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方案设计.docx
《滥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滥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方案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滥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方案设计
贵州省湾田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盘县平关镇烂泥田煤矿
专项防突设计
盘县烂泥田煤矿
2014年7月23日
参加编制人员名单
单位
姓名
职务或职称
签名
烂泥田煤矿
颜文星
工程师
敖荣兵
助理工程师
王小强
技术员
赵平初
工程师
浦合顺
助理工程师
报告审定人员
姓名
职称
职务
签字
颜文星
工程师
总工程师
牛九文
安全副矿长
浦合顺
助理工程师
矿长
何小礼
机电矿长
敖荣兵
助理工程师
副总工程师
前言
贵州省盘县烂泥田煤矿为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矿井,矿井西翼C17、C20煤层+1930m标高以上已被小窑开采,留设河床保安煤柱后已不能再布置回采工作面;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东翼布置采区系统时揭露断层构造较多。
采用三条斜井开拓,主斜井运煤、排矸,行人斜井行人,风井专用回风。
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C20、C22、C24上、C24下四层煤,井底标高为+1930m,设计采用普通炮采工艺开采。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行人斜井、主井进风,风井专用回风。
矿井主要通风机型号为FBLCZ-№.13/2×55型,配备电机功率2×55KW,一套运行,一套备用。
根据黔能源煤炭【2012】392号文批复烂泥田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9.04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8.88m3/min,为突出矿井。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实验室《贵州省烂泥田煤矿C24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在开采标高+1930米以上的C24煤层有突出危险性。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设计依据《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与瓦斯抽采基本指标CAQ1026-2006煤与瓦斯抽放规范(AQ1O27-2006)、《煤矿井工开采技术条件》(AQ1028-2006)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29.04m3/min;
2、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5.87m/3T;
3、瓦斯抽放率确定为钻孔瓦斯抽放率34.4%。
二、矿井概况
1、概况
煤层浅部小窑密布,各煤层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烂泥田煤矿位于盘县新县城红果开发区以西,行政区划属平关镇管辖,隶属盘县煤炭局。
矿井位于盘县平关镇,现有简易公路与320国道相连,以井口为中心,距盘县新城(红果镇)25km,距盘西支线平关车站7km,盘西铁路支线北接水柏铁路,南接南昆铁路威红支线,从平关站至红果站18km,至六盘水站192km。
拐点坐标
坐标
拐点编号
直角坐标(m)
X(m)
Y(m)
A
2844540.00
35434170.00
B
2844450.00
35434420.00
C
2844730.00
35434590.00
D
2844730.00
35435130.00
E
2843800.00
35434550.00
F
2843930.00
35433840.00
2、煤层赋存条件
1、煤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分下、中、上三个含煤组,根据《滥泥田矿井普查地质报告》和《贵州省盘县平关滥泥田煤矿C3煤层储量估算说明》,矿井范围内可采煤层有C3、C17、C20、C21、C24上、C24煤层。
(1)C3煤层:
位于上含煤组,煤层稳定性较差,厚度变化较大,厚度1.2~3.5m,平均2.43m;
(2)C17煤层:
位于中含煤组中上部,煤层厚度变化较小,煤层结构单一,厚度2.7~3.3m,平均3.0m;
(3)C20煤层:
位于中含煤组中部,距C17煤层8m左右,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煤层结构简单,厚度2.0~2.4m,平均2.1m;
(4)C21煤层:
位于中含煤组中下部,距C20煤层15m左右,煤层结构较复杂,厚度1.8~2.0m,平均1.9m;
(5)C24上煤层:
位于下含煤组顶部,距C21煤层10m左右,煤层结构单一,厚度1.8~2.4m,平均2.2m;
(6)C24煤层:
位于下含煤组上部,距C24上煤层6m左右,煤层结构单一,厚度3.0~3.5m,平均3.2m。
烂泥田煤矿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m)
煤层间距(m)
煤层结构
煤层稳定性
顶底板
最小
最大
平均
顶板
底板
C3
1.2
3.5
2.43
65
稳定性较差
粉砂岩、细砂岩、泥岩
粉砂岩、细砂岩、泥岩
C17
2.7
3.3
3.0
结构单一
较稳定
粉砂岩、细砂岩、泥岩
粉砂岩、细砂岩、泥岩
