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633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体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简体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简体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简体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简体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体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docx

《简体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体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体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docx

简体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

中央电大直属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及提示

(2010年5月)

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

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

【提示】此题的论点在于,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论述现阶段选择怎样的货币政策目标最适合,在论述过程中,可以介绍过去我国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讨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的背景,通过论述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得出当前的方向和目标。

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提示】可以通过论述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期防范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来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目标上的协调。

3.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提示】此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从理论上来说有哪些中间目标可供选择;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及其选择原因;货币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提示】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一目标现存的问题;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好处及条件;我国目前的状况已达到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要求;如何为中间目标的调整做好准备。

5.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

【提示】西方国家纷纷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西方国家放弃这一中间目标的原因;鉴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对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进行改进。

6.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提示】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业务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如进一步促进国库券市场的发展)等。

7.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应和改革

【提示】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以后取得的主要进步,央行在近年来不断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后的社会和市场效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这些问题的影响;对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8.中国与美国(或其它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及其启示)

【提示】通过比较,论述两者之间的特点,并从中得出启示。

9.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机制的比较(及其启示)

【提示】通过论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机制,说明货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说明货币运行的惯性、经济运行的惯性,并得出货币管理的经验教训。

10.通货紧缩的根源:

有效需求不足

【提示】通过阐述通货紧缩的机制,说明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在写作时,既要有理论阐述(说明经济增长、通货紧缩、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又要能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实际例证说明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

二、我国的利率政策以及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1.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提示】经济结构调整是目前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有很多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利率结构调整,可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调整,如何调整,调整以后的情况会怎么样。

2.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研究

【提示】通过数据分析证明我国目前的利率弹性所具有的特征;利率弹性的这些特征对宏观调控的影响;如何提高利率弹性。

3.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

【提示】通过数据说明存款利率弹性较低,分析存款利率弹性较低的原因,提出主要解决方法。

4.小议如何提高贷款利率弹性

【提示】基本同上题。

5.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

【提示】商业银行是利率传导的核心环节,本题主要侧重于论述:

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重要性;有效传导利率的前提条件;目前利率传导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传导效果。

6.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

【提示】利率市场化的一般前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途径的特殊性;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哪些条件还不具备;对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7.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提示】利率市场化的巨大影响;利率市场化必须循序渐进;利率市场化的一般步骤;我国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8.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

【提示】这个题目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确定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循序渐进、先外后内等。

9.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提示】利率市场化,一方面是在商业银行的巨大推动下实现的,另一方面,它的实现又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冲击,如定价技术的提高、利率风险的加大、竞争加剧等。

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进行论述,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10.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

【提示】这是将前一题的内容限于某些特定银行,针对这些特定银行的特征进行进一步论述。

11.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

【提示】利率市场化以后,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利率风险,考虑资产负债的利率组合和定价方法。

12.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

【提示】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风险的存在使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既非常必要,又成为可能。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既充分发挥其作用,又有效控制它本身所集聚的风险,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论述。

三、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

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

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

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

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

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

【提示】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

(1)与政府的关系:

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与财政部应形成行政领导、业务审批和资金援助等关系;中国人民银行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建立起业务协调关系;政策性银行与各有关部委形成紧密的业务关系。

(2)与中央银行的关系:

国外政策性银行一般不在中央银行监督管理之列。

这源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是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存在业务指导与协调、资金援助和人事参与等关系。

中央银行对政策性银行给予资金援助。

(3)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

二者均是地位平等的独立法人机构;某些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事实上成为该专门领域的“最后贷款人”;政策性银行仍为金融体系的次体。

四、商业银行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1.转化或清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

2.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

3.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障碍和对策

4.债转股在不良资产处理中的效果分析

5.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再生

【提示】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可行性:

(1)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特征及目的。

(2)适合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特征。

(3)资产证券化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

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资产的估价;资产证券的出售方式。

(4)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各种方案:

良好资产的证券化方案;不良资产的证券化方案。

(5)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宏观环境:

金融市场建设;法律环境的建设;财政注资和税收优惠政策;金融人才的培养。

五、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1.金融创新与银行核心竞争力

2.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制度研究

3.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研究

4.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

5.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与金融创新

6.金融创新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提示】不断的扩展金融产品和提高金融服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手段,特别是在面临外资银行陆续登陆国内的情况下,金融创新的问题越来越紧迫。

通过论述金融创新的内涵,介绍国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比较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不足和存在问题,强调金融创新在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道路上的必要性,商业银行从制度、产品设计与推广、客户服务等方面应如何实现金融创新。

六、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与金融监管

2.中国网络银行发展与金融监管

3.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提示】银行监管国际化;银行监管市场化;银行监管社会化;银行监管不断创新。

4.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提示】存在问题:

内容不规范;指标不健全;方法与手段简单;抗外部干扰能力差。

5.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6.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

