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罗枫丹白露的回忆.docx
《柯罗枫丹白露的回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柯罗枫丹白露的回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柯罗枫丹白露的回忆
柯罗枫丹白露的回忆
【篇一:
柯罗风景画】
柯罗风景画的色调与意境
张松
(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美术学06-2班邮编:
835000)
[摘要]法国画家柯罗生性纯朴、率真,倾注一生为自然歌唱,在他的作品中蕴藏着对自然的爱和对人类的爱。
他将一切感性化的精神世界倾注于这一理想画面中,用时代性的绘画语言诠释着眼前景物给他带来的生活感悟。
他的风景画是饱含智慧的结晶,创作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记忆,概括和提炼,使他的画风别具一格,情感饱满,朴实而又高雅。
本文主要从柯罗风景油画作品的历史特性出发,着重分析柯罗风景作品中的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
[关键词]柯罗风景画色调意境[abstract]jean-baptiste-camillecorot(1796-1875),borninparis,isoneofthegreatestlandscapepaintersinfrencharthistory.onthebasisofinheritingtheexcellenttraditionofpoussinandlorrainslandscapein17~(th)century,hepromotedfrenchrealismlandscapeoilpaintingforwardtoanewheight.corotwashonestandfrank.throughouthislifehesangthepraisesofnature,andlovefornatureandhumanisembodiedinhisworks.thefantasylandoflandscapeaswellaspoetrynatureisex...
[keywords]camillcorot;landscape;hue;atmosphere
柯罗(jean-baptistecamillecorot,1796--1876)是19世纪中叶法国著名的抒情风景画家,柯罗在法国现代风景画占有重要地位。
他就象一座由17世纪古典风景画过渡到19世纪印象派绘画的桥梁,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各种流派的艺术统统融合在自己的风格中。
他的绘画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宁静、又有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也有现实主义的纯朴自然,他还追求印象主义式的光和色彩。
柯罗善于用含蓄和谐的风格去歌颂欢乐的大自然的生命力,在精湛的油画风景技巧和题材的
想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权威,虽然柯罗并不是这一风格的风景大师。
柯罗的名言是:
“面对自然,对风景写生”。
他用宽笔触自由的描绘了许多风景,显示了自己对光线和大气的变化以及色调细微改变的独特感受。
一、柯罗生平及求学
1796年,卡米耶、柯罗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位成功的服装商。
