞活灵活现
4.读句子,理解词义,随文识字。
指名读句子,
说说词语的意思。
用上这些词语自己说句子。
5.请学生再读,发现了什么?
三、认识ABAB式叠词。
1.出示词语。
安慰安慰较量较量修理修理商量商量
2.指名读。
3.相机识字。
4.发现规律、作用。
四、巩固练习
1.你能把下面的词语转换成叠词吗?
例:
打扫——打扫打扫
努力——了解——享受——
清理——热闹——六大——
2.你能按照下列词语转换成四字叠词后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吗?
商量认真的确安慰端正较量
结识修理打扫浩荡工整收拾
AABB
ABAB
五、作业
在生活中发现ABAB式、ABAC式叠词。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3
ABAB安慰安慰较量较量修理修理商量商量
ABAC不骄不躁多才多艺载歌载舞活灵活现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1——4汉字家园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读成语,发现成语的构成特点,并增加成语的积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的构成特点。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图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成语是中国语言里独有的,他们不仅语言简练,而且往往是有典故的,流传许久的。
你们能说一个成语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些常用的成语。
二、初识新词
1.出示8组成语
2.请学生准确地读出这些词语。
3.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是由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组成的成语。
)
4.让学生把对应的反义词画下来。
5.根据意思猜成语,每条意思读两遍。
(1)外面围攻,里面接应。
(2)道理阐述得很深刻,使用的语言却通俗浅显。
(3)开创人类世界,与神话传说人物盘古有关。
第二课时
一、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街、巷、辟、寒“四个字。
二、复习巩固。
1.“开火车”过生字卡。
2.接成语,读句子。
三、作业
1.写生词
2.再找一找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板书设计:
左邻右舍生死存亡里应外合悲欢离合
街头巷尾深入浅出开天辟地寒来暑往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表达修改我的习作换个方式表达
教学目标:
1.了解修改自己习作的目的,培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2.掌握修改习作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修改能力。
3.初步学习用不同方式表达。
教学重点:
掌握修改习作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一篇自己写过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了解修改习作的用途。
1.学生朗读一篇自己的习作。
请同学们评价。
2.找出作文中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二、交给修改作文的方法。
(一)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1.自己挑毛病。
一批评者的眼光,多读多想。
2.多听别人意见。
读给别人听,像照镜子一样。
3.要与范文比较。
多学优秀的地方,取长补短
(二)掌握方法:
五看、四字修改法
五看:
1.看段落层次是否清楚。
2.看句子是否通顺。
3.看词语是否准确。
4.看字写得是否正确。
5.看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四字修改法
删:
删除与中心无关的和可有可无的内容。
换:
更换,包括不合适的、不够满意的内容。
调:
调整,调整不清楚的段落、语句等。
补:
补充,让文章更加充实、具体、清楚、优美。
三、多种形式修改自己的习作:
1.交流:
每个同学都要在小组里交流今天学到的修改方法。
2.修改:
用学到的方法进行修改。
3.指名读两篇优秀的习作,并说说是怎样修改的。
四、将原文与修改后的相比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总结评价,主题升华。
六、作业:
把修改好的习作抄到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表达修改我的习作换个方式表达
删、换、调、补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2——1咏柳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秋天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古诗
二、学习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
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重点读“咏、妆、绦”三个字。
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本课生字较多,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练习读通语句的过程中熟悉字义。
然后同桌练习读课后生字,最后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
课文学完后指导写字时,再次巩固字音,分析记忆字形。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
(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
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
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
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
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
请同学们和同去读三四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
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哪里读得好?
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二、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
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
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三、作业:
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妆成
绿丝绦
谁裁出
二月春风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2——2送春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知道诗歌的大致意思。
4.能够体会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态度。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2.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春天景色的图片。
2.配乐朗诵乐曲。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通过可见播放一组春天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代表希望的,你们喜欢春天吗?
谁能备出有关春天的古诗?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送春》。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
2.师逐句领读。
3.学生自己试读。
4.指名读古诗。
三、集中识字,体会诗意
1.默读古诗,找出生字“犹”、“啼”、“唤”,并利用规律高效识字。
可以根据学生情况,与“优”、“忧”利用形声字规律区别识记。
“啼”:
通过预习,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字?
(学生讲)
“帝”:
“啼”去掉口字旁念什么?
(学生讲)
由此可见,“啼”是一个形声字,同意吗?
“唤”:
利用形声字规律,谁能讲讲这个字?
(学生讲)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这样规律的形声字?
(完成课后第一题)
2.再读古诗,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对于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它们整理到书后习题上,之后可以用书上说的几种方法来解决你的问题。
四、反复诵读,体味意境
1.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
2.同桌互相评读。
3.指名配乐读古诗,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意思,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4.整体感悟诗歌,说说从诗歌中你读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积累有关春天的古诗,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读读这些古诗,有能力的同学了解这些诗的意思。
六、作业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送春
残花落更开
小檐燕飞来
子规犹啼血
不信唤不回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2——3祖国的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积累诗歌中的优美词语。
4.体会诗歌中表达的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了解各小节内容的基本特点,模信着练习写一首小诗,激方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春天风光的幻灯片。
2.歌曲《滴哩滴哩》。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人,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春天吗?
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祖国各地去领略春的美景。
二、个性阅读,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清字音。
2.自己练读诗歌;学习小组内读读诗歌。
三、学习诗歌前三节,随文识字
1.第一节诗总起全文,后面的五节诗都是嗣绕春天走过祖国的什么地方来写的,想想应当怎样读诗歌的开头(应当是情绪饱满的,为下文做好铺垫)。
2.春姑娘都去哪儿了?
把有关的诗节读一读。
“走过田野”:
自己练读,小组齐读。
体会诗歌的意思:
春天来了,祖国的田野有什么变化?