七、分业经营与全能银行

1.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的潮流

【提示】混业经营体现了金融市场内部相互沟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混业经营是适应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和大规模资产重组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主流趋势,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资本;发展混业经营,允许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相互持股,有利于改善金融服务,优化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其国际综合竞争力;混业经营与分类监管可以相得益彰。

2.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

【提示】

(1)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部门。

即便金融控股公司本身不直接从事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业务(如在我国出现的产业控股模式),但由于其主要资本或大部分资本投资于金融企业,其经营决策行为直接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必须把金融控股公司纳入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视野中。

现有的法律法规只有对企业集团的定义,作为金融企业集团的定义只能以此类推,但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显然不同于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及其监管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2)严格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

金融控股公司通过股权杠杆具有了全能性金融职能,较之一般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有着更大的金融风险,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理应有更为严格的限制。

3.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

4.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选择

【提示】

(1)面对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大潮和加入WTO,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不可能铁板一块,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看,混业经营的背景和条件已经初步形成。

(2)中国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逐渐完善,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仍是银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有了较大发展,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各种违规操作(包括操纵市场)仍时有发生,如果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尤其是银行)不健全则易出现“失控”的危险。

(4)国际金融业从分业走向混业的过程中,资产证券化和衍生金融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放开了一些金融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等)的门槛,但还需拓展。

(5)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在一种开放式环境下进行的,不同金融机构在不同领域或金融产品上建立了相对优势,资本流动和资产转换的渠道也比较畅通,混业经营是在发挥各自优势基础上的联合,而我国的金融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投资银行等业务。

面对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可以预计,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转换将呈现一种渐进的态势,从分业与混业角度看将表现为,一方面是法律上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短期内不可能取消,另一方面是通过相关金融法规的制定,逐步规避分业经营的法律管制,如银行和证券机构可以通过相互参股实现业务扩张,并最终取消分业经营。

八、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

1.论企业重组与债券融资

【提示】企业重组是否需要发展企业债券融资;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其问题;培育我国债券市场的对策建议。

2.企业重组的市场支持机构——投资银行的发展前景与发展道路

【提示】投资银行的定位;投资银行行业的发展前景;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道路;相关政策建议。

3.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主体再造

【提示】债权主体再造的必要性及形式;债务重组基金的设立方式和运作机制;债务重组基金的融资、收益和风险。

4.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5.推进企业重组与并购,加快国企改革

6.论企业重组后的支付安排问题

7.我国上市公司重组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8.对企业重组后的支撑体系——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的研究

9.企业融资方式的转变对企业机制改革的意义

九、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研究

1.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强化管理的思考

2.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3.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

4.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

5.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6.如何构建县联社综合体系

【提示】建立辖区内农村合作金融协调保障体系;建立辖区内金融机构间信息沟通网络;建立与中国人民银行相互配合的监督协调机制;建立与政府各部门的联系制度。

7.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8.农村信用社的道德风险研究

9.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控制和市场控制

十、国债问题研究

1.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2.对国债发行方式的国际比较

3.论国债流通市场的组织与管理

4.以国债利率为突破口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

【提示】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国债利率为突破口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国债市场发展实现国债利率基准地位。

5.我国国债期限结构设计

6.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7.论西方国债发行体制

8.中西方国债发行定价制度比较

9.论国债市场与利率自由化

10.论国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十一、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研究

1.浅析银行合作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2.我国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思考

3.论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选择方向

4.论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

5.论建立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

6.论我国信托投资业的问题、改革对策与前景

【提示】信托业现存的问题和根源。

信托业的改革;主要争论观点;改革的出发点、市场和矛盾;改革思路和步骤。

7.加快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8.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与货币市场的发展

9.关于我国财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

10.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方向

十二、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研究

1.我国急需建立健全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

【提示】我国目前已经有数例金融机构(银行)倒闭退出案,从发展趋势来看,将会有更多的机构退出市场,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金融机构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

可以分析这些退出案所存在的问题。

2.西方国家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一般特征及其启示

【提示】概括西方国家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特征,并针对我国的情况得出相应的启示。

3.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构想

【提示】可以在借鉴西方国家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个市场退出机制框架。

4.我国建立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基本原则

【提示】概括总结西方国家的经验及其市场退出机制的目标,阐明我国建立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基本原因和原则。

5.问题银行的处理

【提示】问题银行的突出特征;西方国家处理问题银行的一般做法;我国应如何处理问题银行。

6.建立我国存款人利益保护体系

【提示】切实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是银行体系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存款人利益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存款人利益保护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对建立我国存款人利益保护体系的建议。

7.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市场退出机制

【提示】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以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市场退出处理过程为例,说明存款保险制度的优越性。

8.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提示】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目前隐含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构想。

9.我国应暂缓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提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前提条件;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经验教训;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

10.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

【提示】这是从银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第8题。

十三、银行业并购问题研究

1.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的原因分析

【提示】可以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科学技术的应用(知识经济、新经济)、管理、人员、经济一体化等方面来论述。

2.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的影响及其启示

【提示】可从对金融业竞争与效率、经济增长、社会(失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3.银行业并购的效应分析