中学毕业后,柯罗拒绝了父母为自己设计的人生——继承他们的事业,而是进入了一位画师的画室去学习绘画,立志当一名伟大的画家。
1825年,深爱着柯罗的父母终于倔不过儿子,出资让柯罗去意大利留学。
临行前,柯罗向母亲表示:
“回来的我肯定是一位大画家!
”
意大利厚重的文化与浓郁的艺术氛围让柯罗如醉如痴,古罗马伟大的建筑、文艺复兴时大师的画作都让他流连忘返,角斗场、祭坛画都成了他临摹、写生的题材。
罗马的历史废墟、弗洛伦萨古典艺术的风范及威尼斯浪漫的生活情调,在他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个法国游客,忘记了家乡的父母。
1828年,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下,柯罗返回了巴黎,随行的还有他创作的一大批作品,如《竞技场》、《纳尔尼桥》、《威尼斯大运河》等,画面构图庄严完整,色彩均匀和谐,在巴黎面试后,赢得了一片赞誉。
柯罗用成绩实践了自己向母亲立下的誓言。
优越的家庭条件使柯罗不必去苛求自己的艺术商业化,但他的作品充满了大自然辽阔而幽静而的美,既具有又高贵优雅的艺术气息,又具有装饰性,很令大众喜欢。
柯罗在不经意间开拓了广阔的商业前景,从海洋、风雨,到森林、河流,从巍峨的教堂,到葱茏的田野,柯罗描绘的那么美妙、那么动人,人们无法拒绝作品扑面而来的清新和优雅,一批批的订单雪片飞到了他的画室。
柯罗艺术的特点鲜明,他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恩都融入了作品中。
他创作的风景画,既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又不乏现实主义的坚实,他的出现,使17世纪以来衰落了两个世纪的法国风景画又兴旺了起来。
柯罗不仅擅长于风景画,在肖像画领域他同样也获得了成功,《蓝衣少妇》、《维纳斯出裕》等作品也是19世纪法国绘画颇具光彩的杰作。
柯罗是一个行者,他无法停止自己加紧大自然的脚步,他很少在一处居住过久,他总要在不同的景色中去捕捉大自然中最具光彩的瞬间。
但这并不表明他远离时代与政
治,他曾于1871年被选为巴黎公社的艺术委员会委员,并投入到了这场革命之中,1875年,79岁的柯罗安详地离开了人间。
临终前,他笑着对友人说:
“我很幸福,我又可以回到大自然了。
”
柯罗曾在为学生们讲述风景画的创作是说:
“风景是有灵性的,捕捉这灵性的,捕捉这灵性的不是眼睛,而是你的情感。
”的确,一个不爱自然的人,我们也难以想象他、会创作出如此完美的风景。
二柯罗艺术风格的形成
柯罗起初从古典画家学画,接受了严格的造型、构图训练,三次游学意大利,在古典绘画中陶冶情操。
以后来到巴比松村的枫丹白露林作画,同巴比松画派的画家结为朋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饱含个人情感的浓郁的抒情画风,偏重于表现温柔、幽静、梦幻班的优美境界。
他总是描绘清晨薄暮、阴影朦胧、小仙女点燃其中的油画,他的作品具有迷蒙柔和的效果和亲切感人的魅力。
他倡导对景写生、直观自然,走出画室到野外去描绘田园风光,捕捉大自然的诗意。
柯罗在意大利旅居三年后回国创作《夏特大教堂》为新的画法做了图解。
柯罗先后在罗马和那不勒斯旅行,发现地中海光线的动人之处。
他并不鄙视前人的作品。
事实上,他在巴黎接受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教育,主要是从历史风景画家、罗马奖第一位获奖者米沙隆。
他欣赏17世纪法国大师的作品,对普桑尤为钦佩,1826至1828年甚至步着普桑的脚步,在真实风景(罗马乡村)中进行在创造,画了一副理想化的《普桑漫步》(巴黎,罗浮宫博物馆),画风与这位古典派大画家如出一撤。