8
C20
2
2.4
2.1
结构简单
较稳定
粉砂岩、细砂岩、泥岩
粉砂岩、细砂岩、泥岩
15
C21
1.8
2
1.9
较复杂
较稳定
粉砂岩、细砂岩、泥质
粉砂岩、细砂岩、泥质
10
C24上
1.8
2.4
2.2
结构单一
较稳定
粉砂岩、细砂岩、泥质
粉砂岩、细砂岩、泥质
6
C24
3
3.5
3.2
结构单一
较稳定
粉砂岩、细砂岩、泥岩
粉砂岩、细砂岩、泥岩
3、地质构造
烂泥田矿井位于平关向斜南东翼,杨梅山-小达村断层的西侧,地层走向NEE,倾向SSE,倾角20~35°,平均25°左右。
根据地质报告井田范围内有3条(原F12、原F13、原F3)断层,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原F3(正断层):
位于井田北西部,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5°,北部为煤系地层与峨嵋山玄武岩组中部相接触,南部为煤系地层与飞仙关组相接触,该断层南北延伸出矿界外。
原F12(正断层):
位于井田西南部,断层走向NNW、倾向NE,倾角70°左右,北部为煤系地层与峨嵋山组相接触,该断层向东延伸交于F3。
原F13(正断层):
位于井田南部,断层走向NW,倾向NE,倾角70°,断层北部为煤系地层与峨嵋山玄武岩相接触,南部为煤系地层底部与煤系地层中下部相接触,该断层向南东延伸交于F3。
F9(逆断层):
位于井田二采区中部,断层走向SN,倾向W,倾角55~70°,落差大于20m。
经整理,在矿井建设巷道布置、主斜井以东C24煤层探巷掘进收集地质资料,现在井田范围内共揭露中小型断层14条。
详见表1—2—1,烂泥田煤矿断层特征表。
烂泥田煤矿断层特征表
序号
构造编号
性质
揭露工程名称
倾向(°)
倾角(°)
落差(m)
控制程度
1
F1
正断层
主斜井
100
53
大于5.0
1个点
2
F2
正断层
主斜井
100
61
-
1个点
3
F3
正断层
主斜井
115
68
-
1个点
4
F4
正断层
主斜井
90
69
3.0
1个点
5
F5
正断层
主斜井
140
25
3.50
1个点
6
F6
正断层
C24煤层探巷
250
78
大于7.0
2个点
7
F7
正断层
C24煤层探巷
130
60
1.50~2.0
1个点
8
F8
逆断层
C24煤层探巷
320
40
1.50~2.0
2个点
9
F9
逆断层
C24煤层探巷
270
55~70
大于20
3个点
10
F10
正断层
C24煤层探巷
160
40~45
大于5.0
2个点
11
F11
正断层
C24煤层探巷
305
70
3.0
2个点
12
小向斜
C24煤层探巷
100
延伸
75
2个点
13
F12
正断层
C24煤层探巷
250
85
5.0~8.0
1个点
14
F13
正断层
运输大巷
257
70~80
50~60
2个点
4、矿井通风
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方式,矿井供风量2220m3/min。
5、矿井的瓦斯情况
矿井为生产矿井,根据黔能源煤炭【2012】392号文批复烂泥田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9.04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8.88m3/min,为突出矿井。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实验室《贵州省烂泥田煤矿C24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在开采标高+1930米以上的C24煤层有突出危险性。
第二章矿井防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我矿已实现抽采达标
1、建立专门的瓦斯抽采队伍,负责打钻、管路安装等工程的施工和瓦斯参数测定等。
抽采瓦斯队伍由通防科统一管理,对抽采人员每周进行一次业务技术培训。
2、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委托盘江煤电集团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瓦斯抽放系统方案设计。
实行高、低负压双系统、双管路进行瓦斯抽放,安设高、低负压二趟PVC管抽管路,高负压主管D216mm,支管D160mm;低负压主管D320mm,支管D216mm。
高负压系统用于本煤层预抽和解突,低负压系统用于采空区留管抽放,本设计选用二台2BEA-303型水环式真空泵为高负压泵,二台2BE1-253为低负压泵。
瓦斯抽放泵保持正常使用。
3、坚持“先抽后采,不抽不采”的原则,将瓦斯抽采计划纳入矿年度生产计划,实现统一下达,统一管理,统一考核。
掘进工作面采用先抽后掘、边抽边掘技术。
4、对有突出危险掘进工作面和瓦斯绝对涌出量大于3立方米/分钟,炮后瓦斯经常超限,有瓦斯异常涌出现象,或预测突出指标超限的掘进工作面,以及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工作面,实施巷帮钻场深孔连续抽采措施,并确保掘进迎头钻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个。
采煤工作面采用综合抽采技术,凡瓦斯绝对涌出量大于5立方米/分钟,或者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的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以高抽巷或顶板走向钻孔为主,以穿层和顺层孔,上隅角采空区抽采等综合治理瓦斯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烂泥田煤矿原地质报告在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方面(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系数、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等)未开展必要的技术数据采集,今后要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为瓦斯治理积累的科学依据。
