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语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384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语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二语文语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二语文语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二语文语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二语文语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语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docx

《初二语文语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语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语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docx

初二语文语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

年级

初二

学科

语文

版本

语文出版社

内容标题

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

编稿老师

杨禹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

二.重点、难点:

1、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生字词、作家作品、文言文字词的识记等。

2、提高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复习第一单元

一、文章体裁:

游记——就是叙事散文,主要记叙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

特点:

以描写、记叙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游踪要写明。

二、作家作品:

1、《巴东三峡》的作者——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

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2、《周庄水韵》的作者——赵丽宏,当代作家。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作者——冯君莉,当代作家。

本文选自《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

4、《走进纽约》的作者——刘成章,当代作家。

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三、需要掌握的字词:

huànzǐkuíyànyùniǎokōng

浣妆秭归夔门滟滪堆袅袅崆岭峡

qúmiǎobānláncēncībiāotà

瞿塘峡渺小斑斓参差分道扬镳杂沓

xiándìcuǐcànyèyǒutījǐ

娴熟谛听璀璨摇曳黑黝黝剔透屋脊

shuòbǒtiánmóumèiwēiyímì

扑朔迷离颠簸恬静眸子魅力逶迤安谧

máoshānkuàizhìpiāomiǎoshū

牦牛潸然泪下脍炙人口虚无缥缈倏地

liányīhèchánhāoqíngbiānái

涟漪沟壑巉岩蒿草擎天砭骨皑皑

四、四字词语:

袅袅不断、眼花缭乱、瞬息万变、稍纵即逝、扑朔迷离、海市蜃楼、

潸然泪下、得天独厚、脍炙人口、分道扬镳、安家落户、世外桃源、

虚无缥缈、首屈一指、超尘脱凡、重峦叠嶂、微不足道、自惭形秽

五、解释加粗词语:

1、浣妆:

洗,洗涤。

2、毅然决然:

毫不犹豫地。

3、得天独厚:

天,天然;厚,优越。

4、脍炙人口:

脍,细切的鱼、肉;炙,烤肉。

六、阅读:

(一)《巴东三峡》

1、结构: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令作者赞叹而恐怖。

第二部分:

(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

(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轻松的心情。

2、景物特点:

西陵峡——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灯影峡:

江南的山玲珑秀丽。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起来;米仓峡:

山崖高峻,昭君村,峰峦如聚。

巫峡——水:

窄、急、多滩;山:

笔直、整齐、险峻;云:

变幻多姿。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侧重人文景观。

3、线索: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4、主题: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5、写作特点:

①依次描述,层次分明。

②抓住特征,详略得当。

③多种手法,生动形象。

④恰当引用,画龙点睛。

(二)《周庄水韵》

1、结构:

第一部分(1~3段):

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段):

略写前二次到周庄的感受。

第三部分(5~6段):

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看到的节日夜景。

2、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3、主旨:

这篇游记作者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4、写作特点:

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

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

③运用多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景物。

复习第二单元

一、文章体裁:

新闻——基本特点:

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文学常识:

1、《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

2、《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

3、《生命之舟》是一篇电视新闻。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谭士珍,著名记者。

三、需要掌握的生字词:

jīnpiānqínyíngtàijīngbóxiān

矜持风度翩翩噙住赢得淘汰紫荆停泊籼型

jìngshǐpáikuìsìnüèsuōyū

大相径庭矢志不移簰洲湾溃口肆虐穿梭迂回

四、四字词语:

大相径庭、矢志不移、风度翩翩、夜不能寐、劫后余生、功成名就

五、解释加粗词语:

1、噙住泪水:

(眼里)含。

2、矢志不移:

发誓。

3、大相径庭:

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4、劫后余生:

灾难。

复习第九、十课

一、文章体裁: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

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二、文学常识:

1、《纪念白求恩》作者——毛泽东——选自《毛泽东选集》。

2、《谈语言》作者——王力,语言学家,字了一——选自《王力文集》。

三、需要掌握的生字词:

xùnàichénniānqiǎncuìjìzhí

殉职狭隘热忱拈轻怕重派遣纯粹晋察冀殖民

bǐbómáozhuōwéidīzhēnzhuóé

鄙薄时髦弄巧成拙圩堤斟酌以讹传讹

四、四字词语:

精益求精、见异思迁、拈轻怕重、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以讹传讹、约定俗成、一劳永逸、七月流火、不假思索

五、解释加粗词语:

1、拈轻怕重:

用两三个手指夹取东西。

2、精益求精:

更。

3、见异思迁:

变动。

4、不假思索:

凭借,通过。

5、七月流火:

向下移动。

六、《纪念白求恩》阅读:

1、四部分的要点:

第一部分: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论点:

中心论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3、论据:

理论论据和概括性的事实论据。

4、论证方法:

主要是对比论证。

作用是通过对比,使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5、写作特点。

(1)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2)对比鲜明。

文章二、三两段都有对比。

(3)用词贴切,句式讲究。

复习第六单元

一、《小石潭记》

1、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3、重点词语:

4、结构:

第一部分(1段):

总写小石潭全貌。

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3段):

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2段:

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3段:

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三部分(4段):

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四部分(5段):

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5、主题:

这篇散文生动地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二)《记承天寺夜游》

1、苏轼,北宋文学家,“三苏”描绘了自己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2、重点词语:

3、结构:

第一层:

(第一段)叙事,交待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

(第二段)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

(第三段)抒情,面对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慨。

4、主题:

作者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三)诗词五首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①段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②段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表现了诗人的无可奈何之态。

第③段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第④段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

2、《过故人庄》

首联平实、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绵长。

颔联“邀我”表达了朋友之间亲密的关系。

颈联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

景中充溢着诗人激动喜悦之情。

尾联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

3、《游山西村》

第一、二句写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第三、四句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

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

第七、八句是抒情。

4、《渔家傲》

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

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5、《浣溪沙》

上阕写清泉寺的风光,点出了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

下阕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6、主要内容及主题:

《过故人庄》:

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

写于乾道三年初春,当时作者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渔家傲》:

通过对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独特的描写和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表现了守边将士的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应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浣溪沙》: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易老而叹息,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沉重的漂流

①在离虎跳峡不远的地方,我意外看见了一个朴素的纪念馆——长江漂流纪念馆。

②我屏着气踏进门,又屏着气看完所有的展品。

③人们熟悉那种一般意义上的漂流:

青山倒映,绿水长流,渔歌欢唱,竹排扁舟……这种漂流,很多人都经历过,很多人都喜欢;这种漂流,是轻松的漂流,闲适的漂流,女性化的漂流。

④而我此刻看到的漂流,却是险恶的漂流,沉重的漂流,完全属于男子汉的漂流。

这种漂流的分量,你只有到虎跳峡旁边去才能掂量出来。

那落差几十米的长江之水,挟着一股寒气,奔腾而来;它含着天的威势,山的力度,以冲决一切的勇气,滚滚东去,激流飞溅,白浪滔天,雾满峡谷,声震九霄……在这个地方漂流,轰轰烈烈,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有人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漂流。

⑤然而,这又是必须付出代价的漂流。

男人们高起坚硬的头颅,向着急流和险滩挺进。

有人在天与地的缝隙中,重新呼吸到了生命的空气;也有人在水和石的冲击下,永远沉入了另一个世界。

生还的是英雄,而人们更愿意记取的,是那些死去的硬汉姓名:

尧茂书、孔志毅、杨洪林……

⑥我用凝滞的目光抚摩漂流者的照片。

关于他们的漂流,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种声音说,这是盲目的冲撞,是无谓的牺牲,是狭隘的英雄主义;另一种声音说,任何时代都需要冒险精神,没有冒险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在这两种声音面前,我忘却了思索。

我不知道哪一种声音是对的。

我只觉得有关于此的全部呐喊,都是带血的。

⑦不论世界怎样评判,此刻面对尧茂书他们的眼睛,我内心决不敢轻薄。

我扪心自度,我哪里有他们那样的勇气!

不要说长江漂流、黄河漂流,就是在家乡的黄浦江上,我也未见得敢划一只小船,去与风浪搏斗。

也许白天敢,黑夜就不敢;人多敢,独身就不敢。

我想,世界上的人,本来就分英雄与敬仰英雄的两类,而我,虽然身为男人,却只能属于敬仰英雄的那一类。

⑧长江与黄河的漂流,在殉难者的名字刻下一排后,终于悲壮地沉寂下来。

这些年,在浙江,在福建,在江西,在云南……我看到的漂流,都只是那种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清波荡舟。

男的女的,穿的花花绿绿的,赤着脚,玩着水,还唱着情歌,喀嚓喀嚓按着照相机,坐在小竹椅上,催船工把竹排划得快些再快些。

稍微有点浪涌过来,打湿了裙子和裤子,他们就尖声叫起来,把笑声洒得一江都是。

⑨然而,要论诗,只有尧茂书他们的漂流,才称得上是一首诗。

那是一首英雄的诗,悲壮的诗,生与死搏斗的诗,人与天争锋的诗。

在那首诗里,男人嘶哑的喉咙,呼喊的诗征服自然的雄心;他们的一腔热血,染红了太过平淡的历史。

纪念碑不会为轻歌曼舞红男绿女而立,纪念碑只属于那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战士。

⑩长江水呼啸东去,纪念馆默默肃立。

没有四波的轻,掂不出大山的重。

在这里,打漂流的牺牲者口眼不闭。

因而,只要站在江边侧耳谛听,你就会听到有一首无字的歌,震响天际,缭绕不息……

7.第①段中“朴素”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第④段看,长江漂流的“险恶”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9.第⑧段描绘清波荡舟图景的目的是什么?