这也影响了他作品的构图方式:
无论在意大利作的画《纳尔尼风景》,还是在写生习作中,柯罗总是喜欢按光的强弱,清晰地将画面分出层次。
画家返回法国后,受古典作品滋养的写实风格,成为他最喜爱的绘画语言。
一方面,艺术家不能忘怀意大利而两度去游学,足迹甚至遍布瑞士、荷兰、英国。
另一方面,他不知疲倦地遍游法国,从罗曼底到勃良第,从普罗旺斯到皮卡底。
《夏特大教堂》便是长途跋涉之初的作品。
柯罗逃避巴黎1830年的革命动乱,在夏特停留期间作了一幅大教堂的素描,成为创作该画的开端。
素描中近景比较模糊,但教堂的建筑描绘得一丝不苟,反映了当年人们对中世纪艺术的热衷。
泰勒男爵的法国历史古迹版画集《浪漫画中游》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版的,第一卷介绍诺曼底,于1825年问世。
柯罗追求光感的
表现,追求大块颜色的整体效果,追求自我在创作时的投入,持次而论,冠以浪漫主义理所当然。
然而他的作品构图均衡,色彩平和,节奏稳定而规整,持次而论,冠以古典主义也无可厚非。
当时的沙龙那他以古典主义看待,这自然是偏见,今天若简单地说他是纯粹的浪漫派,却也失之偏颇,更何况他的部分作品还有印象派的风格。
对于他这样过渡性的、综合性的艺术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柯罗绘画的意境
1、绘画场景
柯罗让创作直接来自生活和大自然,他描绘暮色中的牧人和畜群,表现在柔和的暮霭中缓缓前行的牲畜,描画充满光线和阴影的林间空地,展现在田地中辛勤劳动的农民。
这些日落、黄昏、归羊、晚霞、农夫、海洋、风雨,到森林、河流,从巍峨的教堂,到葱茏的田野,柯罗描绘的那么美妙、那么动人,人们无法拒绝作品扑面而来的清新和优雅。
《夏特大教堂》这幅画可以看出柯罗对绘画场景的独到之处,教堂向后大幅移动。
近景,杂草丛生的小丘前有一堆石头,几座现代房屋遮住大教堂外墙的下部。
背景,在不同点画了几个人。
教堂与毫无光荣的普通建筑并存,可见画家有意将日常活动与著名的教堂联系在一起。
此外,教堂的轮廓清新的呈现在飘着缕缕灰白云彩的天空中,这是法兰西的地区春季的天空,它几乎占去画面的一半。
气氛静意,没有夸张的礼赞,找不到贝碧后来所颂扬的“无法效仿的钟楼尖顶”,只让人们领略到法国外省城市亲切宁静的氛围。
《夏特大教堂》令人想到某些风俗画或室内家庭画。
柯罗本人也作过这类画,与其说他承袭17世纪的法国传统,不如说他与夏尔丹一脉相承。
画面前部有一个男人和女人,这里再次显示出风俗画的特点。
两人相距几步之遥,被一条街沟隔开,我们可以猜测:
他们是谁?
他们互相注视吗?
他们想引诱对方,抑或吵架后想重归于好?
画家没有回答,听凭观画者发挥想象力。
2、绘画色调
柯罗以其深厚的古典功底和独特的敏感性搭建起了从法国古典主义风景画到后来印象主义风景之间的桥梁。
结合了古典风景严谨的结构和个人化的视觉方式,在光线和大气的处理上受到当时英国画家康斯泰布尔的启发,关注“调子”和色彩的微妙对比,用浓淡不一的色块生动地描绘自然光线下的风景。
他那种捕捉空气的新方法对后来的印象主义者产生了相当大的区别。
柯罗尽管注重观察自然,常常在户外写生,但他所有的
完成作品都是在画室中完成的,户外写生的习作只是为他提供了风景母题,他往往会在这些风景母题中结合进古典神话或宗教的题材,并用一种叙事性的态度来对待画中的人物,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17世纪的普桑和洛兰。
事实上,柯罗在骨子里深深地敬仰古典风景画,只不过他为这种古典风格带来了个人化的诗意和真挚的自然性。
柯罗早年的风景画以城市和原野风景居多,景物明晰,阳光灿烂,
50年代之后他转变风格,从对强光的关注走向了创作朦胧优美的诗意风景画。
