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视吟诵青少班03课 讲座学堂二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233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盈视吟诵青少班03课 讲座学堂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盈视吟诵青少班03课 讲座学堂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盈视吟诵青少班03课 讲座学堂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盈视吟诵青少班03课 讲座学堂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盈视吟诵青少班03课 讲座学堂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盈视吟诵青少班03课 讲座学堂二1.docx

《盈视吟诵青少班03课 讲座学堂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盈视吟诵青少班03课 讲座学堂二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盈视吟诵青少班03课 讲座学堂二1.docx

盈视吟诵青少班03课讲座学堂二1

学堂

(二)

盈视

大家晚上好,今天上课前咱们先把上一节的网络班同学们的姓名三字经吟诵一遍。

(吟诵):

屈仪彬王美沣卞仁凯张居原

赵宇昂丁美艳宋嘉音肖雨(之)

符睿之杨柳睿喆邹昊轩杨豫立

王思灵柯鑫(之)侯丫瑄王冠明

路佳林张若珩王聚之朱泽佳

陈昊洋蔡泽璇郑弘德赵蓉琬

梁乐麒梁辰之黄顺瑜郜昱涵韩沛希

好了,我刚才没有听到群里面的同学们的吟诵,非常感谢我们的义工老师还有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在我上来之前在这里复习。

为什么我们从唱名字开始呢?

而且我还留了一个作业,请大家来唱《弟子规》总叙。

我想教大家什么呢?

我并非是想说以后一个调子大家就一个样,每来一篇文章我们都需要去寻找一个调子,这样我相信我并没有教会你,对不对?

我相信你离开我没办法自己学习,我的意思是非常想如果让大家离开我也可以学习。

也就是我并非想给你一杯水,而是我教你打水的方法。

所以我们把名字歌唱下来,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慢慢地,就很有可能以后所有的都能自己唱,把依字行腔的办法想教给大家。

就是我们上周刚刚讲完这个依字行腔以后,也就是刚刚讲完《弟子规》以后,当天晚上我就给广州的杨杰老师打了电话,杨杰老师现在也在我们群里,杨杰老师在这个学期开始教一年级,她也在想如何才可以把吟诵马上能带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于是我就跟她说了名字歌的事情,所以我就请我们班吟诵小明星朱思凝同学来给吟诵一遍名字歌,结果杨老师就把朱思凝吟诵的名字歌放到了他们班的群里面,家长们就说原来吟诵是这个样子的,非常感动。

慢慢地,她的这些学生们也开始要学习吟诵了,也开始从名字歌开始。

我想以后啊,我们干脆告诉天下人,怎么开始学吟诵呢?

唱名字开始,是件很好玩的事情。

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够在北京见到同学们,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能够来北京,我们就找个录音室,跟大家一起录一遍我们的名字歌,高音质的来录制一遍,以后我们就可以把它整个作曲给吟诵一遍。

我呆会把朱思凝吟诵的这个名字歌放过来,大家可以听一听。

好了,我们既然会了名字歌,马上就可以来会三个字的所有内容,大家手里应该有盈视已发的课件,大家可能已经下载了,所以我们就打开这个课件来看一看。

把这个课件打开来之后红颜色字的这章,就是在第七页,我们现在打开到第七页,当我们把《弟子规》的总叙打开,我们会发现《弟子规》的第一句叫弟子规,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用手来试试看,(吟诵)弟~子~规,对吧?

这就是弟~子~规,是这个样。

屈仪彬小朋友应该在,像屈仪彬、路佳林都很重要,为什么屈仪彬、路佳林你们俩很重要呢?

因为我们在唱名字歌的时候,这些名字都是我们的开篇,我们永远记得屈仪彬,就好开始了。

因为我们唱的是(吟诵)“屈~仪~彬”,都是这么开始,所以我唱弟子规的时候也这么开始。

我们教会唱屈仪彬,就会唱《弟子规》,那么我们第一句可以这么唱,你看:

(吟诵)“屈~仪~彬”,如果你不加修改地复制,(吟诵)“弟~子~规”,对吧?