第三章矿井采掘部署优化
1、煤层开采顺序及保护层位置选择
本矿可采煤层4层,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C17、C20、C24上、C24下四层煤。
上部原小煤窑开采严重,C17煤层瓦斯含量较低,因此选择C17作为保护层开采。
开采顺序为从上而下。
2、采煤方法及掘进工艺
岩巷掘进工作面配备YZ27型风钻,煤巷掘进工作面备GMZ-1.2型煤电钻和EZ2-2.0型岩石电钻打眼,并设置MYZ-750型探水钻、KDF5.6/2*30型对旋式局部通风机(风量范围3.1m3/s~5.5m3/s)。
二采区C17煤层12271采面已回采结束,2014年计划回采C20煤层12201采面,煤层倾角30°,煤层厚2.1m,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爆破落煤回采工艺,工作面斜长97m。
根据本矿矿区范围、公路位置、煤层露头及赋存情况,为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布置。
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工艺及装备
工作面采用DZ22-30/100型外注式单体液压进行支护,工作阻力为300KN/根,支撑高度为1440~2240mm,初撑力118~157KN;选用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三、四”排控顶,柱距0.8m,排距1.0m,最大控顶距为2.2m,最小控顶距为1.4m,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第四章开采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防突措施
一、突出危险预测
1、在推出煤层中有下列之一者,应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1)在推出煤层的构造破坏带,包括断层、褶曲、火成岩侵入等;
(2)煤层赋存条件急剧变化的区域;
(3)开采应力迭加的区域;
(4)在工作面预测过程中出现喷孔、顶钻等动力现象;
二、石门揭穿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1)钻屑量采用重量法:
每钻1m钻孔,手接全部钻屑,用弹簧秤称重。
(2)钻屑解吸指标的测定方法:
1)钻屑解吸指标△h2测定:
打钻时在预定的未知取出钻屑,用孔径1和3mm筛子钻屑,将筛分好的1~3mm粒度的试样装入MD~2型解吸仪的煤样瓶中,试样装至煤样瓶刻度线水平(10g左右),自钻孔大至该样段起径3min后,启动秒表,转动三通阀,使煤样瓶与大气隔离,在2min时记录解吸仪的读数,该值即为△h2,单位为pa。
2)钻屑解吸指标K1的测定:
使用WTC型突出预测仪,每钻进2m,取一次钻屑作特征测定,取样时,把秒表、筛子准备好(1mm的筛子在下,3mm的筛子在上),钻孔钻到预定深度时,用组合筛子在孔口接钻屑,同时启动秒表,一面取样,一面筛分,当钻屑量不少于100g时,停止取样,并继续进行筛分,最后把已筛分好1~3mm的煤样装入到WTC仪器的煤样罐内,盖好煤样罐,准备测试。
当秒表走到t0(1~2min)时,启动仪器采样键进行测定,经5min后当仪器显示t0时,用键盘输入t0,按监控键,仪器显示L0,输入L0,按监控键,仪器进行计算并显示fi,此值即为K1值。
3)钻屑解吸指标的突出临界值,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如无实测数据时,可按表4-1—1所列的指标临界值预测突出危险性。
钻屑指标法预测石门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表
钻屑解吸指标突出临界值
△h2(pa)
K1(m1/gmin)
干煤
200
0.5
湿煤
160
0.4
选用表中的任一指标进行预测时,当指标超过临界值时,该石门工作面预测为突出工作面;反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三、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1)在煤巷掘进工作面打3个直径为42m、孔深8~10m的钻孔,钻孔不知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想到工作面的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的终点孔点位于想到轮廊线外2~4m处。
如图4-1-1所示。
2)钻孔每打1m测定钻屑量一次,每隔2m测定一次钻屑解吸指标。
根据每个钻孔沿孔长每米的最大钻屑Smax和钻屑解吸指标△h2或K1预测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如无实测数据时,可按表4-4-2所列的指标临界值预测突出危险性。
用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
△h2
最大钻屑量Smax
K1
危险性
pa
Kg/m
L/m
M1/g.min
≥200
≥6
≥5.4
≥0.5
突出危险工作面
∠200
∠6
∠5.4
∠0.5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实测的任一指Smax值、K1或△h2值等于或大于临界值时,该工作面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3)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当预测为无突出危险性时,每预测循环应留有2m的预测超前距。