上集介绍的《梦特芳丹的回忆》就是他晚期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该画1864年在沙龙展出时为拿破仑三世所购买,也令他名声大盛,一时间该画被大量复制,流传甚广。
风景如画的梦特芳丹公园在巴黎北部,为柯罗的许多风景画提供了灵感。
不少画家都纷纷效仿柯罗的画法,但柯罗天生的诗意和对色彩的微妙感觉是无人可以重复的。
而且他作品的精髓显然不止是表面上的那一点诗意。
在光线、大气和形块的处理中,柯罗依旧执着于古典式的结构。
这一点尤其突出地表现在阳光的明亮的描绘,他一反过去画家把暗部画得很暗的做法,而努力使暗部画得透明、鲜艳,从而使整个画面的亮度大大提高。
他的风景画最喜欢描绘晨曦或晚霞,阳光不太强烈时的山川原野,在富有田园诗意的自然景色中,但在他众多的风景佳作中,最多的是画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回忆”与“幻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了他特有的模式:
喜欢使用银灰色调,前景或侧景带有弯曲的树枝,或是跳舞的酒神女祭司,裸体或半裸的女神或民女等;点缀几个农妇、牧童或船夫,有时画些半人半兽的妖怪在吹笛作乐。
柯罗的画使人沉浸在梦幻般的世界中,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幽静神秘。
3、意境的表现
柯罗的画细腻轻柔,似无却有,
似有却无。
欣赏柯罗的画,会在寂
静之中撩起你曾经绮丽的美梦。
他
把自然景物演绎成一首牧歌。
银白
的云杉,青翠的树荫,数点轻描淡
写的树叶在空气中摇曳,黝黑的林
间隙地上,映着几个模糊的倩影和
舞姿。
在他的画中一切在颤动,如
小提琴发出的袅袅不尽之音。
那么
【篇二:
名画】
一、以风景、静物为主题
康斯坦布尔《干草车》、《麦田》
毕沙罗《蒙马特尔大街的傍晚》
弗梅尔《台夫特风景》《台夫特小径》
西斯莱《雪》《春天的果园》《阿尔让伊特的塞纳河》《阿尔让伊特附近的麦田》《巴黎郊外的秋天黄昏》《汉普顿宫桥》《卢维森的小路》《卢维森的雪》《莫莱的卢瓦尼运河》柯罗《梦特芳丹的回忆》《枫丹白露森林的空地》
哈里斯《里士满街上的房屋》
库茵芝《白桦林》
希施金《松树林》《林边野花》《森林里的早晨》
米勒《池塘》
霍贝玛《树间小道》
莫奈《日出。
印象》《睡莲》
罗伊斯达尔《阿姆斯特丹风景》《埃克河边的磨坊》
列维坦《三月》
梵高《向日葵》《星月夜》《夜咖啡馆内景》《蓝色鸢尾花》《克罗菜园》勃鲁盖尔《雪中猎人》
夏加尔《有花束的室内》
杜菲《银莲花》《有小提琴的黄色桌子》
博纳尔《阳台》《室外的含羞草》《乡间的餐厅》
塞尚《苹果与桔子》
莱顿《音乐课》《缠纱》《炙热的六月》
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里曼特《清晨》
勃留耶夫《意大利中午》
弗里塞克《夏日》
名作欣赏举例
《干草车》这幅画是英国最具有独创性的风景画家康斯坦布尔的名作之一,反映了磨坊附近的河岸边平凡一天的光景。
云蒸霞蔚的天空,广袤的原野,清澈的河水,冒出炊烟的小屋……这一切让我们想起了夏日的正午时分,阳光和云彩在天空中交相露面,光影移动的瞬间,我们仿佛闻到了夏季田间那潮湿的草木气息,悠然神往那娴静安适的田园生活。
《三月》这是俄罗斯巡回画派画家列维坦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时的早春景象。
阳光充满了整个画面,路边开始融化的积雪显得有些耀眼,雪水从房檐上滴落下来,雪地上,还留有串串脚印,这是一派明亮、洁净、清新,让人精神振奋的景象。
生长于北方的准妈妈对此会有深刻的记忆和深切的感受。
《梦特芳丹的回忆》这是法国最杰出的风景画家柯罗晚期最成熟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朦胧清幽又细腻如沙的湖光山色和草地上采花的妈妈和小孩,给人以似真似梦的感