屈仪彬就是这样唱的吧,(吟诵)“屈~仪~彬,弟~子~规”,完全复制。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明明是弟子规,我们唱成“的子鬼”,对吧?

你“屈仪彬”三个字是没有问题的吧,(吟诵)“屈仪彬,屈仪彬”,没问题,(吟诵)“屈~仪~彬,把这个调子直接复制过来,(吟诵)“的~子~鬼”,这不行,因为是弟子规,你唱完不知道你说什么。

原来有很多歌曲其实并没有照顾到这个字本身读什么,你比方说我们唱首流行歌曲吧:

(唱)“只是因为,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不能忘掉你容颜,偶然间……能够与你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地思念。

”接下一句(唱)“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天边”,这句话的歌词是“想你时你在脑海”,可是我们唱完了是什么呢?

大家听一听,(唱)“想你时你在闹海”,对,“想你时你在闹海”,对吧?

明明是“想你时你在脑海”结果唱成了“想你时你在闹海”,(唱)“想你时你在闹海”,错了,所以“想你时你在闹海”,那成了哪咤这个对不对?

都成哪咤闹海了那怎么可以呢?

明明是《传奇》嘛,“想你时你在脑海”,我们给它改一改这么唱,(唱)“想你时你在脑~~海”,是吧?

只有改过来才可以,可是你发现他“在脑海”,这不像流行歌曲了,我们多么希望以后的流行歌曲带有中国的味道对不对?

这该改过来了。

今天的很多创作流行歌曲的人,他并没照顾到这个事情,所以我们不能把屈仪彬直接改成弟子规,(吟诵)“屈~仪~彬”“弟~子~规”,不行,怎么办?

改!

“弟”这么唱,“弟~”,“子”这么唱“子~”“规~”,“弟~子~规”。

大家现在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好像朱老师那个声音有所晃动,听听看啊能不能听出晃动?

因为我们一开始屈仪彬的这个声音啊,(吟诵)“屈~仪~彬”,我真不想牺牲这个旋律,这个旋律太好听了,我就想把屈仪彬直接改成弟子规,可是不行,倒字。

怎么办呢?

那就变成“屈”,可是那个字读“弟”,怎么是四声呢?

“嘀”不行,“底”不行,“狄”不行,“滴”不行,怎么办?

“弟”,哎,你听出我晃一晃,为什么晃一晃?

因为我要这个音,去不去?

得下来,所以抖了一下就得回来,让你听出是四声。

抖了一下,“弟~”,抖了一下对吗?

大家也许刚开始不太会,没关系,慢慢就会了。

“弟~”,又上来了。

是不是?

那么,我相信小朋友会很快学会这个办法。

“弟~”,又上来了,(吟诵)“弟~子~规~”,出来了。

这个“弟”字一甩腔,这个甩腔的做法叫做腔音。

是的,叫做腔音。

(吟诵)“弟子规”,腔音,很有意思吧!

为了不倒字,抖出一个腔音。

腔音是干什么用的?

同学们一会考试啊,吟诵第一大规则是什么?

不倒字。

说得标准点是依字行腔,怎么才叫依字行腔?

腔音啊,反过来问,腔音是干嘛使的?

为什么不倒字啊?

你比如说,有一首歌叫做《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dè地方,(唱):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我们发现这首歌曲是民歌,民歌是不倒字的,所以“在那遥远dè地方”,“在”,应该是这样的,可是不对啊,它上来“在”这么唱来着,“在那”,是吧,遥远”,不倒字吧,可是有很多人唱,“地衣方,”这怎么会呢?

什么叫“地衣方”?

怎么成了“地衣方”,唱:

“在那遥远的地衣方。

”“地衣方”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人不知道这首歌是怎么唱的。

今天很多人不太懂王洛宾先生所创作的民歌到底应该怎么唱?

这首歌不这么唱,这首歌应该是那个“地”字因为要抖回了是“方”,“地”的下一个是“方”,“方”是一声,“地”是四声,四声和方接不上要用腔音来甩。

怎么唱?

(唱):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个“地”字甩尾,我第一次就给大家讲腔音,其实腔音是吟诵的高级方法,我在这里的课上不分高级,不分低级,一次性都给大家讲明白,今天我们的课特意要给大家讲讲小甩腔,西方人把它叫做“抓不住的腔音”,也有人叫做“抓不住的声音”,这都指的是小甩腔,小甩腔为了什么是不倒字的?