【提示】可以从经济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社会效应、管理效应、监管效应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4.银行并购以后的整合问题探析

【提示】所谓整合,就是在银行并购以后,如何将几家银行不同的组织、人员、制度、文化等融合在一起,这已经成为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

5.银行业并购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提示】这是将银行并购的影响问题缩小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专门论述,主要论述银行业并购对货币政策目标(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工具、传导机制等的影响。

6.我国银行并购案例剖析

【提示】可以选取我国银行并购案例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论述,如中国投资银行的案例,总结其特征,说明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7.我国银行业的并购模式探讨

【提示】可以总结过去数起并购案模式,分析不同模式的利弊,提出建议和对策。

8.论国有商业银行的跨国并购

9.通过并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提示】面对加入WTO,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通过并购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十四、货币市场论题

1.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提示】

(1)中国票据市场目前已初具规模,融资功能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货币政策操作的基础条件,市场交易条件有所改善,票据市场构成体系有所完善,商业票据在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随着票据业务的发展,再贴现逐步成为中央银行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重要手段。

一些大中型企业办理票据结算和融资业务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2)票据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开放程度较低。

票据市场滞后于同业拆借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尚未形成票据市场利率,交易方式单一,流通不活跃,票据信用的多重功能尚待挖掘。

(3)现阶段中国要重视票据市场的发展,针对票据市场现存的问题和矛盾,分别加以解决。

大力培育票据基础,规范票据行为,丰富票据种类,活跃票据交易,发挥票据的多重功能,以构筑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架构,全面唤起市场主体的契约观念和信用观念。

在全国探索建立若干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培育和完善票据市场的多样化参与主体,利用金融创新丰富票据市场信用工具,放开票据贴现利率,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

2.货币市场机制分析

【提示】

(1)一个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度、深度和弹性的市场,其市场容量大,信息流动迅速,交易成本低,交易活跃且持续,能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和投机者参与。

(2)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可分为同业拆借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市场等若干子市场。

3.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

4.论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5.论票据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措施

6.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与商业银行改革

7.证券回购市场的交易分析

8.国库券市场的投资特征

9.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运作及其特征

10.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关系分析

十五、资本市场论题

1.试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

【提示】投资银行是证券和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证券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2.投资银行组织模式比较与选择

【提示】

(1)投资银行采用的组织模式大多与其内部组建方式及经营理念相适应。

(2)比较合伙制、联合公司、现代公司制的适应环境。

比如,投资银行成立之初大多采用合伙制,主要以人的信用为合作的基础。

由于合伙制企业存在制度不稳、经营风险大的致命缺点,一旦经营有问题,便成了被收购的对象,合伙制的投资银行常常通过收购或兼并成为联合公司。

投资银行转变为现代公司是现代投资银行与传统投资银行的主要区别之一,现代公司具有集资、管理现代化等多项功能和优点。

3.投资银行的理财顾问业务发展

4.投资银行在基金投资中作用

5.完善与发展基金市场研究

6.关于我国股票指数期货投资的探讨

7.加强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管理

8.证券经纪业务与证券经纪人制度

9.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

10.国内外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11.试论二级市场的基本功能

12.二板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3.公司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标准、组织实现及主承销商保荐制度

14.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

15.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

十六、保险学论题

1.当代中国经济中的保险作用研究

【提示】可探讨当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风险与收益的非均衡性,损失与损失补偿;保险机制的特征,保险与当代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即对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对保持社会安定的作用,对保证企业生产续性和稳定性的作用,对保障商品流通稳定性的作用。

2.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提示】可探讨商业保险的机制与特征,社会保障制度的机制与特征,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互补性,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矛盾性,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与配合。

3.试论财产保险的经济意义

4.试论人寿保险与储蓄的关系

5.试论保险品种的开发与营销

6.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7.论再保险的经济意义与法律意义

8.试论保险的利益原则

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三农”保险

10.保险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途径及策略研究

1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保险监管制度创新研究

12.保险业集团化经营模式的比较研究

13.中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14.中小保险公司发展研究

15.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保险产品创新研究

16.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研究

17.健康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研究

19.中国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运用的国际比较

20.保险监管制度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21.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十七、财务管理方向的论文选题

1.并购的财务陷阱

【提示】并购中的财务陷阱源于在并购过程中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分倚重和事前调查的疏忽。

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局限性认识的阐明,论述财务陷阱可能对并购企业带来的损失,进而指出避免财务陷阱的措施。

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策略研究

【提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对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从投资者在判断财务报告可信度方面可用的财务分析方法谈起,探讨公司经营战略,通过辨证的分析方法选择一套科学的、令人满意的财务分析策略。

3.国有上市公司财务与体制缺陷

4.对金融监管成本及效益的分析

5.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提示】可从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比如融资困难、投资能力较弱、财务控制薄弱等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6.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7.防范金融风险的财务对策

8.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和探索

9.中小企业财务结构分析与融资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