四、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可使用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预测方法,沿采煤工作面每隔10~15m布置一个预测钻孔,孔深根据工作面的条件选定,但不得小于3.5m。
预测方法同上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预测,当预测为无突出危险性时,每预测循环应留有2m的预测超前距。
第五章防治突出的措施
(一)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对于有突出危险煤层,应采取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1、开采解放层
(1)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
开采保护层后,在被保护层中受到保护的区域可按无突出危险区进行采掘作业;在未受到保护的区域,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2)开采保护层时采空区内不得留有煤(岩)柱;特殊情况需留煤(岩)柱时,必须将煤(岩)柱的位置和尺寸准确地标在采掘平面图上。
每个被保护层的瓦斯地质图上,应标出煤(岩)柱的影响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采掘工作时,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3)被保护范围的划定方法及有关参数,应根据对矿井实际考察的结果确定。
正在开采的保护层采煤工作面,必须超前于被保护层的掘进工作面,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法线距离的2倍,并不得小于30m。
2、预抽煤层瓦斯
开采近距离保护层时,必须采取措施严防被保护层初期卸压的瓦斯突然涌入保护层采掘工作面和误穿突出煤层。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设计拟采取如下措施:
①被保护范围的划定方法及有关参数,应根据对矿井实际鉴定的结果确定;
②在保护层中布置工作面进行巷道掘进时,必须对被保护层瓦斯进行预抽,对预抽瓦斯防治突出效果进行检验,其有效性指标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
同时通过打抽放钻孔,对被保护层与保护层的层间距进行监测,防止误穿突出煤层;
③正在开采的保护层采煤工作面,必须超前于被保护层的掘进工作面,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法线距离的2倍,并不得小于30m;
④开采保护层时采空区内不得留有煤(岩)柱;特殊情况需留煤(岩)柱时,必须将煤(岩)柱的位置和尺寸准确地标在采掘平面图上。
每个被保护层的瓦斯地质图上,应标出煤(岩)柱的影响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采掘工作时,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⑤必须制定针对性的作业规程,加强通风和瓦斯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瓦斯涌出异常,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并撤出人员,防止被保护层初期卸压的瓦斯突然涌入保护层工作面造成事故,查明原因并制定安全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恢复作业。
建井期间揭露各煤层后必须立即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采用预抽煤层瓦斯防治突出措施时,钻孔封堵必须严密。
封孔方法、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抽放方法及孔口所处煤(岩)层位、岩性、构造等因素综合确定:
岩壁钻孔宜采用封孔器封孔,封孔器械应满足密闭性能好、操作便捷、封孔速度快的要求;煤壁钻孔宜采用充填材料进行压风封孔,封孔材料可选用膨胀水泥、聚氨酯等新材料,在钻孔处围岩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亦可选用水泥砂浆或其它封孔材料。
封孔长度:
孔口段围岩条件好、构造简单、孔口负压中等时,封孔长度可取8m;孔口段围岩裂隙较发育或孔口负压高时,封孔长度可取10m;在煤壁开孔的钻孔,封孔长度可取10m。
钻孔封孔质量检查标准:
①预抽瓦斯钻孔抽放过程中孔口瓦斯浓度不应小于40%;②邻近层瓦斯抽放钻孔抽放过程中孔口瓦斯浓度不应小于30%;③当钻孔封孔质量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应加大封孔段长度。
(二)局部防突措施
一)石门揭煤防突措施
1、石门揭穿突出煤层时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
(1)探明石门和煤层巷道工作面与煤层的相对位置。
(2)在揭煤地点测定煤层的瓦斯压力或预测石门工作面突出危险性。
(3)远距离或震动放炮揭开突出煤层。
(4)在巷道与煤层连接处加强支护。
2、在地质构造破坏带应尽量不布置石门,如果条件许可,石门应布置在被保护地区或先掘出石门揭煤地点的煤层巷道,然后再与石门贯通。
3、石门与突出煤层中已掘出的巷道贯通时,该巷道应超过石门贯通位置5m以上,并保持正常供风。
4、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必须按下列要求编制设计,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1)突出预测方法及预测钻孔位置,控制突出煤层层位和测定煤层瓦斯压力。
(2)建立安全可靠的独立通风系统,并加强控制通风风流和设施的措施。