如果你看“地”和“方”就会明白了,“地方”,腔音。

好了,我们试试看,我们用“弟子规”试试看能不能甩过来,今天回去试试,甩一甩小甩腔,(吟诵)“弟~子~规~”,甩过来了,好,我们接着往下设计,(吟诵)“圣~人~训~”,一个字都不能错啊,(吟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懂了吗?

是依字行腔的。

我们要请同学们在电脑前跟我一起来,爸爸妈妈在旁边听一听哪个字倒没倒好不好?

现在来,我们先慢一点,“弟~子~规~”,这是我的录音,学生们不这么唱,她不会甩腔音,不会甩,甩不出来,所以可以是这个办法。

就是,(吟诵)“弟~子~规~”是可以的,如果你觉得我可以甩一甩腔音,你就试试,“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可以吗?

怎么样?

大家说说现在我们这一遍以后你们有什么困惑?

可以用文字来告诉我,觉得怎么样?

感觉如何?

然后我们再继续。

再来一遍再说说看。

这个先不着急,问这个问题不着急。

还有吗?

还有什么问题吗?

好,那么我们就开始好吧!

让我们再多来几遍,走。

(吟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好,下面我要提一个问题好不好?

我来考考大家好不好?

怎么考考大家呢,如果我说,逼着你从我的旋律当中听出分层来,你能不能听出来?

如果就一定要让你从我的演唱中听出分层,请你不许分析字面的意思,就只能通过我的演唱来分析我的分层,你能听出来吗?

你能不能听出来哪里是分层,好,那我们再来一遍。

(吟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我们把问题问回名字,请大家先看一看,我们现在看到带学号的这个,那么现在我们再听一遍,听能听出分层吗?

听听看。

稍等,大家跟我一起,好,走。

(吟诵)“屈仪彬,王美沣,卞仁凱,张居原,赵宇昂~,丁美艳,宋嘉音,肖雨(之),符瑞(之),杨柳睿喆”。

大家现在回答我的问题,你说我从哪开始分层?

我从哪个名字开始分层?

从第9个名字开始,对。

那前8个是一层。

现在有人认为4个是一层,这也是对的,因为张居原的名字稍微高一层。

好,我把这里重复一遍,大家的回答都是对的。

认为我1到8都是唱多的,1到8是一层;而在第4个又有小分层,这个概念是对的。

也就是8句一大层,4句一小层。

再重复一遍,8句一大层,4句一小层。

分层这件事情,不是只有这一种分法,但是大概如此。

好再说一遍,8句一大层,4句一小层。

什么叫分层呢?

因为高上来了,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听清楚,高上来了。

你比如说现在我来唱,(吟诵)“小狗~,小~狗~,小狗~。

”你能听出高低吗?

能不能听出来?

“小~狗~,小狗~。

”回答我能不能听出来?

先高后低,是的。

(吟诵)“小~狗~;杯~子~,杯子~;茶~壶~,茶壶~;水~壶~,水壶~,”对不对?

那好。

高低是干什么的呢?

高低是用来分层的。

我们今天特意来讲分层。

高和低是用来分层的,所以我们有几个人很幸福,处在第1个、第9个、第13个和第21个的,都很幸运。

对不对,因为他们都处在了最高层,所以他们的音都很高,所以你听,(吟诵)屈~仪~彬~,谁让他姓屈的,所以他的名字会高。

对吧?

(吟诵)屈~仪~彬~,符~瑞~(之),是吧,高的。

我们再听这个,第17个,路~佳~林~,他是高的,对不对?