觉,抒情而富有诗意,优雅而富有韵律,仿佛是记忆中很久以前定格的一副照片,引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回忆。
二、以人物肖像或人体为主题
弗拉戈纳尔《读书少女》
惠斯勒《小幅的白衣女郎》
柯罗《头戴珍珠的女郎》
基斯林《基基的半身像》
克拉姆斯科依《月夜》
阿尔西纳《裸女》
伦勃朗《浴女》
博纳尔《逆光的裸妇》
马蒂斯《粉红色的裸妇》《举碗的土耳其宫女》
高更《塔西堤少女》
哈尔斯《琴师》《吉普赛女郎》
德加《梳发女子》《舞蹈教室》《舞台上的舞女》
委拉斯开兹《照镜的维纳斯》
雷诺阿《大浴女》
拉斐尔《披纱巾的少女》《美惠三女神》
温特哈而特《芙琳达》《里姆斯基斯。
柯萨柯夫夫人》
达芬奇《蒙娜丽莎》《圣母子与圣安娜》
莫迪阿里尼《坐着的裸妇》
安格尔《泉》
哈萨姆《奏鸣曲》
波特切利《春》
波特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名作欣赏举例
《读书少女》#少女形象典雅文静、古典高贵,而又充满活力,虽是18世纪的绘画,但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的感觉。
《头戴珍珠的女郎》#端庄、美丽的女性永远是人们讴歌的对象,从画面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人物内心的充实、沉静。
《泉》#清纯的目光,婀娜的身姿,使少女的身体有如泉水般圣洁,是人体美和古典美的完美结合。
三、以儿童、母爱、家庭生活为主题
弗拉戈纳尔-马格利特。
杰拉尔《第一步》
卡萨特《洗澡》《母与子》《喜爱孩子的妇女们》《蓝色沙发中的小女孩》《泛舟》莫里索《摇篮》《草丛中》
霍家斯《格里姆家的子女》
萨金特《康乃馨、百合、玫瑰》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像》《绿垫圣母子》《绿野的圣母》《椅子上的圣母》《黎明圣母》
雷诺兹《少女画像》《勃兰梅尔家的孩子们》《斯潘塞伯爵夫人夫人乔治娜及其女儿乔治娜》《德文郡公爵夫人及其》《内利。
奥布赖安》《装饰许门像的三个贵夫人》列宾《艺术家的女儿》
布格罗《小淘气》
谢洛夫《少女与桃子》
马奈《吹笛的男孩》
牟里罗《罗萨里奥的圣母子》
雷诺阿《夏庞蒂埃太太及子女像》《伞》
布里希曼《阅读课》
莱顿《音乐课》《缠纱》
弗梅尔《戴珍珠耳饰的少女》《红帽女郎》
名作欣赏举例
《洗澡》#这是日常生活中平凡而普通的一幕,此刻却变得极为感人,女孩有着胖乎乎的小脸,乖巧的神情,母亲仿佛在轻声说着什么。
这一切都表现出母女间的亲昵,表现出深深的母爱,仿佛是我们儿时的记忆。
《摇篮》#纱帐中,宝宝在熟睡,母亲一边轻摇着摇篮,一边深情地凝视。
从画面弥漫开来的温馨的母子之情用任何语言都无法描绘,相信准妈妈对此更会有深切的共鸣,看着这一画面,您是不是觉得对肚子里小宝贝的爱意更加浓厚了。
《西斯廷圣母像》#这是拉斐尔最为成功的一副圣母像,温柔美丽的圣母踏着云朵渐入我们的视线,圣子的眼神中有孩童的懵懂清澈,却又不乏睿智,画面下方的小天使童稚可爱。
这一切使观者的心灵仿佛受到了洗涤、净化和提升。
四、以爱情、生命为主题
格里姆特《吻》、《处女》
夏加尔《生日》
马利《恋人》
高更《结婚》
斯坦因勒《吻》
马蒂斯《舞蹈》《音乐》
卢梭《梦》
名作欣赏举例
《吻》#拥抱的情侣被经过装饰的黄金镶嵌图案所环绕,使画面如同闪烁的星光一样美丽,沉浸在孕育喜悦中的孕妈妈对这奇妙的爱情应该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
《生日》#红色的地板,装饰漂亮的房间,美丽的花束洋溢着温柔,漂浮的情侣含情脉脉,仿佛是梦中甜美爱情的浮现,两个人就要融为一体,飘出窗外。