5、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打钻控制煤层层位,测量煤层瓦斯压力或预测石门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2)在石门工作面掘至距煤层10m(垂距)之前,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不小于0.5m的前探钻孔,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
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石门工作面掘至距煤层20m(垂距)之前,必须在石门断面四周轮廓线外5m范围煤层内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以保证能确切地掌握煤层厚度,倾角的变化。
地质构造或瓦斯情况等。
(3)在石门工作面距煤层5m(垂距)之外,至少打2个穿透煤层全厚的测压(预测)钻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与坚固性系数或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等。
准确得到煤层原始瓦斯压力值,测压钻孔应布置在比较完整的地方,测压孔与前探孔不能共用时,两见煤点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5m。
(4)为了防止误穿煤层,在石门工作面距煤层垂距5m时,应在石门工作面顶(底)部两侧补打3个小直径(42mm)超前钻孔,其超过前距不得小于2m。
(5)当石门距突发煤层垂距不足5m且大于2m时,为了防止误穿突出煤层,必须及时采取探测措施,确定突出煤层层位,保证岩柱厚度不小于2m(垂距)。
(6)采用震动放炮措施时,石门掘进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垂距为2m,如果岩石松软、破碎,还应适当增加垂距。
6、石门防治突出措施可采用排放钻孔的措施,在实施防治突出措施时,必须进行实际考察,得出符合本矿井的有关参数。
排放钻孔布置在石门周界处3~5m的煤层内,钻孔的直径75~100m,钻孔间距根据实测的有效排放半径而定,一般孔底间距不大于2m。
钻孔布置见图4-1-2.在排放钻孔控制范围内,如果预测指标降到突出临界值以下,措施有效。
对于缓倾斜煤层,当钻孔不能一次打穿煤层全厚时,可采取分段打钻,但第一次打钻钻孔长度不得小于15m,进入煤层掘进时,必须留有5m最小超前距离(掘进到煤层顶(底)板时不在此限)。
下一次的排放钻孔参数(直径、间距、孔数)与第一相同。
二)煤巷掘进工作面防止突出的措施
采用超前钻孔作为防止突出的措施。
在第一次执行防止突出的措施或无措施超前距时,必须采用浅孔排放或其他防治突出的措施,在工作面形成5m的执行措施的安全屏障后,方可进入正常突出措施施工,确保执行措施的安全。
超前钻孔直径一般为75~120mm,地质条件变化剧烈地带也可采用直径42mm的钻孔。
钻孔超前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5m,若超前钻孔直径超过120m是时,必须采用专门的钻进设备和制定专门的施工安全措施。
钻孔尽量布置在煤层的软分层中、超前钻孔的控制范围应控制到巷道轮廊线外2~4m(包括巷道断面内煤层)。
超前钻孔的孔数应根据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确定,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必须经实测确定。
煤层赋存状态变化时,应及时探明情况,再重新确定超前钻孔的参数。
超前钻孔施工前应加强工作面支护、打好迎面支架,背好工作面。
石门排放钻孔布置见下图4-1-2.
超前钻孔有效半径测定方法,钻孔流量法:
1)沿工作面软分层3~5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钻孔,孔径42mm,孔长5~7m,间距0.3~0.5m;
2)对各测量钻孔进行封孔,封孔时应保证测量室长度为1m;
3)钻孔密封后,立即测量钻孔瓦斯涌出量,每隔2~10min测定1次,每一测量孔测定数不得少于5次;
4)在距离最边缘测量孔孔中心0.5m处,打一个平行于测量孔的超前钻孔(直径是待考察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的钻孔直径),在打超前钻孔过程中,记录钻孔长度,时间和各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变化;
5)超前钻孔打完后,每隔2~10m测定各测量孔中的瓦斯涌出量;
6)打超前钻孔打完后测定2h;
7)绘制出各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的变化图;
8)如果连续3次测定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都比打前钻孔增大10%,即表明该测量孔处于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之内。
符合测量孔距排放钻孔的最远距离,即为超前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
三)采煤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
有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可采用超前钻孔或松动爆破等防治突出措施。
采煤工作面若采用松动爆破防治的措施,适用于煤质软硬、围岩稳定性较好的煤层。
松动爆破孔沿采煤工作面每隔2~3m打一个,孔深不小于3m,炮泥封孔长度不得小于1m。
措施实施后,必须经措施效果检验有效后方可进行采煤。
采用松动爆破防治突出措施的超前距不得小于2m。
第六章防治突出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