我们来听:

(吟诵)

屈仪彬王美沣卞仁凯张居原

赵宇昂丁美艳宋嘉音肖雨(之)

符睿之杨柳睿喆邹昊轩杨豫立

王思灵柯鑫(之)侯丫瑄王冠明

路佳林张若珩王聚之朱泽佳

陈昊洋蔡泽璇郑弘德赵蓉琬

梁乐麒梁辰之黄顺瑜郜昱涵韩沛希

好,我们继续来。

我们的1号屈仪彬、9号符睿、17号路佳林、25号梁乐麒都是非常幸运的小朋友。

他们,1、9、17、25这几个人,都是声音很高的来分层的。

现在我们知道,8句一回环,也可以4句。

4句是小回环,8句是大回环。

好了,现在回来看《弟子规》。

《弟子规》的第一段只有8句,对不对,所以我们没分层。

所以我的答案是,我在这里没分层。

好,我们再听一遍。

(吟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8句一回环,总序部分正好8句。

你想想看为什么总序部分不写6句呢?

为什么总序部分不写7句呢?

为什么总序部分要写8句呢?

《论语》中这句话是这么写的:

叫做(吟诵)“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亦学文。

”这是《论语》中的原话,《论语》中的原话不是8句呀?

为什么非要把它改成8句呢?

这是回环,跟吟诵有关,这是用来唱的。

小朋友要唱的,当然古代没有吉他。

我在台湾时,王财贵教授特别逗,他开玩笑说:

“你的吟诵让人意犹未尽哪,但是我可以保证一点,古人没有吉他。

”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有一个共识,王财贵教授也特意地说道,“至于吟诵,8句一回环嘛,”不到8句不是高调,我们现在清楚这是分层,如果要是朗读,弟子规,圣人训……一直读下去,听不出哪高哪低,听不出分层来。

关键的问题是说我们的八句起高调,八句是高调,那也就说如果我们把班级的名字顺序打乱以后,再在唱的时候,就跟现在的感觉不大一样,因为它会是高低调的问题。

好了,那么我们现在说《弟子规》,现在我们可以翻到下一页了,我们来看那个最大的那一页,有很多很多的内容,就是《弟子规》的第一章。

《弟子规》这一章的这一页呢,我们看到了这一页当中是“入则孝”的这一章,这一章当中我们先看,我们先八句一回环,一到八句起高调,一到八句起高调。

我来个吟诵一遍。

大家看现在你是不是你就内行了,你就很了解到他是怎么吟诵的,不再是一个外行。

你马上能知道它是怎么来的,门道在哪里?

好,现在我开始了。

(吟诵)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返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下面我要讲非常重要的东西,希望电脑能不卡。

好,大家现在能不能听出高低调来了?

能不能听出哪里高哪里低,哪里是八句一回还?

能不能听出(吟诵)“父母呼”那么下一句哪里是高的呢?

能不能听出来?

大家来回答一下。

(吟诵)“父母呼”下一个高调是哪里呢?

是的,是冬则温。

(吟诵)“冬则温”,“父母呼”从高的一路往低的走,(吟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别高了,低点儿。

(吟诵)“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里面八句一回还,唱完了(吟诵)“冬则温,夏则凊……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现在可以了吧。

(吟诵)“事虽小”这一句话唱得高对不对?

(吟诵)“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又高上来了,“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我现在要问一个问题,我就到此为止,大家有疑问吗?

如果你不信老师的,你不是一个好学生,如果你全信老师的,你不是一个好学生。

所以我想问大家“有疑问吗?

现在我相信大家记住了,八句一回还,高调子就是八句。

那么大家有没有就我所提出的观点提出质疑?

没有吗?

大家如此相信我。

我说什么是什么,那就是迷信,迷信二字什么意思呢?

迷信二字就是过分相信。

说什么都过分相信叫迷信。

比如说,我今天还在讲,说我们人身上都有三把火,所以小朋友们如果走在黑夜不要害怕,因为人身上都有三把火,不要左看右看,如果你过分相信就会出现这种问题:

“啊?

我的身上有三把火,是不是我的身边都有鬼?

”你不是害怕了吗?

这就叫迷信了。

如果你能相信真的有三把火,于是你燃起了勇气,走在黑夜当中就不害怕,人生当中有许多黑夜你也不害怕。

相信你有三昧真火,那你就不是迷信。

你要提出质疑“真的有三把火吗?

我怎么没看见?

”然后想明白了,原来老师告诉我三把火不外乎是教我勇敢,那么你就不是迷信。

好,那现在我所提出的概念当中你有质疑吗?