《舞蹈》#田地之间,被涂成土红色的人体在尽情舞蹈,舞者的姿态具有无限的张力,充满了激情。
这不仅是生命的舞蹈,更是生命的呐喊。
五、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卷
佐恩《水波轻拍》《仲夏之夜》
弗梅尔《坐在琴键前的女子》《倒牛奶的女仆》《编蕾丝的女子》《拿水瓶的女子》夏尔丹《拿羽毛球拍的少女》《购物归来的保姆》《午餐前的祈祷》
马奈《弗里。
贝热尔酒吧间》
库尔贝《筛麦女子》
雷诺阿《船上的午宴》《包厢》《乡间舞会》《塞纳河边的郊游》
克多耶《干杯,乌拉》
莱顿《缠纱》
提梭《假日》
名作欣赏举例
《水波轻拍》#荡漾的水波,反射出夕阳的光辉,仿佛触手可及,一只小木船在悠闲地飘着;提水的妇女、聊天的情侣;远处渐高的丘陵、错落的村落、延伸的小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宁静、安闲、明朗、欢乐的生活景象。
只要善于观察和体会,平凡的现实生活里就蕴涵着诗意,能够给心灵以启迪和慰藉。
《伞》#这是雷诺阿最迷人的作品之一,生动描绘了雨天人物的表情、动作及繁忙的都会气息。
透过雨伞呈现了拥挤路上摩肩接踵的烦恼,宛如一场雨伞的群舞,使人仿佛听到了伞面上叮咚的雨点声。
我们应该仔细体会画面中雨伞的表现及韵律,还有小女孩那童稚清澈的眼神。
《购物归来的保姆》虽然提着沉重物品的保姆略带疲惫,但人物形象却充满尊严。
厨房里油烟熏染的环境和其中的用具摆设,无一不在传达着平凡生活的气息。
六、胎教名画的选择
孕早期,早孕反应较重,准妈妈可能疲倦懒言,不思饮食,心情烦躁,此时可重点选择展现大自然美丽风光的风景画和描绘万物姿态的静物画,如毕沙罗、西斯莱、柯罗、康斯坦布尔、梵高等的作品,用以平心静气,净化心灵,振奋精神。
孕中期可以选择的范围十分广泛,只要符合美育胎教原则的作品都可以拿来欣赏,风景、人物、静物、亲情、爱情、家庭生活……特别是可以选择一些需要深入理解其背景和含义的题材画、故事画,从多方面提高美术欣赏的水平。
孕晚期,准妈妈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腹中小生命的存在,母爱的感觉逾加深刻,此时期可重点选择一些母子题材的作品,或者是描绘可爱儿童的作品以及家庭生活的温馨画卷。
【篇三:
报道大学第三编第一部分谈艺】
谈艺
2-5-1
丰子恺论艺术?
背景解读:
当哲学教授与艺术大师相遇,将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
研究艺术哲学多年的王德峰教授读了《丰子恺论艺术》首篇感慨语道:
“经由艺术,我们的感觉才有了灵性和情味,进而还把这种感觉的灵性与情味凝结在人生的感怀之中?
”王子尊其为北有《美学散步》,南有《丰子恺论艺术》。
此书并非关于艺术之本质的冗长乏味的理论阐述,而是用寥寥数语便点拨出了艺术之于欣赏感觉的关系。
文/王德峰?
偶然在朋友家的书架上发现了《丰子恺论艺术》一书,心里不觉一动,料想丰先生于艺术自然应有高明之论。
开卷读其首篇,果然出语平实而不凡:
“我有时会疏慢地走过篱边,而不去注意篱角的老梅;有时虽注意了,而并没有怎样浓烈的感兴。
但窗间的横幅,可在百忙之中牵惹我的眼睛,使我注意到梅的清姿。
?
?
这不是横幅借光梅花的美,而是梅花借光横幅的美。
梅花受世人青眼,全靠画家的提拔”。
寥寥数语已讲出了艺术之于我们的感觉的关系。
是的,经由艺术,我们的感觉才有了灵性和情味,进而还把这种感觉的灵性与情味凝结在人生的感怀之中: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
?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
?