百花都开放了,农民开始播种,有的农作物都开始出芽了。
想象着诗歌中的景象,把这节诗歌再读一读。
学习“壤”,引出“襄、嚷”:
采用对比学习,拆换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
诗歌中用一个词形容土壤,能找出来吗?
(黑油油)这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土地的肥沃)
3“走过河流”:
春天来了,河流有什么变化呢?
看看诗歌是怎样写的。
学习“汇、闸、蓝”。
指读课文,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四、反复朗读
指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前三节诗歌,注意已经学过
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4—-7节诗歌,随文识字
1.作者看到春天走过田野、河流,接着又来到了美丽的草原,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谁能读读第四节?
找找这一小节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在春天里他们在做什么?
学习生词“荡漾”,理解它的意思。
2.自学5、6两小节诗。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后两节诗,教师相机指导,小组汇报时注意以F几个问题:
(1)学习生字“冈、质”。
(2)围绕春天里的山冈、村庄来写。
(3)“勘察”的意思。
头脑中想象着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歌。
二、朗读全文,深入体会
1.配乐齐读诗歌。
想想作者通过诗歌,想向我们表达自己什么样的心情呢?
春天是每年都要来到的,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有春天,为什么这首诗的题目是“祖国的春天”呢?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2.你能不能像作者那样,想想春天还会给祖国的哪个地方带来什么变化?
试着仿照涛歌写一两段诗。
3.做书后习题。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日记本上续写诗歌。
板书设计:
祖国的春天
小姑娘
走过田野,百花开放;
走过河流,大声歌唱;
走过草原,散发清香;
走过山冈,积雪融化;
走过村庄,打开门窗。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2——4春芽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章的优美词句。
3.能够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它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4.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留心身边的事物,学会观察生活,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常的事物。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它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范读课文,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做到流利、准确。
3.学习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1)出示词语:
透出、几株青芽、冒出、虽然、一线生机、渴望、恨铁不成钢、掀起、盎然、弱小
(2)挑出自己感兴趣的字,帮助大家记一记。
可以采用形声规律、组词、造句、理解词语、区别字等等方法识记生字。
(3)重点理解“渴望”、“欢呼”、“盎然”、“弱小”几个词语。
4.再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
自己练读、指读、师生合作读。
第二课时
一、阅读感悟,深入体会
1.自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默读课文,对课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2.再读课文,发现文章选取的写作视角的特别,作者又是从哪里找春天的呢?
(1)小组讨论:
作者写的春景文与以前我们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春天的?
体会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
认识。
(2)找出文章的问句,仔细读读,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抓问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出第二自然段是反问句,第七自然段是设问句。
(3)作者在哪里发现了春天?
他有什么表现?
找找动词。
(欢呼)齐读这句话,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从哪里看出作者希望看到更多的青芽?
用一个词来回答。
(渴望)与“希望”对比,体会作者愿望的强烈。
(5)从哪里能够体会出作者对这些小青芽的无限怜爱?
(6)作者为什么对这并不起眼的小青芽这样钟爱?
(因为它代表着盎然的春意)
3.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同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平时我们应该留心周围的事物,并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
作者从哪里找到了春天?
你还能从哪里找到春天呢?
小组讨论说一说。
二、作业
1.找找春天,为举行“春之声”博览会做准备,小组讨论为小汇报做准备。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变化,以观察日记或者小文章、诗歌的形式找春天。
板书设计:
春芽
我发现春芽
我渴望寻找
我热爱青芽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3——1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教师相机指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劳动诗。
这首诗描写了祖国江南农村的初夏风光及人们在田间劳动的情景,诗的题目就是《乡村四月》。
二、熟读古诗。
三、看图学习古诗,理解大意。
这首诗我们以前学过,谁能说一说古诗的大意,也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
(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茏,“白”写水光映天。
“遍”和“满”写出了漫山遍野的树和一条条的河流,纷纷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催耕鸣叫的声音。
后两行写家事的繁忙。
“才了”刚刚做完;“又”插田,写出了一个“忙”字。
)
四、学习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插”。
规:
左边的“夫”捺变点。
插:
右半部分下边的写法要重点强调。
二、完成课后习题:
1.读一读、写一写:
(1)找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
(2)解释:
“子规”指布谷鸟;
2.比一比,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都是在原来的字的基础上填上了笔画或者部件。
3.讨论:
(1)白满川:
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2)插田:
插秧。
(3)雨如烟:
下着蒙蒙细雨。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绿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雨如烟
闲人少
桑蚕插田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3—2 清平乐村 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各个生字、词语的意思。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词,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几首劳动诗,你们还记得吗?
《锄禾》、《四时田园杂兴》等等。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劳动场景的宋词。
二、简介
(1)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其中的一首词。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
词有各种格式。
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整体感知这首词。
1.熟读成诵。
2.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读了这首词,你都读懂了什么?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古诗大意。
第二课时
一、题目“村居”会令孩子们浮想联翩,会想到青山、绿水、树林,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语、泉声……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
“无赖”二字应该说是这首词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
表面上的贬义却恰恰显示了词人对小儿的喜爱。
词人是喜欢小儿的可爱、天真、无忧无虑(这可以结合辛弃疾的心境来看),还有剥莲蓬的专注(因为在孩子的眼中这也是他的工作)。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醉”中的多角度理解。
“醉”的解释是喝醉的意思;“醉”也是陶醉,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
下阕四句,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二、整体说一说这首词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四、正确书写生字,背诵这首词。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景——清新恬静
喜——安宁平静
人——和睦勤劳自由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3—3 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就在这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居然有“一块碧绿的翡翠”,这就是“父亲的菜园”。
二、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四、指生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五、读文,感悟文章内容:
出示“学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