10.你对本文的标题“沉重的漂流”是如何理解的?

11.文中第⑥段提到了对长江漂流的两种不同的看法,你同意其中哪一种看法?

说出你的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免受“辱”,并将“荣”和“辱”作为行事为人、判断取舍的标准。

②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真正的“辱”呢?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

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④林则徐有诗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荣辱观。

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

当国家受到侵略,人民遭到蹂躏时,个人也就没有什么“荣”可言了。

只有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强大起来,每个人才能昂起头来生活。

⑤“荣”与“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萧伯纳说过:

“一个人感到害羞的事情越多,就越值得尊敬。

”是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些“辱”,但只要把“辱”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便会摆脱“辱”,最终获得“荣”。

⑥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选自《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六册有改动)

12.

(1)请为第3段补写一个名人的例子作为正面论据。

(2)第3段从反面进行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13.第4段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段画线句主要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14.从全文来看,“知荣辱”对做人有什么重要性?

【考前模拟】(答题时间:

8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语言应用。

(24分)

1.抄写下面一段话。

(2分)(以字或标点符号为单位,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老人立即反驳道:

“不能!

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要。

人家一片好心。

退休费我足够用了,还是捐给希望工程,给贫困山区办教育吧。

”说着,他转过脸对刘老师说:

“你一定要写人家的名字,我把收据给他寄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赫然(   ) 矜持(   ) 鄙薄(   ) 藻荇(   )

3.请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2分)

见异思(   )    眼花(   )乱   跌(   )起伏  比肩连(   )

4.根据解释写词语。

(2分)

(1)接受工作时挑选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      )

(2)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      )

(3)形容举止洒脱大方。

(      )

(4)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

(      )

5.按原文填空。

(2分)

(1)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    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    ,令人目眩。

(2)我们大家要学习他    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    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6.名句填空。

(10分)

(1)巴东三峡巫峡长,             。

(2)安得广厦千万间,                 。

(3)            ,青山郭外斜。

(4)            ,柳暗花明又一村。

(5)人不寐,          。

(6)山下兰芽短浸溪,            。

(7)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

(8)用力虽勤,       ,汩汩不能出。

(9)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               也。

(10)古人云:

“读万卷书,       。

”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还写出了优美动人的游记。

7.模仿下列句式,再说一句话。

(2分)

啊,纽约,这就是纽约!

面对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

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一段话的大意。

(2分)(含标点符号不超过25字)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二、文言文阅读。

(16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

(2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怀民亦未寝(   )

(3)盖竹柏影也(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2.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2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

(2)水中藻荇交横

3.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出来。

(2分)

 

4.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的古诗句有“”(2分)

5.这篇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3分)

6.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请选出来,然后谈点看法吧!

(3分)

7.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30分)

(一)国际奥委会要求北京奥运场馆在赛前一年建成

(2004年10月28日8时11分15秒 新华社)昨天,国际奥委会有关负责人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该负责人表示,希望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所有场馆建设,至少在赛前一年结束、完成。

这位负责人介绍,这不仅是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也是为了能够让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提前到比赛场馆进行适应性的训练,所以,应提前足够的时间结束场馆建设。

他也表示,国际奥委会对比赛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多少并不关注,而是看重这些场馆的质量,看重是否能满足运动员和比赛进行的需要与条件。

从今天起,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开始在北京举行为期3天的会议。

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先生、协调委员会成员和专家等40余人将参加会议。

会议将围绕北京奥运会工程建设、市场开发与票务、媒体运行、体育赛事、交通技术、运动会服务、形象与标识及新闻宣传等议题,与北京奥组委举行工作会谈。

会后,将对北京奥运会的相关筹备情况作出评价。

1.这是一篇新闻,属于       (消息 通讯 报告文学 电视新闻 特写)(1分)

2.新闻的标题有    、    、     三种形式,那么这篇新闻只有  标题,它是                          。

(5分)

3.请指出这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

(2分)

4.新闻有哪些特点?

结合这则新闻,选择其中的一点具体谈谈。

(3分)

5.想想近几天在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些什么,请你把它写成一篇短新闻,100字左右。

(5分)

(二)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