我所提出八句一回还,你有什么质疑吗?

非得八句一回还吗?

难道中国古人的创作是必须八句一回还的吗?

对不对?

为什么是八呢?

哦,就因为它是双数,中国的语言总是两个字,四个字的,以至于引申为两句、四句、八句,双数。

但是就只能是八吗?

我就不能是四句这个层次就结束了吗?

我不能写六句这个层次就结束了吗?

当然是可以的,所以告诉大家八句一回还,不过是为了告诉大家吟诵是可以用来分层,高调、低调可以用来分层。

如果你以后从此永远都是八句一分层,你就学傻了。

你要知道往往是八句一分层,却不一定所有的地方都是八句一分层。

比如大家请看(吟诵)“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在说什么?

说“如果我的父母对我很好,我还对他们很孝敬,这有何难啊?

如果父母讨厌我的时候,我还对他们好,那才证明我是乖孩子。

”是在说这个问题,这也好理解对不对?

爸爸妈妈有时候对我们很不满意,批评我们,我们不要因为这点而恨他们,我们要知道其实父母是不可能不喜欢我们的。

爸爸妈妈有时候特别的生气说: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废物”?

气话,不能当真对不对?

“我讨厌死你了”,这是气话,别当真。

大家千万不能太认真,太认真也有错,父母这个时候不过是一句气话,你也别认真,你也别说:

“我早知道我自杀去了!

”别理它,没必要,过几分钟就好。

所以不能把父母的气话当真,这个时候你还得说“妈妈,你别生气了,我还是很不对,我赶紧改。

”妈妈就会很开心,当然,做爸妈的也别说这话,少说这话。

做孩子的呢,也不要当真。

我们谁也不敢保证做父母的一定不说这话,那么当孩子的也要努力的保证在父母偶尔说的时候别当真。

当爹妈的又尽可能别说,世界就和谐了,对不对?

一定要这样。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说中国古典的文学当中,实在有问题,我们要明白,其实各司其职,当爹的有爹样,当儿子的有儿子样,世界就和谐了,对不对?

那好,这句话在说这样一层意思,就是“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偶尔说了两句气话,我们也不要讨厌爸爸妈妈。

”对不对?

这是这层意思。

可是你看下一句,下一句说“亲有过,谏使更。

”这就是如果爸爸妈妈犯了错误,比如说爸爸爱喝酒,酗酒。

我有一个学生说,他爸爸特别爱喝酒,有一天晚上一边按门铃,一边敲门,他妈妈说这谁呀,一边按门铃一边敲门。

妈妈开门了,一看是他爸爸在外面拿着钥匙正开门呢,“你有钥匙,你还又按门铃又敲门,干嘛呀?

”这爸爸喝多了,喝多了进来了说:

“我回来了啊!

”妈妈说“你怎么又喝这么多呀”,闺女说“爸爸你别喝这么多,你老喝酒啊?

”她爸爸说:

“去应酬,必须得喝”。

赶巧,那天晚上又出一个特别可笑的事,就是要水费的人,查水表的人,那天晚上很晚才来,这个查水费的人估计他要过他们家水费了,他又来,她妈妈就说“你怎么白天要过了,又来呀,我们家交过水费了”这个人就说“好象没交过啊,大姐”,话音刚落,爸爸出来了,“你怎么欺负我们家人……”闺女说:

“爸爸你别嚷,这太丢人了,你回去吧。

”爸爸就回去了,妈妈就接着在外边交涉,说我们白天交过水费了,你记错了,还没说完,爸爸这又出来了,这次拿出来一把刀,菜刀,“你敢找我们家要水费。

”妈妈就赶紧把这收水费的往外推。

你说这场戏闹得太过分了,等妈妈把门关上了,女儿就在家里哭,就说我这爸爸太丢人了,怎么会这样呢?

太丢人了,她就写在一段文章当中。

我们看到也许爸爸妈妈有的时候会犯些错误,有一些问题,那么我们怎么办呢?

我们当儿女的不是说爹妈什么都是对的,并非父母一切都是对的,父母身上是有缺点的。

首先如果有一天,他的缺点突然间出现了,你就会很伤心。

不是如此的,每个人都有缺点,那么他有缺点怎么办呢?

