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386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指南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对照表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区别

课程标准

层级

遵义考试说明

层级

物质的三态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认识

与课标相同

认识

相同

温度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

与课标相同

了解

相同

温度计原理及其使用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了解

与课标相同

了解

相同

物态变化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了解

与课标相同

了解

相同

水循环与水资源

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了解

与课标相同

了解

相同

知识梳理

一、温度和温度计

1、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__________。

2、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的物理量,用字母______表示。

生活中,人们常用摄氏温标来表示温度,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______表示。

物理学中规定: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__________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度计的原理: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

(一)使用规则: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____内;

(2)测量时温度计的________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3)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_______在液体中,但不能与________和________接触;(4)待温度计内夜柱的液面示数________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_______。

(二)实验室温度计的读数:

(1)实验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

(2)看清温度计内的液面在0℃以上还是以下。

6、体温计的使用:

(一)体温计玻璃泡前面有一小段细弯管,它的作用是让玻璃泡内的汞在温度升高时_____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但在温度降低时却_____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

因此,体温计在每一次测量前都要_________,使进入管内的汞回到玻璃泡内。

(二)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量程是______

7、实验室用温度计读数时______(选填“能”、“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读数时______(选填“能”、“不能”)离开人体

二、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

熔化要_____热。

(1)、晶体熔化:

当晶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尽管外界不断加热,但其温度____________。

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

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是______。

(2)、非晶体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外界不断加热,其温度会_________。

非晶体_______(选填“有”、“没有”)熔点。

2、凝固:

物质由_____态变到_______态。

凝固时要________热。

(1)、在坐标中大致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2)、晶体凝固:

晶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开始凝固,凝固时继续向外界放热,但温度___________。

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选填“相同”、“不相同”)凝固完后,温度才开始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______变化到______态。

汽化有两种方式:

________和________。

汽化要_____热。

(1)沸腾:

沸腾是在_______温度下,液体的______和_____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在坐标中大致作出水沸腾的图像。

当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

水开始沸腾。

沸腾时,外界继续给水加热,而温度_____________。

不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

把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____。

(3)蒸发:

只在液体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可以在_______温度下进行。

(4)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

液体的_______越高、液体的________越大、液体表面_______________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5)在表中比较沸腾和蒸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吸(放)热情况

有无特定温度

发生位置

有无气泡产生

沸腾

蒸发

2、液化:

物质由______态变化到_______态叫液化。

液化要____热。

(1)液化方式:

降低_______和________压强

(2)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烧开水时的“白气”、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打开冰箱时的“白气”、夏天冰棒周围的“白气”。

这些“白气”是______态,是由水蒸气_____而成。

自然界中的液现象:

雾、露、冬天窗玻璃______(选填“内”、“外”)的水雾,都是由水蒸气____而成。

(3)冰箱的制冷原理:

冰箱通电后,压缩机将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气体吸出,使其变成温度较高的气体;接着,该制冷剂气体在冰箱的冷凝器中液化,_____热量;然后,制冷剂液体经过毛细管进入蒸发皿,在蒸发皿中汽化而大量_____冰箱内的热量,这样,冰箱内的温度就降低了。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______态直接变化到______态叫升华。

升华要______热。

升华实例:

给碘加热,看见紫色的烟雾,这是_______现象;樟脑丸放一段时间自动消失,是______现象;舞台上的缕缕青烟是干冰________,使水蒸气遇冷_______所致;白炽灯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是钨丝发生了_______现象。

2、凝华:

物质由______态直接变化到_______态叫凝华。

凝华要______热。

凝华实例:

在升华实验中,当停止加热后,烧瓶壁上会出现碘颗粒,这是碘蒸汽______而成;自然界的霜、雾凇、云中的小冰晶、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汽______而成。

典型例题

1.下列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的操作,正确的是()

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

A.37.5℃和38.5℃B.38℃和38.5℃

C.37.5℃和38.5℃D.38℃和38℃

3.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温度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D、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

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水的凝固过程B.海波的凝固过程

C.玻璃的凝固过程D.蜡的凝固过程

5.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6.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周围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变模糊,是车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8.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作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8℃

9.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内放着盛有80℃热水的大试管B,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B内的水将()

A.到100℃就沸腾

B.到100℃不能沸腾

C.管内水温保持80℃不变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9.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水_______会吸收热量。

10.现在市场热销的空调扇,与秦王建造的阿房宫相似,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熔化时要热。

室外的气温高达35℃,而冰块尚未完全熔化时,冰盒内的温度为℃。

(1标准大气压下)

11.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热量。

12.如图甲所示,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这就是。

如图乙所示,在液体内部,有一些分子由于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

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这就是。

(选填汽化的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巩固练习

1、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液化

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升华

C、深冬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固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凝华

2、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3、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

(1)

(2)B.

(1)(4)C.

(2)(3)D.

(2)(4)

4、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B.密度大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温度高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5、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D.37.50℃和37.50℃

6、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7、将装有酒精的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并用塞子塞紧。

快速来回拉动绕在

管上的绳子,过一会儿塞子跳起来,如图7所示。

则()

A.拉动绳子过程,金属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拉动绳子过程,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蒸发减慢

C.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内能全部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8.如图甲所示是小敏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的装置,从8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

(1)实验中小敏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她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是1min时的温度计示数,则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3)小敏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85

91

97

99

99

99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敏min时的记录数据明显有误。

(4)水沸腾后,从杯口冒出的“白气”是(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9.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_____℃。

10.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这个图像,你能获得的合理信息有:

信息一:

________。

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或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地球拥有大量的水,但人类还会面临“水荒”,从水资源的现状和使用来分析,这是由于

(写出一条)。

1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选填序号)。

A.水蒸气B.小水珠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

12.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9

-117

-95

80.5

沸点/℃

357

78

111

218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作测温物质。

13、用如图21(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

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21(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21(丙)中画

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由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

(选填“变化”或“不变”)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说明此时气压_____(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4)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

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

①;②。

(5)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6)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烧杯中有如图(a)、(b)所示的两种情景。

你认为水沸腾时的情景应该是__图。

14、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人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小聪认为:

(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

 应改为:

(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

(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

15、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是由什么组成的?

它是怎样形成的?

(2)为什么大水池能起保护发射台底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