翠尊易竭,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忆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姜白石:
《暗香》)我想,丰先生上面的那几句话是远远胜过关于艺术之本质的冗长乏味的理论阐述的。
我以前只知道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现在才知道北有《美学散步》,南有《丰子恺论艺术》。
凡喜爱《美学散步》的朋友,也是一定会喜欢《丰子恺论艺术》的。
真可谓“南北双璧”。
南边的这本书,是多亏了丰华瞻和戚志蓉的工作的。
他们收集、编辑了丰先生论艺术的散文,拿出来与世人共享。
该书初版于1985年9月(是纪念丰子恺逝世十周年之际)。
若坊间已经难觅,是应当有再版的。
或已有再版?
若是,就再次证明了我的孤陋寡闻。
选编:
李丹
2-5-2
重温柯罗的回忆?
背景解读:
“对柯罗而言,他的心灵寓所里装下了一片永恒不变的风景,它是这般神圣而珍贵,以致笔下的景物自始至终都那般相似:
虚无般的静谧,色调柔和温暖,在一明一暗间荡漾出如恋爱相思一样的淡淡忧伤?
?
”正如柯罗柔谧自然的画风沁人心脾,卡卡西的文字也清雅秀丽,宛然如画,他像是一个舞动着的精灵,不留一丝痕迹,带着我们徜徉在柯罗如梦似幻的回忆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唯美归宿,它们是自然的馈赠,永恒而珍贵。
?
?
本文刊登于2005年12月19日《复旦青年》第175期。
作者系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副院长。
?
本文刊登于2006年3月13日《复旦青年》第177期。
文/熊晖?
从夕阳下威严肃穆的古罗马竞技场到晨光中静谧的亚维瑞城,从生机盎然的枫丹白露森林到令人感物伤怀的孟特芳丹湖畔,沿着柯罗的足迹一路走来,我听到过一阵风掠过树梢的声音,看到过船桨伸入湖水的瞬间,遥望过闪耀在夜空尽头的牧羊星。
柯罗的作品堪称古典风尚和自然气息完美交融的典范,从中我隐约找到了心灵之梦的入口:
新潮在此终结,标新立异与它们无关。
审美者大可挣脱现时代的束缚,步入画中睡上一觉,任凭意识随风驰骋于山水之间,于躯体之外幻化出一幅又一幅心目中的原生风景。
从美术发展的自身逻辑来看,柯罗的作品也许只是陈列馆中的经典,少了几分启迪后生的价值。
那种“对景写生,真实地再现自然”的信念在历史上曾施加了它宽泛而厚重的影响,柯罗在承其衣钵的同时又有那么一点离经叛道。
他优雅地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却没有割舍下古典主义的内核;他暗示了绘画技法上求变的内在要求,却没有脱胎换骨成为新潮流的先驱。
他是风景画的大师,但穷其一生都未能左右美术史的走向。
不过也正因如此,柯罗的作品更增添了一份亲近大众的共通感。
每个人都会留存一段有关风景的回忆。
起初在哪里看到,从何处听到,亦或源自想象,混杂在一起,堆放在记忆的地窖里,经过时间的酝酿变成心灵休憩的归宿。
于是粗糙的也好,沉郁的也罢,在岁月的淘洗下无不褪去了真实的颜色,徒剩下唯美而值得珍藏的一面。
柯罗正是拨开了回忆的门帘,在一次次的逆向追寻中,借助画笔给不确定的印象留下轮廓。
一次偶然的际遇,当那些画作的名字在我心里来回翻腾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为何他的作品无一例外地呈现出朦胧的意境和流动不息的气韵。
回忆,还是回忆。
一切试图把握回忆的活动都被灌注了创造者强烈的主观情感。
在此意义上,与其说柯罗在写实,不如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