你当孩子的不要什么都不说,你也可以提出建议,“谏”这个字就是提出建议,使他来改变。

但是请注意,你跟父母提建议的时候呢,你要照顾到话该怎么说,这才是对的。

“贻吾色,柔吾声”把你的脸色变得好一点,把你的声音变得柔和一点,叫“贻吾色,柔吾声”。

让你的脸色和声音都变得很合适才可以。

这一句话跟“亲爱我,孝何难”它们是一段吗?

它们这八句是不是一段呢?

所以我们发现把它们八句处理成一层,就不对了。

(吟诵)“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四句话结束,下面“亲有过,谏使更,贻吾色,柔吾声”说另一件事了,要说爸爸妈妈有错误了怎么办?

跟上一个不是一层意思,我怎么听出来你是否知道它不是一层呢?

我是如何听出来,你这个吟诵者知道这两段不是一层呢?

那么我就看你的高低设计。

就是你在“亲有过”里又是一个高调,证明你明白它们两个不是一层。

所以那就是(吟诵)“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贻吾色,柔吾声。

大家想一下“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几句很简单,如果给爸爸妈妈建议他们不接受怎么办呢?

那么你就要在他们开心的时候提建议。

其实我们发现包括我们现在也有在讲《论语》的时候,比如说给国君提建议,如果国君不答应我们要反复提。

包括我们现在在一个公司里提出来一个建议,如果他不听,就再提。

其实我觉得作为一个好孩子,你的老师如果有错误也要提出来。

刚才我们说如果你是一个好孩子,你也可以跟你的老师提出建议,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如果他不听呢,你也应该再继续提,但是请你注意方式方法。

所以在这里并不是说上级、长辈怎么都好,也不是说他们告诉我们可以去做的都是对的,我们要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吟诵)“亲有过,谏使更,贻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所以刚才那四句是单独的一层,这八句又是一层。

下面还剩下三四一十二句,它们应该是一层,它们讲的是丧礼的问题,从“亲有疾”开始,父母有疾你要先来尝药,早晚来服侍不离床,父母去世了,丧三年,常悲咽,三年要哭泣。

这再说一个故事,孔子招收学生时,说报名那一天,这孩子……孔子说,那你觉得几年合适啊?

“一年就够了。

”旁边坐的子路就要急,这孩子怎么跟孔子这么说话,孔子安慰了一下子路的情绪,孔子说“也行。

”宰于很惊讶,啊?

现在我说一年你居然说也行?

宰于刚走,子路很生气“我出去灭了他,他太过分了。

”结果呢……

我们现在给大家试着标一下入声字。

我们今天说的第一点,高低是用来分层的,并非八句才可以分行,四句、六句、八句都可以分层,关键是哪里分层,哪里就起高调。

第二点就是快慢都一样吗?

能不能所有吟诵快慢都一样呢?

(吟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挺开心的这么唱,如果在“入则孝”这一段当中你唱到“亲有疾”的时候,父母都有病的时候,你还这么唱(吟诵,欢快的感觉)“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

”父母都要死了,你还这么开心?

这不合适吧?

对不对?

“居处变,酒肉绝,”所以在这里我们第二点就是去表现情绪,用节奏来表现情绪。

所以我们第一点是高低有序,第二点是用节奏来表现情绪。

我们再吟诵一遍(吟诵,低沉缓慢)“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明白了吗?

明白我们刚才所说的了吗?

最后这些是一层,最后三段也就是12句算一层,只在“亲有疾”那里起一个高调,一路低下来,而这里的节奏要放缓,因为情绪是低的。

高低有序,起高调就一层。

你起高调证明你认为这又是一层,然后用节奏快慢来表现情绪。

好,从头来一遍(吟诵)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缓慢)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高低有序和按节奏快慢来表现情绪,都是依义行调,根据意思来确定调子。

谢谢大家。

今天留一个作业,请大家把《弟子规》《三字经》全部吟诵一遍,群里都有录音,两个十五分钟,至少一遍,从头到尾。

学会看看哪里是分层,哪里是高低调。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